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甲硅油散在上消化道内镜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9
1
作者 刘晓玲 韩杨 吴桂新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二甲硅油散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该院消化内镜镜检中心进行镜检的患者80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进行镜检前给予实验组(n=400)患者二甲硅油散5 g,用纯净水30 ml送服,对照组(n=400)受检前给予纯净... 目的探讨二甲硅油散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该院消化内镜镜检中心进行镜检的患者80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进行镜检前给予实验组(n=400)患者二甲硅油散5 g,用纯净水30 ml送服,对照组(n=400)受检前给予纯净水30ml。依据镜检视野的清晰度,将镜检结果分为4个等级(A、B、C和D)并进行评分,同时记录检查所需时间。结果表明实验组受检者胃镜下黏膜视野清晰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镜检时间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硅油散有良好的的祛泡作用,且能缩短镜检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硅油散 上消化道 胃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样病变6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珏 刘邦伦 王江红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352-2353,2356,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肠道息肉样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无痛结肠镜下大肠黏膜切除术治疗68例共102个结直肠息肉样病变。病灶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一次圈套整块切除或分次圈套切除病变,回收全部标本送病理学检...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肠道息肉样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无痛结肠镜下大肠黏膜切除术治疗68例共102个结直肠息肉样病变。病灶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一次圈套整块切除或分次圈套切除病变,回收全部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术后结肠镜随访。结果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腺瘤73个,包括管状腺瘤36个,绒毛状腺瘤29个,管状绒毛状腺瘤8个;其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个,增生性息肉28个,直肠类癌1个。2例术后242、8 h出现便血,在肠镜下给予钛夹夹闭创面止血;1例于术后6 d出现少量便血,无穿孔发生。有3例大于4 cm的结肠腺瘤分别于术后2个月及3个月复查时,在原EMR瘢痕边缘见约0.5 cm和0.6 cm的息肉复发,均给予活检钳完整钳除,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增生性息肉,6-12个月复查时无复发。1例黏膜类癌到目前已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EMR治疗大肠良性肿瘤及癌前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切除术 腺瘤 结肠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rrett食管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刘邦伦 王珏 王江红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342-2343,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Barrett食管(BE)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2例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的BE患者进行APC治疗,术后给予奥美拉唑辅助治疗,对其疗程、疗效、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62例均完成治疗,其中1次APC治疗即获得消除...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Barrett食管(BE)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2例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的BE患者进行APC治疗,术后给予奥美拉唑辅助治疗,对其疗程、疗效、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62例均完成治疗,其中1次APC治疗即获得消除者54例;2次治疗者5例(环周型或长段);3次治疗者3例(环周型、面积广)。12例治疗期间有轻度并发症,为胸骨后疼痛,经抑酸剂和黏膜保护剂治疗1周内症状改善。结论 AP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BE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氩离子凝固术 质子泵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无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4
作者 韩杨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A02期201-203,共3页
目的通过对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的肿瘤患者肠道准备情况的观察和比较,找到患者肠道准备无效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制定护理干预的对策,提高肠道准备的效率。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中遵医嘱需进行无痛肠镜检查的肿瘤患者3504名... 目的通过对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的肿瘤患者肠道准备情况的观察和比较,找到患者肠道准备无效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制定护理干预的对策,提高肠道准备的效率。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中遵医嘱需进行无痛肠镜检查的肿瘤患者3504名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对其肠道准备情况、肠道清洁度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3504名肿瘤患者,肠道准备无效(Ⅳ级视为无效)的患者206例,对其进行原因分析,主要包括患者年龄原因、肿瘤患者自身疾病的影响、不遵医嘱用药、护士健康指导不到位等原因,并针对肠道准备无效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论肿瘤患者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清洁肠道效果好,提高肿瘤患者肠道准备效果,有赖于护理人员早期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肠道准备无效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结合美蓝-靛胭脂双重染色法对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珏 刘邦伦 +1 位作者 易楠 王江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84-1086,共3页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PGⅠ/PGⅡ(PGⅠ/PGⅡratio,PGR)水平变化结合内镜下美蓝-靛胭脂双重染色对胃癌及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PGⅠ/PGⅡ(PGⅠ/PGⅡratio,PGR)水平变化结合内镜下美蓝-靛胭脂双重染色对胃癌及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ASA)法测定了124例胃溃疡(Gastric carcinoma,GU)患者、1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患者、10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90例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患者、93例正常人的血清PGⅠ、PGⅡ含量及PGR的变化。