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理实习状况调查
1
作者 朱良梅 舒苏凤 +1 位作者 金巧萍 陆晓东 《中国乡村医药》 2016年第6期45-47,共3页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理实习生(简称护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分析其焦虑状况,为制定并完善适合本科实际情况的护生导学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科279名护生,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WOT法分析其实习质量,所有数...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理实习生(简称护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分析其焦虑状况,为制定并完善适合本科实际情况的护生导学制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科279名护生,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WOT法分析其实习质量,所有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0名专科护生与69名本科护生实习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12—2013年138名专科护生与2013—2014年72名专科护生实习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家庭收入和是否独生子女分组的SAS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全面的护理实习管理体系,加强护生实习状况评估,予以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及法律相关知识的教育,强化临床带教老师的培训与考核,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护生实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护理 实习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可视喉镜联合模拟人在基层医院急诊科气管插管培训中的应用
2
作者 周浩 《中国乡村医药》 2019年第19期64-65,共2页
目的观察HC可视喉镜联合模拟人在基层医院急诊科气管插管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金华市中心医院金西分院所有出急诊的专科医师20人,使用HC可视喉镜及模拟人进行气管插管培训,观察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前一年在急... 目的观察HC可视喉镜联合模拟人在基层医院急诊科气管插管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金华市中心医院金西分院所有出急诊的专科医师20人,使用HC可视喉镜及模拟人进行气管插管培训,观察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前一年在急诊科行紧急气管插管20例,均由麻醉科医生插管成功。培训后一年在急诊科行紧急气管插管24例,其中由专科医师自行插管成功18例(75.0%),由麻醉师插管成功6例(25.0%)。结论 HC可视喉镜联合模拟人可有效帮助非急诊或麻醉专业人员掌握气管插管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可视喉镜 模拟人 基层医院 急诊科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实施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搏骤停患者的经验浅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谢文林 朱良梅 +1 位作者 陈岚 曹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0-431,共2页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通过体外设备暂时全部或部分替代心肺功能,以争取心脏、肺脏病变治愈及功能恢复的时间。ECMO能部分甚至全部代替心脏泵血功能,有利于可逆性心脏病变及心功能的恢复,为心搏骤停患者提供最快的心肺功能支持,尽...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通过体外设备暂时全部或部分替代心肺功能,以争取心脏、肺脏病变治愈及功能恢复的时间。ECMO能部分甚至全部代替心脏泵血功能,有利于可逆性心脏病变及心功能的恢复,为心搏骤停患者提供最快的心肺功能支持,尽早改善全身缺血、缺氧状态,特别是心、脑等重要器官血流灌注,为赢得抢救时机和提高抢救质量提供了又一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心搏骤停 患者 急诊科 心脏泵血功能 心肺功能支持 救治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QI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中的运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曹敏 陈岚 胡润仙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4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中的运用。方法通过组织学习、加强教育;使用识别腕带、制定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规范化制度及流程、加强护理查对力度、开展宣教等方法解决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单一...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中的运用。方法通过组织学习、加强教育;使用识别腕带、制定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规范化制度及流程、加强护理查对力度、开展宣教等方法解决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单一的问题。结果护理人员重视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熟悉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规范化制度及流程,护理安全得到保证。结论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身份识别中引入持续质量改进,完善患者安全保障系统,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感及护理安全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 身份识别 急诊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放射防护知识的认知水平及防护现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岚 沈飞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2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专业医护人员对放射防护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及防护现状。方法 2010年4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在编的72名急诊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放射防护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的调查。实地观察记录急诊床边摄片的防护措施执... 目的探讨急诊专业医护人员对放射防护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及防护现状。方法 2010年4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在编的72名急诊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放射防护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的调查。实地观察记录急诊床边摄片的防护措施执行情况。结果 2010年1-12月急诊科共摄片572张,未使用铅屏风占100%,非检查部位无适当保护占100%;重复摄片占1.05%。100%的急诊医护人员认为辐射有害健康。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急诊医护人员放射防护相关知识的学习及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护人员 床边摄片 辐射防护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新护士除颤知识培训效果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曹敏 陈岚 金巧萍 《护理学报》 2010年第19期29-31,共3页
目的提高急诊科新护士的除颤意识,促进其对除颤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对23名急诊科新护士进行除颤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并针对性制定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单项除颤技能培训与心肺复苏培训... 目的提高急诊科新护士的除颤意识,促进其对除颤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对23名急诊科新护士进行除颤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并针对性制定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单项除颤技能培训与心肺复苏培训相结合除颤培训策略。结果急诊科新护士进行有针对性培训后,除颤知识考核成绩显著提高(P<0.01)。结论通过组织多元化的培训方式,能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急诊科新护士除颤意识,及促进其对除颤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利于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新护士 除颤 在职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式心理干预在急诊面部创伤Ⅰ期整形美容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7
