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金佛山地区东方蜜蜂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曹联飞 姬聪慧 +3 位作者 任勤 曹兰 戴荣国 胡福良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2-166,共5页
对重庆金佛山地区31个东方蜜蜂样本的线粒体DNAtRNAleu~COⅡ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同时还测定了重庆市其他地区6个东方蜜蜂样本的相同基因序列和从GenBank中下载了中国境内其他地区的10个东方蜜蜂样本相同基因序列,利用相关软件对重庆... 对重庆金佛山地区31个东方蜜蜂样本的线粒体DNAtRNAleu~COⅡ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同时还测定了重庆市其他地区6个东方蜜蜂样本的相同基因序列和从GenBank中下载了中国境内其他地区的10个东方蜜蜂样本相同基因序列,利用相关软件对重庆金佛山地区东方蜜蜂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金佛山地区东方蜜蜂存在4个单倍型,主体单倍型与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单倍型相同,其余3个单倍型在国内尚未见报道;聚类分析显示金佛山东方蜜蜂单倍型H2和海南海口东方蜜蜂聚在一起.推测金佛山地区东方蜜蜂与国内大部分地区东方蜜蜂具有相似的基因库,但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遗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 东方蜜蜂 遗传多样性 线粒体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金佛山东方蜜蜂主要经济性状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戴荣国 任勤 +7 位作者 杨祥云 曹联飞 吴平 王瑞生 王介平 曹兰 姬聪慧 郭军 《现代畜牧兽医》 2010年第11期53-56,共4页
为选育优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将不同海拔地理分布的27群重庆市南川金佛山东方蜜蜂集中在同一蜜源点饲养,并进行经济性状观测研究。研究表明,蜂群最早出巢时间为早上5:54,最晚为傍晚7:30。群产蜜量最高可达7.95 kg,均产蜜量为6.89 kg(周... 为选育优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将不同海拔地理分布的27群重庆市南川金佛山东方蜜蜂集中在同一蜜源点饲养,并进行经济性状观测研究。研究表明,蜂群最早出巢时间为早上5:54,最晚为傍晚7:30。群产蜜量最高可达7.95 kg,均产蜜量为6.89 kg(周期12 d),高产群产蜜量比群均产蜜量高15%以上。日进蜜量最高达0.66 kg,均进蜜量为0.57 kg。越冬期(75 d)饲料消耗群均为1.77 kg,日均消耗量为0.024 kg。结论:与国内外不同品种(生态型)蜂群性能比较,金佛山东方蜜蜂经济性能良好,其经纯选优选出的优良性状的蜂群可作为品种选育的基本素材,为东方蜜蜂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 东方蜜蜂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蜜蜂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发展战略 被引量:2
3
作者 任勤 戴荣国 +3 位作者 姬聪慧 曹兰 王瑞生 郭军 《中国蜂业》 2012年第3期35-36,39,共3页
蜜蜂饲养是我国的一项传统产业,大力推广蜜蜂产业化、规模化,发挥区域性比较优势对重庆市畜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生态农业及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国内蜜蜂产业发展态势,重庆市发展蜜蜂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蜜蜂饲养是我国的一项传统产业,大力推广蜜蜂产业化、规模化,发挥区域性比较优势对重庆市畜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生态农业及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国内蜜蜂产业发展态势,重庆市发展蜜蜂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重庆市蜜蜂产业的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优势 蜜蜂 发展态势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坝中蜂在重庆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4
