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水稻品种对重庆地区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1
作者 范茂 杨学亭 +4 位作者 张健 刘倩 赵正武 廖敦秀 杭晓宁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3,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种植的高产、温室气体低排放水稻品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观测重庆地区主推的6个水稻品种(中浙优H7、渝两优华占、Q香优352、... 【目的】探究不同水稻品种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种植的高产、温室气体低排放水稻品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观测重庆地区主推的6个水稻品种(中浙优H7、渝两优华占、Q香优352、神农优446、渝香优8133、渝香203)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通量,收获期测定水稻产量,并对比其全球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结果】在6个水稻品种中,仅中浙优H7的CH_(4)排放通量呈双峰趋势,峰值分别出现在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收获期;其余5个品种的CH_(4)排放通量均呈单峰趋势,且峰值均出现在抽穗期—灌浆期。不同品种的CH_(4)排放总量为175.77~274.10 kg/ha,其中,Q香优352的CH_(4)排放总量最低,而渝香优8133排放总量最高,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N_(2)O的明显排放峰出现在稻田落干后,排放总量为-0.100~0.464 kg/ha,各品种间的N_(2)O排放总量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渝香优8133的N_(2)O排放总量为负值。不同品种水稻产量为4.94~8.20 t/ha,其中Q香优352产量最高,渝两优华占产量最低,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全球增温潜势分析显示,中浙优H7的全球增温潜势最高,达7.67 t CO_(2)e/ha,而Q香优352的全球增温潜势最低,为4.98 t CO_(2)e/ha。不同水稻品种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在0.61~1.54 t CO_(2)e/t,其中Q香优352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品种,而中浙优H7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最高。【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Q香优352产量最高,且CH_(4)排放总量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最低,更适宜在重庆及类似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甲烷 氧化亚氮 温室气体排放 水稻产量 重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炭疽病生防菌株TN2的筛选鉴定与抑菌效果
2
作者 刘倩 马连杰 +5 位作者 张慧 王冬 范茂 廖敦秀 赵正武 卢文才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7-297,共11页
【目的】筛选和鉴定一种具有防治辣椒炭疽病能力的生防菌株,评估其防治效果,并探究其对辣椒果实抗病活性物质的影响及其抑菌物质的稳定性。【方法】将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的单一菌株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和辣椒离体生防试验进行筛选,最终获... 【目的】筛选和鉴定一种具有防治辣椒炭疽病能力的生防菌株,评估其防治效果,并探究其对辣椒果实抗病活性物质的影响及其抑菌物质的稳定性。【方法】将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的单一菌株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和辣椒离体生防试验进行筛选,最终获得一株拮抗效果显著的细菌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学分析、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16S rRNA序列测定分析鉴定,并测定其接种后辣椒内丙二醛(MDA)含量、防御酶活性以及抑菌活性物质的稳定性。【结果】在平板拮抗试验中,TN2菌株对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菌率达70%以上。同时,通过离体生防试验验证,TN2处理后辣椒植株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综合菌株TN2的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鉴定TN2为贝莱斯芽胞杆菌。TN2能够增强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nine ammonialyase, PAL)、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使MDA含量相对阳性对照处理减少,且在不同处理下,其抑菌物质相对稳定。【结论】贝莱斯芽胞杆菌TN2菌株具有良好的防治辣椒炭疽病的潜力,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生防菌株应用于辣椒炭疽病的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炭疽病 贝莱斯芽胞杆菌 生物防治 鉴定 抗菌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优异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唐如玉 邹玉霞 +8 位作者 陈娇 雷丽霞 唐江红 甘露 张佳妮 罗兰 沈航 台琳玉 赵正武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08-1417,共10页
为了阐明三峡库区优异稻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本研究利用25对SSR多态性分子标记对三峡库区不同地理来源和不同类型的81份优异稻种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上述标记能够高效鉴别参试材料的遗传多样... 为了阐明三峡库区优异稻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本研究利用25对SSR多态性分子标记对三峡库区不同地理来源和不同类型的81份优异稻种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上述标记能够高效鉴别参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共检测到56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2~5,平均为2.44;有效等位基因数变异范围为1.077~2.582,平均为1.757;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069~0.539,平均为0.332;Shannon信息指数为0.158~1.017,平均为0.62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71~0.665,平均为0.407。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品种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高于选育品种,而选育品种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高于地方品种,两者的基因多样性指数、多态信息含量和期望杂合度极为相近。聚类分析、群体结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供试材料可分为2个类群,3种分类结果大致相同,各类群聚集的地域性规律不明显,品种的聚类关系较复杂。分子方差分析表明居群间的变异和品种间的变异百分率相当,变异来源于居群间和品种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三峡库区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黑稻6号×糯稻89-1F_(2)主要性状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蒋菲 黄倩 +3 位作者 何珊 梁慧苑 宋子慧 赵正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5,共8页