作者 金巧萍 胡维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8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结构式心理干预在急诊面部创伤整形美容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3-9月就诊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行急诊面部创伤整形美容修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结构式心理干预。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早期结构式心理干预在急诊面部创伤整形美容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3-9月就诊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行急诊面部创伤整形美容修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结构式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患者的焦虑状态及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经过结构式心理干预,创伤均为Ⅰ期愈合,焦虑状态评分较低,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面部创伤Ⅰ期整形美容修复术患者应用早期结构式心理干预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面部创伤 Ⅰ期整形美容修复术 结构式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拥挤度预警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岚 吴孙莹 +2 位作者 郑寒 李冰冰 刘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61-63,共3页
目的提高急诊科救治患者的有序性,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方法在原有急诊预检、叫号及就诊系统基础上,参照急诊拥挤度评估指标开发出急诊拥挤度预警系统,实时显示各区就诊量;实况可在医院信息系统中查询。结果急诊拥挤度预警系统应用后,急... 目的提高急诊科救治患者的有序性,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方法在原有急诊预检、叫号及就诊系统基础上,参照急诊拥挤度评估指标开发出急诊拥挤度预警系统,实时显示各区就诊量;实况可在医院信息系统中查询。结果急诊拥挤度预警系统应用后,急诊患者抢救室滞留时间显著短于应用前(P<0.01);未发生意外事件及外院转运患者因等待而转向情况。结论急诊拥挤度预警系统的应用可使急诊患者获得有序救治,缩短急诊科滞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急诊拥挤度预警系统 有序救治 滞留时间 就医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昏迷患者紧急人工气道支持的护理 被引量:8
9
作者 蒋莲萍 陈岚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3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昏迷患者紧急人工气道支持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行紧急人工气道支持治疗的50例急诊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经治疗及护理,转神经外科急诊手术15例、神经内科住院治疗21... 目的探讨急诊昏迷患者紧急人工气道支持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12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行紧急人工气道支持治疗的50例急诊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经治疗及护理,转神经外科急诊手术15例、神经内科住院治疗21例;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5例、急诊留观治愈5例。患者中自动出院2例、死亡2例,其余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医护人员应高度认识急诊昏迷患者早期呼吸道护理的重要性,提高护理技能和实践能力,不断改进早期呼吸道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 紧急人工气道 早期呼吸道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AUS与POCURM在急性呼吸困难病因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肖飞龙 程江华 +1 位作者 丁颖威 毛云 《中国现代医生》 2025年第8期21-23,32,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心肺及附加超声(cardiopulmonary and additional ultrasound,CLAUS)方案与床旁超声快速管理(point-of-care ultrasound rapid management,POCURM)方案在急诊室重症患者急性呼吸困难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 目的探讨联合心肺及附加超声(cardiopulmonary and additional ultrasound,CLAUS)方案与床旁超声快速管理(point-of-care ultrasound rapid management,POCURM)方案在急诊室重症患者急性呼吸困难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42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最终诊断分为心源组(n=144)和肺源组(n=98)。比较两组患者的CLAUS结果及两种方案诊断急性呼吸困难病因的准确性。结果心源组患者的心脏疾病史比例高于肺源组,心源组患者的肺部疾病史比例低于肺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组患者的胸膜光滑/稍增厚、滑动存在/稍减弱比例与左心功能不全、右心功能不全和肺部超声B线评分均高于肺源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URM方案诊断急性呼吸困难病因的敏感度为90.28%,特异性为91.84%;CLAUS方案诊断急性呼吸困难病因的敏感度为96.53%,特异性为97.96%。结论CLAUS方案可有效诊断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具体病因,其准确率高于POCURM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困难 急诊室重症 床旁超声快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华地区两种献血模式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星 赖霜红 +2 位作者 侯永波 谢文林 朱良梅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5-647,共3页
目的对比金华地区互助献血与无偿献血在献血前筛查结果、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数及献血后初复检5项血液检测结果,分析两种不同献血模式存在差异性的原因。方法在献血前分别对4976例互助献血与27647例无偿献血者进行征询体检、初筛等献血... 目的对比金华地区互助献血与无偿献血在献血前筛查结果、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数及献血后初复检5项血液检测结果,分析两种不同献血模式存在差异性的原因。方法在献血前分别对4976例互助献血与27647例无偿献血者进行征询体检、初筛等献血前筛查,合格后再献血;在献血后分别对3187例互助献血与25694例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初复检5项血液检测,所得数据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互助献血组在献血前征询体检初筛不合格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献血过程中献血不良总反应程度及献血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献血后互助献血组初复检ALT、HBs Ag、TP及合计5项不合格率均高于无偿献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合格率高,作为无偿献血的主体力量,仍应是献血事业的发展方向;互助献血作为一种紧急缺血时的补充,应在征询体检及初筛等方面加强限制,建立长效的无偿献血机制是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助献血 无偿献血 血液筛查 献血反应 血液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期急诊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滕旭升 张允岭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2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急诊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82例患者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促进脑功能恢复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 目的探讨超早期急诊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182例患者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促进脑功能恢复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Barthel指数(BI)。