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隔/蜂窝样强化、表观扩散系数值、血管侵犯征象可有效鉴别患者肝局灶性慢性炎性病变与胆管细胞癌
1
作者 刘炼 侯钦 熊健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53-359,共7页
目的对比肝局灶性慢性炎性病变(FCIHL)与胆管细胞癌(ICC)的MRI及部分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2023年10月经病理证实14例FCIHL及27例ICC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MRI平扫+增强扫描+DWI扫描,15例... 目的对比肝局灶性慢性炎性病变(FCIHL)与胆管细胞癌(ICC)的MRI及部分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2023年10月经病理证实14例FCIHL及27例ICC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MRI平扫+增强扫描+DWI扫描,15例行Gd-BOPTAMRI平扫+增强+DWI检查;由2位放射科腹部组医师独立分析及总结2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由第3位医师对临床、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组病例在病灶实质部分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血管侵犯及分隔蜂窝样强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形态、边缘、最大径、是否渐进性强化、局部肝萎缩或包膜皱缩、病灶周围异常灌注、病灶远端胆管扩张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鉴别诊断FCIHL及肝内胆管细胞癌中,血管侵犯、分隔/蜂窝样强化及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0.660、0.827;3类征象在鉴别FCIHL及ICC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隔/蜂窝样强化、ADC值、血管侵犯在FCIHL、ICC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上述征象可有效提高FCIHL与ICC鉴别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局灶性 慢性炎症 胆管细胞癌 表观扩散系数 血管侵蚀 分隔/蜂窝样强化 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患者颈部斑块厚度及性质与脑梗死、TIA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周瑜 漆钜霞 +3 位作者 王小璟 王梅 刘炼 喻竑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3期442-444,共3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患者颈部不同成分的斑块厚度和性质与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方法对该院16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及颈部非创伤性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分析不同斑块成分、厚...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患者颈部不同成分的斑块厚度和性质与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性。方法对该院16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及颈部非创伤性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分析不同斑块成分、厚度和性质与脑梗死、TIA的相关性。结果颈部CTA检查共发现598个斑块,厚度0.2~5.0 mm,平均(2.64±0.76)mm,其中脂质斑块和混合斑块构成比较高,分别为33.61%和26.09%;而稳定性斑块构成比明显高于易损性斑块;脂质斑块、混合斑块、斑块厚度为3.4~5.0 mm、易损性斑块患者脑梗死、TIA发生率均比较高,分别为54.41%和63.24%、28.26%和47.83%、78.38%和86.49%、56.41%和73.08%;脂质和混合斑块和脑梗死、TIA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324、0.461,P<0.05);斑块厚度为3.4~5.0mm与脑梗死、TIA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432、0.517,P<0.05);易损性斑块和脑梗死及TIA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429、0.538,P<0.05)。结论颈内动脉狭窄患者颈部CTA斑块成分、厚度和性质等特征与脑梗死、TIA发生均存在一定关联,可依据检查结果制定干预对策,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造影 颈动脉斑块 脑梗死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瑜 李直苹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1期1596-1598,共3页
目的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该院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2例疑似肺部病变患者,分别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其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病理学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并... 目的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该院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2例疑似肺部病变患者,分别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其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病理学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常规CT扫描在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方面进行比较。结果50例经穿刺得以确诊,穿刺活检总确诊率96.15%(50/52)。并发症7例,其中4例气胸,2例少量咯血,1例少量血胸,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灵敏度、准确度(97.96%、96.15%)与常规CT扫描相比(67.34%、67.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项便捷、高效、准确的诊断技术,可广泛用于临床,对肺部肿块或弥漫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肺穿刺活检 肺部病变 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CT低剂量扫描与常规扫描对肺癌检查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周瑜 李直苹 +2 位作者 漆钜霞 罗明星 王小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4期45-46,共2页
