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覆盖件镀锌钢板的焊接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传德 贺光富 陈海英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38-40,共3页
根据轿车覆盖件材料的发展趋势和产品的设计要求,对厚度为0.8mm的一系列镀锌钢板[四个电镀锌(单面/双面)、两个热镀锌(镀层厚度不同)]与非镀层的低碳钢板(厚度分别为0.8、1.2、2.0mm)按照各种不同搭配组合进行焊接,测定不同条件下(焊接... 根据轿车覆盖件材料的发展趋势和产品的设计要求,对厚度为0.8mm的一系列镀锌钢板[四个电镀锌(单面/双面)、两个热镀锌(镀层厚度不同)]与非镀层的低碳钢板(厚度分别为0.8、1.2、2.0mm)按照各种不同搭配组合进行焊接,测定不同条件下(焊接电流、焊接时间、交-直流焊机)所得焊接试样的焊接点,检测其力学拉伸性能和焊接熔核的金相组织,从而确定镀锌钢板的最佳焊接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锌钢板 低碳钢板 焊接 熔核 力学拉伸 金相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汽车前碰撞横梁的轻量化设计与碰撞性能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王冠 周佳 +4 位作者 刘志文 李落星 刘波 李晓青 刘扬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0-98,共9页
基于显式动力学有限元分析软件,以混合细胞自动机(HCA)作为优化计算模型,对铝合金前碰撞横梁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针对拓扑优化结果,采用模拟退火法优化横梁壁厚尺寸,获得薄壁、中空且带有加强筋结构的铝合金前碰撞横梁设计方案。以606... 基于显式动力学有限元分析软件,以混合细胞自动机(HCA)作为优化计算模型,对铝合金前碰撞横梁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针对拓扑优化结果,采用模拟退火法优化横梁壁厚尺寸,获得薄壁、中空且带有加强筋结构的铝合金前碰撞横梁设计方案。以6061铝合金前碰撞横梁替代某车型原钢质横梁,通过台车碰撞进行仿真模拟与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铝合金前碰撞横梁比原钢质前碰撞横梁质量减轻了25%,且具有较高的抗弯曲强度,低速碰撞下,铝合金前碰撞横梁较原钢质件系统吸能提高了4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碰撞横梁 混合细胞自动机 吸能性能 拓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危险工况下汽车后扭力梁结构开裂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罗明军 赵永玲 +1 位作者 宋立新 毛显红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5,共5页
为找出某车后扭力梁结构在路面随机载荷激励下容易存在塑性变形进而出现开裂问题,对后扭力梁结构的强度进行分析。针对该车后扭力梁实际工作状态,提出了三种典型的危险工况。基于后扭力梁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复现其服役状态下的边界条... 为找出某车后扭力梁结构在路面随机载荷激励下容易存在塑性变形进而出现开裂问题,对后扭力梁结构的强度进行分析。针对该车后扭力梁实际工作状态,提出了三种典型的危险工况。基于后扭力梁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复现其服役状态下的边界条件,对后扭力梁三种典型危险工况的应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三种典型危险工况下后扭力梁的上加强件和横梁加强件出现集中应力且超过了材料的屈服强度导致结构开裂,出现开裂现象的部位与实际情况吻合。基于实车道路试验对后扭力梁结构关键部位的应变信号测试,结果表明后扭力梁结构横梁加强件等关键部位的理论应变水平与试验值吻合很好,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和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扭力梁 开裂 危险工况 应力集中 道路应变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加权滤波的汽车平顺性评价 被引量:19
4
作者 宗长富 陈双 +2 位作者 冯刚 尹刚 向晖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17-1521,共5页
