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胃癌外科根治术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周良弼 吴定泉 +1 位作者 朱长康 赵永亮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8期1517-151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癌外科根治手术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接受外科手术根治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胃癌患者60例。应用视觉模拟疲劳尺(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指标...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癌外科根治手术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接受外科手术根治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胃癌患者60例。应用视觉模拟疲劳尺(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指标对患者进行术后评估,并分析性别、年龄、肿瘤分期、手术方式、营养方式等对患者 POFS 的影响。【结果】男性患者、肿瘤分期越晚、年龄越大的患者其 VAS、PSQI 得分越高,术后康复指标越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 POFS 症状比开腹手术患者的症状轻,SE 组患者比 EN 组患者的 POFS 症状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女性、肿瘤分期早、腹腔镜手术、营养干预、年龄小是 POFS 的保护因素,男性、肿瘤分期晚、开腹手术、年龄大是POFS 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外科学 疲劳综合征 慢性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彩超检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明芳 吴定泉 周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13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145例甲状腺结节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高频彩超检查和病理细胞学检查,以病理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高频彩超检查结果与病...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145例甲状腺结节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高频彩超检查和病理细胞学检查,以病理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高频彩超检查结果与病理细胞学检查结果相对比,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高频彩超检出甲状腺良性结节106例,恶性结节39例,与病理检查相比,高频彩超诊断的准确度为87.18%,灵敏度为80.95%,特异度为95.14%;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高频彩超声像图特征相对比,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节内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最低血流速度(minimum blood flow velocity,Vmin)、最大血流速度(maximum blood flow velocity,Vmax)、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方面比较,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检测甲状腺对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高,值得被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良恶性 高频彩超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转移度对手术治疗Ⅲ期大肠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预测效果
3
作者 周良弼 吴定泉 朱长康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6期16-17,共2页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度对手术治疗Ⅲ期大肠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预测效果。方法 回归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行根治切除术的120例Ⅲ期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有无远处转移将他们分为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然后分析...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度对手术治疗Ⅲ期大肠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预测效果。方法 回归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行根治切除术的120例Ⅲ期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有无远处转移将他们分为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然后分析Ⅲ期大肠癌患者术后出现远处转移与淋巴结转移度的关系。结果 转移组患者41例,非转移组患者79例。两组患者在肿瘤类型、检出淋巴结总数、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度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的类型及淋巴结转移度都是影响Ⅲ期大肠癌术后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Ⅲ期大肠癌患者发生远处转移与淋巴结转移度独立相关,淋巴结转移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可作为预测Ⅲ期大肠癌术后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度 大肠癌 远处转移 预测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盲部癌伴周围脓肿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4
