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基因生物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向 被引量:6
1
作者 邵宏波 梁宗锁 邵明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195-200,共6页
转基因生物体包括转基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目前转基因生物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转基因植物与动物的研究。文中主要论述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对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和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转基因生物体包括转基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目前转基因生物体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转基因植物与动物的研究。文中主要论述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对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和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且重点评述转基因植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及土壤微生态系统的影响及进展;对其影响的评价体系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等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生物体 生态环境 发展趋势 土壤生态系统 食品生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温速度对多孔生物陶瓷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曾垂省 梁亦龙 +1 位作者 陈晓明 闫玉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67-1869,共3页
目的:观察升温速度对多孔生物陶瓷孔结构、显气孔率与容重、水渗透率、收缩率以及压缩强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2007-09在武汉理工大学生物中心和重庆邮电大学生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在保温时间为2h,烧成温度为850℃条件下,有机... 目的:观察升温速度对多孔生物陶瓷孔结构、显气孔率与容重、水渗透率、收缩率以及压缩强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2007-09在武汉理工大学生物中心和重庆邮电大学生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在保温时间为2h,烧成温度为850℃条件下,有机泡沫微球与骨料质量配比为0.25时,粘结剂的添加量为20%,升温速度分别为30,60,90,120,150和200℃/h条件下,采用有机泡沫微球作为成孔剂的热压铸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制得不同样品。②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孔道和表面形貌;根据GB/T1964~1967-1996和GB/T1969~1970-1996测量显气孔率、容重;用自制水渗透率测定仪测定水渗透率;用体积法测定收缩率;用ASTM材料强度测试机测定压缩强度。结果:①升温速度变化对孔径〉100μm大孔的影响明显,对孔径〈50μm小孔的影响不明显,对晶体的长大影响也明显。②随着升温速度从30℃/h提高到150℃/h,显气孔率从72%增加到82%,容重从0.89×10^3kg/m^3下降0.52×103kg/m3,水渗透率从12×10^-3cm^2增加到25×10^-3cm^2,收缩率27%从减少到23%,抗压强度从17.3MPa降低到1.59MPa。结论:升温速度对孔结构、显气孔率与容重、水渗透率、收缩率以及抗压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成品有较好的孔结构、较高的显气孔率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升温速度选择在120℃/h左右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生物陶瓷 显气孔率 水渗透率 收缩率 压缩强度 升温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肝素化聚醚砜抗凝血生物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项昭保 霍丹群 候长军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69-871,875,共4页
对聚醚砜材料进行了全面共价键合肝素的研究,并以表面肝素化聚醚砜材料对照,定性定量检测了改性后新材料中的肝素,并探讨其力学性能和体外凝血时间,结果表明:肝素与聚醚砜以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全身肝素化改性后的聚醚砜材料基本保持了聚... 对聚醚砜材料进行了全面共价键合肝素的研究,并以表面肝素化聚醚砜材料对照,定性定量检测了改性后新材料中的肝素,并探讨其力学性能和体外凝血时间,结果表明:肝素与聚醚砜以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全身肝素化改性后的聚醚砜材料基本保持了聚醚砜的力学性能,同时抗凝血性能大大提高,更适用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微型化医疗器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肝素化 聚醚砜 抗凝血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化抗凝血生物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项昭保 霍舟群 +1 位作者 侯长军 蔡绍皙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2002年第4期25-29,共5页
人身体上出现了创伤,血管破裂,血液很快就会凝结,封闭伤口,防止血液外流。如果将血液从血管导入玻璃盛器,4—10min后,血液就凝成血块。而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是畅通无阻的,它只有与异物(相对血管而言)接触,才会发生... 人身体上出现了创伤,血管破裂,血液很快就会凝结,封闭伤口,防止血液外流。如果将血液从血管导入玻璃盛器,4—10min后,血液就凝成血块。而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是畅通无阻的,它只有与异物(相对血管而言)接触,才会发生凝结现象。虽然有些情况下,血凝对人体是有利的,如封闭伤口;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尤其在关于血液的临床手术中,如血液透析,血凝却是致命的。肝素化材料因具有抗凝血性能,已作为新型医用生物材料用于体外循环的导管和制造人造器官。本文探讨了肝素的特性及抗凝血作用机理,肝素化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肝素测定和抗凝血性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化 抗凝血生物材料 研究 抗凝血作用 制备方法 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成温度对可控多孔生物陶瓷制备技术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曾垂省 陈晓明 闫玉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83-1685,共3页