基于无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理论,根据ISO2631-1:1997(E)标准中频率加权系数设计了一个频率加权滤波器。通过频率加权滤波器对加速度时间信号进行滤波,获得加权加速度的时域数据和振动的峰值系数。通过分析,在随机振动下,各轴向的振动... 基于无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理论,根据ISO2631-1:1997(E)标准中频率加权系数设计了一个频率加权滤波器。通过频率加权滤波器对加速度时间信号进行滤波,获得加权加速度的时域数据和振动的峰值系数。通过分析,在随机振动下,各轴向的振动峰值系数一般不超过9,可用基本评价方法评价汽车平顺性;在冲击振动下,座椅、座椅导轨和脚下地板垂直方向的振动峰值系数超过9,需采用辅助评价方法进行平顺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频率加权滤波器进行滤波,可以实现汽车行驶平顺性的时域加权评价,改善传统频域加权评价方法无法获得峰值系数的不足,提高了汽车平顺性评价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频率加权滤波器 峰值系数 数字滤波器 平顺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后扭力梁橡胶衬套复杂边界条件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罗明军 张华 +3 位作者 侯之超 宋立新 毛显红 王俊翔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88,共5页
为消除后扭力梁橡胶衬套简化成铰接或圆柱副约束给数值计算带来的较大分析误差,对其边界约束进行了讨论,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其工作模态参数,最后通过道路试验确定其边界条件。首先考虑车辆载荷及后扭力梁与相关结构之间的作用,重点讨... 为消除后扭力梁橡胶衬套简化成铰接或圆柱副约束给数值计算带来的较大分析误差,对其边界约束进行了讨论,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其工作模态参数,最后通过道路试验确定其边界条件。首先考虑车辆载荷及后扭力梁与相关结构之间的作用,重点讨论橡胶衬套的复杂边界约束,对可能存在的边界约束状态予以研究。其次重构了满载条件下后扭力梁的有限元模型,进而计算得到对应工况下后扭力梁的工作模态参数。最后,基于整车道路实验和工作应变模态识别法得到后扭力梁低阶模态频率,通过对比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解决了后扭力梁结构橡胶衬套复杂边界约束难以确定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扭力梁 橡胶衬套 边界约束 工作模态 道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后扭力梁结构的模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明军 赵永玲 +1 位作者 宋立新 毛显红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3年第2期172-175,共4页
为揭示某汽车后扭力梁在实际道路激励工况下容易出现振动疲劳的机制,需要对结构固有振动特性进行分析。为了得到后扭力梁结构更为准确的固有振动特性,对模态试验中的悬挂位置、激励位置和测点位置的布置方式进行重点分析,并结合结构的... 为揭示某汽车后扭力梁在实际道路激励工况下容易出现振动疲劳的机制,需要对结构固有振动特性进行分析。为了得到后扭力梁结构更为准确的固有振动特性,对模态试验中的悬挂位置、激励位置和测点位置的布置方式进行重点分析,并结合结构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采用优化后的最佳模态试验法识别后扭力梁结构在自由-自由工况下的模态参数,得到结构固有频率和振型特征。通过对比可知:后扭力梁结构前10阶自由模态频率吻合很好,误差控制在6%内。这表明采用优化后的模态试验方案能够更为准确地识别结构的模态频率,得到结构固有振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扭力梁 振动疲劳 模态试验 固有频率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扭力梁式后悬架轴头载荷谱仿真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明军 侯之超 +1 位作者 宋立新 毛显红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0-184,共5页
在汽车后悬架结构优化设计问题的研究中,针对悬架系统中存在非线性弹性部件使得轴头载荷难以通过解析法获得的问题,为了获得汽车扭力梁式后悬架轴头更为准确的载荷谱,提出了一种求解汽车扭力梁式后悬架轴头载荷谱的计算机仿真方法。根... 在汽车后悬架结构优化设计问题的研究中,针对悬架系统中存在非线性弹性部件使得轴头载荷难以通过解析法获得的问题,为了获得汽车扭力梁式后悬架轴头更为准确的载荷谱,提出了一种求解汽车扭力梁式后悬架轴头载荷谱的计算机仿真方法。根据迭代逼近原理,采用牛顿下山法为迭代收敛判断方法,结合Simulink联合仿真技术,迭代仿真得到后扭力粱轴头的载荷谱。采用系统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系统传递函数,反求得到轴头载荷动态仿真的激励信号。以样车道路试验实测的后扭力梁弹簧垂向位移为参考,运用牛顿下山法仿真得到轴头载荷时间历程。改进的仿真方法的准确性在后扭力梁整车的道路模拟台架试验上得到验证。研究证明,仿真结果与实际吻合较好,其为结构设计优化和振动疲劳评估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力梁式后悬架 多体动力学模型 迭代仿真 台架试验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道路谱的汽车车身疲劳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毛显红 肖攀 +1 位作者 陈建华 邵建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1年第2期75-78,共4页
为提高汽车耐久性能,基于道路谱的车身疲劳分析,以实车道路试验采集得到的加速度、位移和应变等数据作为输入进行虚拟迭代;以车身接附点力和力矩等虚拟迭代结果作为疲劳分析的输入进行车身疲劳分析和优化,使车身耐久性能满足可靠性能目标.
