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管线钢裂缝区域分布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丽霞 陈健 +3 位作者 宋权威 李冬玲 贾书君 李小佳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共9页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微区分布分析技术对于管线钢的氢致开裂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实验系统优化了激光剥蚀载气流量、剥蚀孔径、剥蚀速率及ICP-MS载气流量、元素积分停留时间等工作参数。通过线扫描方式剥蚀GSBH4...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微区分布分析技术对于管线钢的氢致开裂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实验系统优化了激光剥蚀载气流量、剥蚀孔径、剥蚀速率及ICP-MS载气流量、元素积分停留时间等工作参数。通过线扫描方式剥蚀GSBH40068-X-93系列标准样品,以^(57)Fe为内标,绘制了校准曲线。建立了基于管线钢中Al、Mn、Ni、Cu、Mo等元素的LA-ICP-MS定量分析方法,并利用实验方法对X80管线钢裂缝区域进行了成分分布分析。LA-ICP-MS定量分析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结果相吻合,裂缝区域各元素二维分布结果与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EPMA)线扫描结果相一致,证实了LA-ICP-MS方法应用于管线钢样品分布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各元素二维分布图直观反映了不同位置处的偏析状态,进一步揭示了样品裂缝的形成可能与Al_2O_3、MnS夹杂物、富碳相的存在及元素Mo偏析有关。实验方法有望为氢致开裂机理研究及新材料研发提供一种有效的分析及质量控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管线钢 裂缝 分布分析 元素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金属镝棒统计分布分析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杨丽霞 李冬玲 +2 位作者 张小伟 苗睿瑛 李小佳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共11页
高效、高灵敏度的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开发对于固态电迁移等稀土提纯工艺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以固态电迁移提纯后金属镝棒为研究对象,将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应用于高纯稀土金属的微区分布分析。研究了激光剥蚀速率... 高效、高灵敏度的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开发对于固态电迁移等稀土提纯工艺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以固态电迁移提纯后金属镝棒为研究对象,将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应用于高纯稀土金属的微区分布分析。研究了激光剥蚀速率对样品覆盖率和分析时间的影响,确定了剥蚀速率为50μm/s;考察了剥蚀池及ICP-MS载气流量对待测元素信号强度、氧化物产率及元素分馏效应的影响,确定了载气流量分别为0.60L/min(He)和1.0L/min(Ar)。采用线扫描方式,以基体元素^(158)Dy为内标,获得了不同电迁移区域各杂质元素的二维相对强度分布图,初步探究了各杂质元素的迁移规律。结果显示:在电迁移过程中,Al、Si、Ti、Fe、Mo、W元素从阴极向阳极迁移;Ni、Cu元素从中间区域向两极迁移。这一迁移趋势与辉光放电质谱法(GD-MS)分析结果相一致。同时,LA-ICP-MS还得到更丰富的微区统计分布信息。不同电迁移区域各杂质元素最大偏析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及最大偏析位置进一步揭示了各元素的迁移状态,可能与固态电迁移工艺相联系。因此,LA-ICPMS有望为稀土金属提纯工艺解析及优化提供一种新的有效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 固态电迁移 统计分布分析 稀土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变形FGH96高温合金涡轮盘晶粒尺寸和硬度相关性的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卢毓华 王蓬 +4 位作者 沈学静 付锐 李福林 李冬玲 王海舟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17年第8期544-547,共4页
对大尺寸镍基变形FGH96高温合金涡轮盘沿径向进行了平均晶粒尺寸的统计分析,以及相应的硬度表征。结果表明:从盘中心到盘边缘,晶粒尺寸呈现增大的趋势,而硬度呈现递减的趋势;此外,从盘心到盘缘,局部硬度数值出现波动,是受盘件形状的影... 对大尺寸镍基变形FGH96高温合金涡轮盘沿径向进行了平均晶粒尺寸的统计分析,以及相应的硬度表征。结果表明:从盘中心到盘边缘,晶粒尺寸呈现增大的趋势,而硬度呈现递减的趋势;此外,从盘心到盘缘,局部硬度数值出现波动,是受盘件形状的影响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FGH96高温合金 涡轮盘 晶粒尺寸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Cr-3W-3Co耐热钢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 被引量:7
4
作者 杨丽霞 马龙腾 +1 位作者 陈正宗 李小佳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4-88,共5页
通过将9Cr-3W-3Co耐热钢试样在1000~1150℃分别进行60~240 min等温奥氏体化处理,研究了其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结果表明:试验钢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呈指数递增,而析出相的大量固溶会使晶粒长大速率明显升高;相同奥氏... 通过将9Cr-3W-3Co耐热钢试样在1000~1150℃分别进行60~240 min等温奥氏体化处理,研究了其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结果表明:试验钢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呈指数递增,而析出相的大量固溶会使晶粒长大速率明显升高;相同奥氏体化温度下,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随保温时间增加近似呈抛物线增长,并获得了预测晶粒长大的Beck方程;构建了试验钢奥氏体晶粒尺寸与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关系的Sellars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Cr-3W-3Co耐热钢 奥氏体化温度 保温时间 晶粒长大
原文传递
回火温度对9Cr-3W-3Co马氏体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杨丽霞 马龙腾 +1 位作者 陈正宗 李小佳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3-158,共6页
对9Cr-3W-3Co马氏体钢进行正火及不同温度的回火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维氏硬度计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下的组织演变及其对硬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值出现先缓慢下... 对9Cr-3W-3Co马氏体钢进行正火及不同温度的回火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维氏硬度计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下的组织演变及其对硬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值出现先缓慢下降再显著上升的变化趋势。通过对各回火温度下试验钢组织特征的观察与分析,并对各回火温度下析出相尺寸及马氏体板条宽度的统计分析,可知试验钢在760~790℃回火时硬度值的缓慢下降与马氏体板条宽化、位错回复有关;而790~840℃回火时硬度值的显著升高与合金元素固溶强化及淬火马氏体组织含量的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火温度 9Cr-3W-3Co马氏体钢 析出相 马氏体板条 硬度
原文传递
变形FGH96合金涡轮盘物理化学相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卢毓华 沈学静 +3 位作者 李杰 刘庆斌 付锐 王蓬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共8页
通过采用物理化学相分析方法对镍基变形FGH96高温合金涡轮盘盘心部分厚度方向上不同位置所取的样品进行分析,在不同的电解液和电解条件下进行电解提取出析出相,然后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等手... 通过采用物理化学相分析方法对镍基变形FGH96高温合金涡轮盘盘心部分厚度方向上不同位置所取的样品进行分析,在不同的电解液和电解条件下进行电解提取出析出相,然后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等手段对相及各相的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确定了合金的析出相类型、含量和组成结构式,并将其与各位置的高温蠕变性能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到涡轮盘厚度方向上微观相的信息并推测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而探讨指导对工艺生产的改进。研究结果表明:变形FGH96合金涡轮盘厚度方向上γ′相粒径和含量、碳化物和硼化物含量变化较大;在变形FGH96合金涡轮盘厚度方向上,各部位的γ′相质量分数都在30%左右。而且各个部位的γ′相含量存在波动,从目前测得的结果来看,质量分数最高和最低的地方相差约5.7%。各个位置处γ′相的含量和粒径,在涡轮盘厚度方向上越靠近中心处γ′相的粒径越大,但相应位置处的高温蠕变性能则呈现相反趋势;此外,在γ′相粒径最大的地方,γ′相的含量也呈现较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变形FGH96合金 涡轮盘 析出相 定量分析 高温蠕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