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工程专业模型嵌入式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书敏 郑士远 +5 位作者 于洪卫 徐强 唐英 宋力 关伟 范亮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0-203,共4页
为保障新建本科院校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针对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模型嵌入式实验教学体系。以重庆文理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模型嵌入式实验教学体系的特点和运行过程,提出并实施了该教学体系的几点保... 为保障新建本科院校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针对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模型嵌入式实验教学体系。以重庆文理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模型嵌入式实验教学体系的特点和运行过程,提出并实施了该教学体系的几点保障措施,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教学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专业 实验教学 模型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分子发光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乙烯基咔唑薄膜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2
作者 韦雪莲 黎君 +2 位作者 张钱 马汉青 朱江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20-125,共6页
以氯仿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聚乙烯基咔唑(PVK)的共溶剂,采用溶液共溶法制备了PBS/PVK复合发光材料.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仪确定PVK的分子结构,并分别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荧光光谱分析仪(XRF)研究不同含量的PVK对PBS/PVK复合发... 以氯仿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聚乙烯基咔唑(PVK)的共溶剂,采用溶液共溶法制备了PBS/PVK复合发光材料.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仪确定PVK的分子结构,并分别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荧光光谱分析仪(XRF)研究不同含量的PVK对PBS/PVK复合发光材料热性能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VK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结晶温度降低且结晶度减小,这有利于提高薄膜的透明性;而随着PVK的加入,复合材料发光性能变强,且由于PBS链段的稀释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PBS/PVK复合材料蓝光发射的饱和色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聚乙烯基咔唑 PBS/PVK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林废弃物共热解对污泥生物炭Cu(Ⅱ)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晴空 王欢 +5 位作者 范剑平 李佳瑛 陈炜 李彦林 杨瑞丰 王殿常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4-780,共7页
将山地城市污泥与水稻杆、水稻壳、桉树枝、桉树叶等农林废弃物进行共热解,研究共热解对生物炭理化性质及Cu(II)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共热解对Cu(II)吸附性能的协同作用。结果显示,与污泥炭相比,水稻壳、水稻杆、桉树枝、桉树叶与污泥共... 将山地城市污泥与水稻杆、水稻壳、桉树枝、桉树叶等农林废弃物进行共热解,研究共热解对生物炭理化性质及Cu(II)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共热解对Cu(II)吸附性能的协同作用。结果显示,与污泥炭相比,水稻壳、水稻杆、桉树枝、桉树叶与污泥共热解制备的生物炭,C含量分别增大了0.64倍、0.87倍、1.04倍、1.22倍,O含量分别增大了1.11倍、1.25倍、2.01倍、2.17倍,对Cu(II)最大吸附量分别增大了28.4%,60.3%,82.7%,99.7%。共热解对生物炭Cu(II)吸附性能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污泥与桉树叶共热解炭对Cu(II)最大吸附量的协同量化值最高(9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处理处置 生物炭 共热解 协同效应 重金属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径流试验条件下紫色土有机肥氮素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夏红霞 朱启红 +5 位作者 刘希东 李强 王书敏 丁武泉 杨志敏 陈玉成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83,共10页
