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教育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新质化升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陆宇正 徐珍珍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12,共8页
职业教育推动非遗新质化升级,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促进作用,是实现职业教育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学理剖析发现,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工具与新型劳动对象能为非遗提供智力动能、技术支架与运作场景,非遗新... 职业教育推动非遗新质化升级,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促进作用,是实现职业教育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学理剖析发现,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工具与新型劳动对象能为非遗提供智力动能、技术支架与运作场景,非遗新质化升级以高科技赋能、高效能保障与高质量传承为驱动目标。以此为基础,职业教育可以从技术驱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数据沿袭、文化认同五个维度推动非遗新质化升级。然而,职业教育在实践中面临技术融入及落地存在阻碍、非遗领域产教融合合而不深、非遗专业传承人才规模短缺、数据采集失衡与安全性不高、非遗文化因子提取使用困难等现实困境。对此,需从以下层面践行优化路径:一是研制专业化工具,增强技术赋能效用;二是拓宽市场化路径,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三是培育“双师型”师资,构建非遗育人模式;四是采集精准化信息,健全非遗数据治理;五是加强情景化交互,彰显职教宣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质生产力 数字技术 新质化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职教担当与时代使命——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笔谈 被引量:4
2
作者 姜大源 石伟平 +3 位作者 和震 宁玉红 周建松 聂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6,共14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深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是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系列改革的重要一环。为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内涵,落实好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任务,本刊特组织“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笔谈,邀约职教领域的专家学者撰文,就如何回答好“教育强国、职教何为”的时代命题,从系统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促进就业创业与高质量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推动职业教育与服务经济社会共生发展等方面对全面深化职业教育领域改革、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深入阐释,以期为职业教育领域学习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中全会 职业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综合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融合到制度形塑:交易成本理论视域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困局及其消解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亚南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7,共12页
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经历了产教合一的一体办学时期、情感联结的松散合作时期、组织联结的联盟协作时期和资本联结的实体融合时期四个阶段。交易成本普遍存在于产教融合的全生命周期,参与主体多元且利益诉求复杂、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 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经历了产教合一的一体办学时期、情感联结的松散合作时期、组织联结的联盟协作时期和资本联结的实体融合时期四个阶段。交易成本普遍存在于产教融合的全生命周期,参与主体多元且利益诉求复杂、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环境过度自由化导致交易成本高昂,是造成产教融合改革困局的主要原因。产教融合实体化能减少人才培养协同成本,但导致制度创新成本及合作关系维持成本增加,总体无法降低交易成本。破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困局需要从模式变革向制度形塑转变,采取内部交易成本外部化、质量信号生成一元化、制度生产机制一体化等多项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交易成本 实体融合
原文传递
向左还是向右:高职院校博士学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抉择困境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亚南 邵建东 《职教通讯》 2024年第7期17-23,共7页
博士学位青年教师能否适应高职院校的组织文化以及如何进行专业发展抉择是一个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通过对进入高职院校工作的博士学位青年教师专业适应及发展现状的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博士学位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的抉择上“左支右绌”... 博士学位青年教师能否适应高职院校的组织文化以及如何进行专业发展抉择是一个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通过对进入高职院校工作的博士学位青年教师专业适应及发展现状的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博士学位青年教师在教学与科研的抉择上“左支右绌”;在常规教学与成果教学的抉择上“左推右挡”;在理论科研与应用科研的抉择上“左右为难”。博士学位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焦虑”、教学工作中的“悬浮”、科研工作中的“固守”的原因在于学校对博士学位青年教师的全能期待和模糊定位,实质上反映了当下高职教育类型化发展内在自觉的缺乏及其在高等教育场域中的依附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学位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抉择 高职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博士学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决策机制——基于对19名高职院校博士学位青年教师的扎根理论研究
