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1
作者 杭春华 丁美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57-58,共2页
国内外已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广泛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并取得满意结果。本文着重报道 TCD 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临床资料和方法临床应用33例,男13例,女20例,年龄22~70岁(平均38岁),其中脑动静脉畸形(AVM)14例,颅脑外伤12例,颈动脉海... 国内外已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广泛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并取得满意结果。本文着重报道 TCD 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临床资料和方法临床应用33例,男13例,女20例,年龄22~70岁(平均38岁),其中脑动静脉畸形(AVM)14例,颅脑外伤12例,颈动脉海绵窦瘘(CCF)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2例。仪器为美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多普勒超声 神经外科 后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动静脉畸形 颈动脉海绵窦瘘 脑血管疾病 血流速度 舒张期流速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钻开颅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2
作者 谭启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47-48,96,共3页
环钻开颅术方法简单、快速,出血少,组织损伤轻微。能使手术者将大半时间用在处理病变本身,而不是过长地用于开颅和关颅的过程中。这在显微外科手术时代更具有可能性。本院从1987年起采用环钻开颅术53例次,现将技术要点及体会报告如下:... 环钻开颅术方法简单、快速,出血少,组织损伤轻微。能使手术者将大半时间用在处理病变本身,而不是过长地用于开颅和关颅的过程中。这在显微外科手术时代更具有可能性。本院从1987年起采用环钻开颅术53例次,现将技术要点及体会报告如下:手术技术患者仰卧,行横形线状头皮切口,长约10~11cm,潜行游离两侧帽状腱膜下组织,用自动牵开器将皮肤牵开。在环钻待钻部位环形切开颅骨膜,稍向周围分离,以利在此部位锯骨。并将待钻部位中央的骨膜切开并稍加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术 环钻 头皮切口 帽状腱膜 颅骨膜 显微外科 手术时间 牵开器 骨内板 骨瓣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区神经外科专业组成员会议在我院召开
3
作者 杭春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3年第2期111-111,共1页
军区神经外科专业组成员会议于1993年3月27日在南京总医院召开。军区专业组组长谭启富主任医师及专业组成员12人出席会议。“南京部队医药”主编盛伯检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与会成员介绍了各自神经外科的发展状况,普遍认为:从整体现状看... 军区神经外科专业组成员会议于1993年3月27日在南京总医院召开。军区专业组组长谭启富主任医师及专业组成员12人出席会议。“南京部队医药”主编盛伯检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与会成员介绍了各自神经外科的发展状况,普遍认为:从整体现状看,军区神经外科水平在军内尚可,从微观看,许多方面尚不平衡,特色项目不多,基础理论研究欠缺,许多基层单位还没有开展神经外科。尽管有一些单位已开展一些新项目,但病例数较少。一致认为:应发挥高层次的传帮带作用,给予具体指导,加强各单位之问的协调,做到互通信息,相互合作,组织中青年医务人员积极撰写学术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专业 南京部队医药 南京总医院 学术论文 特色项目 基层单位 技术学习班 理论研究 层次的 学术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术前颈动脉鞘内结构超声定位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学海 李超 +3 位作者 郭宇 肖珊 崔毅 徐淑军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635-639,共5页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前超声定位颈动脉鞘内迷走神经、颈内静脉(IJV)及颈总动脉(CAA)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成人45例,超声观察左侧颈动脉鞘内的迷走神经、IJV及CCA。结果 45例迷走神经、IJV和CCA均能显示。迷走神经横径(1.13±...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刺激术(VNS)前超声定位颈动脉鞘内迷走神经、颈内静脉(IJV)及颈总动脉(CAA)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成人45例,超声观察左侧颈动脉鞘内的迷走神经、IJV及CCA。结果 45例迷走神经、IJV和CCA均能显示。迷走神经横径(1.13±0.28)mm,前后径(1.01±0.27)mm,平均直径(1.07±0.24)mm。IJV位于CCA前外侧、前侧、外侧和前内侧分别有27、15、1和2例。男性和女性间IJV相对于CCA的位置差异有显著性(χ~2=4.107,P<0.05)。当IJV相对于CCA位置不同时,迷走神经的区域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鞘内结构可用于VNS术前的辅助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术 迷走神经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的外科治疗(国内文献综述)
5
作者 史有才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0年第2期144-147,共4页