作者 王瑞生 任勤 +4 位作者 罗文华 郭军 姬聪慧 曹兰 戴荣国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8-210,共3页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阿坝中蜂(Apis cerana abansis)资源,试验以来自阿坝小金地区的阿坝中蜂和荣昌本地中蜂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它们在重庆地区的产育力、抗病力、采集力、死亡率和增长率等指标,研究阿坝中蜂在重庆地区的适应性。结果...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阿坝中蜂(Apis cerana abansis)资源,试验以来自阿坝小金地区的阿坝中蜂和荣昌本地中蜂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它们在重庆地区的产育力、抗病力、采集力、死亡率和增长率等指标,研究阿坝中蜂在重庆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阿荣F1代中蜂的产育力比阿坝中蜂高33.10%,且差异显著(P<0.05),阿坝中蜂、阿荣F1代中蜂与荣昌本地中蜂的产育力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每群阿荣F1代中蜂产蜜量比每群荣昌本地中蜂多8.36 kg,增产37.44%。阿荣F1代中蜂在重庆地区表现出较好的抗病力,阿坝中蜂的群势增长率较好,在繁殖速度上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坝中蜂 荣昌中蜂 产育力 发病率 采集力 死亡率 生长率
原文传递
地熊蜂授粉对重庆温室辣椒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程尚 罗文华 +6 位作者 戴荣国 曹兰 郭军 王介平 王瑞生 任勤 姬聪慧 《中国蜂业》 2010年第10期13-15,共3页
为了有效利用熊蜂授粉,在重庆地区开展了熊蜂为温室辣椒授粉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熊蜂授粉组的辣椒坐果率提高了6%,畸形果率下降了3.8%,单果质量增加了8.9%,株产量增加了17.8%,种子数增加了25%,Vc含量增加了14.5%,总糖含... 为了有效利用熊蜂授粉,在重庆地区开展了熊蜂为温室辣椒授粉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熊蜂授粉组的辣椒坐果率提高了6%,畸形果率下降了3.8%,单果质量增加了8.9%,株产量增加了17.8%,种子数增加了25%,Vc含量增加了14.5%,总糖含量增加了22.5%。说明应用地熊蜂为重庆地区温室辣椒授粉,不仅可以提高坐果率,提高产量,而且还可以改善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辣椒 地熊蜂 授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川金佛山东方蜜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任勤 戴荣国 +3 位作者 姬聪慧 曹兰 汪国领 曹联飞 《四川畜牧兽医》 2010年第9期24-25,共2页
为选育金佛山优良中蜂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把不同地理海拔分布的27群重庆南川金佛山东方蜜蜂集中在同一蜜源点进行饲养,开展金佛山东方蜜蜂主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研究表明:金佛山东方蜜蜂和我国优良蜂种阿坝中蜂比较相似。
关键词 金佛山 东方蜜蜂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蜜蜂授粉的产业化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姬聪慧 戴荣国 +1 位作者 罗文华 程尚 《四川畜牧兽医》 2010年第10期9-10,共2页
现代科学认为:蜜蜂授粉不可人为替代,它是大自然的属性,是生态链的重要环节。蜜蜂授粉不仅能使植物生存繁衍,也能使作物复壮高产,效益经济实惠,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蜜蜂授粉 产业化 中国 生态农业发展 现代科学 植物生存 效益经济 大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蜂定向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任勤 戴荣国 +4 位作者 罗文华 郭军 王瑞生 曹兰 姬聪慧 《中国蜂业》 2012年第Z2期14-17,共4页
蜜蜂是高度社会化昆虫,其行为非常复杂,而其在飞行、觅食、迁飞等过程中对位置的确定,更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行为方式。其定向定位机制包括有太阳罗盘定向、磁场定向、地面标志物定向、偏振光定向等。文章对蜜蜂定向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昆虫 蜜蜂 定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毒肽抗HSV-1病毒作用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文超 戴荣国 +1 位作者 吴珍红 缪晓青 《中国蜂业》 2010年第12期35-36,共2页