关键词 汽车车身 疲劳分析 耐久性 道路谱 虚拟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E技术在汽车座椅骨架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龙海强 陈建华 +1 位作者 务运兴 沙大亮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11年第2期79-81,共3页
为提高汽车座椅骨架的开发质量,在某型汽车座椅骨架开发中应用CAE技术进行骨架静强度和疲劳等模拟.采用壳单元与梁单元相结合建立座椅骨架有限元模型;根据座椅骨架台架耐久试验要求和试验条件,对座椅安装孔进行全约束处理,并在试验加载... 为提高汽车座椅骨架的开发质量,在某型汽车座椅骨架开发中应用CAE技术进行骨架静强度和疲劳等模拟.采用壳单元与梁单元相结合建立座椅骨架有限元模型;根据座椅骨架台架耐久试验要求和试验条件,对座椅安装孔进行全约束处理,并在试验加载位置施加相应的载荷;采用Abaqus/Standard分析座椅骨架强度;在静强度分析基础上应用FEMFAT/BASIC进行座椅骨架疲劳分析.针对疲劳分析暴露出的座椅靠背连接件折弯位置的薄弱环节,通过结构优化设计,提高零件材料性能,增强区域强度,有效降低座椅骨架疲劳损伤.试验证明改进方案满足台架耐久试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座椅 骨架 强度 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TOSAR架构的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14
10
作者 蒋建春 万莹 +1 位作者 易纲 胡彬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94-1695,1707,共3页
AUTOSAR是汽车开放系统体系结构,已成为汽车电子软件的工业标准,在汽车电子控制器系统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AUTOSAR COM通信规范为汽车电子通信系统的构建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介绍了AUTOSAR体系架构,对AUTOSAR COM规范基于信号的... AUTOSAR是汽车开放系统体系结构,已成为汽车电子软件的工业标准,在汽车电子控制器系统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AUTOSAR COM通信规范为汽车电子通信系统的构建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介绍了AUTOSAR体系架构,对AUTOSAR COM规范基于信号的通信机制及其特有的传输模式切换系统进行了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基于AUTOSAR架构的通信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提供基本通信服务,且符合AUTOSAR COM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SAR标准 AUTOSARCOM 通信系统 汽车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薄壁空心型材挤压壁厚减薄问题的有限元分析及解决方案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芯 周佳 +2 位作者 李落星 刘波 刘扬胜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2-67,共6页
对镁合金薄壁空心型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壁厚减薄的缺陷,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了挤压过程中金属流速和压力分布情况,模拟结果表明,焊合室内压力不均及出模口处沿挤压方向金属流动速度差异,是导致型材壁厚减薄的主要原因,且... 对镁合金薄壁空心型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壁厚减薄的缺陷,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了挤压过程中金属流速和压力分布情况,模拟结果表明,焊合室内压力不均及出模口处沿挤压方向金属流动速度差异,是导致型材壁厚减薄的主要原因,且模拟得到的壁厚值与实际测量值基本吻合。提出了控制型材壁厚的改进方案,对型材挤压模具结构进行改进,即增加焊合室高度和修改分流孔尺寸。其中修改分流孔尺寸的方案能得到壁厚较均匀的型材,是可行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方法对复杂型材挤压生产中挤压模具和挤压工艺的优化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挤压 薄壁减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凸轮相位器响应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力 谢博强 +3 位作者 江亮 袁志强 付秋波 王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40,共5页
为研究各运行参数下可变凸轮相位器(VCP)的响应特性,构建了试验测试平台,提出了计算凸轮相位器动态响应时间的方法。该平台可测试发动机转速、润滑油温度和压力等运行参数下,相位变化最大转角时提前、滞后方向的响应时间。试验结果表明... 为研究各运行参数下可变凸轮相位器(VCP)的响应特性,构建了试验测试平台,提出了计算凸轮相位器动态响应时间的方法。该平台可测试发动机转速、润滑油温度和压力等运行参数下,相位变化最大转角时提前、滞后方向的响应时间。试验结果表明:相位提前方向调节响应速度小于滞后方向;发动机转速对相位器响应速度影响不明显;随着润滑油温度的升高,响应速度加快,但温度大于70℃时,响应变化的幅度减小;当润滑油压力增加,响应速度增大,且低压(0.4 MPa以下)时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可变凸轮相位器 响应速度 试验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醚均质压燃模式非常规排放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远文 林灵 +1 位作者 段俊峰 李跃平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82,共3页