本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癫痫外科发展迅速,许多脑电监测技术和癫痫外科手术方法,都是在近10年期间发展起来的。鉴于国内尚无这方面的综述资料,现综述如下: 按照当代癫痫外科治疗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脑电监测 大脑半球切除术 癫痛 杏仁核 婴儿偏瘫 皮质电极 文献综述 作用机理 脑电图监测 立体定向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的分型及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治元 王汉东 +2 位作者 樊友武 潘云曦 董国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的分型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6例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检查及术中判断分为内听孔前型31例,内听孔后型17例,大型联合型28例。73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的分型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6例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检查及术中判断分为内听孔前型31例,内听孔后型17例,大型联合型28例。73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使用颞下入路,1例使用翼点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71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随访1~10年,术后新增神经症状15例,其余病人术后症状均改善;复查头颅MRI,复发3例;死亡2例。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脑膜瘤可获得满意效果及良好预后;扩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可满足绝大多数桥小脑角区脑膜瘤切除的需要;颅神经、岩静脉及重要动脉的保护和处理在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桥小脑角区 手术入路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液体循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汪雪 高胜青 周梦良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539-545,共7页
中枢神经系统作为高级神经功能的基础解剖结构,对营养物质的运输和代谢废物的清除有很高的要求。但是中枢神经系统缺乏淋巴循环的完整结构,脑内毛细血管内皮之间的紧密连接又限制了毛细血管的滤过作用,这些结构的特殊性导致了中枢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作为高级神经功能的基础解剖结构,对营养物质的运输和代谢废物的清除有很高的要求。但是中枢神经系统缺乏淋巴循环的完整结构,脑内毛细血管内皮之间的紧密连接又限制了毛细血管的滤过作用,这些结构的特殊性导致了中枢神经系统液体运输的复杂性,而类淋巴系统的存在弥补了脑内微循环结构的缺失,保证了脑脊液和脑间质液的物质交换。完成交换的液体顺着静脉周围间隙重新进入蛛网膜下腔,进一步通过蛛网膜颗粒、硬脑膜淋巴管等途径进入外周循环。本文就中枢神经系统中液体运输的具体途径以及参与其中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类淋巴系统 水通道蛋白4 细胞外基质 硬脑膜淋巴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强 王汉东 +2 位作者 潘灏 孙康健 王笑亮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409-413,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中枢神经系统HP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者22例,未全切除者8例;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中枢神经系统HP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者22例,未全切除者8例;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患者15例,随访时间为24~132个月,平均67个月,其中8例患者术后行放疗。肿瘤复发的患者6例,远处转移2例;死亡3例,生存时间为35~115个月,平均72个月。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类多富血供的肿瘤,具有复发及转移倾向;治疗应手术尽可能全切除肿瘤,术前备足血,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并对患者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皮细胞瘤 手术 放射治疗 复发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手术3D打印训练模型及培训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朱俊豪 唐超 +5 位作者 苑锋 蔡祥铭 杨进 耿渊明 衣力亚尔·艾力 马驰原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40-43,共4页
目的 设计一款用于神经内镜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血肿清除以及渗血止血操作训练的3D打印模型。方法 模型分为颅骨部、血肿部以及渗血部。使用猪血模拟血肿,用琼脂溶液模拟脑组织。学员在内镜下清除血肿,并进行渗血止血操作训练。记录下学... 目的 设计一款用于神经内镜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血肿清除以及渗血止血操作训练的3D打印模型。方法 模型分为颅骨部、血肿部以及渗血部。使用猪血模拟血肿,用琼脂溶液模拟脑组织。学员在内镜下清除血肿,并进行渗血止血操作训练。记录下学员清除血肿的重量以及止血操作所用时间来计算训练得分。结果 共有32位学员完成清除血肿操作,15位学员完成止血操作。有内镜经验组相比于无内镜经验组,其清除血肿重量、止血操作所用时间和总得分均表现更好(P<0.05)。使用该模型进行训练和通过传统方式学习(手术视频讲解)的住培学员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该模型在教学上的价值高于传统学习方式。结论 研发了首款可同时用于练习血肿清除以及渗血止血操作技术的3D打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高血压脑出血 3D打印模型 渗血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胼胝体切开术对智力和神经心理的影响
10
作者 孙克华 谭启富 +6 位作者 孙康健 刘素兰 施为义 韩岑 刘佳莉 金宏惠 李玉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3年第1期34-36,共3页