【目的】探索蜂毒肽抗HSV-1病毒作用的机理。【方法】体外实验测定蜂毒肽对HSV-1病毒的杀死作用,病毒吸附、合成和释放的抑制作用,考察蜂毒肽对p21 WAF1/CIP1和p53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蜂毒肽没有直接杀死HSV-1病... 【目的】探索蜂毒肽抗HSV-1病毒作用的机理。【方法】体外实验测定蜂毒肽对HSV-1病毒的杀死作用,病毒吸附、合成和释放的抑制作用,考察蜂毒肽对p21 WAF1/CIP1和p53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蜂毒肽没有直接杀死HSV-1病毒的作用,但是对HSV-1病毒的吸附、合成和释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蜂毒肽调节可用p21 WAF1/CIP1和p53蛋白表达,调节细胞周期,保护细胞DNA免受HSV-1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毒肽 HSV-1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蜂为温室番茄授粉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程尚 周容 +2 位作者 罗文华 刘能英 韦庆禄 《四川畜牧兽医》 2011年第2期23-24,共2页
为了有效利用熊蜂授粉,在重庆地区开展了熊蜂为温室番茄授粉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熊蜂授粉组的番茄坐果率提高了35.94%,畸形果率下降了65.78%,单果重量增加了22.31%,株产量增加了29.88%,Vc含量增加了13.32%。
关键词 温室番茄 地熊蜂 授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杂交对中华蜜蜂蜂王及其后代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勤 程尚 +2 位作者 王瑞生 曹兰 姬聪慧 《中国蜂业》 2018年第10期70-72,共3页
本文通过利用意大利蜜蜂蜂王浆人工饲喂中华蜜蜂蜂王小幼虫培育出中华蜜蜂蜂王,并对培育出的蜂王初生重、产卵力,以及子一代工蜂初生重、抗病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实验组蜂王初生重及产卵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实验... 本文通过利用意大利蜜蜂蜂王浆人工饲喂中华蜜蜂蜂王小幼虫培育出中华蜜蜂蜂王,并对培育出的蜂王初生重、产卵力,以及子一代工蜂初生重、抗病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实验组蜂王初生重及产卵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实验组工蜂初生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工蜂初生重,差异极显著(P<0.01);实验组蜂群抗病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意大利蜜蜂 营养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蜂业生态经济新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瑞生 程尚 +3 位作者 姬聪慧 任勤 曹兰 罗文华 《中国蜂业》 2014年第Z4期82-84,共3页
蜜蜂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项目在三峡库区开展生态保护和养蜂业发展相结合的试验,拟在生态建设中探寻植物与蜜蜂的最佳发展关系,构建三峡库区蜂业生态经济新模式。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退耕还林 蜂业生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峰熊蜂野生和人工繁育蜂王及蜂群发育特征研究
13
作者 王瑞生 程尚 +7 位作者 徐希莲 戴荣国 任勤 郭军 姬聪慧 曹兰 周选举 罗文华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7-149,共3页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小峰熊蜂,试验以采自河北雾灵山地区小峰熊蜂野生蜂王与人工繁育子代蜂王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2种蜂王的死亡率、产卵率、成群率、开始产卵日、蜂王寿命及蜂群始见工蜂日、始见雄蜂日、始见新生蜂王日、100只工蜂日...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小峰熊蜂,试验以采自河北雾灵山地区小峰熊蜂野生蜂王与人工繁育子代蜂王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2种蜂王的死亡率、产卵率、成群率、开始产卵日、蜂王寿命及蜂群始见工蜂日、始见雄蜂日、始见新生蜂王日、100只工蜂日、3个月后的工蜂数、3个月后的雄蜂数、新生蜂王数及新生蜂王交尾率等指标,研究野生与人工繁育的小峰熊蜂的蜂王和蜂群发育特征。结果表明:野生蜂王与子代蜂王的产卵率、成群率、开始产卵日及始见工蜂日、始见雄蜂日、始见新生蜂王日和100只工蜂日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子代蜂王的死亡率及新生蜂王交尾率较野生蜂王高,子代蜂王的寿命较野生蜂王短,子代蜂王的新生蜂王数较野生蜂王数少。说明现阶段小峰熊蜂人工室内繁育的蜂王所繁育的蜂群完全可以替代野生蜂王繁育的蜂群,但人工繁育的子代蜂王与野生蜂王及其蜂群的发育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由它们的质量不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峰熊蜂 野生熊蜂 人工繁育子代熊蜂 蜂王 蜂群发育