在ZS1100柴油机上进行了二甲醚均质压燃、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燃烧模式下的非常规排放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二甲醚均质压燃非常规排放物主要是甲醛,其排放量主要与负荷变化相关,柴油机能够稳定运行的最大扭矩是20 N.m,混合燃料燃烧... 在ZS1100柴油机上进行了二甲醚均质压燃、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燃烧模式下的非常规排放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二甲醚均质压燃非常规排放物主要是甲醛,其排放量主要与负荷变化相关,柴油机能够稳定运行的最大扭矩是20 N.m,混合燃料燃烧时,负荷可达到4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二甲醚 均质压燃 非常规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T-POWER的二甲醚柴油机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远文 段俊峰 +1 位作者 陈兵 申利峰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2-85,共4页
利用VB编程算出了二甲醚的物性参数,利用MATLAB算出了GT-POWER中各方程的待定系数,利用GT-POWER建立了柴油机燃用二甲醚的仿真模型。在原机标定转速下,进行了变压缩比、供油提前角对二甲醚发动机性能影响的研究,将仿真数据和实验数据进... 利用VB编程算出了二甲醚的物性参数,利用MATLAB算出了GT-POWER中各方程的待定系数,利用GT-POWER建立了柴油机燃用二甲醚的仿真模型。在原机标定转速下,进行了变压缩比、供油提前角对二甲醚发动机性能影响的研究,将仿真数据和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二甲醚的物性参数及方程中的待定系数计算正确,ZS1100柴油机燃用二甲醚的最佳压缩比为20,供油提前角对二甲醚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与柴油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发动机 GT-POWER 压缩比 供油提前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场道路与用户道路的当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万英 吴顺洪 +2 位作者 唐北平 贾建科 方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0年第12期15-19,共5页
介绍了名义损伤的基本概念及关联用户用途的试车技术基本原理。通过目标用户调研,建立了90%用户用途目标。分别对试验场和用户道路的载荷谱进行了实车采集,通过名义损伤的对比,建立了试验场道路与用户道路的当量关系。基于特定车型的用... 介绍了名义损伤的基本概念及关联用户用途的试车技术基本原理。通过目标用户调研,建立了90%用户用途目标。分别对试验场和用户道路的载荷谱进行了实车采集,通过名义损伤的对比,建立了试验场道路与用户道路的当量关系。基于特定车型的用户用途目标,对现有的试车规范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试车规范能够较好地符合目标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场 耐久性试验 当量关系 载荷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法的汽车滑移门结构优化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二虎 周五峰 +3 位作者 徐从昌 肖良红 何秋平 李落星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7-181,共5页
某商用车滑移门与门框分离距离过大,超过了100 mm,并且中导轮与导轨脱开,无法满足滑移门保持件新法规的要求。采用LS-DYNA软件对滑移门保持件载荷试验进行仿真分析,提出了中导轨和锁销两个薄弱区域的改进方案,改进后车门与门框的最大分... 某商用车滑移门与门框分离距离过大,超过了100 mm,并且中导轮与导轨脱开,无法满足滑移门保持件新法规的要求。采用LS-DYNA软件对滑移门保持件载荷试验进行仿真分析,提出了中导轨和锁销两个薄弱区域的改进方案,改进后车门与门框的最大分离距离为93.3 mm,滑移门导轨和组件均未和车门框脱开,满足滑移门新法规要求,但整车增重了2.8 kg。本文通过灵敏度分析对滑移门周围的加强件提出了减重方案,减重约2.2 kg后的仿真结果表明,车门与门框的最大分离距离与未减重时相比仅增加4 mm。对减重后的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为同类汽车滑移门保持件的设计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移门保持件 有限元分析 灵敏度 减重 结构优化
原文传递
主动悬架平顺性和侧倾姿态综合控制策略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双 宗长富 +1 位作者 张立军 尹刚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59-64,共6页