目的:观察烧成温度对多孔生物陶瓷制品孔结构、显气孔率与容重、水渗透率、收缩率以及压缩强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9/2005-09在武汉理工大学生物中心和重庆邮电大学生物实验中心完成。采用可控多孔生物陶瓷制备技术,改变烧成温度... 目的:观察烧成温度对多孔生物陶瓷制品孔结构、显气孔率与容重、水渗透率、收缩率以及压缩强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9/2005-09在武汉理工大学生物中心和重庆邮电大学生物实验中心完成。采用可控多孔生物陶瓷制备技术,改变烧成温度,其他因素(如成型工艺、升温速度和保温时间等)不变,分别制得不同的样品;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孔道和表面形貌;根据GB/T1964~1967-1996和GB/T1969~1970-1996测量显气孔率、容重;用自制水渗透率测定仪测定水渗透率;用体积法测定收缩率。用ASTM材料强度测试机测定压缩强度。结果:①烧成温度对孔结构的影响:在900℃以内时烧成温度的变化对大孔的影响不明显,仍然在500μm左右,但当烧成温度增加到1000℃,大孔变小到400μm左右。烧成温度的变化对小孔的影响比较明显,小孔明显增大,当烧成温度800℃增加到1000℃时,小孔从10μm左右增大到20~30μm左右。烧成温度的变化对微孔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小孔明显增大,当烧成温度800℃增加到1000℃时,小孔从4μm左右增大到6μm左右。②烧成温度对显气孔率及容重的影响:随着烧成温度的提高,样品的显气孔率下降幅度增大,容重的增加幅度增大。③烧成温度对水渗透率的影响:随着烧成温度的提高,样品的水渗透率下降幅度增大,容重的增加幅度增大。④不同烧成温度对收缩率的影响:随着烧成温度的提高,样品的收缩率增大。⑤烧成温度对压缩强度的影响:随着烧成温度的提高,压缩强度增大。而在800℃以后继续升温,压缩强度急剧增大。结论:烧成温度对孔结构、显气孔率与容重、水渗透率、收缩率以及压缩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成品有较好的孔结构、较高的显气孔率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烧成温度选择在850℃左右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生物陶瓷 制备技术 烧成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多孔生物陶瓷的制备技术中浆料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6
作者 曾垂省 李章勇 +3 位作者 陈晓明 闫玉华 牟永阁 王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8-70,共3页
浆料的性能是可控多孔生物陶瓷技术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对浆料性能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专门研究和探讨,同时对浆料稳定性、流动性和可逆性进行了研究,从而获得浆料性能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具体情况,得到了浆料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
关键词 可控多孔生物陶瓷 制备技术 浆料 技术性能 生物玻璃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多孔生物陶瓷浆料制备工艺对成品的影响
7
作者 曾垂省 梁亦龙 +1 位作者 陈晓明 闫玉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6年第12期46-48,共3页
在可控多孔生物陶瓷制备技术中,浆料制备工艺对成品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得到这具体影响,特对它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泡沫微球是否预处理,加料顺序,浆料的流动性对成品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可控多孔生物陶瓷制备技术 多孔生物陶瓷 浆料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多孔生物陶瓷制备技术中保温时间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曾垂省 梁亦龙 +1 位作者 陈晓明 闫玉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27-129,133,共4页
保温时间是可控多孔生物陶瓷制备技术的重要影响因之一。为了得到这具体影响,特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保温时间对孔结构、气孔率与容重、水渗透率、收缩率以及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可控多孔生物陶瓷制备技术 多孔生物陶瓷 保温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温速度对可控多孔生物陶瓷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曾垂省 陈晓明 +3 位作者 闫玉华 李章勇 牟永阁 王伟 《佛山陶瓷》 2005年第9期7-9,共3页
将热压注成型技术与成孔剂烧失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制备可控多孔生物陶瓷的一种较好的制备方法;本文研究和探讨了升温速度对所制得多孔生物陶瓷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热压注成型技术 成孔剂烧失技术 多孔生物陶瓷 升温速度 多孔生物陶瓷 陶瓷性能 升温速度 可控 成型技术 制备方法 成孔剂 热压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层析法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的改进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义文 谢永芳 +2 位作者 梁亦龙 袁帅 舒坤贤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61-62,共2页
对脂类的薄层层析进行改进,用碘蒸气显色代替磷钼酸显色,脂类层析时间、斑点展开距离及显色结果令人满意。改进后的显色方法简便、快速、效果好,便于学生实验操作。
关键词 脂类 层析法 显色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橄榄黄酮抑菌效应及其在牛奶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项昭保 何从林 +1 位作者 任绍光 唐春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9-70,共2页
