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镁改性植物源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磷酸盐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4
1
作者 潘伟亮 李姣妮 +3 位作者 文泽宇 吴齐叶 敖良根 李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为处理含磷废水和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将小麦秸秆制成生物炭,通过MgCl_(2)溶液对其进行浸渍改性,探究改性生物炭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600℃,0.1 mol/L MgCl_(2)溶液改性得到的小麦秸秆生物炭(WS-0.1Mg-6... 为处理含磷废水和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将小麦秸秆制成生物炭,通过MgCl_(2)溶液对其进行浸渍改性,探究改性生物炭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600℃,0.1 mol/L MgCl_(2)溶液改性得到的小麦秸秆生物炭(WS-0.1Mg-600)在pH=7、初始磷酸盐浓度为10 mg/L时,对磷酸盐吸附效果最好;WS-Mg-600投加量为1.25 g/L时,对磷酸盐吸附量为(4.02±0.46)mg/g;WS-Mg-600吸附磷酸盐最佳pH为10。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以及Langmuir模型,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以化学吸附为主,并为单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磷酸盐 农业废弃物 吸附动力学 等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MBR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
2
作者 王曦 梁杉 +3 位作者 李骥 董荣 李新苗 潘伟亮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5,共5页
为了解近10年国内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在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情况,以2013-2023年CNKI收录的核心期刊的相关研究为数据源,采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绘制出关键词聚类图谱和突现图谱。结果表明,近10年来该领域... 为了解近10年国内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在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情况,以2013-2023年CNKI收录的核心期刊的相关研究为数据源,采用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绘制出关键词聚类图谱和突现图谱。结果表明,近10年来该领域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发文量和被引频次保持在高水平。MBR工艺在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多集中在MBR工艺的原理、应用及存在问题等方面,MBR工艺现存问题的解决、污水处理技术的优化组合以及新型MBR的研发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MBR工艺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设施中轮胎磨损颗粒的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3
作者 张芮豪 罗玲利 +3 位作者 梁琳 敖良根 李果 潘伟亮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9-573,578,共6页
以重庆市渝北区悦来生态城为研究区域,选取并采集已有的典型海绵设施土壤样本,采用密度分离方法提取出TWP,对不同类型海绵设施中的TWP进行提取后定性定量分析,并对此次实验数据进行TWP在海绵设施中的“汇”“源”分析,评估了TWP在不同... 以重庆市渝北区悦来生态城为研究区域,选取并采集已有的典型海绵设施土壤样本,采用密度分离方法提取出TWP,对不同类型海绵设施中的TWP进行提取后定性定量分析,并对此次实验数据进行TWP在海绵设施中的“汇”“源”分析,评估了TWP在不同海绵设施中的生态释放风险。结果表明,各海绵设施采样点均处于低风险级别。生态风险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停车场>雨水集点>下水道口>生物滞留带>雨水花园。其中停车场生态风险指数为31,下水道口、生物滞留带及雨水花园生态风险指数均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设施 轮胎磨损颗粒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滞留带中轮胎磨损颗粒的理化特性
4
作者 何秋宏 董荣 +3 位作者 罗玲利 梁琳 谭秀晴 潘伟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561-10568,共8页
近年来,由于市场机动车保有量迅速提升,轮胎磨损颗粒(tire wear particles, TWP)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中国针对TWP的研究才刚起步,典型海绵设施生物滞留带能否有效截留TWP尚不清楚。以重庆市渝北区悦来生态城为研究区域,采集生物... 近年来,由于市场机动车保有量迅速提升,轮胎磨损颗粒(tire wear particles, TWP)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中国针对TWP的研究才刚起步,典型海绵设施生物滞留带能否有效截留TWP尚不清楚。以重庆市渝北区悦来生态城为研究区域,采集生物滞留带土壤样本,提取TWP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能量分散X光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EDS)、红外光谱、热失重、土壤重金属测定仪和粒度仪对生物滞留带中TWP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WP为不规则块状、球状及长条状。Si是TWP中含量较高的元素,Zn含量整体相对较低。表层土壤相较中层和底层土壤提取出的TWP混合物质量比较高且热失重变化较大。在100、250~400、400~550℃存在明显质量变化。TWP混合物尺寸分布在13.11~116.1μm,平均粒径为68.6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带 轮胎磨损颗粒 理化特性 海绵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系统研究与应用案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苟于军 张海 刘洪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7期0148-0151,共4页