为研究有机肥化肥施用于紫色土后氮素流失特征的差别,以牛粪、有机-无机复混肥、沼液、油枯、化肥(磷酸氢二铵)为供试肥料,通过人工模拟径流试验,对比研究典型有机肥、化肥中氮素在紫色土径流中的流失特征。试验结果显示,在供试条件下,... 为研究有机肥化肥施用于紫色土后氮素流失特征的差别,以牛粪、有机-无机复混肥、沼液、油枯、化肥(磷酸氢二铵)为供试肥料,通过人工模拟径流试验,对比研究典型有机肥、化肥中氮素在紫色土径流中的流失特征。试验结果显示,在供试条件下,施肥处理径流液中总氮含量均极显著(P<0.01)高于不施肥的空白,为空白的3.4~9.1倍;而供试有机肥处理径流液中总氮含量与化肥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供试有机肥相对化肥总氮流失率大小顺序为牛粪>有机-无机复混肥>沼液>油枯。紫色土中的径流总氮含量与降雨强度、施肥量、坡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且坡度是引起氮素流失最主要的因素,施肥量次之,降雨强度最小。在模拟径流试验条件下,颗粒态氮是供试肥料在紫色土中的主要流失形态,占总氮的52.51%~81.50%,铵态氮流失大于硝态氮,其中铵态氮占总氮的11.44%~43.57%,硝态氮仅占总氮的1.74%~14.55%。由此表明,在紫色土中施用有机肥一样会造成氮素径流流失,且有机肥总氮流失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高于化肥。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该合理选用不同类型的有机肥,并合理控制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径流 有机肥 化肥 流失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小白菜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夏红霞 朱启红 +4 位作者 刘希东 李强 王书敏 丁武泉 孟园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102-106,共5页
为农业生产上科学合理利用生物炭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恒温光照培养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类型生物炭(酒糟生物炭和梨木生物炭)对小白菜幼苗生长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酒糟生物炭和梨木生物炭对小白菜幼苗生长有明显作用。其中,... 为农业生产上科学合理利用生物炭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恒温光照培养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类型生物炭(酒糟生物炭和梨木生物炭)对小白菜幼苗生长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酒糟生物炭和梨木生物炭对小白菜幼苗生长有明显作用。其中,添加酒糟生物炭0.5~2.0g/10mL可显著提高小白菜幼苗株高(35.70%~64.28%)和叶绿素含量(17.86%~21.43%),降低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16.67%~23.81%)和过氧化物酶活性(1.80%~4.88%);添加酒糟生物炭0.05~0.5g/10mL可极显著提高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67.47%~102.64%)。添加梨木生物炭0.5~2.0g/10mL可极显著提高小白菜幼苗株高(50.00%~78.57%),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10.71%~25.00%),降低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19.04%~45.24%)和过氧化物酶活性(17.58%~29.24%);添加梨木生物炭0.05~0.5g/10mL可极显著提高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64.16%~122.75%)。酒糟生物炭对小白菜幼苗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参数的影响不及梨木生物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小白菜 萌发 幼苗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滞留系统间隙水DOM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范功端 林修咏 +3 位作者 王书敏 罗劲 谢志刚 李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39-1145,共7页
为探明不同淹没区填料对生物滞留系统的净水效果的影响,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研究间隙水溶解性有机物的组成成分和时间分布特征。三维荧光光谱显示,海绵铁环境间隙水中主要有机组分为微生物代谢产物(Ⅳ),火山岩与碎砖块中为类腐殖质(Ⅲ+Ⅴ)... 为探明不同淹没区填料对生物滞留系统的净水效果的影响,采用三维荧光光谱研究间隙水溶解性有机物的组成成分和时间分布特征。三维荧光光谱显示,海绵铁环境间隙水中主要有机组分为微生物代谢产物(Ⅳ),火山岩与碎砖块中为类腐殖质(Ⅲ+Ⅴ);碎石块类腐殖质(Ⅴ)、简单芳香类蛋白(Ⅰ+Ⅱ)和微生物代谢产物(Ⅳ);48h后海绵铁和碎砖块相关联的水生环境中DOM的荧光峰削弱,而火山岩和碎石块相关联水生环境中DOM的荧光峰增强。出水的类腐殖质组分(Ⅲ+Ⅴ)荧光积分体积均有降低(平均58.04%),芳香类蛋白组分(Ⅰ+Ⅱ)均有上升(平均65.36%)。海绵铁去除溶解性有机物效果最好(84.52%),火山岩(77.25%)和碎砖块(77.90%)较好,碎石块(29.20%)最差。间隙水中有机物主要来源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HIX<4)。与类腐殖质相反,芳香类蛋白易被微生物利用,对微生物代谢活动和硝态氮反硝化有促进作用。生物滞留系统在设计时宜采用碎砖块和海绵铁填料,外加碳源宜选用易被微生物利用的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分析 生物滞留系统 填料 溶解性有机物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胁迫对鸢尾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夏红霞 李爽 +1 位作者 马澜睿 朱启红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9-82,共4页