采用抑菌圈法研究了橄榄黄酮对几种常见细菌的抑制效应,并将其加入鲜牛奶中,通过测定牛奶总酸度与放置时间的关系来衡量橄榄黄酮对牛乳微生物的抑制程度。结果表明,橄榄黄酮对变形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 采用抑菌圈法研究了橄榄黄酮对几种常见细菌的抑制效应,并将其加入鲜牛奶中,通过测定牛奶总酸度与放置时间的关系来衡量橄榄黄酮对牛乳微生物的抑制程度。结果表明,橄榄黄酮对变形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更强;橄榄黄酮对牛乳中微生物的活动起抑制作用,而且,随着橄榄黄酮浓度的增加,抑菌作用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黄酮 抑菌效应 抑菌圈 滴定酸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黄素生理生化特征及其功能 被引量:27
12
作者 项昭保 戴传云 朱蠡庆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04年第6期90-92,95,共4页
核黄素对生物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主要应用于临床口角炎,舌炎,口内炎,肛门炎,结膜炎及脂溢性皮炎等缺乏维生素B2所引起的病症.然而,近年最新研究认为核黄素还有利尿消肿,防治肿瘤,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功效.对核黄素的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 核黄素对生物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主要应用于临床口角炎,舌炎,口内炎,肛门炎,结膜炎及脂溢性皮炎等缺乏维生素B2所引起的病症.然而,近年最新研究认为核黄素还有利尿消肿,防治肿瘤,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功效.对核黄素的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其生理功能作一个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肿瘤 口角炎 心脑血管病 脂溢性皮炎 临床 肛门 生理生化特征 缺乏维生素 病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芩栀胶囊抗病毒和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姚干 何宗玉 方泰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5-228,共4页
目的:研究芩栀胶囊(黄芩、栀子)的抗病毒和抗菌作用。方法:采用体内实验方法,观察芩栀胶囊对病毒或细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采用体外实验方法,测定芩栀胶囊的抗菌活性。结果:芩栀胶囊可明显延长甲、乙型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 目的:研究芩栀胶囊(黄芩、栀子)的抗病毒和抗菌作用。方法:采用体内实验方法,观察芩栀胶囊对病毒或细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采用体外实验方法,测定芩栀胶囊的抗菌活性。结果:芩栀胶囊可明显延长甲、乙型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存活天数(P〈0.05或P〈0.01),提高感染小鼠存活率(P〈0.05);可明显逆转感染小鼠的肺炎性病变;对17种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MIC在12.5—100mg(生药)/mL之间。结论:芩栀胶囊具有明显的抗病毒和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芩栀胶囊 流感病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双球菌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栀子中总环烯醚萜苷和栀子苷的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姚干 何宗玉 方积年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 建立栀子中总环烯醚萜苷测定方法,研究HPD450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栀子总环烯醚萜苷、栀子苷的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目标成分,考察HPD450大孔吸附树脂对栀子总环烯醚萜苷、栀子苷的吸附和洗脱条件... 目的 建立栀子中总环烯醚萜苷测定方法,研究HPD450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栀子总环烯醚萜苷、栀子苷的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目标成分,考察HPD450大孔吸附树脂对栀子总环烯醚萜苷、栀子苷的吸附和洗脱条件。结果 栀子总环烯醚萜苷最大吸收波长为238nm。与栀子苷一致,栀子苷在9.36~21.84μg/mL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37%;HPD450大孔吸附树脂可以将提取物中总环烯醚萜苷由45.45%提高到83.72%,栀子苷由24.46%提高到62.28%。结论 HPD450大孔吸附树脂能有效富集并纯化栀子总环烯醚萜苷、栀子苷;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栀子总环烯醚萜苷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总环烯醚萜苷 栀子苷 HPD450大孔吸附树脂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同位素自动稀释和分源系统 被引量:5
15
作者 吕霞付 罗钦林 +2 位作者 郭兴隆 陈勇 刘江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4年第6期23-25,共3页
介绍了一种放射性同位素自动稀释和分源系统,该系统以PC微机作为远程控制器,以步进电机驱动的精密取样机构作为执行单元,以防辐射铅盒进行放射性屏蔽,实现了放射性同位素的自动稀释和分源,且分源精度明显优于人工分源,并对环境无任何污染。
关键词 放射性同位素 自动稀释 分源系统 计算机控制 系统硬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芽糖作选择剂西酞普兰手性毛细管电泳分析及拆分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蓉 肖尚友 +2 位作者 徐红梅 黄锐 夏之宁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84-1388,共5页
