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膈肌力学模式对慢性电刺激的适应性改变和细胞外Ca^(2+)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睢扬 王东林 +2 位作者 刘刚 郭先健 钱桂生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 :研究兔膈肌肌条力学对不同频率慢性电刺激 (CES)的适应性变化特征和细胞外Ca2 +变化对其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测定正常对照组和CES组的颤搐收缩张力 (Pt)、峰值张力时间 (TPT)、1/ 2松驰时间 (1/ 2RT)、强直颤搐收缩张力 (Po)... 目的 :研究兔膈肌肌条力学对不同频率慢性电刺激 (CES)的适应性变化特征和细胞外Ca2 +变化对其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测定正常对照组和CES组的颤搐收缩张力 (Pt)、峰值张力时间 (TPT)、1/ 2松驰时间 (1/ 2RT)、强直颤搐收缩张力 (Po)、疲劳指数 (FI)和疲劳恢复指数 (FRI) ;观察在无Ca2 +Hank’s液和标准Hank’s液时肌条收缩张力消失和恢复的时间差异。结果 :①同对照组作比较 ,10Hz和 2 0Hz组的Pt、Po、Pt/Po明显降低 (P <0 .0 1) ,TPT和 1/ 2Rt明显延长 (P <0 .0 1) ,FI和FRI明显下降 (P <0 .0 1)。 5 0Hz和 10 0Hz组出现完全相反的效应 (P<0 .0 1)。②细胞外Ca2 +变化对CES各组肌条收缩张力的降低和恢复均有明显的影响 ,但以 10Hz和 2 0Hz组尤为显著 ,其收缩张力在较短的时间内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①膈肌肌条力学模式在不同频率CES后呈现出明显的频率依赖性 ;②细胞外C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 CES 力学 CA^2+ 慢性电刺激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9
2
作者 钱桂生 《辽宁医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15-117,共3页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早期防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呼吁 被引量:1
3
作者 毛宝龄 《现代医药卫生》 2002年第12期1051-1051,共1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见于战争年代,20世纪历次战争期间,对其临床表现已有报道,1967年被世界各国所公认,并发现和平时期因创伤、严重感染、烧伤、溺水等引起的ARDS并不少见.ARDS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呼吸窘迫,常误认为一些疾病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见于战争年代,20世纪历次战争期间,对其临床表现已有报道,1967年被世界各国所公认,并发现和平时期因创伤、严重感染、烧伤、溺水等引起的ARDS并不少见.ARDS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呼吸窘迫,常误认为一些疾病的并发症而延误诊治;由于病死率高(约60%)而居高不下,多在3天内死亡,而引起各国的重视.30多年来虽积累一些临床经验,因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目前对其早期防治还是一个最棘手的问题.现对ARDS作一简要介绍,并为其早期防治而呼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 治疗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哮喘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流速和容积反应的差异 被引量:5
4
作者 江汉 张巧 +3 位作者 林科雄 赵志强 王金平 王长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40-944,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患者在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的流速和容积反应差异。方法纳入患者分为COPD组(295例)和哮喘组(577例),将其按吸入沙丁胺醇后第1秒用力呼气差FEV1变化值(ΔFEV1)每变化0.05L和用力肺活量FVC变化值(ΔFVC...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患者在支气管舒张试验中的流速和容积反应差异。方法纳入患者分为COPD组(295例)和哮喘组(577例),将其按吸入沙丁胺醇后第1秒用力呼气差FEV1变化值(ΔFEV1)每变化0.05L和用力肺活量FVC变化值(ΔFVC)每变化0.10L分别分层,分析ΔFEV1和ΔFVC的分布差异。将两组患者按吸入沙丁胺醇前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re-BDFEV1%pred)每减少10%分层,分析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和ΔFEV1、ΔFVC的差异,并分析ΔFEV1与ΔFVC的相关性。结果ΔFEV1在COPD组中呈近似正态分布,但在哮喘组中呈非正态分布,前者的分布范围小于后者。ΔFVC在两组的分布均呈近似正态分布。COPD组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均低于哮喘组(P<0.001)。COPD组内部各层间ΔFEV1无显著差异,但哮喘组内部各层间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的总ΔFEV1与ΔFVC呈正相关,但分层分析显示,pre-BDFEV1%pred为79.9~70.0和69.9~60.0时,COPD组的ΔFEV1与ΔFVC无相关性。结论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的流速反应和容积反应明显不同于哮喘患者,提示两组患者存在不同的病理和呼吸生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哮喘 支气管扩张药 用力呼气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鞭毛蛋白含量和单个核细胞TLR5 mRNA表达的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刘英新 徐剑铖 张金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脓毒症患者外周血鞭毛蛋白的含量及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5(TLR5)mRNA的表达,进一步探讨脓毒症致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经检验科体液镜检或培养证实为G-杆菌所致脓毒症患者(G-菌组)26例,G+球菌所致脓毒症患者... 目的通过检测脓毒症患者外周血鞭毛蛋白的含量及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5(TLR5)mRNA的表达,进一步探讨脓毒症致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经检验科体液镜检或培养证实为G-杆菌所致脓毒症患者(G-菌组)26例,G+球菌所致脓毒症患者(G+菌组)15例,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人15例。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鞭毛蛋白的含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半定量RT-PCR法检测TLR5mRNA表达水平。结果G+菌组、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中未检测到鞭毛蛋白,G-菌组的外周血鞭毛蛋白的含量为6.636±5.147ng/ml;G-菌组TLR mRNA表达水平较G+菌组、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G+菌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鞭毛蛋白可能通过TLR5介导参与了ALI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鞭毛蛋白 TOLL样受体5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致肺血管内巨噬细胞释放几种细胞因子的改变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胜亮 陈正堂 金敬顺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67-569,共3页
