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氧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海元 刘鲁川 +3 位作者 刘福玉 许蜀闽 刘娜 蒲东全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9-512,共4页
目的:体外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LFS),观察缺氧对其生长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PLFS,随机分为21%O2对照组和10%、5%、2%O2缺氧组,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HPLFS增殖情况,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MTT法检测... 目的:体外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LFS),观察缺氧对其生长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PLFS,随机分为21%O2对照组和10%、5%、2%O2缺氧组,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HPLFS增殖情况,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MTT法检测,与对照组比,12h、24h,缺氧对细胞增殖随缺氧程度呈依赖性增强,但重度缺氧(2%O2)24h组具有统计学差异;48h、72h,重度缺氧组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透射电镜下,重度缺氧24h细胞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明显增多,细胞突起增多;72h细胞发生退变,溶酶体增多。结论:长期重度缺氧条件下,牙周膜的改建和修复功能降低,可能是高原牙周疾病多发、牙周组织破坏较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增殖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测量子弹速度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康建毅 喻俊志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4,共4页
系统通过选取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大面积光敏二极管作为接收器件。采用通过柱面透镜和圆弧柱面反射镜形成的激光幕作为区截面。整个装置由两套相同的激光光幕构成 ,用以获取弹丸通过两个光幕的时间间隔。通过接口电路 ,根据靶距由计... 系统通过选取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大面积光敏二极管作为接收器件。采用通过柱面透镜和圆弧柱面反射镜形成的激光幕作为区截面。整个装置由两套相同的激光光幕构成 ,用以获取弹丸通过两个光幕的时间间隔。通过接口电路 ,根据靶距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得到弹丸的飞行速度。该系统具有有效靶区大 ,灵敏度高 ,响应速度快 ,抗干扰能力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光器 测速 子弹 光源 创伤弹道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和龈沟液内牙周病标记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段延华 刘鲁川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2-94,共3页
关键词 牙周病 龈沟液 唾液 物研究 细菌毒力因子 组织损伤 炎症活动性 免疫标记物 病发病机制 直接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糖醇防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韩旭 刘鲁川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4年第5期353-355,共3页
近年来对木糖醇的研究表明,木糖醇作为一种糖的代替品,除了具有与蔗糖相似的理化性质外,它还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破坏菌斑形成,影响细菌对蔗糖的转运,减少细菌产酸的能力,因而对龋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就木糖醇的防龋机制及临床应用... 近年来对木糖醇的研究表明,木糖醇作为一种糖的代替品,除了具有与蔗糖相似的理化性质外,它还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破坏菌斑形成,影响细菌对蔗糖的转运,减少细菌产酸的能力,因而对龋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就木糖醇的防龋机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合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醇 牙菌斑 龋病预防 木糖醇 防龋作用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菌斑钙、磷代谢与龋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行勇军 刘鲁川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2004年第6期444-446,共3页
摘要牙菌斑是细菌在牙体表面粘附、共聚形成的复杂的微生态环境,其中钙、磷代谢与龋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当龋病初始发生时菌斑中细菌产酸,导致菌斑液钙离子浓度升高,而菌斑液矿物质饱和度下降;当频繁摄食碳水化合物后菌斑中钙、磷含... 摘要牙菌斑是细菌在牙体表面粘附、共聚形成的复杂的微生态环境,其中钙、磷代谢与龋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当龋病初始发生时菌斑中细菌产酸,导致菌斑液钙离子浓度升高,而菌斑液矿物质饱和度下降;当频繁摄食碳水化合物后菌斑中钙、磷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致使产酸后菌斑缓冲能力显著下降。因此研究菌斑中钙、磷代谢对阐明龋病病因学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牙菌斑钙、磷代谢与龋病相关性研究作一综合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菌斑 龋病 磷代谢 相关性 产酸 研究进展 细菌 下降趋势 发展 复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气腹对兔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肾功能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贾立峰 张连阳 李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60-962,共3页