目的:研究胸部CT低剂量扫描与常规扫描对肺癌检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8月—2020年6月期间收入的55例肺癌患者,观察经低剂量、常规CT胸部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并记录患者低剂量CT检查的异常征象情况。结果:其中病理诊断肺癌26例,结... 目的:研究胸部CT低剂量扫描与常规扫描对肺癌检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8月—2020年6月期间收入的55例肺癌患者,观察经低剂量、常规CT胸部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并记录患者低剂量CT检查的异常征象情况。结果:其中病理诊断肺癌26例,结核2例,炎性假瘤1例。低剂量CT诊断准确率88.46%高于常规CT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监测出60个病灶,在低剂量CT检查中,主要异常征象在于实性、大小结节≥10 mm、可见明显肿块。结论:对于肺癌患者可实施胸部CT低剂量扫描,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发现患者主要异常征象,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CT 低剂量 常规扫描 肺癌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实操培训在医学影像技术教学中的效果
5
作者 周瑜 雍国富 +2 位作者 王小璟 陈辅贵 漆钜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22期75-77,共3页
目的加强实操培训与传统理论教学方式在医学影像技术教学中的效果差异。方法纳入贵州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8级江津班学生30名,遵义班30名,观察组采取理论教学+强化实操培训,对照组采取传统理论教学方式,评价两组学... 目的加强实操培训与传统理论教学方式在医学影像技术教学中的效果差异。方法纳入贵州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8级江津班学生30名,遵义班30名,观察组采取理论教学+强化实操培训,对照组采取传统理论教学方式,评价两组学生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操技能评分(12.63±1.00)分、图像质量评分(16.20±0.46)分、理论知识评分(54.64±0.60)分、问题答辩能力评分(4.61±0.10)分,均高于对照组(9.11±1.05)分、(13.11±1.05)分、(49.76±1.24)分、(3.07±0.61)分,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医学影像技术教学中应用加强实操培训可提高教学效果与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训 实践 理论 教学 医学影像技术 图像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CT诊断意义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瑜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CT诊断意义。方法 65例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所有患者采用CT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常规扫描39例、薄层扫描26例。梗死后1d发现出血性转化患者4...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CT诊断意义。方法 65例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所有患者采用CT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常规扫描39例、薄层扫描26例。梗死后1d发现出血性转化患者4例,3d检出13例,1周内检出12例,15d检出36例。经过CT分型包括13例边缘型、24例中心型、28例混合型。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极有可能发生出血性转化情况,而影像学则是诊断患者出血性转化的金标准,CT可用作诊断出血性转化的主要诊断方式,同时通过薄层扫描能够更好的对早期病变进行诊断,这对医生的诊治方案提供了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临床价值评估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周瑜 《中外医疗》 2015年第34期177-178,196,共3页
目的探究CT诊断法在腹部创伤中的实际应用,并对其临床价值做出准确的评估,以供临床诊断借鉴。方法随机择取该院于2011年1月—2015年6月接收入院的腹部创伤患者,共计106例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106例患者于入院后,均实施了相应的CT检查,... 目的探究CT诊断法在腹部创伤中的实际应用,并对其临床价值做出准确的评估,以供临床诊断借鉴。方法随机择取该院于2011年1月—2015年6月接收入院的腹部创伤患者,共计106例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106例患者于入院后,均实施了相应的CT检查,且所有患者也都接受了相应的手术及病理学诊断。将106例患者CT检查的结果作为CT组,手术诊断的结果作为手术组,病理学诊断的结果作为病理学组。对3组的诊断结果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并评估出CT诊断法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手术组与病理学组均显示,胰腺损伤,共15例;肾脏损伤,共13例;脾脏损伤,共45例;肝脏损伤,共14例;胆道损伤,共11例;血管损伤患者,共2例。而CT组则显示,胰腺损伤,共15例(14.15%);肾脏损伤,共13例(12.26%);脾脏损伤,共51例(48.11%);肝脏损伤,共16例(15.09%);胆道损伤,共11例(10.38%)。以手术及病理学组为标准,CT组确诊患者共104例;误诊患者共2例(1.89%),该2例患者的患病类型本为血管损伤,但被误诊为肝脏损伤。该CT检查的准确率高达98.11%。结论将CT诊断法应用于腹部创伤等器官性损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中,不仅能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性,还能为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主要依据,具有相当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损伤 CT诊断 脾脏 腹部创伤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诊断鉴别克罗恩病与肠结核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罗明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138-139,共2页