原文传递
2011年度蜂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姬聪慧 《四川畜牧兽医》 2011年第3期13-13,15,共2页
1 2010年蜂产业特点的问题1.1蜂群存量大量增长,为蜂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养蜂业发展势头迅猛,蜂群存量大幅增长,2010年,据农业部、海关公布的数据,中国蜂群存量已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700万群增长到820万群,约占世界... 1 2010年蜂产业特点的问题1.1蜂群存量大量增长,为蜂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养蜂业发展势头迅猛,蜂群存量大幅增长,2010年,据农业部、海关公布的数据,中国蜂群存量已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700万群增长到820万群,约占世界蜂群总量的1/8,为蜂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特点 蜂群 发展趋势 物质基础 养蜂业发展 农业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的大小及蜂王初生重对中华蜜蜂蜂王品质影响研究
15
作者 任勤 曹兰 +2 位作者 王瑞生 程尚 姬聪慧 《中国蜂业》 2017年第9期20-22,共3页
本文就卵的大小对蜂王初生重及蜂王初生重对中华蜜蜂蜂王品质影响进行研究,以明确提高中华蜜蜂蜂王品质的方法。结果表明:限王前后卵重增重0.05 mg,增重33.3%,限王产卵前后卵重差异极显著(P<0.01);用大卵培育的蜂王初生重比用小卵培... 本文就卵的大小对蜂王初生重及蜂王初生重对中华蜜蜂蜂王品质影响进行研究,以明确提高中华蜜蜂蜂王品质的方法。结果表明:限王前后卵重增重0.05 mg,增重33.3%,限王产卵前后卵重差异极显著(P<0.01);用大卵培育的蜂王初生重比用小卵培育的蜂王初生重平均增重13.0 mg,增重7.14%,差异极显著(P<0.01);日龄对蜂王初生重有明显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日龄越小,蜂王初生重越大,随着日龄的增大,蜂王初生重明显降低,呈负相关;用大卵培育的蜂王卵巢管数比用小卵培育的蜂王卵巢管数平均增加6条,差异极显著(P<0.01);蜂王初生重和卵巢管数的显著性值为0.023,即在0.05水平上具有显著性;蜂王初生重与蜂王日均产卵量的显著性值为0.365,显著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初生重 卵巢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蜜蜂自然台基及人工台基的研究
16
作者 任勤 戴荣国 +5 位作者 程尚 郭军 曹兰 王瑞生 罗文华 姬聪慧 《中国蜂业》 2012年第Z3期8-10,共3页
本文就中华蜜蜂自然台基结构和不同人工台基对移虫接受率影响进行研究,以找到适合中华蜜蜂人工育王的最适人工台基、来提高人工育王接受率,并提出人工台基棒的具体尺寸。结果表明:(1)中华蜜蜂自然台基的最大直径为9.02mm;台基底部形状... 本文就中华蜜蜂自然台基结构和不同人工台基对移虫接受率影响进行研究,以找到适合中华蜜蜂人工育王的最适人工台基、来提高人工育王接受率,并提出人工台基棒的具体尺寸。结果表明:(1)中华蜜蜂自然台基的最大直径为9.02mm;台基底部形状为倒圆锥形,最大直径到底部的深度为6.41mm;最大直径与台基底部深度比值为1.41。(2)自然王台有60%以上出现在封盖子脾上,27%的出现在卵虫脾,而只有10%的出现在混合脾上。(3)塑料台基和蜂蜡台基对移虫接受率影响差异及显著(P<0.01),蜂蜡台基明显高于塑料台基。(4)王台口径对王台接受率有很大影响,其中口径8mm的台基接受率显著高于口径为9mm和10mm的台基(P<0.05),9mm和10mm的王台口径对王台接受率影响不明显(P>0.05)。(5)王台口径对蜂王初生重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6)在选择7mm、8mm和9mm的深度时,王台深度对王台接受率影响不大,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台基 接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药源“健蜂Ⅱ”的药效实验研究
17
作者 匡海鸥 王瑞生 +4 位作者 陈晓勇 雷冲 罗文华 戴荣国 彭娟 《中国蜂业》 2008年第6期24-25,共2页