针对汽车转向操作,首先设计了主动悬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LQG控制方法,进而提出将LQG控制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综合控制策略。建立九自由度的主动悬架系统整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分别对随机路面上汽车转向盘角阶跃输入和单正... 针对汽车转向操作,首先设计了主动悬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LQG控制方法,进而提出将LQG控制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综合控制策略。建立九自由度的主动悬架系统整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分别对随机路面上汽车转向盘角阶跃输入和单正弦输入进行控制仿真,将综合控制策略主动悬架与LQG控制主动悬架和被动悬架仿真结果进行性能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综合控制策略能够在LQG控制基础上,充分减小车身侧倾角,优化车身侧倾姿态,达到同时提高汽车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主动悬架 LQG控制 模糊控制 综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态综合法在车身结构动力学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冯海星 刘海立 +1 位作者 张松波 高云凯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1-815,共5页
采用模态综合法求解车身模态、车身结构在发动机激励下的响应和车身结构与驾驶室声腔耦合的声学响应。与传统的有限元分析的对比结果表明,使用模态综合法求解时,计算时间缩短18%~40%,而车身结构模态、频响和声固耦合响应的计算偏差分别... 采用模态综合法求解车身模态、车身结构在发动机激励下的响应和车身结构与驾驶室声腔耦合的声学响应。与传统的有限元分析的对比结果表明,使用模态综合法求解时,计算时间缩短18%~40%,而车身结构模态、频响和声固耦合响应的计算偏差分别在1%、5%和1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结构 模态综合 计算效率 声固耦合 NV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r对AM80镁合金显微组织和高温蠕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落星 梁桂平 +2 位作者 白星 刘波 刘扬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52,共7页
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高温蠕变试验机等实验手段研究了碱土元素Ca,Sr对AM80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M80合金中复合添加0.2%Sr和0.5%~2.5%Ca,Ca、Sr元素可逐步细化合金的铸态组织... 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高温蠕变试验机等实验手段研究了碱土元素Ca,Sr对AM80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M80合金中复合添加0.2%Sr和0.5%~2.5%Ca,Ca、Sr元素可逐步细化合金的铸态组织,Ca原子与Al原子优先结合在晶界处生成了高熔点相Al2Ca,抑制了低熔点相β-Mg17Al12的形成.AM80合金在高温蠕变过程中,β-Mg17Al12相在晶界处存在连续析出和非连续析出2种形式.β-Mg17Al12相非连续析出并且垂直于晶界,造成合金蠕变性能较差.当在合金中复合添加Ca,Sr后,高熔点相Al2Ca是主要的晶界强化相,替代低熔点的β-Mg17Al12相,从而减少β-Mg17Al12相的非连续析出,抑制了晶界滑动,改善了合金的高温蠕变性能.当Ca质量分数增加到2.5%时,合金的高温蠕变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组织 AM80镁合金 蠕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扭力梁轴头载荷谱仿真及疲劳寿命预测 被引量:8
20
作者 罗明军 侯之超 +1 位作者 宋立新 毛显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6-111,共6页
为了更准确预测后悬架扭力梁疲劳寿命,对后扭力梁轴头载荷时间历程进行了动态仿真和试验验证。采用多体动态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虚拟样机模型,运用扫频技术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以样车道路实测悬架弹簧垂向位移为参考,利用反求迭代法获... 为了更准确预测后悬架扭力梁疲劳寿命,对后扭力梁轴头载荷时间历程进行了动态仿真和试验验证。采用多体动态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虚拟样机模型,运用扫频技术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以样车道路实测悬架弹簧垂向位移为参考,利用反求迭代法获得了轴头载荷的时间历程,并通过台架试验对其准确性进行验证,结合部件的S-N疲劳特性曲线,采用准静态法和PalmgrenMiner线性累计损伤法对后扭力梁结构的疲劳寿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后扭力梁结构最低寿命为76.4周,而较低寿命区位于横梁中间固定垫片的焊点处,并与实际相符。通过获得的后扭力梁轴头的载荷信息,可以准确地预测结构疲劳寿命,对结构载荷的迭代仿真和寿命预测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扭力梁 载荷谱 迭代仿真 疲劳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