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广泛、分布分散、污水收集管网滞后,难以照搬城市污水治理思路,污水治理困难。本文系统性综述了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难点、治理技术、资源化利用技术,基于此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资源化利用... 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来源广泛、分布分散、污水收集管网滞后,难以照搬城市污水治理思路,污水治理困难。本文系统性综述了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难点、治理技术、资源化利用技术,基于此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典型案例,以期因地制宜,为选择适合农村污水特性的治理与资源化模式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治理技术 资源化 应用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态修复技术系统研究与应用案例分析
6
作者 张海 苟于军 尤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7期0115-0118,共4页
河湖等水生态体系原有的生态功能因城市建设、工业开发和人口扩张受到了损伤甚至完全尚失,表现出水体发黑发臭、物种单一和水量间断。水生态修复技术是基于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手段将受损的河湖功能及外貌恢复至自然状态,使其有利于... 河湖等水生态体系原有的生态功能因城市建设、工业开发和人口扩张受到了损伤甚至完全尚失,表现出水体发黑发臭、物种单一和水量间断。水生态修复技术是基于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手段将受损的河湖功能及外貌恢复至自然状态,使其有利于生物的生存,且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本文系统阐述了多种水生态修复技术,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利弊,为水生态修复体系理论的梳理做铺垫,为今后的水体修复工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修复 水生植物 河道曝气技术 生态护岸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低温条件下两级AO-MBBR装备处理社区污水效果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邓睿 谢会敏 +3 位作者 潘伟亮 杨美成 龚文静 李果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85-1989,共5页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组合工艺处理效果好,脱氮除磷能力强,运行较稳定。采用两级AO-MBBR组合工艺对重庆市九龙坡区铝城四区社区污水进行处理,考察了该装备在冬季低温条件下的启动及运行特性。结果表...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组合工艺处理效果好,脱氮除磷能力强,运行较稳定。采用两级AO-MBBR组合工艺对重庆市九龙坡区铝城四区社区污水进行处理,考察了该装备在冬季低温条件下的启动及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当进水水质指标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氨氮(NH_(3)-N)与总磷(TP)平均浓度分别为87.2,28.5,25.4 mg/L与2.54 mg/L时,出水水质指标COD、TN、NH_(3)-N与TP平均浓度分别为13.22,6.75,4.77 mg/L与0.49 mg/L,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研究结果可为MBBR的工程应用提供数据参考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污水 组合工艺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镇污水处理关键技术与装备产业化
8
作者 何强 柴宏祥 +3 位作者 皇甫小留 李果 毛羽丰 孙通 《建设科技》 2022年第7期106-108,共3页
本项目面向我国村镇污水处理需求,针对污水处理场址搬迁难、土建施工安装周期长及运行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等瓶颈问题,通过系统的技术研发与创新,研制了污水生物处理为核心的分散式低成本一体化系列装备,研发了不同工艺系列化的污水处... 本项目面向我国村镇污水处理需求,针对污水处理场址搬迁难、土建施工安装周期长及运行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等瓶颈问题,通过系统的技术研发与创新,研制了污水生物处理为核心的分散式低成本一体化系列装备,研发了不同工艺系列化的污水处理模块及其整装集成技术,开发了基于大数据与物联网的小型污水处理站群远程值守信息化运维平台,并在全国29省市自治区进行了推广应用,累计推广1.2万余台/套,引领了村镇污水处理设备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科技进步,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污水处理 一体化 模块化 信息化运维平台 装备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零价铁的改性及去除重金属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雪羽 吴齐叶 +3 位作者 敖良根 曹云鹏 李果 潘伟亮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459-3465,共7页
回顾化学还原法、球磨法和绿色制备nZVI的方法及优缺点,总结分析了近年来nZVI复合材料的改性研究及对重金属去除方面的应用进展,阐述了nZVI复合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主要为吸附、还原、络合和共沉淀、协同作用。指出了nZVI改性材... 回顾化学还原法、球磨法和绿色制备nZVI的方法及优缺点,总结分析了近年来nZVI复合材料的改性研究及对重金属去除方面的应用进展,阐述了nZVI复合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主要为吸附、还原、络合和共沉淀、协同作用。指出了nZVI改性材料和去除重金属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nZVI去除重金属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nZVI改性及去除重金属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零价铁 改性 重金属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栽种方式对生物滞留系统污染物去除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蒲麟鑫 罗玲利 +3 位作者 暴来安 李果 王书敏 潘伟亮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90-3094,共5页
