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海洋生态学课程教学改进探讨——以钦州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星 王薛平 王希龙 《科教导刊》 2019年第9期130-131,共2页
海洋生态学是海洋科学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优化该课程的教学对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海洋生态学教学的特点,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改进以及考评制度的变更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初... 海洋生态学是海洋科学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优化该课程的教学对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海洋生态学教学的特点,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改进以及考评制度的变更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应以有利于应用型高校海洋科学特色专业课程的完善为指导,教学内容上应具有地域特色,教学方式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并对此进行重点考核,使之达到促进海洋科学人才专业能力全面发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 海洋生态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考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五色糯米饭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陶玉华 隆卫革 曹书阁 《河池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4,11,共5页
从民族植物学的角度,研究广西五色糯米饭常见染色植物资源及其利用情况,分析了枫香、密蒙花、红蓝草、栀子等8种常见染色植物生物学特性和药用成分,探讨了五色糯米饭的营养价值和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具有一定的理... 从民族植物学的角度,研究广西五色糯米饭常见染色植物资源及其利用情况,分析了枫香、密蒙花、红蓝草、栀子等8种常见染色植物生物学特性和药用成分,探讨了五色糯米饭的营养价值和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色糯米饭 染色植物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矿田锡多金属矿床与矽卡岩型锌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及成因关系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健 黄文婷 +4 位作者 陈喜连 伍静 任龙 梁华英 陈玲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86-1199,共14页
广西大厂矿田主要由锡多金属矿床和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床组成,前者产于远离龙箱盖岩体的泥盆系中,而后者产于龙箱盖岩体内外接触带。过去多认为两者属于同一成矿系统,都与龙箱盖岩体有关。本文分析和总结了这两类矿床的成矿流体地球化... 广西大厂矿田主要由锡多金属矿床和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床组成,前者产于远离龙箱盖岩体的泥盆系中,而后者产于龙箱盖岩体内外接触带。过去多认为两者属于同一成矿系统,都与龙箱盖岩体有关。本文分析和总结了这两类矿床的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硫化物原位铅同位素组成,探讨这两类元素组合不同的矿床是否属于同一成矿系统。锡多金属矿床主要发育含CO_(2)包裹体、水溶液包裹体和少量含石盐子晶包裹体,而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床主要发育水溶液包裹体,表明锡多金属矿化流体比矽卡岩型锌铜矿化流体含有更多CO_(2)。锡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于270~410℃,而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240~325℃。远离岩体的锡多金属矿床矿化温度高于靠近岩体的矽卡岩型铜锌矿床矿化温度,这与同一岩浆成矿系统热液矿床的成矿温度一般从岩体往外逐渐降低不同。100号锡多金属矿床硫化物原位铅同位素组成为:^(208)Pb/^(204)Pb介于38.790~39.048之间、^(207)Pb/^(204)Pb介于15.677~15.752之间和^(206)Pb/^(204)Pb介于18.569~18.691之间。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床硫化物的^(208)Pb/^(204)Pb、^(207)Pb/^(204)Pb和^(206)Pb/^(204)Pb分别为38.731~39.112、15.668~15.762和18.411~18.607。两类矿化铅同位素组成在^(207)Pb/^(204)Pb-^(206)Pb/^(204)Pb和^(208)Pb/^(204)Pb-^(206)Pb/^(204)Pb图解上位于不同的区域,表明两类矿化成矿物质源区不同。