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铜(Cu)胁迫下鸢尾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为利用鸢尾处理重金属废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30mg/L Cu胁迫下,随着胁迫处理时间延长,鸢尾叶片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先下降后上... 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铜(Cu)胁迫下鸢尾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为利用鸢尾处理重金属废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30mg/L Cu胁迫下,随着胁迫处理时间延长,鸢尾叶片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先下降后上升,光化学淬灭系数(qP)则先上升后下降,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在120mg/L Cu胁迫下,随着胁迫处理时间延长,鸢尾叶片Fv/Fm、qP持续降低,qN先上升后下降,而ETR则先下降后上升。可见,30mg/L Cu对鸢尾叶片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光化学电子传递有促进作用,而高质量浓度(120mg/L)Cu会导致PSⅡ反应中心部分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 胁迫 叶绿素荧光参数 IRIS tectorum Max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有机肥氮素淋溶流失特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夏红霞 朱启红 +4 位作者 李强 王书敏 丁武泉 杨志敏 陈玉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70-1874,共5页
【目的】基于有机肥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研究较少的现状,研究典型有机肥在紫色土中的淋溶流失特征。【方法】本文以牛粪、沼液、油枯、有机无机复混肥为供试有机肥,以化肥(磷酸氢二铵)为对照,对比研究有机肥/化肥中氮素在紫色土中淋溶... 【目的】基于有机肥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研究较少的现状,研究典型有机肥在紫色土中的淋溶流失特征。【方法】本文以牛粪、沼液、油枯、有机无机复混肥为供试有机肥,以化肥(磷酸氢二铵)为对照,对比研究有机肥/化肥中氮素在紫色土中淋溶流失。【结果】(1)牛粪、沼液、油枯、有机无机复混肥等有机肥在紫色土中也会造成氮素淋溶流失,且在一定条件下沼液、有机无机复混肥中氮素淋溶流失率超过化肥30%以上,与化肥相比差异显著(P <0. 05);(2)供试肥料在紫色土中氮淋溶流失率与与降雨强度、施肥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施肥量对氮素淋溶流失的影响大于降雨强度;(3)在模拟淋溶条件下,可溶态氮(TDN)是化肥/有机肥淋溶流失的主要形式,可溶态氮(TDN)流失量占总氮含量的65. 17%~99. 07%,这可能与化肥/有机肥中氮的存在形态有关。【结论】有机肥在紫色土中会造成氮素淋溶流失,在农用过程中要注意合理、适量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有机肥 氮素 淋溶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磷交互作用对石菖蒲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启红 夏红霞 +3 位作者 李园园 苏晓敏 李强 宋承蓬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484-2489,共6页
本文以石菖蒲作为供试植物,研究了铅、磷交互作用对植物抗氧化系统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磷浓度增加,相同浓度铅处理下植株SOD、POD、CAT活性先增加后减小;在铅浓度1 mmol/L时植株SOD、POD、CAT活性较低,并随铅浓度增... 本文以石菖蒲作为供试植物,研究了铅、磷交互作用对植物抗氧化系统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磷浓度增加,相同浓度铅处理下植株SOD、POD、CAT活性先增加后减小;在铅浓度1 mmol/L时植株SOD、POD、CAT活性较低,并随铅浓度增加而增加,但在0.5 mmol/L的磷作用下有所降低。植株叶片MDA含量则出现相反变化。实验结果还显示,铅浓度与POD酶活性呈正相关,与CAT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磷浓度与POD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CAT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以铅、磷胁迫浓度为自变量X1、X2,POD活性为应变量Y1、CAT活性为应变量Y2,回归方程分别为Y1=0.230 X1-0.1195 X2+27.674,Y2=-24.888 X1+6.720 X2+862.417。由此说明,适宜浓度的磷(0.1~0.5 mmol/L)可降低高浓度铅的活性,利于石菖蒲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交互作用 石菖蒲 抗氧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瑞塘河沉积物的生物毒性表征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力 蒋桂芳 +1 位作者 黄民生 李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74-2379,共6页