为揭示彩叶水稻与绿叶水稻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品质性状以及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遗传变异与相互关系,以彩叶水稻紫黑稻6号与绿叶水稻糯稻89-1杂交得到的F_(2)群体的160株单株为研究材料,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典型相关性分析... 为揭示彩叶水稻与绿叶水稻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品质性状以及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遗传变异与相互关系,以彩叶水稻紫黑稻6号与绿叶水稻糯稻89-1杂交得到的F_(2)群体的160株单株为研究材料,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典型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F_(2)群体的9个农艺性状与10个品质性状之间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结果显示,F_(2)群体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1.08%~70.43%,品质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3.49%~75.22%,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组内各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向或负向相关关系,千粒重、株高和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着粒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穗空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精米率与整精米率、糙米长、糙米宽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粒率极显著负相关;整精米率与糙米长极显著正相关。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组间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为0.157,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2组变量间相关性强度不高。以上结果表明,增加水稻的产量需在适当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以及增加水稻穗长基础上,再适当降低着粒密度;品种选育过程中,每穗实粒数与外观品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同时应综合考虑多个性状的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紫黑稻6号 糯稻89-1 遗传变异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穗期高温处理赣早籼58与周南稻杂交F_(2:3)家系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黄伦霄 吴佳宏 +7 位作者 秦鱼河 韩佳佳 蒋菲 魏红宇 陈云澈 彭春霖 向警 赵正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109,共7页
为研究高温环境对抽穗开花期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常规早稻赣早籼58号为母本和热敏感材料周南稻为父本构建杂交F_(2:3)家系,在抽穗开花期对F_(2:3)家系进行7 d高温胁迫处理,并在大田设置同期对照。结果表明,F_(2:3)家系在抽穗... 为研究高温环境对抽穗开花期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常规早稻赣早籼58号为母本和热敏感材料周南稻为父本构建杂交F_(2:3)家系,在抽穗开花期对F_(2:3)家系进行7 d高温胁迫处理,并在大田设置同期对照。结果表明,F_(2:3)家系在抽穗开花期遭受高温胁迫后,高温组相较对照组株高、穗长、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和结实率平均值显著下降,每穗空粒数显著上升;产量相关农艺性状中亲优势提高,其中每穗实粒数中亲优势明显;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的变异系数明显上升,每穗空粒数变异系数下降。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空粒数与处理期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平均温度和时积温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湿度与温度共同影响抽穗开花期F_(2:3)家系的生殖生长。以胁迫温度高于38℃的时积温作为高温危害阈值对F_(2:3)家系进行热害状况评估,随时积温增加,热害程度加重,相对结实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高温 农艺性状 抽穗开花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肌肽对干旱胁迫‘师稻960’水稻幼苗生长的缓解效应
6
作者 魏红宇 宋子慧 +7 位作者 何珊 梁慧苑 余昆驰 简伟 彭春霖 刘艳 韩佳佳 赵正武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0-1290,共11页
干旱胁迫是限制作物生长的重要非生物因素之一。为探究干旱胁迫下外源施加肌肽对水稻(Oryza sativa)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师稻960’为材料,对干旱胁迫幼苗用不同浓度肌肽处理,研究幼苗表型、生理和分子水平上的变化,并用灰色关联度和相... 干旱胁迫是限制作物生长的重要非生物因素之一。为探究干旱胁迫下外源施加肌肽对水稻(Oryza sativa)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师稻960’为材料,对干旱胁迫幼苗用不同浓度肌肽处理,研究幼苗表型、生理和分子水平上的变化,并用灰色关联度和相关性分析,揭示不同浓度肌肽和干旱胁迫幼苗表型与生理的关系。结果表明:外源施加肌肽可以增强幼苗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使渗透调节物质尤其是脯氨酸(Pro)含量增加,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超氧阴离子(O_(2)^(·-))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EC)相对单独干旱处理明显下降,同时诱导水稻干旱胁迫响应相关基因(Os P5CS、WDL1、Os MPK1、Os DREB1A、Os LEA3-1、Os SCL30)表达,从而缓解干旱对幼苗的损伤。外源施加肌肽浓度过低效果不明显,过高加重幼苗损伤,最适浓度为1 m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肽 干旱胁迫 水稻幼苗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芸薹属(Brassica napus,B.rapa,B.oleracea)CAMTA3基因家族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庆萱 向奥玲 +1 位作者 张涛 陆俊杏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38-1247,共10页
芸薹属(Brassica)植物(甘蓝型油菜,白菜,甘蓝)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禹氏三角表示。CAMTA是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该家族成员在芸薹属植物抗逆境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讨芸薹属CAMTA3基因家... 芸薹属(Brassica)植物(甘蓝型油菜,白菜,甘蓝)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禹氏三角表示。CAMTA是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该家族成员在芸薹属植物抗逆境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探讨芸薹属CAMTA3基因家族的功能,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鉴定了芸薹属(白菜,甘蓝和甘蓝型油菜)CAMTA3基因家族的8个基因,并从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家族进化与基因结构和上游启动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表明,芸薹属CAMTA3基因家族8个成员在进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其亲缘关系与禹氏三角理论相符,且各成员在植物响应抗胁迫过程中占重要地位。研究结果为芸薹属CAMTA3基因家族的功能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薹属 CAMTA3基因家族 进化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外源褪黑素对盐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7