5
作者 王斌 王亚南 《职教通讯》 2024年第7期24-34,共11页
基于对19名高职院校博士学位青年教师的深度访谈,分析高职院校博士学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决策机制并构建“成本—收益”决策模型,结果发现:高职院校博士学位青年教师对成本付出与预期收益的理性权衡是推动他们进行专业发展决策的直接... 基于对19名高职院校博士学位青年教师的深度访谈,分析高职院校博士学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决策机制并构建“成本—收益”决策模型,结果发现:高职院校博士学位青年教师对成本付出与预期收益的理性权衡是推动他们进行专业发展决策的直接作用机制;博士学位青年教师对成本收益的理性权衡受到外部制度环境、专业发展平台、教师协作模式和自身专业发展基础的影响;生涯发展阶段是博士学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决策的背景性因素,它会影响博士学位青年教师对一些重要影响因素的价值判断进而影响其对成本收益的权衡。为了实现博士学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期待与高职院校发展需求的匹配,高职院校应基于学校发展需求审慎招聘博士学位青年教师,以技术学科建设为核心强化应用导向科研机制建设,以科教融汇为方向助力博士学位青年教师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博士学位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路径 决策机制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博士学位教师引进与发展的现状调查研究
6
作者 徐珍珍 韦清 《职教通讯》 2024年第7期5-16,共12页
博士学位教师的引进与发展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对全国高职院校博士学位教师的调研,客观呈现了高职院校博士学位教师在规模分布、供需关系、引进动机、引进质量、影响因素、发展规划、领导职务、教学意愿、发展路径、... 博士学位教师的引进与发展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对全国高职院校博士学位教师的调研,客观呈现了高职院校博士学位教师在规模分布、供需关系、引进动机、引进质量、影响因素、发展规划、领导职务、教学意愿、发展路径、岗位设置、制度体系及发展适应等方面的概况。研究发现,尽管高职院校几经努力已经建立起了一支博士学位教师队伍,但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依然面临“引不进”“用不好”的现实难题。高职院校需要运用战略思维进行整体谋划,既要做好“重引进”,还要做好“重培养“”重管理”和“重服务”,创造“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的良好人才生态,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博士学位教师 教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技能型产业工人培养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7
作者 单文周 周艳梅 瞿连贵 《职业技术》 2024年第11期95-101,共7页
加快推进新时代技能型产业工人培养,既是我国加快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举措,也是实施制造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要求。然而,在技能型产业工人培养实践中,却面临着培养谁、由谁培养、怎样培养的难题。具体而言,就是培养对象模糊、培... 加快推进新时代技能型产业工人培养,既是我国加快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举措,也是实施制造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要求。然而,在技能型产业工人培养实践中,却面临着培养谁、由谁培养、怎样培养的难题。具体而言,就是培养对象模糊、培养主体阙如、培养路径单一的现实难题。为破解此难题,当前亟需厘定培养类别,明晰重点培养对象;明晰培养主体,建构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工会牵头、行业指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学校为基础、职业培训机构参与的多元化协同培养机制;拓宽培养路径,实行就业前、岗前、在岗、再就业、创新职业技能培训的多维培养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技能型产业工人 现实挑战 因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演进历程、发展趋势及理性反思 被引量:1
8
作者 邵建东 王亚南 徐珍珍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126,共6页
产教融合是我国高职院校办学需要始终遵循的逻辑主线。依据产教联结关系,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演进历程主要可以分为“基于情感联结的松散偶发式办学模式”“基于组织联结的联盟协作式办学模式”和“基于资产联结的实体合作式办学模式... 产教融合是我国高职院校办学需要始终遵循的逻辑主线。依据产教联结关系,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演进历程主要可以分为“基于情感联结的松散偶发式办学模式”“基于组织联结的联盟协作式办学模式”和“基于资产联结的实体合作式办学模式”三个阶段。办学模式演进整体上呈现四个方面的趋势,即办学主体从“一元”迈向“多元”,产教协作关系从“松散合作”迈向“实体合作”,产教利益关系从“情感联结”迈向“资产联结”,办学功能从“单一”迈向“复合”。以交易成本理论为视角,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改革演进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校企之间从自由市场交易转化为组织内部的科层运行,有效降低高昂的交易成本。实体化办学有助于降低校企之间的沟通协调成本,但可能会提高制度创新成本和办学风险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办学模式 产教融合 交易成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