两类不同矿床成矿流体CO_(2)含量、He及B同位素组成也不同,其矿化流体来源有一定的差异。此外,龙箱盖岩体黑云母富锡,表明岩浆中的Sn主要为Sn^(4+)置换黑云母中的Ti^(4+),不利于Sn在残余岩浆中富集成矿。上述差异表明大厂矿田锡多金属矿床和矽卡岩型锌铜矿床不是同一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床和龙箱盖岩体有关,锡多金属矿床可能和深部未出露岩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厂矿田 锡多金属矿床 矽卡岩型锌铜矿床 流体包裹体 原位铅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五圩矿田箭猪坡铅锌锑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特富矿体形成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健 黄文婷 +2 位作者 伍静 梁华英 陈玲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7-267,共11页
箭猪坡矿床是广西丹池成矿带南段五圩矿田中最大的Pb-Zn-Sb多金属矿床。矿床主要由早阶段特富大脉状闪锌矿-脆硫锑铅矿矿化和晚阶段脆硫锑铅矿-闪锌矿-碳酸盐-石英脉状矿化组成。本文分析了箭猪坡矿床两种不同矿化类型石英、闪锌矿中的... 箭猪坡矿床是广西丹池成矿带南段五圩矿田中最大的Pb-Zn-Sb多金属矿床。矿床主要由早阶段特富大脉状闪锌矿-脆硫锑铅矿矿化和晚阶段脆硫锑铅矿-闪锌矿-碳酸盐-石英脉状矿化组成。本文分析了箭猪坡矿床两种不同矿化类型石英、闪锌矿中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均一温度及盐度,探讨特富矿体形成的控制因素。两种矿化类型包裹体主要由含CO_2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组成。早阶段特富大脉状矿化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0~290℃,集中在220~290℃之间,盐度为3.6%~13.6%。晚阶段脉状矿化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0~350℃,集中在240~310℃之间,盐度为1.4%~12.0%。富CO_2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变质、有机质中低温热降解、有机质还原、岩浆出溶及夕卡岩化。箭猪坡矿化产于泥盆系破碎带中,晚于华南地区变质作用;矿床成矿温度(220~310℃)远大于有机物热降解释放大量CO_2的温度(约150℃);矿床深部发育Sn矿化,表明成矿流体具还原性,不太可能含有大量而区内非夕卡岩化岩浆热液矿床成矿热液只含有少量CO_2。因此,初步认为箭猪坡矿床富CO_2流体主要与深部夕卡岩化作用有关,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成矿流体含少量甲烷、沥青质等有机质,表明成矿过程有盆地卤水混入。早阶段特富矿体成矿流体在温度–盐度图上显示中高温中高盐度和低温低盐度流体混合特征,而晚阶段脉状矿化成矿流体温度–盐度分布较为分散,暗示晚阶段脉状矿化成矿过程主要经历了冷却降温,流体混合较弱。这表明成矿流体大规模混合是形成特富矿体的关键控制因素。依据富CO_2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深部夕卡岩化作用,初步推测五圩矿田深部有寻找夕卡岩型矿床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富矿体 流体包裹体 闪锌矿 流体混合 箭猪坡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五圩矿田三排洞矿床Sb-Au与Pb-Zn-Sb矿化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复合成矿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伍静 农仕华 +4 位作者 黄文婷 张健 梁华英 苑金涛 陈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27-1334,共8页
广西丹池成矿带五圩矿田三排洞矿床由早期Sb-Au矿化和晚期Pb-Zn-Sb矿化组成,而五圩矿田其它矿床则仅见Pb-Zn-Sb矿化。本文对比分析了三排洞矿床两类矿化控矿构造产状、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气液相组成、矿物组合、闪锌矿铁含量等差异... 广西丹池成矿带五圩矿田三排洞矿床由早期Sb-Au矿化和晚期Pb-Zn-Sb矿化组成,而五圩矿田其它矿床则仅见Pb-Zn-Sb矿化。本文对比分析了三排洞矿床两类矿化控矿构造产状、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气液相组成、矿物组合、闪锌矿铁含量等差异,探讨两类矿化成因联系,论证其是否为复合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早期Sb-Au矿化主要产于走向320°断裂带中,矿体倾向NE,倾角50°~60°,主要由辉锑矿、雄雌黄、辰砂及自然金组成(Au>2×10-6),银含量低(<20×10-6);Pb-ZnSb矿化产于走向350°断裂带中,矿脉倾向SWW,倾角70°~80°,主要由闪锌矿、脆硫锑铅矿、特硫锑铅矿、硫锑铅矿等组成,富银(>100×10-6),贫金(<0.1×10-6)。早期和晚期矿化脉中流体包裹体温度峰值分别在160~200℃和180~230℃之间,富CO_2包裹体数占总包裹体数分别约为8%和45%;早期和晚期矿化闪锌矿Fe含量分别为小于0.12%和在1.40%~3.65%之间;早期矿化锑矿物主要为辉锑矿,晚期矿化锑矿物则主要为脆硫锑铅矿、特硫锑铅矿及硫锑铅矿。