报告26例胼胝体切开手术对癫痫患者智力和神经心理学的影响。发现此类患者大多伴有严重的智力减退和神经心理改变.胼胝体切开术确能控制或减轻癫痫发作,改善患者的脑电图,能不同程长地提高部分患者的智力、改善其脑损害程度和神经心理... 报告26例胼胝体切开手术对癫痫患者智力和神经心理学的影响。发现此类患者大多伴有严重的智力减退和神经心理改变.胼胝体切开术确能控制或减轻癫痫发作,改善患者的脑电图,能不同程长地提高部分患者的智力、改善其脑损害程度和神经心理状态。本研究证实,患者手术前的智商愈高,癫痫的手术效果愈好,术后的智力和神经心理改善愈多.作者认为,韦氏智力测定和 H-R 成套神经心理学检查的可信度大,可靠性强,可作为选择癫痫手术的指征和判断疗效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胼胝体切开术 智力测定 神经心理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痫病灶神经递质类氨基酸的变化
11
作者 王祎芳 谭启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1年第1期20-22,83-84,共5页
本文比较了10份手术切得的致痫病灶和7份非癫痫患者相应部位的皮层组织的5种游离神经递质类氨基酸含量。发现病灶中 Gly 显著升高(P<0.01),同时 Glu 和 Asp电有较显著升高(P<0.05);而 Tau 和 GABA 虽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 本文比较了10份手术切得的致痫病灶和7份非癫痫患者相应部位的皮层组织的5种游离神经递质类氨基酸含量。发现病灶中 Gly 显著升高(P<0.01),同时 Glu 和 Asp电有较显著升高(P<0.05);而 Tau 和 GABA 虽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因此,本实验结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增高,可能为致痫因素这一观点提供了证据,同时也提示病灶组织内氨基酸的含量与服用抗痫药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病灶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丘脑/延髓轴调节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外周脂质代谢 被引量:1
12
作者 费茂星 李振兴 +2 位作者 罗诗樵 周梦良 王汉东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12-218,共7页
目的探究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下丘脑相关交感兴奋与外周脂质代谢改变相关性,为TBI重症营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将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TBI-1 d组、TBI-3 d组、TBI-7 d组,每组6只,TBI组进行重物撞击模型,Sham组进行头皮切... 目的探究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下丘脑相关交感兴奋与外周脂质代谢改变相关性,为TBI重症营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将8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TBI-1 d组、TBI-3 d组、TBI-7 d组,每组6只,TBI组进行重物撞击模型,Sham组进行头皮切开缝合处理;于对应时间点处死并留取相应标本。通过油红染色或免疫荧光染色明确各组中棕色脂肪及肝脏脂滴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肝脏脂噬相关蛋白变化;通过c-Fos免疫荧光染色检测TBI后下丘脑区、中缝核区、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神经元激活情况;通过分析单细胞数据明确下丘脑区能量代谢相关神经元在TBI后分子水平的变化。结果(1)TBI后棕色脂肪脂滴大小明显减小,相同视野下TBI组棕色脂肪细胞数量增加。(2)肝脏脂滴包被蛋白-2(PLIN2)荧光染色显示阳性颗粒在TBI后增加,提示肝脏脂质蓄积增多;Western blot结果示TBI后肝脏脂噬相关蛋白增加,提示肝脏脂质利用能力增强。(3)下丘脑区、中缝核区、延髓头端腹外侧区c-Fos荧光染色结果提示TBI后激活神经元增多。(4)单细胞结果提示TBI后下丘脑区神经元激素调节、能量代谢、兴奋性神经元活动等信号出现明显变化。结论TBI后下丘脑/延髓区神经元激活可能与交感神经高反应性有关,进而促进棕色脂肪及肝脏脂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脂质代谢 下丘脑 交感神经高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病人预后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13
作者 杜超楠 杨明飞 +1 位作者 马庆防 马驰原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6期920-924,共5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将ICH病人1230例,按照8∶2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以改良Rankin评分(mRS)≥3分为预后不良。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预后不良的相关变量;将所得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目的探讨脑出血(ICH)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将ICH病人1230例,按照8∶2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以改良Rankin评分(mRS)≥3分为预后不良。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预后不良的相关变量;将所得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评估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以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岛征(OR=5.25,P<0.001)和初始血肿体积(OR=1.44,P<0.001)是ICH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岛征和初始血肿体积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分析显示,训练集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66,验证集中AUC为0.887。