结果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和BI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溶栓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8%,NIHSS评分和BI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超早期的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血管再通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超早期急诊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 尿激酶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心肺复苏急救流程在急诊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孙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24-126,共3页
目的分析体外心肺复苏(ECPR)急救流程在急诊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8月,共纳入研究对象27例,均为院外呼吸心搏骤停患者,采用ECPR急救流程开展急救治疗,分析其自主循环恢复率、终点死亡事件、存... 目的分析体外心肺复苏(ECPR)急救流程在急诊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8月,共纳入研究对象27例,均为院外呼吸心搏骤停患者,采用ECPR急救流程开展急救治疗,分析其自主循环恢复率、终点死亡事件、存活率,跟踪随访了解其预后情况。结果 27例患者中26例患者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循环恢复率为96.3%。21例(77.8%)患者因疾病原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感染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死亡。6例存活出院,存活率达22.2%。存活的6例患者经跟踪随访1个月后神经系统状态良好5例(18.5%)。结论 ECPR急救流程应用于急诊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治疗对提高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有良好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ECPR急救流程 急救医疗服务 心脏停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补体C3、C4、C5b-9水平与心肌损伤的关系
14
作者 施学鑫 程江华 +1 位作者 曹勇 孔来法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2期1382-1385,共4页
目的 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OPP)患者血清补体C3、C4、C5b-9水平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4年3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3例OP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将研究对象分为损伤组(发生心肌损伤,36例)和非... 目的 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OPP)患者血清补体C3、C4、C5b-9水平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4年3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3例OP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将研究对象分为损伤组(发生心肌损伤,36例)和非损伤组(未发生心肌损伤,47例)。比较分析损伤组与非损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损伤组与非损伤组患者的血清补体(C3、C4、C5b-9)及心肌损伤指标[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 ST2)、超敏肌钙蛋白I(hs-c Tn 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OPP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损伤组与非损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体重指数、血液透析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患者的中毒至就诊时间、重度中毒比例均长于或高于非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患者的C3、C4、C5b-9、s ST2、hs-c Tn I、NLR、AST、CK、CK-MB、LDH水平均高于非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毒至就诊时间、中毒程度、s ST2、hsc Tn I、NLR、AST、CK、CK-MB、LDH、C3、C4、C5b-9均为OPP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当OPP患者发生心肌损伤时,血清补体C3、C4、C5b-9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补体C3、C4、C5b-9及中毒至就诊时间、中毒程度、心肌损伤指标等均为OPP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中毒 血清补体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在推进急诊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65
15
作者 曹敏 蒋莲萍 +2 位作者 徐小燕 陈岚 徐旭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4104-4105,共2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推进急诊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中的作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通过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书,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护理人员操作前...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推进急诊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中的作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通过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书,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护理人员操作前后手卫生改善情况。结果急诊科护理人员操作前后手卫生缺失率由改善前的50.5次/h下降至改善后的9.5次/h;目标达标率达139.0%;进步率达81.2%。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升急诊手卫生管理质量,提高护士管理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管理模式的改进和科室文化的形成,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手卫生 急诊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对重症肺炎患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抗炎、促炎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旨 吴寒冰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重症肺炎患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抗炎、促炎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54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重症肺炎治疗组)27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乌司他丁组)27例,然后将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 d、3 d及5 d时的血清肺表面...