目的探讨CO2气腹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兔肾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制作失血性休克复苏兔模型,按中度休克(失血量12ml/kg)、重度休克(失血量25ml/kg)及CO2气腹压力(5、10、15mmHg)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n=8)。检测气腹前、气腹30min、气... 目的探讨CO2气腹对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兔肾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制作失血性休克复苏兔模型,按中度休克(失血量12ml/kg)、重度休克(失血量25ml/kg)及CO2气腹压力(5、10、15mmHg)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n=8)。检测气腹前、气腹30min、气腹2h以及撤去气腹后30min4个时相点的血肌酐(Cr)及尿素氮(BUN)水平,采用彩色微球法测量肾血流量(RBF)。结果中度休克时,5mmHg气腹压,气腹2h时Cr明显增高,RBF显著降低(P<0.05);10mmHgCO2气腹压,气腹30min时Cr即明显升高,2h时BUN显著上升、RBF明显下降(P<0.05);15mmHg气腹压,气腹30min时Cr和BUN均明显升高,而RBF显著降低(P<0.05)。重度休克时,CO2气腹后30min时各组试验兔Cr和BUN即显著升高,RBF则明显下降(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建立CO2气腹,可导致肾功能障碍,其程度与CO2气腹压力、气腹时间及失血量导致的RBF下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气腹 肾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硝唑和培氟沙星不同配伍对牙周病原菌体外抗菌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段延华 刘鲁川 +4 位作者 蒋艳 李楠 张莉 熊辉 孟德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了解奥硝唑和培氟沙星不同比例配伍对牙周病原菌体外抑菌效果。方法:1)奥硝唑和培氟沙星各自分为6水平,测量两种药物不同比例水平混合后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消化链球菌标准菌株的抑菌指标变化,通过统... 目的:了解奥硝唑和培氟沙星不同比例配伍对牙周病原菌体外抑菌效果。方法:1)奥硝唑和培氟沙星各自分为6水平,测量两种药物不同比例水平混合后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消化链球菌标准菌株的抑菌指标变化,通过统计检验找出奥硝唑和培氟沙星不同配伍抑菌指标的无差别比例范围,并找出合适比例。2)检测两种药物以及其合适的比例对厌氧菌标准菌株和42株临床分离的非厌氧菌的MIC和MIC50。结果: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消化链球菌对奥硝唑和培氟沙星不同配伍所测指标的无差别范围分别是6:1—1:2、6:1—2:3、6:1—2:3、6:1—1:1。结论:两种药物混合对细菌的抑菌效果以2:3为佳,但有待进一步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硝唑 培氟沙星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定位方法经皮肺活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8
作者 林海龙 崔社怀 +1 位作者 马铮 杨雪梅 《临床肺科杂志》 2005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 对比研究模拟定位、CT定位、B超定位下的经皮肺活检在诊断周围性肺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 15 0病人分为三组 (模拟定位组 6 8人、CT定位组 4 6人、B超定位组 36人 ) ,对不同方法定位下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模拟定位、C... 目的 对比研究模拟定位、CT定位、B超定位下的经皮肺活检在诊断周围性肺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 15 0病人分为三组 (模拟定位组 6 8人、CT定位组 4 6人、B超定位组 36人 ) ,对不同方法定位下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模拟定位、CT定位组和 B超定位组活检成功率分别为 10 0 % ,97.6 % ,86 .1% ;病理诊断阳性率分别为 94 % ,85 .7% ,72 .2 % ;并发气胸的发生率为 2 .9% ,4 .8% ,13.9% ;假阴性率分别为 2 .9% ,7.1% ,9.5 %。结论 模拟定位、CT定位是经皮肺活检术两种较好的定位方法 ,明显优于 B超定位 ,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定位 CT定位 B超定位 经皮肺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休克大鼠肝线粒体H^+-ATP酶活性变化及其与氧自由基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建仓 陆松敏 +3 位作者 杨鹤鸣 贾后军 万志红 李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699-700,共2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内毒素休克时肝线粒体H+-ATP酶和脂质过氧化的改变。方法 成年健康Wistar大鼠 80只 ,随机分为内毒素注射前、内毒素注射后 1、3、5、8h组及其对照组 ;予各组相应时相点活杀取肝组织制备线粒体 ,测定线粒体H+-ATP酶...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内毒素休克时肝线粒体H+-ATP酶和脂质过氧化的改变。方法 成年健康Wistar大鼠 80只 ,随机分为内毒素注射前、内毒素注射后 1、3、5、8h组及其对照组 ;予各组相应时相点活杀取肝组织制备线粒体 ,测定线粒体H+-ATP酶、MDA及血浆MDA含量。离体实验采用正常鼠肝线粒体和不同剂量的氧自由基生成剂 (FeSO4 /VitC)共同孵育后 ,测量H+-ATP酶活性。结果 内毒素休克早期线粒体H+-ATP酶活性升高 ,3h时其酶活性升高 15 6 % ,8h时降至对照组的 6 5 %。内毒素休克早期肝线粒体MDA含量就显著增高 ,随着休克时间延长而加重 ,8h时为对照组的 1 79倍。离体实验显示 ,小剂量FeSO4 /VitC引起的H+-ATP酶活性升高 ,大剂量引起H+-ATP酶活性下降 ,和在体实验结果平行。结论 内毒素休克早期H+-ATP酶升高 ,晚期H+-ATP酶活性降低。内毒素休克时脂质过氧化物进行性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线粒体 H^+-ATP酶 内毒素休克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传爆药柱装药结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康建毅 夏昌敬 董永香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12,共3页
利用聚能效应原理 ,设计了一种新型传爆药柱装药结构 ,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这种结构的可行性 ,实现了提高传爆药柱起爆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装药结构 传爆药柱 聚能效应 起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4例活体亲属肾移植供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华 杨伟哲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6-96,共1页