模型的校准图和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论岛征和初始血肿体积是ICH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二者构建的预后不良列线图模型有助于早期识别预后不良的ICH高危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r敲除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邹炎 张冰涛 +4 位作者 简瑶 周晓明 吴琪 陈姝娟 张鑫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 探讨黏连蛋白相关蛋白(Caspr)敲除对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57BL/6小鼠及Caspr敲除(Caspr^(+/-))小鼠,共分为4组:SAH模型组、假手术组、Caspr^(+/-)+SAH模型组和Caspr^(+/-... 目的 探讨黏连蛋白相关蛋白(Caspr)敲除对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57BL/6小鼠及Caspr敲除(Caspr^(+/-))小鼠,共分为4组:SAH模型组、假手术组、Caspr^(+/-)+SAH模型组和Caspr^(+/-)组,采用视交叉前池注血法建立SAH模型。SAH发生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水肿检测。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Caspr、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ax、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的表达;采用TUNEL染色法观察SAH后神经元的凋亡。结果 Caspr敲除导致Bcl-2表达下降,Bax、Caspase-1、IL-1β和IL-18表达升高,促进神经元凋亡。结论 Caspr敲除通过激活神经细胞凋亡加重SAH后的EB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r 细胞凋亡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在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高飞 朱敏 +1 位作者 秦锦标 杭春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9-191,共3页
目的评估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DSA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神经内科行全脑DSA的青年脑血管病患者10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桡动脉组50例和股动脉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穿刺时间... 目的评估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DSA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神经内科行全脑DSA的青年脑血管病患者10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桡动脉组50例和股动脉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选择性造影成功率、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桡动脉组穿刺时间明显长于股动脉组,分别为(3.00±0.50)和(1.50±0.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7,P<0.01);穿刺成功率[98.0%(49例)比100%(50例)]、选择性造影成功率(100.0%比100.0%)及曝光时间[(5.3±2.2)比(4.8±1.7)min]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4.0%,2例)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8.0%,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全脑DSA在青年脑血管病患者中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青年人 桡动脉 脑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振幅算法功能磁共振成像对不同病因内侧颞叶癫癇的研究
16
作者 魏渭 张志强 +3 位作者 许强 黄育斌 卢光明 谭启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959-965,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病理基础内侧颞叶癫癇患者异常脑功能活动分布模式的差异,探讨异常活动脑区在内侧颞叶癫癇发病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采用基于低频振幅(ALFF)的静息态f MRI技术,分别对30例单侧海马硬化性内侧颞叶癫癇(m TLE-HS)和3... 目的研究不同病理基础内侧颞叶癫癇患者异常脑功能活动分布模式的差异,探讨异常活动脑区在内侧颞叶癫癇发病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采用基于低频振幅(ALFF)的静息态f MRI技术,分别对30例单侧海马硬化性内侧颞叶癫癇(m TLE-HS)和30例单侧占位性内侧颞叶癫癇(m TLE-OL)患者进行研究,并与30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经代价函数预处理图像后,REST软件计算全脑低频振幅均值并作归一化处理获得m ALFF值,两样本t检验依次对3组被试m ALFF值进行比较,对比m TLE-HS和m TLE-OL颞叶外脑区m ALFF值变化,并分析m ALFF值改变脑区与癫癇病程之间关联性。结果静息态下,m TLE-HS组和m TLE-OL组患者均呈现颞叶外m ALFF值改变,但异常脑区分布模式不同。与m TLE-HS组相比,m TLE-OL组患者m ALFF值增强区域位于双侧顶下叶、楔前叶、角回、扣带中后回和对侧颞中回;m ALFF值减弱区域为对侧中央后回、双侧枕中回和小脑(均P<0.05,Alpha Sim校正),提示m TLE-HS较m TLE-OL脑默认网络受抑制程度更为严重。m TLE-HS患者局部m ALFF值与癫癇病程无明显关联性,而m TLE-OL患者双侧扣带中后回m ALFF值与病程呈正相关(r=0.687,P=0.000),双侧前扣带回与病程呈负相关(r=-0.621,P=0.000)。结论不同病理基础内侧颞叶癫癇存在不同的异常脑功能活动分布模式,提示二者潜在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可能不同,验证了m TLE-HS是一种特异性癫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癎 颞叶 磁共振成像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顽固性癫痫的手术治疗
17
作者 李龄 张彦 谭启富 《武汉医学杂志》 1989年第1期60-62,共3页