蜂产品抗生素残留问题长期制约我国蜂产品的质量,影响蜂产品安全和外贸出口。因此,研制以植物药源为原料的新型蜂药是当务之急。 云南水富县的贺明哲与贺天振,40多年来用祖传秘方(中草药制剂)防治蜂病效果很好,他们与重庆市畜牧... 蜂产品抗生素残留问题长期制约我国蜂产品的质量,影响蜂产品安全和外贸出口。因此,研制以植物药源为原料的新型蜂药是当务之急。 云南水富县的贺明哲与贺天振,40多年来用祖传秘方(中草药制剂)防治蜂病效果很好,他们与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蜂业研究所合作,研制出“健蜂Ⅰ”(早春繁殖期用)和“健蜂Ⅱ”(生产季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产品 药效实验 药源 植物 中草药制剂 残留问题 外贸出口 产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东北黑蜂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彭文君 罗其花 +4 位作者 李长春 刘晓东 马玉珍 郭军 安建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484-4491,共8页
【目的】探讨东北黑蜂(Apis mellifera ssp.)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蜜蜂群体遗传多态性情况。【方法】采用16个微卫星位点对来自中国黑龙江省饶河县7个不同区域的东北黑蜂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245只东北黑蜂个体在16个微卫... 【目的】探讨东北黑蜂(Apis mellifera ssp.)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蜜蜂群体遗传多态性情况。【方法】采用16个微卫星位点对来自中国黑龙江省饶河县7个不同区域的东北黑蜂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245只东北黑蜂个体在16个微卫星座位上共发现725个等位基因;除A028、A024和A088外,其余的13个微卫星座位均表现出高度多态性;东北黑蜂7组样本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0±0.05,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62±0.21,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5±0.19;除第2组样本外,其它样本的近交系数(Fis)均为正值,表明这些样本内存在不同程度的近交现象;7组样本间的分化系数(Fst)为0.03―0.14,遗传距离(DA)为0.08―0.35;群体的总基因流(Nm)为1.59,总分化系数(Fst)为0.1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东北黑蜂具有2个不同的进化分支。【结论】东北黑蜂群体朝着2个不同的方向进化;总体遗传多态性程度较高;由于群体间的基因交流程度比较频繁,因此目前仅产生了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本研究结果对东北黑蜂的选育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蜂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微卫星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蜂育种技术概述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军 戴荣国 +3 位作者 王瑞生 任勤 曹兰 姬聪慧 《四川畜牧兽医》 2011年第1期31-33,共3页
本文从蜜蜂常规育种及非常规育种两个方面论述了蜜蜂育种技术的原理和进展,展望了蜜蜂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关键词 蜜蜂 常规育种 非常规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蜂传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勤 戴荣国 +2 位作者 郭军 王瑞生 姬聪慧 《四川畜牧兽医》 2011年第8期30-32,共3页
蜜蜂传染性疾病都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或隐性感染,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表现出症状,一旦内外环境适应病原的生存和发展,便会引起病害的流行。本文主要对蜜蜂传染性病原的体外培养镜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 蜜蜂传染性疾病都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或隐性感染,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表现出症状,一旦内外环境适应病原的生存和发展,便会引起病害的流行。本文主要对蜜蜂传染性病原的体外培养镜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发展趋势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 实验室诊断 传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