上述差异表明早期矿化成矿热液具Sb-Au-As-Hg元素组合,相对贫CO_2及Fe,而晚期矿化成矿流体具Pb-Zn-Sb-Ag元素组合,富CO_2及Fe。据五圩矿田其它Pb-Zn-Sb矿床未发生Au成矿作用、三排洞矿床两期矿化受控于不同产状断裂构造、晚期矿化成矿温度高于早期矿化成矿温度、两期矿化成矿热液元素组成尤其是Au和Ag含量及CO_2含量的明显差异等,可以认为三排洞矿床早期Sb-Au和晚期Pb-Zn-Sb矿化为不同成矿作用的产物,两者没有成因联系,三排洞矿床发生了复合成矿作用。同一矿区不同成矿作用可形成不同元素组合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成矿作用 成矿流体 Sb-Au和Pb-Zn-Sb矿化 五圩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巨牡蛎对3种微藻的选择性摄食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蓝文陆 付家想 +4 位作者 杨斌 李天深 范航清 李琼珍 黄凌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9-88,共10页
从微藻粒径大小、饵料密度以及营养价值角度,选取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分别作为硅藻、绿藻和金藻的代表,开展了不同规格的香港巨牡蛎对3种微藻在... 从微藻粒径大小、饵料密度以及营养价值角度,选取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分别作为硅藻、绿藻和金藻的代表,开展了不同规格的香港巨牡蛎对3种微藻在同等密度、同等生物量混合条件下的摄食选择性研究。结果显示,香港巨牡蛎在两种不同混合藻条件下对3种不同微藻摄食选择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3种藻相同密度混合条件下,大、中、小3种规格香港巨牡蛎更倾向摄食粒径较大的亚心形扁藻,且贝类规格越大选择倾向性越低,摄食选择效率分别为0.32、0.35、0.48,对球等鞭金藻无明显选择性。3种藻等生物量混合条件下,香港巨牡蛎对亚心形扁藻和球等鞭金藻的摄食有选择性,且规格大小对选择效率影响显著(P<0.01),个体越小选择性越强,小规格香港巨牡蛎倾向滤食亚心形扁藻(P<0.01),大、中规格更倾向摄食粒径较小的球等鞭金藻。两种混合条件下,香港巨牡蛎都对牟氏角毛藻都有负的选择效率,而且牟氏角毛藻密度越高负值绝对值越大。微藻的细胞大小、形状、营养价值以及香港巨牡蛎的个体大小都对摄食选择性有着明显的影响,香港巨牡蛎的摄食选择性在现场海区中还明显受到生境及食物条件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巨牡蛎 微藻 选择性摄食 摄食选择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里兰卡近岸风暴潮模拟中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特征分析:一个个例研究(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R.K.K.A.S.N.KODITHUWAKKU 李毅能 +4 位作者 彭世球 朱宇航 李少钿 Tilak P.D.GAMAGE 付莉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342-352,共11页
利用三维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以及逐时水位观测数据,研究印度洋北部斯里兰卡北部海岸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特征.选择了2008年的"Nisha"台风作为台风风暴潮个例进行研究,并进行了3个数值敏感性试验.经验证,该风暴潮模型可以... 利用三维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以及逐时水位观测数据,研究印度洋北部斯里兰卡北部海岸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特征.选择了2008年的"Nisha"台风作为台风风暴潮个例进行研究,并进行了3个数值敏感性试验.经验证,该风暴潮模型可以很好地再现该台风期间研究区域内的潮汐和总海水水位.试验结果表明,沿斯里兰卡西北海岸的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显著,其强度与台风的强度和轨迹相关.当TC在42 h达到较大强度时,可以得到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导致的最大增水值TSI(0.6 m)和从印度洋外海向斯里兰卡西北部浅滩流入的最大相互作用流场.在TC强度较弱的第30小时,得到最大负TSI(-0.6 m)和向南流出西北部浅水区域的较弱的相互作用流场.在整个台风期间,强TSI都发生在斯里兰卡西北部海滩到对岸的印度洋近岸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林斯顿海洋模型(POM) 潮汐-风暴潮相互作用 风暴潮 斯里兰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桦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陶玉华 赵峰 +4 位作者 庞正轰 黄光启 赖曼芳 李魁荣 黄秀英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0-183,217,共5页
