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大型动脉瘤术后动眼神经麻痹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金戈 张余 +4 位作者 李鑫 陈亮 杨涌涛 李兴贵 展群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95,共2页
临床资料 患者女,49岁,因“反复发作性意识丧失3年”于2015年10月09日入院。既往3级高血压病病史6年,无动脉瘤家族史。入院体检:神志清楚,右利手,言语流利。脑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均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 临床资料 患者女,49岁,因“反复发作性意识丧失3年”于2015年10月09日入院。既往3级高血压病病史6年,无动脉瘤家族史。入院体检:神志清楚,右利手,言语流利。脑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及肌张力均正常,脑膜刺激征阴性.余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确阳性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 大型颈内动脉瘤 癫痫 动眼神经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中老年重症脑卒中的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宇 《医学综述》 2014年第23期4410-4412,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中老年重症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为中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15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试验组采用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法...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中老年重症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在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确诊为中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15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试验组采用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法,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参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分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日常生活活动量(ADL)等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经治疗后的血清中NSE、ODS的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13.96±1.18)μg/L vs(25.16±0.45)μg/L,(8.39±0.63)μmol/L vs(14.71±0.66)μmol/L,P<0.05];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3.68±1.05)m Pa·s vs(5.67±1.34)m Pa·s,(6.95±0.72)m Pa·s vs(9.73±0.86)m Pa·s,P<0.05],红细胞沉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6.2±1.1)mm/h vs(17.9±1.2)mm/h,P<0.05];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2.2±2.1)分vs(23.5±1.8)分,P<0.05];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5.5±1.2)分vs(57.4±1.4)分,P<0.05]。结论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能够改善病变的血管,修复受损的神经系统,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 中老年重症脑卒中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影响神经功能改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涌涛 金戈 +3 位作者 李鑫 陈亮 李兴贵 展群岭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1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9例急性脑梗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溶栓24 h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1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9例急性脑梗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溶栓24 h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溶栓前减少4分及以上或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完全消失视为有效,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效果的31个因素,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影响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结果静脉溶栓早期有效率为31. 65%(25/79);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效组患者溶栓后2 h NIHSS评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溶栓后2 h舒张压均显著低于无效组(P=0. 001,0. 02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APTT时间延长(OR=1. 147),溶栓后2 h NIHSS评分升高(OR=1. 285),均是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影响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溶栓前APTT延长和溶栓后2 h NIHSS评分升高是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不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早期神经功能改善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miR-124-1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控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对脑卒中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郝磊 卢柳西 +3 位作者 李琼莉 孙洋 秦翠玲 展群岭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8-466,共9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外泌体(exosomes,Exo)过表达miR-124-1基因(Exo/124-1)调控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的M2型极化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MSCs,收集其Exo(BMMSC...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外泌体(exosomes,Exo)过表达miR-124-1基因(Exo/124-1)调控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的M2型极化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MSCs,收集其Exo(BMMSCs-Exo),采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与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分别对其进行检测鉴定。