8
作者 向警 黄倩 +2 位作者 鞠春燕 黄伦霄 赵正武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3-401,共9页
为探究盐胁迫下外源添加褪黑素对水稻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糯稻89-1’为实验材料,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进行不同浓度(0、50、100、200、400和800μmol·L-1)褪黑素处理,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根芽长、根芽鲜质量、抗氧化... 为探究盐胁迫下外源添加褪黑素对水稻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糯稻89-1’为实验材料,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进行不同浓度(0、50、100、200、400和800μmol·L-1)褪黑素处理,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根芽长、根芽鲜质量、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剂含量、渗透调节物质、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及根系活力。结果表明: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褪黑素能够促进盐胁迫下水稻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的生长,显著增强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增加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提高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的含量和根系活力,显著降低幼苗MDA和ROS的含量。外源褪黑素能够增强水稻幼苗抗氧化与渗透调节的能力,清除大量积累的ROS,缓解盐胁迫带来的氧化损伤,提高幼苗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褪黑素 生理指标
原文传递
杂交稻7个米质性状的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甘露 吴佳宏 +8 位作者 刘艳 罗安才 张宝林 程小庆 赵团 罗兰 沈航 台琳玉 赵正武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3-68,共6页
以10个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通过重庆(璧山、沙坪坝)和海南(陵水)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2 a6点(次)种植,分析了7个品质性状的变异和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组合在不同点(次)之间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糙米率的变异系数较小,垩白... 以10个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通过重庆(璧山、沙坪坝)和海南(陵水)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2 a6点(次)种植,分析了7个品质性状的变异和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组合在不同点(次)之间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糙米率的变异系数较小,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不同杂交组合之间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的变异系数较小,垩白度、垩白粒率和垩白大小的变异系数均超过50%。经主成分分析,垩白度因子、糙米率因子和垩白粒率因子为影响稻米品质的3个主成分因子,三者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达90.307%。相关分析表明,精米率与糙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垩白度与垩白粒率和垩白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大小呈显著负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参试的10个杂交组合被分为4类,不同类别杂交组合间品质性状的差异与亲本的亲缘关系有关。为提升稻米品质,首先应侧重于垩白性状的改良,其次可通过提高糙米率、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实现稻米品质的整体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米质 变异 相关性
原文传递
牡丹种胚离体再生体系建立 被引量:5
10
作者 陆俊杏 龚慧明 张涛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5741-5747,共7页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其种子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尤其是α-亚麻酸,含量超过40%,是一种非常适合人类食用的油脂。本研究以牡丹种胚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胚萌发,确定胚的最适成熟度,并筛...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其种子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尤其是α-亚麻酸,含量超过40%,是一种非常适合人类食用的油脂。本研究以牡丹种胚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和胚萌发,确定胚的最适成熟度,并筛选最适的愈伤分化及丛生芽诱导和再生植株生根培养基,建立牡丹种胚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幼胚的诱导率比成熟胚高,污染率和褐化率比成熟胚低,幼胚更适用于牡丹离体再生;愈伤分化和丛生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添加6-BA 1.0 mg/L,KT 1.0 mg/L的MS培养基,芽诱导率为37.67%,丛生芽诱导率为56.53%;促进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添加IBA 1.0 mg/L,NAA 0.5 mg/L的1/2MS培养基,生根率为26%。本研究初步建立牡丹种胚离体再生体系,为牡丹的遗传转化、基因功能研究和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离体再生 丛生芽
原文传递
大丽轮枝菌VDmef2基因抗逆及致病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谢成建 杨星勇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9-116,共8页
【目的】分析转录因子VDmef2在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中的功能。【方法】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基因重组法获得了VDmef2基因的定点敲除突变体,然后分析了该突变体在不同碳源及逆境条件下的表型以及大... 【目的】分析转录因子VDmef2在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中的功能。【方法】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基因重组法获得了VDmef2基因的定点敲除突变体,然后分析了该突变体在不同碳源及逆境条件下的表型以及大丽轮枝菌在MIM培养基上微菌核的形成情况,还分析了大丽轮枝菌对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的致病力。【结果】大丽轮枝菌转录因子VDmef2定位于细胞核。VDmef2基因突变后,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形成能力降低,同时对H_2O_2更加敏感,也丧失了对陆地棉的致病力。【结论】转录因子VDmef2与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形成、耐氧化及致病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Dmef2基因 MADS转录因子 大丽轮枝菌 氧化压力 微菌核 致病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