利用淡水型发光细菌青海孤菌的一个变种Q67和热带爪蟾胚胎对温瑞塘河沉积物浸出液生物毒性检测分析.沉积物相对发光强度平均值为63.3%,属中等生物毒性,最高发光强度为81.9%,最低发光强度为40.6%.沉积物浸出液的发育毒性结果为胚胎平均... 利用淡水型发光细菌青海孤菌的一个变种Q67和热带爪蟾胚胎对温瑞塘河沉积物浸出液生物毒性检测分析.沉积物相对发光强度平均值为63.3%,属中等生物毒性,最高发光强度为81.9%,最低发光强度为40.6%.沉积物浸出液的发育毒性结果为胚胎平均孵化率75.98%,最低点为42.5%,最高点为100%;胚胎成活率平均值为83.77%,最低值为66.25%,最高值为100%;平均致畸形率为16.6%,4个采样点无致畸现象,最大致畸性率为36.3%;爪蟾的平均体长为3.58cm,最小体长2.64cm,最大体长4.06cm.工业园区、城市生活与工厂混杂区,河流交汇且易于沉积区域生物毒性大,在源头区及单一生活污染区生物毒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细菌 热带爪蟾胚胎 沉积物 生物毒性 温瑞塘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供氧型湿地系统除磷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红霞 朱启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05-808,共4页
本研究拟利用页岩空心砖内部空隙提高湿地系统内部供氧能力,以增强湿地系统的净化能力。研究表明:构建的自动供氧湿地系统(A系统)泥土层、粉煤灰层基质层溶解氧含量以及对磷的去除率均高于人工强化供氧湿地系统(B系统)对应基质层,而A系... 本研究拟利用页岩空心砖内部空隙提高湿地系统内部供氧能力,以增强湿地系统的净化能力。研究表明:构建的自动供氧湿地系统(A系统)泥土层、粉煤灰层基质层溶解氧含量以及对磷的去除率均高于人工强化供氧湿地系统(B系统)对应基质层,而A系统底部砾石层基质溶解氧含量和对磷的去除率则低于B系统砾石层,经A系统处理后的废水中磷含量略低于人工强化供氧湿地系统。由此说明,构建的自动供氧型湿地系统内部具有较强的供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供氧 湿地系统 供氧水平 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交替对海芋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启红 李鹏辉 +3 位作者 李爽 韩丽霞 夏红霞 李强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92,共5页
以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为材料进行干旱胁迫和淹水胁迫各7 d的试验,研究短期干湿交替胁迫对其光合特性的影响。淹水胁迫试验设置A为对照(淹没根部)、B为轻度胁迫(1/4淹水)、C为中度胁迫(1/2淹水)、D为重度胁迫(3/4淹水)、E为深度... 以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为材料进行干旱胁迫和淹水胁迫各7 d的试验,研究短期干湿交替胁迫对其光合特性的影响。淹水胁迫试验设置A为对照(淹没根部)、B为轻度胁迫(1/4淹水)、C为中度胁迫(1/2淹水)、D为重度胁迫(3/4淹水)、E为深度胁迫(全淹)。结果表明,短期弱干旱胁迫时,植株叶片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等光合参数变化不大,趋于同一水平;但淹水胁迫对植株光合作用影响很大,不同淹水梯度的植株间差异显著;短期适宜淹水梯度(淹没根部、1/4淹水、1/2淹水)促进了植株光合作用,尤其是处理B(1/4淹水)在2次复水时其PAR、Gs、Pn、Tr均显著上升(P<0.05);而高水位胁迫(3/4淹水和全淹)则抑制植株光合作用。利用海芋构建人工湿地系统时,可以通过人为措施使海芋处于适宜水位以利其生长,从而提高对废水的净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芋 光合作用 干湿交替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对废水中COD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红霞 徐东东 +3 位作者 徐墁泽 罗小荣 朱启红 李强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51-53,58,共4页
针对常规人工湿地中溶解氧不足的问题,采用页岩空心砖构建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系统,研究构建系统对废水COD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自动增氧型湿地内的DO比人工强化曝气型湿地高0.1 mg/L左右,COD去除率达到85%以上,比人工曝气型湿地高2%左... 针对常规人工湿地中溶解氧不足的问题,采用页岩空心砖构建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系统,研究构建系统对废水COD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自动增氧型湿地内的DO比人工强化曝气型湿地高0.1 mg/L左右,COD去除率达到85%以上,比人工曝气型湿地高2%左右。这说明构建的自动增氧系统可提高湿地系统内部供氧能力,提高湿地系统对废水COD的净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 DO COD 废水处理 人工曝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温度对山地城市污泥生物炭吸附Cu(Ⅱ)及其固碳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晴空 李佳瑛 +5 位作者 范剑平 李彦林 陈泉洲 邹佳洪 卫灿 王殿常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469-3474,共6页
由我国典型山地城市重庆的某污水厂污泥热解制备生物炭。使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对产物进行了物性测定,评价了热解温度对生物炭吸附Cu(Ⅱ)、碳保留率(YC)、固定碳产率(YFC)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温... 由我国典型山地城市重庆的某污水厂污泥热解制备生物炭。使用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对产物进行了物性测定,评价了热解温度对生物炭吸附Cu(Ⅱ)、碳保留率(YC)、固定碳产率(YFC)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低于300℃时,生物炭对Cu(Ⅱ)的吸附能力差异较小;高于300℃时,随热解温度升高,生物炭对Cu(Ⅱ)的吸附能力降低。由于生物炭中的灰分以SiO2为主,并不影响生物炭对Cu(Ⅱ)的吸附,其吸附机理主要受含氧官能团和比表面积的制约。此外,YFC比单独使用YC或热稳定性更能综合衡量生物炭固碳作用。热解温度为300℃时,生物炭的YFC值最大,固碳效果最佳。因此,从对Cu(Ⅱ)的吸附能力和固碳效果两方面考虑,山地城市污泥制备生物炭的热解温度为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生物炭 热解温度 固碳作用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耕作条件下典型有机肥氮素原位径流流失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红霞 朱启红 +4 位作者 刘希东 李强 丁武泉 杨志敏 陈玉成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5期55-58,共4页