30只大鼠简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AO/R组)、Exo移植组(Exo组)、空病毒(Empty lentivirus,Elv)转染Exo移植组(Exo-Elv组)及Exo/124-1移植组(Exo/124-1组),每组6只。Sham组仅行假手术,其余各组均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MCAO/R)模型。模型复制1 d与14 d后,各移植组动物于右侧脑室植入相应移植物,Sham组、模型组注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作对照。术后2 h及1、3、7、14、21、28 d,分别对各组动物行改良神经系统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检测其梗死体积。在基因与蛋白水平分别检测各组28 d脑组织MG的M1型分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2型分子(CD206)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获取并鉴定了BMMSCs及其Exo。Exo/124-1显著表达miR-124-1。所有动物(假手术组除外)术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术后7~28 d,Exo/124-1组的mNSS明显低于MCAO/R组(P<0.05)与Exo组、Exo-Elv组(P<0.01);术后28 d,Exo/124-1组的脑梗死体积、TNF-α的表达明显小于MCAO/R组(P<0.01)与Exo组、Exo-Elv组(P<0.01),CD206的表达显著高于MCAO/R组(P<0.01)与Exo组、Exo-Elv组(P<0.01)。结论BMMSCs-Exo携带miR-124-1基因可能调控MG的M2型极化,抑制M1型介导的炎症反应,促进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miR-124-1基因 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 M2型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酷似夹层的颈内动脉开窗畸形1例报告
5
作者 王军伟 张余 +3 位作者 李鑫 展群岭 杨涌涛 金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5-897,共3页
脑动脉“开窗”畸形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脑血管发育畸形。目前文献报告多为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少部分可见大脑中动脉“开窗”畸形。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开窗畸形极其少见,目前国内外颈内动脉“开窗”畸形病例... 脑动脉“开窗”畸形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脑血管发育畸形。目前文献报告多为椎基底动脉“开窗”畸形,少部分可见大脑中动脉“开窗”畸形。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开窗畸形极其少见,目前国内外颈内动脉“开窗”畸形病例报告极少,现报道右侧颈内动脉C1段中远段“开窗”畸形1例。1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因“阵发性头昏伴头痛2d”于2015年6月26日入院,表现为反复阵发性头晕,视物晃动感及行走不稳,恶心、呕吐数次,伴有头顶部胀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开窗畸形 颈内动脉夹层 颈动脉蹼 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原发性低颅压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
6
作者 罗少莉 张超 +1 位作者 唐毅 陈亮 《西藏医药》 2024年第4期158-158,共1页
原发性低颅压(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是一组因脑脊液压力降低,有些甚至测不出脑脊液压力而引起头痛的临床综合征。原发性低颅压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较少见。我们现报道1例高原地区的原发性低颅压继发蛛网膜下... 原发性低颅压(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是一组因脑脊液压力降低,有些甚至测不出脑脊液压力而引起头痛的临床综合征。原发性低颅压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较少见。我们现报道1例高原地区的原发性低颅压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藏族,孕3月,因“头痛、呕吐2天”入院,患者2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头痛,呈持续性胀痛,坐位、站立位时加重,卧位时头痛症状明显减轻,伴有呕吐,呕吐为非喷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压力 原发性低颅压 持续性胀痛 喷射性 站立位 临床综合征 不明原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和血尿酸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7
7
作者 马宇 金戈 +2 位作者 姜帆 展群岭 李兴贵 《疑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682-685,共4页
目的观察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观察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美多巴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普拉克索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2(QOL-2)评分与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进行评定,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90.0%vs.52.0%,χ~2=55.117,P〈0.05);观察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269.35±80.45)μmol/L vs.(238.64±69.65)μmol/L,t=2.041,P〈0.05],QOL-2评分与UPD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vs.14.0%,χ~2=0.919,P〉0.05)。结论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能够稳定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并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多巴 普拉克索 帕金森病 血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后桥接治疗特殊类型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金戈 张余 +5 位作者 李鑫 陈亮 杨涌涛 卢柳西 李兴贵 展群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后桥接治疗进展性和主动脉弓上动脉内大血栓负荷性特殊类型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第1例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后桥接支架置入治疗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超取栓时间窗进展性脑梗死;第2例取栓后桥接动脉...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后桥接治疗进展性和主动脉弓上动脉内大血栓负荷性特殊类型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第1例Solitaire AB支架取栓后桥接支架置入治疗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超取栓时间窗进展性脑梗死;第2例取栓后桥接动脉溶栓治疗颈内动脉起始部至大脑中动脉主干大血栓负荷性脑梗死。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负荷量抗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术后平均动脉压控制在90-120 mm Hg,同时给予神经保护治疗。结果第1例患者术前NIHSS评分15分,mRS评分为4分,取栓前m TICI分级0级,取栓桥接后m TICI分级3级,术后1周NIHSS评分0分,mRS评分1分,术后90 d NIHSS评分0分,mRS评分1分。