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重症肺炎患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抗炎、促炎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54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重症肺炎治疗组)27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乌司他丁组)27例,然后将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 d、3 d及5 d时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抗炎、促炎介质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抗炎、促炎介质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1d、3d及5d观察组的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及抗炎、促炎介质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肺表面活性蛋白及抗炎、促炎介质,对于重症肺炎的各方面改善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重症肺炎 肺表面活性蛋白 抗炎介质 促炎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医疗垃圾规范分类中的运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曹敏 陈岚 李梅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医疗垃圾规范分类中运用。方法通过制定医疗垃圾分类处理流程;组织学习、加强教育;改进垃圾容器的位置,使用醒目标记;开展宣教等方法解决医疗垃圾分类不规范的问题。结果护士重视医疗垃圾规范分类,熟悉垃...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科医疗垃圾规范分类中运用。方法通过制定医疗垃圾分类处理流程;组织学习、加强教育;改进垃圾容器的位置,使用醒目标记;开展宣教等方法解决医疗垃圾分类不规范的问题。结果护士重视医疗垃圾规范分类,熟悉垃圾分类处理流程,医疗垃圾人均处理费用及针刺伤的发生率下降。结论在急诊科医疗垃圾规范分类中引入持续质量改进,保护了护理人员的安全,保护环境,保证了医院感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垃圾 分类
原文传递
早期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谢文林 张允岭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 探索早期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ICU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心肺复苏患者的病历,评价早期亚低温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住院生存率和出院总存活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目的 探索早期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ICU自2008年1月-2013年1月心肺复苏患者的病历,评价早期亚低温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住院生存率和出院总存活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①亚低温组28 d生存率与存活出院率分别为20.8%和17.0%;非早期亚低温组均为8.0%.②复苏后第7天时,亚低温组格拉斯哥和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9.1±2.3)分和(1.9±0.4)分,非亚低温组为(6.5±2.8)分和(3.5±0.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出院后24周,亚低温组活动能力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为(73.3±10.6)分与(49.3±8.7)分,非亚低温组为(58.3±9.8)分和(34.3±6.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心肺复苏后使用亚低温治疗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脑复苏 亚低温 神经功能状况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尘肺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谢文林 沈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期112-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尘肺病患者对尘肺病相关知识和改善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尘肺病知识问卷和生存质量表WHO QOL-100对148例尘肺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和132例健康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健康教育显著改善了... 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尘肺病患者对尘肺病相关知识和改善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尘肺病知识问卷和生存质量表WHO QOL-100对148例尘肺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和132例健康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健康教育显著改善了尘肺病患者对尘肺相关知识的了解(P<0.05),尘肺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和对照组的生存质量表WHO QOL-100评分分别为(10.28±3.04)、(12.86±2.78)和(13.24±1.74)。健康教育后尘肺组的WHO QOL-100评分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P<0.05),健康教育后的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尘肺病患者的尘肺病知识水平、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尘肺病 心理健康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千金苇茎汤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0
20
作者 马旭灿 唐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0-654,共5页
目的观察加味千金苇茎汤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2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西医常规治疗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 目的观察加味千金苇茎汤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20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西医常规治疗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千金苇茎汤(组成:芦根、慧政仁各30 g,桃仁、冬瓜仁各15 g,黄蔑、苦杏仁各10 g,炙麻黄8 g,甘草5 g),每日1剂,浸泡60 min,水煎后取汁20 mL,分2次每日早晚经胃管注入.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血清炎症指标、外周血信号通路功能指标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Murray肺损伤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CD11b+中性粒细胞比例、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APACHEⅡ、CPIS、Murray肺损伤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后PaO2明显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mmHg(1 mmHg=0.133 kPa):93.11±9.52比73.54±9.01],PaCO2、CD11b+中性粒细胞比例、sTREM-1、HMGB-1和磷脂酚肌醇3激酶(PI3K)、细胞外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BMK1)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APACHEⅡ、CPIS、Murray肺损伤评分均明显低于西医常规治疗组[PaCO2(mmHg):42.62±4.07比50.61±5.42,CD11b+中性粒细胞比例:0.39±0.04比0.72±0.06,sTREM-1(ng/L):14.82±2.91比28.68±4.46,HMGB-1(μg/L):104.12±11.79比188.24±20.83,PI3K mRNA:(32.56±4.17)%比(99.26±8.85)%,ERK mRNA:(25.54±3.73)%比(100.26±7.51)%,JNK mRNA:(40.70±4.55)%比(99.41±4.98)%,BMK1 mRNA:(24.43±4.14)%比(98.97±6.69)%,CPIS(分):1.47±0.31比2.92±0.37,APACHEⅡ(分):11.55±0.36比12.95±1.31,Murray肺损伤评分(分):3.49±0.32比5.96±1.33,均P<0.05].结论加用加味千金苇茎汤能更有效地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炎症反应,减轻患者肺部感染程度、肺损伤程度,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千金苇茎汤 重症肺炎 血气分析指标 炎症反应 外周血信号通路 肺损伤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