目的:探讨亲属肾移植供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亲属肾移植供者的临床效果和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对供者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所有供者均安心接受手术;通过术后生命体征观察、肾功能监测,104例供者均术后9天内安全出院,无严... 目的:探讨亲属肾移植供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亲属肾移植供者的临床效果和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对供者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所有供者均安心接受手术;通过术后生命体征观察、肾功能监测,104例供者均术后9天内安全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通过有效地健康指导及随访,所有供者术后肾功能正常,生活质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加强亲属肾移植供者的科学护理,能有效确保供者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供者远期生活质量,促进亲属肾移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体肾移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新生儿转运时的医疗安全保障 被引量:1
12
作者 覃世文 李华强 史源 《现代医药卫生》 2003年第4期513-513,共1页
我院在吸取国内先进地区新生儿转运系统经验的基础上,近年来在重庆市及周边地区开展新生儿转运,在转运的同时采取各种方法,成功地预防了医院差错和纠纷的发生,保障了医疗安全,对危重新生儿的救治、降低病死率及后遗症等方面发挥了一定... 我院在吸取国内先进地区新生儿转运系统经验的基础上,近年来在重庆市及周边地区开展新生儿转运,在转运的同时采取各种方法,成功地预防了医院差错和纠纷的发生,保障了医疗安全,对危重新生儿的救治、降低病死率及后遗症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转运系统 危重新生儿 医疗安全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识在ICU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陶雪江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21期3302-3303,共2页
目的探讨标识在ICU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患者身份识别、管道识别、药物识别标识。结果在ICU患者安全管理中应用合适的标识可有效预防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可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结论标识在ICU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标识在ICU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患者身份识别、管道识别、药物识别标识。结果在ICU患者安全管理中应用合适的标识可有效预防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可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结论标识在ICU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能保证医疗安全,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病人 标识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眼球性结膜囊狭窄成形术患者的护理
14
作者 尹红华 袁小丽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2期273-274,共2页
目的:探讨各种原因导致患者无眼球性结膜囊狭窄成形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充分做好手术前准备,重视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眼部进行点药等护理操作时严格无菌,防感染;出院健康指导注意事项。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克服... 目的:探讨各种原因导致患者无眼球性结膜囊狭窄成形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充分做好手术前准备,重视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眼部进行点药等护理操作时严格无菌,防感染;出院健康指导注意事项。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克服了面容带来的自卑感,心里的阴影逐渐淡化,从内心深处战胜了自己,更好的归返家庭和社会。结论:充分的手术相关准备工作,连续、深入的心理护理以及出院前对患者进行细致、全面的健康宣教是护理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囊狭窄 成形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8例乳糜胸的护理
15
作者 刘碧 李小玲 《医学信息》 2012年第9期212-213,共2页
目的微创食管切除术(MIE)是食管外科领域近年逐渐开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手术方式本文分析了我科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的治疗和护理体会。方法2009年5月-2012年2月,291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接受了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术后8例... 目的微创食管切除术(MIE)是食管外科领域近年逐渐开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手术方式本文分析了我科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的治疗和护理体会。方法2009年5月-2012年2月,291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接受了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术后8例患者出现中~重度乳糜胸,发生率2.7%,均接受再次手术治愈;再次手术前采用乳糜试验结合引流量对乳糜胸进行诊断,手术指征为每日胸引量超过500ml.观察3~5d以引流量无减少趋势。结果本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8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乳糜胸是电视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后潜在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于术后患者应密切观察,对保守治疗3~5d无效的患者应及时行胸导管结扎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乳糜胸 微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高征患者外周血B细胞体外分泌抗体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英如 陈竹钦 +1 位作者 章容 颜建华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717-719,共3页