第2例患者术前NIHSS评分12分,mRS评分5分,取栓前m TICI分级0级,取栓桥接后m TICI分级2b级,术后1周NIHSS评分2分,mRS评分1分,术后90 d NIHSS评分1分,mRS评分1分。2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在严格围手术期管理下使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桥接治疗超取栓时间窗大动脉闭塞进展性脑梗死和大动脉大血栓负荷性特殊类型脑梗死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TAIRE AB支架 机械取栓 桥接治疗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兴贵 陈亮 +5 位作者 伉奕 马宇 金戈 李鑫 张茹芳 展群岭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3363-3365,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查找关于rt-PA动脉溶栓治疗ACI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 目的系统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查找关于rt-PA动脉溶栓治疗ACI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1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包括473例患者。使用rt-PA动脉溶栓治疗ACI的有效性高于静脉溶栓组[RR=1.26,95%CI(1.09,1.45),P=0.002],而两组治疗后的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rt-PA动脉溶栓疗效优于静脉溶栓,但尚需进行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动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鑫 李琼莉 +6 位作者 王军伟 杨涌涛 陈亮 郑方硕 徐新献 展群岭 金戈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AIS患者118例,根据复查头颅CT是否继发HT分...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AIS患者118例,根据复查头颅CT是否继发HT分为HT组17例和无HT组101例,收集AIS患者溶栓后出现HT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预测模型,计算模型预测值Y;采用ROC曲线验证logistics回归模型的诊断效度。结果HT组冠心病、心房颤动、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MCA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高于无HT组(P<0.05,P<0.01),2组TOAST分型及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OAST分型中,心源性栓塞型和不明原因型患者HT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动脉闭塞型患者(27.3%和40.0%vs 4.5%,P<0.05)。ASPECTS 0~8分患者HT发生率明显高于ASPECTS 9~10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6%vs 11.1%,P<0.05)。年龄≥80岁和基线NIHSS评分是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模型预测值Y的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770~0.947)。结论AIS患者溶栓前的评估中,冠心病、心房颤动、HMCAS、ASPECTS、基线NIHSS评分等指标均是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可较好预测AIS患者溶栓后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出血 心房颤动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拉克索与美多芭合用配合心理治疗应用于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30
11
作者 马宇 李兴贵 +1 位作者 展群岭 黄巧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与美多芭合用配合心理治疗应用于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按抽签法将96例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两组均行心理治疗,对照组予以美多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普拉克...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与美多芭合用配合心理治疗应用于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按抽签法将96例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两组均行心理治疗,对照组予以美多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普拉克索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运动症状、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帕金森统一评分量表(UPDRS)、UPDRSⅡ、UPDRSⅢ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爱泼沃斯嗜睡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8.58%)高于对照组(79.06%),研究组不良反应率(29.16%)低于对照组(5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克索、心理治疗合用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好,但仍需要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心理治疗 普拉克索 美多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0
12
作者 金戈 陈亮 +3 位作者 李鑫 杨涌涛 李兴贵 展群岭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查找以吡贝地尔治疗P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RCT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 目的系统评价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查找以吡贝地尔治疗P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的RCT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RCT,包括578例PD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吡贝地尔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1.30,95%CI(1.15,1.46),P<0.0001];吡贝地尔组的UPDRSⅠ评分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MD=-1.98,95%CI(-2.77,-1.18),P<0.00001]。吡贝地尔组的UPDRSⅡ评分和UPDRSⅢ评分改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吡贝地尔组的HAMD评分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MD=-4.95,95%CI(-7.32,-2.57),P<0.0001]。吡贝地尔组的总不良事件、消化道症状和头晕发生率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吡贝地尔能够明显改善PD患者的运动症状和抑郁情绪,提高有效率,且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吡贝地尔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亮 陈洁 +2 位作者 张茹芳 李兴贵 展群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26-733,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CENTRAL)、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 目的系统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CENTRAL)、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018年2月。