以典型有机肥(牛粪、沼液、油枯、有机-无机复混肥)、化肥(磷酸氢二铵)为供试肥料,通过原位径流对比试验分析有机肥、化肥中的氮素在紫色土中的流失特征,以期为合理施用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显示,在紫色土中施用有机肥仍然会造... 以典型有机肥(牛粪、沼液、油枯、有机-无机复混肥)、化肥(磷酸氢二铵)为供试肥料,通过原位径流对比试验分析有机肥、化肥中的氮素在紫色土中的流失特征,以期为合理施用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显示,在紫色土中施用有机肥仍然会造成氮素流失,且有机肥氮素流失总量还可能超过化肥。在紫色土径流中,不同形态氮素流失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径流试验前期,化肥和有机肥均以可溶态氮流失为主,试验后期颗粒态氮流失量显著增加,可溶态氮中又以铵态氮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有机肥 化肥 流失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交替对滴水观音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16
作者 朱启红 萧黎 +3 位作者 徐东东 夏红霞 李强 王书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3,共5页
本试验以滴水观音(Alocasia macrorrhiza)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短期干湿交替胁迫对滴水观音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次短期干旱作用对供试植株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不明显;但短期淹水较大,在初次淹水作用下,处理A、B植株初始荧光(... 本试验以滴水观音(Alocasia macrorrhiza)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短期干湿交替胁迫对滴水观音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次短期干旱作用对供试植株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不明显;但短期淹水较大,在初次淹水作用下,处理A、B植株初始荧光(F0)值较第1次干旱处理略有降低,最大荧光(Fm)、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 P)明显增加,尤其是处理B植株增加显著(P<0.05);处理C、D、E植株F0、Fm显著升高(P<0.05),Fv/Fm、q P、q N值显著降低(P<0.05)。实验结果还显示,第2次干旱处理后,处理A、B植株F0、Fm略有上升,Fv/Fm、q P、q N略有下降;而处理C、D、E植株F0值下降,Fm、Fv/Fm、q P、q N值增加明显,且随淹水深度增加而增加。由此说明,及时低水位复水尤其是1/4深度复水可促进滴水观音光合作用,而高水位则产生胁迫作用,抑制植株生长。因此,及时降低淹水水位可缓解淹水的胁迫作用,促进植株生长,尤其是对深水位胁迫植株作用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水观音 叶绿素荧光参数 干湿交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水观音叶绿素荧光参数对低温淹水处理的响应
17
作者 夏红霞 胡定雷 +3 位作者 朱启红 李明艳 李强 刘政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59,共5页
以滴水观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温环境下淹水处理对其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种植滴水观音的花盆置于水箱中,利用水位调节阀调节箱内水位。试验设计为不淹水(对照组,正常浇水)、1/4淹水、2/4淹水、3/4淹水和全淹,分别于淹水后的第10、20、30... 以滴水观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温环境下淹水处理对其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种植滴水观音的花盆置于水箱中,利用水位调节阀调节箱内水位。试验设计为不淹水(对照组,正常浇水)、1/4淹水、2/4淹水、3/4淹水和全淹,分别于淹水后的第10、20、30、40、50天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试验结果显示:1/4淹水处理植株叶绿素荧光参数均高于对照处理,初始荧光产量、最大荧光产量、最大光能转化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分别为对照的106.6%、104.8%、107.8%、105.0%、153.6%,差异显著(P<0.05);2/4淹水、3/4淹水、全淹组初始荧光产量、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均高于对照组,最大荧光产量、最大光能转化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尤其全淹组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0.4%、36.2%和17.2%。1/4淹水处理可提高滴水观音光合作用,高水位处理则抑制滴水观音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淹水处理 滴水观音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性方法对酒糟生物炭理化性质及其吸附能力的影响