研究了以麦芽糖为选择剂的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方法.以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对映体的分离和定量测定为实例,考察了分离条件,在40%(m/m)麦芽糖、8.0×10^-2 mol/L磷酸盐运行缓冲液(pH 5.0)中,分离电压20 kV时,西酞普兰对映体分离度... 研究了以麦芽糖为选择剂的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方法.以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对映体的分离和定量测定为实例,考察了分离条件,在40%(m/m)麦芽糖、8.0×10^-2 mol/L磷酸盐运行缓冲液(pH 5.0)中,分离电压20 kV时,西酞普兰对映体分离度达2.3.测定S- (+)-西酞普兰中R-(-)异构体的含量,在0.05~ 4.00 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西酞普兰与S-(+)-西酞普兰的检出限分别为0.0453 g/L和0.0473 g/L,线性相关系数均>0.9978.以荧光光谱法对西酞普兰与麦芽糖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考察,并较系统地对拆分机理进行了研究.证明麦芽糖的手性识别能力与其浓度有关,当麦芽糖达到一定浓度后将形成聚集体,而麦芽糖的拆分作用就主要体现在其聚集体疏水空腔的立体作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糖 西酞普兰 手性分离 毛细管电泳 拆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英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谢永芳 廖系晗 +1 位作者 梁亦龙 舒坤贤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9-900,共2页
目的研究白英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小鼠分别口服给予白英水提取物,1次/d,连续给药15 d,取血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取血、肝、肾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结果白英提取物可显著提高POD活性及血、肝、肾... 目的研究白英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小鼠分别口服给予白英水提取物,1次/d,连续给药15 d,取血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取血、肝、肾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结果白英提取物可显著提高POD活性及血、肝、肾的SOD活性,并减少血、肝、肾组织中MDA的含量。结论白英提取物有提高小鼠体内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英 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脂质过氧化物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及其抗癌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8
作者 廖系晗 金翠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83-1785,共3页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具有很强的生物学活性,除了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致癌物引起的突变外,还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阻遏细胞周期等,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癌药物。它能抑制各种肿瘤细胞的生长,甚至直接杀伤这些肿瘤... 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具有很强的生物学活性,除了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致癌物引起的突变外,还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阻遏细胞周期等,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癌药物。它能抑制各种肿瘤细胞的生长,甚至直接杀伤这些肿瘤细胞。本文就茶多酚的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癌特性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抗肿瘤 清除自由基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至丸对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作用的活性组分构件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姚干 何宗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21-1923,共3页
目的探讨二至丸免疫调节作用的活性组分构件。方法运用中药复方组合化学、血清药理学和细胞药理学方法,观察女贞子、墨旱莲系列提取物及其组合物对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结果女贞子乙醇提取物、墨旱莲乙醇提取物、女贞子乙醇... 目的探讨二至丸免疫调节作用的活性组分构件。方法运用中药复方组合化学、血清药理学和细胞药理学方法,观察女贞子、墨旱莲系列提取物及其组合物对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结果女贞子乙醇提取物、墨旱莲乙醇提取物、女贞子乙醇提取物+墨旱莲乙醇提取物(1∶1)具有较强的丝裂原样作用,可以促进小鼠外周血、脾淋巴细胞增殖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论二至丸对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作用的活性组分构件是女贞子乙醇提取物+墨旱莲乙醇提取物(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至丸 中药复方组合化学 血清药理学 细胞药理学 免疫调节 活性组分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紫锥菊叶片离体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标 唐坤 +1 位作者 刘毅 王伯初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4-345,共2页
目的研究药用紫锥菊叶片离体培养技术,建立最佳培养条件。方法在紫锥菊的种子苗上采取叶片,接种到附加不同生长物质的培养基中,诱导其成为完整植株。结果对于药用紫锥菊的叶片,适宜在MS+IBA2mg/L+NAA1mg/L培养基上分化成苗;在M... 目的研究药用紫锥菊叶片离体培养技术,建立最佳培养条件。方法在紫锥菊的种子苗上采取叶片,接种到附加不同生长物质的培养基中,诱导其成为完整植株。结果对于药用紫锥菊的叶片,适宜在MS+IBA2mg/L+NAA1mg/L培养基上分化成苗;在MS+IBA0.2mg/L+BA0.7mg/L+GA0.5mg/L培养基上增殖,增殖率可达5~6;无根苗在1/2MS+IBA0.5mg/L+NAA0.1mg/L培养基上迅速长根,生根率很高。结论采用药用紫锥菊的叶片作为外植体,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能够实现种苗的工厂化快速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锥菊 叶片 离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