由两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RCTs,包括225例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 DCS能够明显改善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SMD=0.71,95%CI:0.32~1.10,P<0.001),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 t DCS能够改善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卒中后吞咽困难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联合抗抑郁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兴贵 陈亮 +3 位作者 金戈 李鑫 张茹芳 展群岭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第6期447-449,共3页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心理干预组还给予心理干预,疗程均为6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心理干预组还给予心理干预,疗程均为6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价抑郁程度、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的痊愈率、有效率和HAMD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2、4周后,心理干预组的HAMD评分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6周后心理干预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联合抗抑郁药能快速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卒中后抑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预后的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鑫 王军伟 +7 位作者 杨涌涛 陈亮 郑方硕 李琼莉 徐新献 李兴贵 展群岭 金戈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1年第6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建立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的方法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的远期临床预后。方法:通过使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118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溶栓后90 d的改良Ra... 目的:探讨通过建立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的方法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的远期临床预后。方法:通过使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118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溶栓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AIS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的因素,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联合预测值Y;采用ROC曲线验证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效度。结果:纳入预后良好组56例(47.46%),纳入预后不良组62例(52.54%)。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比例及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值增高、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S)评分降低、溶栓后出血率较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PECTS评分和基线NIHSS评分为影响静脉溶栓远期预后的因素(P<0.001);两者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的联合预测值Y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0,敏感度为60.70%、特异度为74.19%;优于单独使用ASPECTS评分(AUC=0.672、敏感度=82.10%、特异度=48.39%)和基线NIHSS评分(AUC=0.693、敏感度=75.00%、特异度=59.68%)作为单因素预测AIS溶栓患者预后的效果。结论:在AIS患者溶栓前的基线指标中,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ASPECTS评分、基线NIHSS评分等可作为预测AIS溶栓治疗患者90 d预后的预测因素。通过建立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计算的联合变量Y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预后 模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亮 陈洁 +3 位作者 金戈 胡玲 李兴贵 展群岭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6期736-744,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索有关低频rTMS治疗PS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017年10月。收... 目的:系统评价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索有关低频rTMS治疗PS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017年10月。收集2005年1月~2017年10月间的相关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资料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2005年1月~2017年10月间的相关文献符合标准的有21项RCTs,1 626例PSD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①与使用抗抑郁药组比较,0.5 Hz和1 Hz rTMS组治疗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数降低更明显[0.5 Hz:[SMD=-0.95,95%CI(-1.19,-0.70), P<0.000 01];1 Hz:[SMD=-0.44,95%CI(-0.66,-0.23), P<0.000 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5 Hz和1 Hz rTMS组治疗后的HAMD分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 Hz:[SMD=-1.35,95%CI(-1.70,-1.01),P<0.000 01];1 Hz:[SMD=-1.03,95%CI(-1.39,-0.67), P<0.000 01]]。②低频rTMS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明显[Barthel指数:[SMD=1.38,95%CI(0.87, 1.89), P<0.000 01];MMSE:[SMD=0.60, 95%CI(0.31, 0.90), P<0.000 1]]。③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低频rTMS组会出现头痛等不良反应。