18
作者 夏红霞 夏洋漪 朱启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94-2401,共8页
本文以酒糟生物炭为供试材料,比较研究了化学活化改性法(HNO_(3)、NaOH和H_(2)O_(2))、有机改性法(海藻酸钠和柠檬酸)以及金属盐或金属氧化物改性法(FeCl_(3)和Fe_(2)O_(3))对酒糟生物炭理化性质及其吸附性能的影响,为制备高吸附性能生... 本文以酒糟生物炭为供试材料,比较研究了化学活化改性法(HNO_(3)、NaOH和H_(2)O_(2))、有机改性法(海藻酸钠和柠檬酸)以及金属盐或金属氧化物改性法(FeCl_(3)和Fe_(2)O_(3))对酒糟生物炭理化性质及其吸附性能的影响,为制备高吸附性能生物炭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1)不同改性方法对酒糟生物炭吸附Cd(Ⅱ)能力影响较大。吸附实验结果显示,FeCl_(3)改性(C_1)显著降低酒糟生物炭的吸附能力,其他改性方法均提高生物炭的吸附能力。选取三类改性方法中吸附作用最好的一种进行比较,其中Fe_(2)O_(3)改性碳(C_(2))对Cd(Ⅱ)的吸附作用最强,H_(2)O_(2)改性炭(A_(3))次之,柠檬酸改性炭(B_(2))效果最差,三种改性生物炭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30.45%、13.49%和10.4%。(2)生物炭结构表征结果显示,Fe_(2)O_(3)改性生物炭比表面积达134.88 m^(2)/g、粒径分布1.9-115 nm、中值粒径达3.82nm、Zeta电位绝对值为45.9 mV,均显著高于其他改性生物炭;且Fe_(2)O_(3)改性生物炭Fe-O官能团与含氧官能团数目增加也高于其他改性生物炭。由此表明,Fe_(2)O_(3)改性更能改善酒糟生物炭理化性质,进一步提高酒糟生物炭对Cd(Ⅱ)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糟 生物炭 改性 理化性质 吸附 Cd(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调节对施用生物炭的重金属污染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兰 夏红霞 +3 位作者 朱启红 夏洋漪 李强 吕伟国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64,76,共6页
为研究生物炭、水分调节措施对污染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从而为利用水分调节措施进一步提高生物炭修复污染土壤效果提供理论依据,以施用生物炭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水分调节对施用生物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速效磷、速... 为研究生物炭、水分调节措施对污染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从而为利用水分调节措施进一步提高生物炭修复污染土壤效果提供理论依据,以施用生物炭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水分调节对施用生物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低水平水分调节可提高供试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2)进一步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则会降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尤其是土壤田间持水量为100%时,该处理阳离子交换量、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比对照分别低30.2%、12.7%、31.3%和21.5%,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3)土壤pH随土壤水分含量呈不规则变化,且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表明,对施用生物炭修复的污染土壤,适量增加土壤含水量,可增加污染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过量增加则会降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土壤 含水量 生物炭 速效磷 速效钾 碱解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D快速消解法测定地表水体中的总氮 被引量:3
20
作者 蒲清三 张祝豪 +6 位作者 史硕 何胜 李顺顺 邓阳琴 赵志锋 于慧 王书敏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17年第1期58-63,共6页
建立了COD快速消解法测定地表水体中总氮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佳消解条件为消解温度120℃、消解时间1 h,检出限为0.001~3.20 m g·L^(-1),具有良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实测水样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81%以内,加标回收率为96.7... 建立了COD快速消解法测定地表水体中总氮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佳消解条件为消解温度120℃、消解时间1 h,检出限为0.001~3.20 m g·L^(-1),具有良好的精密度与准确度(实测水样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81%以内,加标回收率为96.75%~103.98%),且测定结果与国标法吻合。同时还减少了实验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测定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氮 COD消解法 地表水体 测定 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