将4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双重染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3例,双重染色组内镜下双重染色后在可疑病灶处活检,对照组不作染色按肉眼判断常规活检。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CSG、GU组血清PGⅠ、PGⅡ、PGR水平显著升高(P<0.01),CAG及GC组血清PGⅠ、PGR水平著降低(P<0.01)。染色组中检出阳性率72.20%;对照组中检出率53.36%。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Ⅰ、PGⅡ、PGR可作为早期GC筛查的一项血清学指标,对PLGC及早期GC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内镜下美蓝-靛胭脂双重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GC及PLGC的检出率。两项技术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GC及PLGC的检出率,有助于早期GC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癌前病变 酶联免疫 双重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胃癌及胃癌前病变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易楠 王珏 王江红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2722-2723,共2页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和PGⅠ/PGⅡ比值变化对胃癌前病变及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因消化道症状做胃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539例,根据胃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结果,将受检者分为5组。胃溃疡124例为... 目的探讨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和PGⅠ/PGⅡ比值变化对胃癌前病变及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因消化道症状做胃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539例,根据胃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结果,将受检者分为5组。胃溃疡124例为胃溃疡组,浅表性胃炎130例为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102例为萎缩性胃炎组,胃癌90例为胃癌组,体检证实无胃、肠、心、肝、肾等疾病史93例为正常组,比较各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显著升高(P<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著降低(P<0.01)。结论血清PGⅠ、PGⅡ水平以及PGⅠ/PGⅡ比值对提高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类 胃肿瘤 胃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胃癌的筛查现状及诊断进展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江红 项颖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634-2636,共3页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病变 筛查 胃蛋白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穿刺活检对纵隔肿块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江红 刘邦伦 +2 位作者 王珏 易楠 项颖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889-2891,共3页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活检对纵隔肿块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59例纵隔肿块患者通过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和经皮纵隔细针穿刺活检术明确诊断。结果59例患者经64次穿刺,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8.2%、100%、98.31%。并发气胸3例(5.0...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活检对纵隔肿块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59例纵隔肿块患者通过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和经皮纵隔细针穿刺活检术明确诊断。结果59例患者经64次穿刺,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8.2%、100%、98.31%。并发气胸3例(5.08%),痰血2例(3.39%)。结论细针穿刺活检创伤性小,安全性高,是诊断纵隔肿块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穿刺 活组织检查 肿块 纵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等离子体凝固术结合冷冻治疗恶性中央气道阻塞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江红 易楠 +1 位作者 周航 项颖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氩等离子体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结合冷冻治疗恶性中央气道阻塞(Central airway obstruction,CA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支气管镜对42例恶性中央气道阻塞患者进行APC结合冷冻治疗,其中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氩等离子体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结合冷冻治疗恶性中央气道阻塞(Central airway obstruction,CAO)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支气管镜对42例恶性中央气道阻塞患者进行APC结合冷冻治疗,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39例,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3例,从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气促评分、体力状况变化、狭窄再通疗效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42例病人经108次治疗后完全有效24例(57.14%)、部分有效15例(35.7%)、轻度有效2例(4.76%)、无效1例(2.38%)。仅有少数病例出现一过性低氧血症(20.37%)。结论:经支气管镜应用APC结合冷冻治疗恶性中央气道阻塞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等离子体凝固 冷冻 气道阻塞 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SCCA、CYFRA21-1、CEA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0
作者 罗玲 王江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16-1718,共3页