结论:低频rTMS可以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PS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而对于NIHSS评分改善证据尚不充分,并且可能会出现症状比较轻微并发症如头痛等,故需要进行高质量的临床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卒中后抑郁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和脉压变化特征探讨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鑫 徐新献 +5 位作者 周婧 姚武位 田绿 窦娟 潘怡 余朝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和脉压变化的特点。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346例按年龄分为2组:老年高血压组(A组)186例,年龄60~79岁;高龄老年高血压组(B组)160例,年龄80-99岁。分析2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动态血压昼夜节律...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和脉压变化的特点。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346例按年龄分为2组:老年高血压组(A组)186例,年龄60~79岁;高龄老年高血压组(B组)160例,年龄80-99岁。分析2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结果24h平均舒张压(24hDBP)高龄老年高血压组低于老年高血压组(P〈0.001)。老年高血压组和高龄老年高血压组24h动态脉压(24hAPP)分别为(62.06±11.79)和(66.73±11.45)mmHg。日间平均压(dABP)老年高血压组高于高龄老年高血压组(P〈0.01)。24hAPP老年高血压组低于高龄老年高血压组(P〈0.001)。老年高血压组和高龄老年高血压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分别为82.80%和90.63%。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24hDBP呈现降低趋势,24hAPP呈现增高趋势。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征多数表现为非杓型和反杓型血压,且多数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随增龄变化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率增高,增龄是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昼夜节律 动态血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伴慢性疼痛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炎性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1
18
作者 马宇 伉奕 杜煜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686-688,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伴慢性疼痛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炎性因子的表达。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6月诊治的PD伴慢性疼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疼痛组),选择PD不伴慢性疼痛患者60例为疾病对照组(PD组),并选择同期查体的健康者60例为健康对...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伴慢性疼痛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炎性因子的表达。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6月诊治的PD伴慢性疼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疼痛组),选择PD不伴慢性疼痛患者60例为疾病对照组(PD组),并选择同期查体的健康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疼痛组、PD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分并检测其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疼痛组命名能力、延迟回忆评分低于PD组(t=1.686、1.563,P<0.05),IL-2、IFN-γ水平低于PD组、健康对照组(q=6.017、5.172,P<0.05),TNF-α、IL-6、IL-8水平高于PD组、健康对照组(q=16.987、45.981、51.769,P<0.05);PD组疾病严重程度与MoCA总分无明显相关性(r=0.102,P=0.109),与IL-2、IFN-γ均呈负相关(r=-0.402、-0.392,P=0.015、0.021),与TNF-α、IL-6、IL-8均呈正相关(r=0.412、0.395、0.407,P=0.011、0.019、0.015)。疼痛组IL-2与IFN--y表达呈正相关(r=0.426,P=0.012),TNF-α与IL-6、iL-8之间以及II-6与IL-8之间表达呈正相关(r=0.321、0.297、0.305,P=0.021、0.027、0.023),IL-2表达与TNF-α、IL-6、IL-8表达呈负相关(r=-0.352、-0.361、-0.325,P=0.012、0.014、0.016),IFN-γ表达与TNF-α、1L-6、IL-8表达分别呈负相关(r=-0.371、-0.365、-0.321,P=0.009、0.011、0.017)。结论 PD伴慢性疼痛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其发病与炎性指标的异常表达有关,认知、炎性反应、免疫失衡可能共同参与了PD伴慢性疼痛的发病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慢性疼痛 炎性因子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取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一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戈 张余 +4 位作者 李鑫 陈亮 杨涌涛 李兴贵 展群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00-201,共2页
进展性脑梗死占脑梗死总数20%-30%,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1]。单纯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往往欠佳,我们使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后联合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所致进展性脑梗死1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脑梗死 支架 梗死 大脑中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泼尼松联合阿昔洛韦治疗Bell麻痹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陶涛 杨军 +1 位作者 秦新月 李倩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536-1538,共3页
目的比较单用泼尼松与泼尼松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急性期Bell麻痹的疗效。方法 164例发病时间在72h以内的Bell麻痹患者。其中,单纯泼尼松治疗组79例,泼尼松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组85例。以House-Brackmann分级法作为治疗后3个月面神经功能的评... 目的比较单用泼尼松与泼尼松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急性期Bell麻痹的疗效。方法 164例发病时间在72h以内的Bell麻痹患者。其中,单纯泼尼松治疗组79例,泼尼松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组85例。以House-Brackmann分级法作为治疗后3个月面神经功能的评估标准。结果治疗3个月后,泼尼松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组面瘫完全恢复率为87.1%,略高于单用泼尼松组的84.8%(=0.024,P>0.05)。入院时严重瘫痪的患者,联合治疗组面瘫完全恢复率为85.5%,单用泼尼松治疗完全恢复率为81.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13,P>0.05)。结论早期泼尼松联合阿昔洛韦治疗Bell麻痹疗效并不优于单用泼尼松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尔麻痹 泼尼松 阿昔洛韦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