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对脾切除术后门静脉高压患者 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被引量:6
1
作者 沈能 田旭 +2 位作者 黄鹤 陈伟庆 褚建国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5期889-894,共6页
目的: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对行脾切除术后的门静脉高压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于空军总医院放射介入科接受TIPS治疗的68名行脾切除术的... 目的: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对行脾切除术后的门静脉高压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于空军总医院放射介入科接受TIPS治疗的68名行脾切除术的门静脉高压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接受TIPS治疗的未行脾切除术的门静脉高压患者68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治疗前后肝功能、血小板及门静脉压力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病例组TIPS成功率为97.06%(66/68),对照组TIPS成功率为100%(68/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1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与对照组术后PLT计数分别降至45.4±8.6,59.4±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术后ALB降至29.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病例组与对照组分别降至27.3±5.4,28.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观察12~60个月,病例组分流道失效率病例组高于对照组(22.73%vs.8.82%,P=0.04),再出血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已行脾断流术的患者接受TIPS治疗,仍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术后发生分流道失效的风险较高,因此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前瞻性预防,以获得较满意的效益安全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上消化道出血 脾切除术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田旭 刘晓玲 +4 位作者 吴静 李琦 宋国敏 唐榕英 陈伟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0-217,共8页
目的:评价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Pub 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及中国生物... 目的:评价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Pub 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中有关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并手工检索合格研究及主题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2位研究者独立筛查文献、提取资料、评价合格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8篇合格文献,包括研究对象1 016人。Meta分析表明,益生菌组患者的感染风险低于对照组人群(RR=0.53,96%CI=0.44~0.65,P=0.000);益生菌组患者的死亡风险低于对照组人群(RR=0.56,96%CI=0.38~0.82,P=0.003);益生菌组患者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人群(RR=0.19,96%CI=0.13~0.25,P=0.000);益生菌组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e,ICU)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人群(MD=-4.55,96%CI=-5.91^-3.19,P=0.000)。结论: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有效降低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感染率、死亡率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并明显缩短了患者的ICU住院天数,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肠内营养 益生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况性评价简介 被引量:18
3
作者 卞薇 陈慧 +5 位作者 宋国敏 靳英辉 万丽君 谭明琼 曾宪涛 田旭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488-493,共6页
知证决策(informed-evidence decision-making,IEDM)已成为指导政策制定和实践的主要原则,然而最佳证据是保证IEDM成功实施的前提。由于证据类型和综述问题的种类存在多样性,因此发展能更为有效且严格地进行证据识别与合成的方法势在必... 知证决策(informed-evidence decision-making,IEDM)已成为指导政策制定和实践的主要原则,然而最佳证据是保证IEDM成功实施的前提。由于证据类型和综述问题的种类存在多样性,因此发展能更为有效且严格地进行证据识别与合成的方法势在必行。当前已有14种文献研究方法可用于证据的识别与合成,概况性评价(scoping review)是其中之一。本文将从发展背景、目的及方法学框架等方面对概况性评价进行介绍,并通过实例来展示该方法的具体应用,以推动该方法在国内的传播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证决策 证据合成 政策制定 概况性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