作者 罗云 吴定泉 +2 位作者 朱长康 吕其君 王崇树 《腹部外科》 2019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回盲部癌伴周围脓肿(ileocecal carcinoma with peripheral abscess,ICPA)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报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ICPA病历资料,并检索到国内外文献报道的64例ICPA。对65例ICPA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 目的探讨回盲部癌伴周围脓肿(ileocecal carcinoma with peripheral abscess,ICPA)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报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ICPA病历资料,并检索到国内外文献报道的64例ICPA。对65例ICPA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此例病人行右半结肠切除术+髂窝脓肿病灶清除术+氟尿嘧啶灌洗术+大网膜填塞髂窝脓腔术,术后伤口Ⅰ期甲级愈合,连续6个周期FOLFOX化疗,随访1年,肿瘤未复发。ICPA病人有右下腹疼痛、发热、白细胞升高、右下腹包块等类似阑尾周围脓肿的症状及体征;93.85%的病人被漏诊或误诊,术前初步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者占87.69%;病理诊断中,腺癌占75.38%,黏液腺癌为23.08%;73.84%的病人行右半结肠切除根治术,21.54%的病人无法切除而行姑息治疗。结论ICPA容易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导致耽误病情及治疗时机,右半结肠切除术可达到更好的根治标准,处理特殊的回盲部癌周围的深部脓肿,大网膜填塞是一种可选的较好方法,氟尿嘧啶灌洗也可改善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盲部癌 脓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重症胰腺炎继发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栓病因分析及治疗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彬 冯文浩 吴定泉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20期3221-322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继发门静脉、脾静脉血栓的病因及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年至2017年12月该科室收治的SAP患者继发脾静脉、门静脉血栓情况、处理方式及随访结果。结果76例SAP患者中,继发单纯性脾静脉、门静...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继发门静脉、脾静脉血栓的病因及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年至2017年12月该科室收治的SAP患者继发脾静脉、门静脉血栓情况、处理方式及随访结果。结果76例SAP患者中,继发单纯性脾静脉、门静脉血栓患者均行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继发门静脉合并脾静脉血栓患者行肠系膜上动脉置管间接溶栓治疗,所有患者均按诊疗计划出院,出院后均按照美国肝病研究学会、美国胸科医师学会相关指南行标准抗凝治疗。出院后随访均未出现血栓加重及胰源性门静脉高压临床表现。结论SAP患者存在继发门静脉、脾静脉血栓高危因素,早期行LMWH预防性抗凝可减少血栓并发症风险。对明确诊断为门静脉、脾静脉血栓的患者,及时行至少6个月的治疗性抗凝或早期置管溶栓,可促进血栓溶解和血管再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脾静脉 门静脉 静脉血栓 溶栓治疗 抗凝治疗 门静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盲部癌穿孔伴周围脓肿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罗云 吴定泉 +2 位作者 朱长康 吕其君 王崇树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9-340,共2页
回肓部癌穿孔伴周围脓肿(perforation of ileocecal carcinoma with peripheral abgcess,PICPA)的患者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其症状和体征与阑尾周围脓肿极其相似,并且解剖位置在右下腹,十分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误诊率高达50.7%。
关键词 阑尾周围脓肿 回盲部癌 临床特征 穿孔 CARCINOMA 临床表现 解剖位置 误诊率
原文传递
左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附2例报道及212例文献复习) 被引量:3
7
作者 罗云 吴定泉 +1 位作者 朱长康 王崇树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572-577,共6页
目的总结左侧阑尾炎(left-sided appendicitis,LSA)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Google Scholar、万方、中国知网、维普及Sino Med数据库中的LSA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1981年1月至2017年6月),结合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收治... 目的总结左侧阑尾炎(left-sided appendicitis,LSA)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Google Scholar、万方、中国知网、维普及Sino Med数据库中的LSA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1981年1月至2017年6月),结合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收治的2例LSA病例,总结LAS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治策略。结果共检索到92篇文献,共计212例LSA患者,联合笔者收治的2例,共计214例LAS患者纳入分析。疼痛固定部位:左下腹139例(65.0%),右下腹30例(14.0%),中下腹及左上腹各15例(7.0%),脐周8例(3.7%),右上腹3例(1.4%),中上腹及盆腔各2例(0.9%)。解剖结构异常分类:全内脏反位(situs inversus totalis,SIT)131例(61.2%),肠旋转不良(midgut malrotation,MM)53例(24.8%),盲肠游离21例(9.8%),阑尾过长4例(1.9%),升结肠游离2例(0.9%),其他3例(1.4%)。术前正确诊断LSA 114例(53.3%),其中术前正确诊断为SIT型LSA 98例(74.8%,98/131),正确诊断为MM型LSA 12例(22.6%,12/53)。3例(1.4%)行保守治疗,211例(98.6%)行手术治疗,术式:腹腔镜切除25例(11.7%),开腹手术145例(67.8%),不详41例(19.1%);开腹手术切口:腹直肌旁切口74例(51.0%),腹正中线切口16例(11.0%),左侧反麦氏点切口43例(29.7%),右侧麦氏点切口12例(8.3%)。结论 LSA的解剖异常主要以SIT和MM为主,异常的解剖结构及不准确的疼痛定位使LSA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容易导致延迟诊断或误诊。腹腔镜手术或剖腹探查手术是LSA较为适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阑尾炎 全内脏反位 肠旋转不良 盲肠游离 文献回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