为了解植物种类及栽种方式对生物滞留系统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选取了4种重庆市本土植物,通过单独栽种及两两混合栽种方式,构建雨水生物滞留系统,评估所有生物滞留系统对常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栽种植物后系统可有效去除氮素... 为了解植物种类及栽种方式对生物滞留系统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选取了4种重庆市本土植物,通过单独栽种及两两混合栽种方式,构建雨水生物滞留系统,评估所有生物滞留系统对常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栽种植物后系统可有效去除氮素和COD,系统对TN、NH_(4)^(+)-N平均去除率存在差异,范围为61.4%~73.9%,81.5%~85.8%,COD平均去除率差异不明显,范围为66.8%~69.3%。由于基质并未饱和,植物的存在对TP去除效果并无明显提升。与去除率最高的栽种单种植物的系统对比,混合栽种植物的系统在COD和氮的去除上更容易出现超产现象。由于混合栽种增强了COD和氮的去除效果,建议将植物多样性纳入生物滞留系统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系统 雨水径流污染物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干旱条件下生物滞留系统填料改良研究
11
作者 文泽宇 湛宇辰 +3 位作者 敖良根 李果 梁琳 潘伟亮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60-3064,共5页
生物滞留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优选设施之一,其填料种类对水质处理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设计生物滞留柱实验,以天然土壤、建筑砂、木屑混合作为基本填料,以绿沸石、粉煤灰作为改良材料,在前期干旱天数(ADD)为2个月的情况下,研究... 生物滞留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优选设施之一,其填料种类对水质处理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设计生物滞留柱实验,以天然土壤、建筑砂、木屑混合作为基本填料,以绿沸石、粉煤灰作为改良材料,在前期干旱天数(ADD)为2个月的情况下,研究了在填料层中单独及同时添加绿沸石、粉煤灰改良,不同填料层构建下在干旱期后一段时间内的植物生长情况、系统渗透性、水质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6种填料组合中,在填料中单独添加绿沸石时植物生长状态最好;绿沸石和粉煤灰混合添加时填料的渗透性能最好;在填料中混合添加绿沸石和粉煤灰时对COD、NH3-N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75%~90%,75%~95%;不添加绿沸石和粉煤灰时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85%~90%。采取不同方式改良的填料性质有较大的差异,但相较于传统砂土填料,合理改良后的填料有更好的植物长势、渗透性、污染物综合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系统 径流污染 填料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城市典型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技术探讨
12
作者 孙剑峰 郑伟 +2 位作者 罗大林 吴琴 陈豫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7期92-95,共4页
介绍了丰都县域内乡镇污水厂及配套管网的现状,针对污水处理设施在运营中暴露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并就三峡库区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改造设计提出了建议。本文在调研丰都县域内各乡镇的地形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的生活特点... 介绍了丰都县域内乡镇污水厂及配套管网的现状,针对污水处理设施在运营中暴露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并就三峡库区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改造设计提出了建议。本文在调研丰都县域内各乡镇的地形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的生活特点和现状管网修建情况等信息的基础上,建议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元化的污水收集方式来提高乡镇污水收集率。结合现状各污水厂的运行情况与厂区用地情况,选择经济稳定的污水处理改造方案,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乡镇污水 管网改造 污水厂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城市流域原生植被重构与水体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13
作者 敖亮 +8 位作者 张晟 张勇 艾海男 阳春 刘煌 付国楷 李果 王祥勇 范围 《中国科技成果》 2023年第21期65-68,共4页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流域污染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然而由于地形影响,山地城市水体流域内降雨容易带来初期雨水输入和管网溢流,从而导致河流、湖库等水体仍旧不能有效达标,面源的污染及内源累积成为城市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前期...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流域污染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然而由于地形影响,山地城市水体流域内降雨容易带来初期雨水输入和管网溢流,从而导致河流、湖库等水体仍旧不能有效达标,面源的污染及内源累积成为城市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前期的流域治理中,污染点源的治理与控制是重要手段,通过控制点源,大规模清淤疏浚来治理水环境,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水质净化,但由于没有流域面源的控制,外源负荷输入仍旧较大;同时,持续污染输入带来内源污染累积和释放破坏了原有水生生态结构,水环境容量降低,降解污染物的能力显著下降.因此,水体难以实现稳定达标,有效控制面源,增加环境容量成为了流域治理迫切需求.本项目实施开展针对重点污染面源,以原生植被生境构建为基础,开展初期雨水、合流污水处理,河流原生植被生物生境重构,湖库原位水生态治理等技术研究,有效控制初期雨水污染,恢复水体水环境功能与容量,推进了山地城市水体水质持续向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雨水 水环境容量 水生生态 流域污染 城市水体 面源 原生植被 流域治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