目的 探讨肺血管内巨噬细胞 (PIM)释放的细胞因子在感染性急性肺损伤 (AL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仿Morton法灌洗肺血管床 ,贴壁法分离猪PIM ,培养于RPMI 16 40培养基 ,予 10 μg/ml脂多糖 (LPS)刺激 ,胸腺细胞增殖法测PIM培养上清白细... 目的 探讨肺血管内巨噬细胞 (PIM)释放的细胞因子在感染性急性肺损伤 (AL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仿Morton法灌洗肺血管床 ,贴壁法分离猪PIM ,培养于RPMI 16 40培养基 ,予 10 μg/ml脂多糖 (LPS)刺激 ,胸腺细胞增殖法测PIM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 1β(IL - 1β)活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 (IL - 6 )、白细胞介素 8(IL - 8)含量。结果 LPS刺激后 ,PIM释放TNFα、IL - 1β和IL - 6均呈单峰样显著增加 ,峰值分别出现在刺激后的 1h、2h和 4h(P <0 0 1) ;而IL - 8则于刺激后的 4~ 8h持续升高 (P <0 0 5~ 0 0 1)。结论 LPS刺激后 ,PIM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其中TNFα、IL - 1β升高最早 ,提示其在ALI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而IL - 6、IL - 8升高较晚 ,且后者持续时间长 ,可能对ALI的病情进展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管内巨噬细胞 急性肺损伤 细胞因子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COPD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谢艳萍 聂森 +3 位作者 王建春 钱桂生 王飞 吴洁 《临床肺科杂志》 2007年第5期440-441,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无创BiPAP呼吸机辅助呼吸,每天早、晚各2h,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肺功能、血气分析改善率明显大于对...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无创BiPAP呼吸机辅助呼吸,每天早、晚各2h,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组肺功能、血气分析改善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外周气道阻力明显改善(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可以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通气功能和外周气道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压通气 COPD稳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呼吸道疾病专病管理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吴红梅 周泽云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5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专病管理措施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康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慢性呼吸道疾病管理中心门诊临床诊断为ACOS的236例患者为研究组,另选2013年1月至2... 目的探讨系统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专病管理措施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康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慢性呼吸道疾病管理中心门诊临床诊断为ACOS的236例患者为研究组,另选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普通门诊收治的213例相同诊断的患者为对照组。对研究组实施慢性呼吸道疾病专病管理措施,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诊疗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不同管理措施后的效果。结果经规范化的治疗,做好系统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专病管理,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疾病控制率提升至93.64%(χ2=14.18,P<0.05);用药依从性提升至85.16%(χ2=14.27,P<0.05);满意度提升至96.61%(χ2=11.46,P<0.05),用药不良反应率下降至2.54%(χ2=7.72,P<0.05);每年疾病急性加重率下降至33.89%(χ2=22.82,P<0.05)。结论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专病管理措施,可提高ACOS患者临床疾病控制率及治疗、用药的依从性,从而延缓肺功能下降,减少反复发作及住院次数,维持病情稳定,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最终实现改善生存质量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哮喘-慢性阻塞性 慢性呼吸道疾病 专病管理
原文传递
脂多糖致肺血管内巨噬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8
9
作者 李胜亮 陈正堂 金敬顺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肺血管内巨噬细胞(PIM)在感染性急性肺损伤(AL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仿Morton法灌洗肺血管床,贴壁法分离猪PIM,并用光镜、电镜观察鉴定;胸腺细胞增殖法测脂多糖(LPS)刺激前后PIM培养上清白细胞介... 目的探讨肺血管内巨噬细胞(PIM)在感染性急性肺损伤(AL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仿Morton法灌洗肺血管床,贴壁法分离猪PIM,并用光镜、电镜观察鉴定;胸腺细胞增殖法测脂多糖(LPS)刺激前后PIM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结果刺激后的PIM伪足增长、增多,溶酶体和吞噬体亦增多;释放TNFα、IL-1β、IL-6、IL-8增多,峰值分别出现在刺激后的1h、2h、4h和6h。与刺激前相比,P<0.01。结论改良的Morton法能成功分离猪PIM;LPS刺激后的PIM吞噬分泌功能活跃,其中TNFα、IL-1β升高最早,提示其在ALI发病早期起重要作用;而IL-6、IL-8升高较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管内 巨噬细胞 肺损伤 细胞因子 PIM 脂多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