研究多层螺旋CT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病的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作者选择的56例克罗恩病和3例肠结核病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9年2月-2021年9月期间院内收治的患者,样本选择完毕后,所有患者均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其CT影像学资料... 研究多层螺旋CT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病的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作者选择的56例克罗恩病和3例肠结核病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9年2月-2021年9月期间院内收治的患者,样本选择完毕后,所有患者均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其CT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疾病的影像学特征(病变累及范围、肠壁增厚方式、肠壁增强方式、肠系膜淋巴结增强方式、肠系膜改变、其他改变)以及两种疾病的肠壁厚度、肠周淋巴结、肠壁强化程度、腹水强化程度。结果:两类患者在病变累及范围中(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回盲部;多节段跳跃性病灶);肠壁增厚方式(对称性增厚、非对称性增厚);肠壁增强方式(分层或不均匀强化);肠系膜淋巴结增强方式(均匀强化、环形强化);肠系膜改变(肠系膜纤维脂肪增生);其他改变(梳状征、肠腔脓肿、腹腔积液)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病在多层螺旋CT诊断下,其影像学表现特点均比较明显,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较高,能够将两种疾病进行有效区分,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肠结核病 多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征和MRI诊断准确性分析
9
作者 陈辅贵 漆钜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122-125,共4页
研究胸腰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征以及MRI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院内收治的60例胸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然后对其做MRI诊断,对其诊断结果进行讨论。结果 大多数胸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的首发症... 研究胸腰段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征以及MRI诊断准确性。方法 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院内收治的60例胸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然后对其做MRI诊断,对其诊断结果进行讨论。结果 大多数胸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的首发症状包括:腰背部肿胀疼痛、下肢乏力、麻木、易摔倒等情况;MRI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0.0%(48/60)。结论 胸腰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的首发症状较多,但是特征典型性不足,通过MRI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属于胸腰段椎管内肿瘤的主要诊断措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椎管内肿瘤 临床特征 MRI 诊断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训阅片在医学影像诊断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漆钜霞 陈辅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164-167,共4页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生在毕业以后,只有通过有效的带教,方可将自身的临床诊断水平大大提升,专业知识也可以得到巩固,从而建立起系统化的临床思维,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实训阅片在医学影像诊断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0名临床... 医学影像诊断学学生在毕业以后,只有通过有效的带教,方可将自身的临床诊断水平大大提升,专业知识也可以得到巩固,从而建立起系统化的临床思维,其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实训阅片在医学影像诊断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0名临床医学影像诊断实习生,比较两组实习生的临床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影像诊断教学中,应用实训阅片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教学效果,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训阅片 医学影像诊断 临床教学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的影像学与骨密度诊断应用
11
作者 胡义彬 王久华 +1 位作者 陈辅贵 朱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179-181,共3页
讨论分析骨质疏松的有效诊断方案,并研究影像学与骨密度诊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8年5月-2021年5月,择取分析病例样本共80例骨质疏松患者,全部患者均行影像学检查(DXA影像检查)与骨密度测定(超声骨密度测定),分析具体... 讨论分析骨质疏松的有效诊断方案,并研究影像学与骨密度诊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8年5月-2021年5月,择取分析病例样本共80例骨质疏松患者,全部患者均行影像学检查(DXA影像检查)与骨密度测定(超声骨密度测定),分析具体检查结果。结果:对比不同检查方案诊断准确率,DXA影像检查联合超声骨密度测定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超声骨密度测定(P<0.05),与DXA影像检查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诊断中联合应用DXA影像检查与超声骨密度测定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影像学 骨密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