目的:评价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21-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4月住院行支气... 目的:评价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21-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4月住院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共62例,其中肺癌44例,肺部良性病变者18例,肺癌患者中小细胞肺癌5例、鳞癌17例、腺癌15例、未定型肺癌5例,所有肺癌患者均为病理确诊。所有患者均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 fluid,BALF)检测SCCA、CYFRA21-1、CEA。结果:肺癌组SCCA、CYFRA21-1、CEA水平均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P<0.01),3项指标均随病情进展升高,其中Ⅲ、Ⅳ期肺癌患者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在不同病理类型中,3种指标升高的程度不等,SCCA及CYFRA21-1水平在鳞癌显著高于腺癌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cancer,SCLC),CEA水平在腺癌显著高于鳞癌和SCLC。结论:联合检测BALF中SCCA、CYFRA21-1、CEA的水平可能在肺癌的诊断,病理类型的推断以及预后的判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癌胚抗原 支气管肺泡灌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支气管镜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中央型肺癌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江红 刘邦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15-1417,共3页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氩等离子体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技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支气管镜对21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进行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其中鳞癌15例、腺癌3例、腺鳞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2例,从肺功能、...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氩等离子体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技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支气管镜对21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进行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其中鳞癌15例、腺癌3例、腺鳞癌1例、神经内分泌癌2例,从肺功能、气促评分、狭窄再通疗效、体力状况变化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21例患者经54次治疗后完全有效6例(28.6%)、部分有效14例(66.7%)、轻度有效1例(4.8%)、无效0例。结论:经支气管镜应用氩等离子体凝固技术治疗中央型肺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等离子体凝固 肺肿瘤 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rrett食管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珏 王江红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2-364,共3页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食管腺癌 治疗 内镜诊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受体单抗与Luffin双靶融合毒素的构建及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13
作者 项颖 黄德鸿 +6 位作者 唐显军 王莉 张曼 张文军 杨涛 肖春燕 王江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921-1927,共7页
目的构建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受体单链抗体(KDRscFv)、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裂解位点(uPAcs)、丝瓜毒素(luffin-β)与KDEL(Lys-Asp-Glu-Leu)内质网驻留... 目的构建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受体单链抗体(KDRscFv)、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裂解位点(uPAcs)、丝瓜毒素(luffin-β)与KDEL(Lys-Asp-Glu-Leu)内质网驻留信号序列的双靶向融合毒素,并探讨其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全基因合成KDRscFv基因,RT-PCR法克隆luffin-β,重叠PCR法将两基因融合,其连接部位与C端分别引入uPA裂解位点uPAcs与KDEL,形成融合基因KDRscFv-uPAcs-Luffin-β-KDEL。将该融合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入大肠杆菌后,诱导其表达融合毒素蛋白Trx-EK-KDRscFv-uPAcs-Luffin-β-KDEL(TEKPLK)并纯化TEKPLK。用肠激酶(enterokinase,EK)切割TEKPLK后,纯化与回收靶向融合毒素KDRscFv-uPAcs-Luffin-β-KDEL(KPLK)。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体外检测靶向融合毒素KPLK经uPA酶裂解后释放Luffin-β对NSCLC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成功诱导重组载体pET-32a(+)/KDRscFv-uPAcs-Luffin-β-KDEL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7.5×104含载体表达标签(Trx)的融合毒素蛋白TEKPLK,EK酶切该蛋白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5.8×104的靶向融合免疫毒素KPLK。CCK-8法检测表明,KPLK毒素的杀瘤活性成剂量-效应关系,其IC50约为35 ng/mL;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KPLK经uPA酶体外裂解后能释放细胞毒素小分子Luffin-β,上调瘤细胞促凋亡基因caspase-3及其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KDRscFv-uPAcs-Luffin-β-KDEL融合基因及其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5.8×104的靶向融合毒素KPLK,该毒素经uPA酶体外裂解后能释放具杀瘤活性的Luffin-β毒素小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DRscFv Luffin-β 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 重组融合毒素 杀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C联合冷冻治疗53例中央型肺癌
14
作者 王江红 王珏 +1 位作者 易楠 项颖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60-1062,共3页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氩等离子体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结合冷冻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支气管镜对53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进行APC结合冷冻治疗,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46例,小细胞肺癌(SCLC)7例,从症状改善情况...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氩等离子体凝固(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结合冷冻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支气管镜对53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进行APC结合冷冻治疗,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46例,小细胞肺癌(SCLC)7例,从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血气分析、气促评分、体力状况变化、狭窄再通疗效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53例病人经136次治疗后完全有效29例(54.7%)、部分有效21例(39.6%)、轻度有效2例(3.8%)、无效1例(1.9%)。仅有少数病例出现一过性轻、中度低氧血症(19.9%)。结论经支气管镜应用APC结合冷冻治疗中央型肺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等离子体凝固 冷冻 肺肿瘤 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