顽固性癫痫的手术治疗最近重新受到重视.其原因是:第一,脑电图电视监涮能力的进展可证麦癫痫发作对的脑电活动,鉴别非大脑源性发作和瘸灶性发作.可以准确地筛选适应手术的病人.第二,能对抗癫痫药血清浓度进行测量.更为迅速可靠... 顽固性癫痫的手术治疗最近重新受到重视.其原因是:第一,脑电图电视监涮能力的进展可证麦癫痫发作对的脑电活动,鉴别非大脑源性发作和瘸灶性发作.可以准确地筛选适应手术的病人.第二,能对抗癫痫药血清浓度进行测量.更为迅速可靠地确定真正的藏固性癫痫.第三.不能控制的全身性发作病人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年龄相同的可控制发作的病凡。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表明进行性神经元损害与不能控制的发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癫痫 发作 手术治疗 病人 进行性 抗癫痫药 全身性 适应 筛选 大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幕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及手术入路选择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治元 王汉东 +3 位作者 潘云曦 胡志刚 贾玥 董国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8期461-463,共3页
目的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和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7年3月手术治疗的92例小脑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内侧型和外侧型向幕上发展者,采用扩大翼点入路10例,颞下入路23例,颞枕部入路18例;肿瘤全部或主体在颅后窝2... 目的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和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7年3月手术治疗的92例小脑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内侧型和外侧型向幕上发展者,采用扩大翼点入路10例,颞下入路23例,颞枕部入路18例;肿瘤全部或主体在颅后窝21例,采用枕下或枕部幕上下联合入路;20例镰幕型采用枕部经小脑幕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86例,部分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83例术后随访1~8年,正常工作、生活71例,生活自理8例,生活需要照顾4例;肿瘤复发再次手术7例(次全切除5例,全切除2例)。结论手术全切除小脑膜脑膜瘤可获得满意效果及良好预后;根据肿瘤特点设计合适的手术入路以及熟练掌握局部神经解剖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深静脉系统及大静脉窦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幕脑膜瘤 手术入路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肉瘤15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治元 王汉东 +2 位作者 樊友武 贾玥 吴晋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胶质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局部功能障碍;2例发生颅外转移;影像学检查显示,全部位于大脑半球凸面,多数边界不清楚,类似胶质母细胞瘤表... 目的探讨胶质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局部功能障碍;2例发生颅外转移;影像学检查显示,全部位于大脑半球凸面,多数边界不清楚,类似胶质母细胞瘤表现;少数与硬脑膜、颅骨关系密切,呈均匀明显强化,类似脑膜瘤;平均生存期为13个月;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呈多形性,主要由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和肉瘤细胞2种成分组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均阳性。失访3例,其余12例术后随访6个月~8年,正常生活8例,生活自理2例,生活需要照顾2例;复发10例,颅外转移2例,其中死亡8例。结论胶质肉瘤为高度恶性胶质瘤,易侵犯脑膜、颅骨并发生颅外转移。胶质肉瘤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胶质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放化疗有助于改善病人预后。与胶质母细胞瘤比较,胶质肉瘤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肉瘤 胶质母细胞瘤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2例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治元 王汉东 +1 位作者 樊友武 吴晋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12期801-80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治疗的22例PXA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显微镜下和术后MRI复查证实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发生皮下积液3例、颅内感染2...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治疗的22例PXA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显微镜下和术后MRI复查证实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发生皮下积液3例、颅内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病理示,WHOⅡ级13例,Ⅲ级9例;免疫组化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CD34(+++),Ki-67(灶状阳性),网状纤维(+)。19例术后随访1~8年,正常工作、生活10例,生活自理4例,生活需要照顾2例,死亡3例。复查MRI显示,肿瘤复发再次行手术7例;3例肿瘤呈多灶性复发,放弃进一步治疗死亡;其余9例随访期内未见明显肿瘤复发。结论 PXA多表现为良性肿瘤,少数病例有恶变的可能。MRI对PXA的诊断、手术以及术后预后判断具有积极意义,病理诊断是确诊的主要依据。肿瘤有残余、复发或间变型PXA,术后建议放、化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