目的研究妊高征患者B细胞的功能变化,从免疫学的角度探讨妊高征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妊高征组(15例)和正常妊娠组(15例)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并在有或无美洲商陆有丝分裂原(PWM)存在的情况下培养10... 目的研究妊高征患者B细胞的功能变化,从免疫学的角度探讨妊高征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妊高征组(15例)和正常妊娠组(15例)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并在有或无美洲商陆有丝分裂原(PWM)存在的情况下培养10天后,收集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每1×106个B淋巴细胞所分泌的IgG和IgM的量。结果在无PWM存在的情况下,妊高征组B淋巴细胞IgG和IgM的自发分泌量(120±68ng,337±119ng)分别与正常妊娠组IgG和IgM的自发分泌量(154±89ng,371±135ng)无显著差异;而在PWM的刺激下,妊高征组B淋巴细胞分泌IgG(947±518ng)和IgM(2023±879ng)的量分别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分泌的IgG(1367±598ng)和IgM(2840±1057ng)的量(P<0.05)。结论妊高征患者B淋巴细胞针对有丝分裂原的刺激信号而产生应答反应的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 IgG IGM 妊娠高血压 综合征
原文传递
脑血管介入术后造影剂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5
17
作者 符晓艳 周华东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09-1111,共3页
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进行脑血管介入术的1274例患者中,5例发生迟发性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过敏反应发生在术后2~24h,表现为皮肤症状,呼吸、循环方面的反应,精神障碍和低血压休克等。护理中要求护士对各种迟发性过敏反... 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进行脑血管介入术的1274例患者中,5例发生迟发性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过敏反应发生在术后2~24h,表现为皮肤症状,呼吸、循环方面的反应,精神障碍和低血压休克等。护理中要求护士对各种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表现形式有充分的了解,密切观察病情,及早给予正确处理,并做好心理护理。特别是颈动脉窦部支架植入术后,并发以血压下降为主要表现的迟发性过敏反应尤其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学 介入性 造影剂 过敏反应 护理
原文传递
慢性肾脏病血压管理应重视血压昼夜节律异常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娅妮 林利容 《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 2014年第2期6-8,共3页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强预报因子。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无论血压水平是否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十分普遍,并且是CKD进展、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CKD的血压管理上,除了控制血压水平达标,更应重视对...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强预报因子。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无论血压水平是否正常,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十分普遍,并且是CKD进展、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CKD的血压管理上,除了控制血压水平达标,更应重视对夜间血压及昼夜节律的监测、评估和积极干预。主要措施包括24 h动态血压监测、改变生活习惯、限盐、联合使用降压药物以及睡前服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节律 慢性肾脏病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质量改进的多学会共识
19
作者 David Sacks Carl M. Black +14 位作者 Christophe Cognard John J. Connors Donald Frei Rishi Gupta Tudor G. Jovin Bryan Kluck Philip M. Meyers Kieran J. Murphy Stephen Ramee Daniel A. Rufenacht M.J. Bernadette Stallmeyer Dierk Vorwerk 皮燕(译) 张莉莉(译) 李敬诚(译)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07-820,共14页
目的这份国际性多学科共识文件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过程和临床转归的质量标准进行定义,并希望在质量保证程序中使用这些标准,从而评估和改善急性卒中血运重建的过程和转归。材料和方法写作组成员由美国神经放射学学会、加拿大介入... 目的这份国际性多学科共识文件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过程和临床转归的质量标准进行定义,并希望在质量保证程序中使用这些标准,从而评估和改善急性卒中血运重建的过程和转归。材料和方法写作组成员由美国神经放射学学会、加拿大介入放射学协会、欧洲心血管和介入放射学学会、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神经介入外科学会、欧洲微创神经病学治疗学会以及血管和介入神经病学学会认命。写作组回顾了1986年至2012年2月期间的相关文献,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疗过程和转归进行总结形成一份证据表,然后通过共识设立性能指标和阈值。本指南得到发起学会的批准,并计划在3年后进行全面更新。结果这份国际性多学科共识文件对诊治过程和临床转归的质量标准进行了定义,包括从入院到进行影像学检查、动脉穿刺和血运重建的时间间隔以及90d时的临床转归评估标准。结论本文件为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血运重建程序提供了质量改进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质量改进 学会 介入放射学 临床转归 心血管造影 质量标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