为揭示西南桦人工林生长规律,为西南桦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取定点定株连续观察法研究广西百色市靖西县五岭林场西南桦人工林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5a生西南桦人工林树高、胸径、材积分别达到19.7m、20.2cm、0.315 5m^3·... 为揭示西南桦人工林生长规律,为西南桦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采取定点定株连续观察法研究广西百色市靖西县五岭林场西南桦人工林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5a生西南桦人工林树高、胸径、材积分别达到19.7m、20.2cm、0.315 5m^3·株^(-1)。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随树龄增长而增大,5a生达到高峰,之后随树龄增长而下降。材积连年生长量、年均生长量分别在第5年和第13年达到高峰。材积连年生长率与年均生长率曲线在14a相交,表明西南桦数量成熟年龄为14a。西南桦林分的枝下高随树龄增长而增大,自然整枝高峰期在6~7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桦 人工林 生长规律 数量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罗城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碳储量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2
9
作者 陶玉华 白丽蓉 《钦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48-53,共6页
通过样地调查和实验室材料分析,广西罗城杉木人工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动态变化表现为: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表现为过熟林(196.07t.hm-2)>成熟林(156.28t.hm-2)>中龄林(150.09t.hm-2)>近熟... 通过样地调查和实验室材料分析,广西罗城杉木人工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动态变化表现为: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表现为过熟林(196.07t.hm-2)>成熟林(156.28t.hm-2)>中龄林(150.09t.hm-2)>近熟林(147.68t.hm-2)。乔木碳储量占其总碳储量的33.33%-44.6%,表现出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长,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林下植被碳储量在1. 19-3. 14t. hm-2范围,枯落物为3. 49-16.04t.hm-2。土壤碳储量表现为过熟林>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62. 52t.hm-2,土壤碳储量最大(91.1t.hm-2),占总碳储量的56.1%,其次为乔木层,占总碳储量的38.2%,林下植被和枯落物层只占1.27%和4.49%,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以及其土壤和乔木碳库均表现为依林龄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碳储量 林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底斯带南部新特提斯洋早期俯冲有关岩浆特征与成矿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邹银桥 陈喜连 +4 位作者 黄文婷 张健 梁华英 许继峰 陈玲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7-510,共14页
冈底斯南缘经历了新特提斯洋俯冲及其后的陆陆碰撞,发育众多后碰撞环境的斑岩铜矿床,而与洋壳俯冲有关斑岩型矿床却发现不多,目前仅有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本工作在冈底斯南缘东西向200多千米范围内发现多个铜矿化岩体及火山岩。岩体锆... 冈底斯南缘经历了新特提斯洋俯冲及其后的陆陆碰撞,发育众多后碰撞环境的斑岩铜矿床,而与洋壳俯冲有关斑岩型矿床却发现不多,目前仅有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本工作在冈底斯南缘东西向200多千米范围内发现多个铜矿化岩体及火山岩。岩体锆石U-Pb年龄显示其侵位于早中侏罗世。这些铜矿化岩体及火山岩多发育脉状帘石化蚀变,而其周围新生代岩基多未发生蚀变及矿化,显示矿化及蚀变早于新生代岩基;而磁铁矿-赤铁矿-黄铜矿矿物组合表明铜矿化与岩浆磁铁矿的氧化还原过程有关,矿化时代与岩体基本同期。矿化岩体多富含角闪石,发育磁铁矿-赤铁矿组合,显示岩浆富水氧化特征,而岩浆期榍石、磷灰石及石英中发育原生流体包裹体,显示富水岩浆较早出溶挥发分。综合区内早中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冈底斯南缘存在东西向的侏罗纪弧岩浆岩带。该套岩浆岩具有典型弧岩浆地球化学特征,锆石?Hf(t)值(+10^+16)显示近亏损地幔端元的源区特征。上述证据表明,冈底斯南缘在早中生代发生了大范围的岩浆活动和同期铜矿化,新生下地壳或亏损地幔源区可提供良好的Cu金属来源,高氧化富水的母岩浆有利于亲铜元素的富集与成矿,为斑岩铜矿床形成的有利条件。据此,我们提出冈底斯南缘在早中侏罗世可能存在一个包括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在内的高氧化岩浆岩和矿化带,其与新特提斯洋洋壳在侏罗纪俯冲引发的大规模的岩浆活动相关,该带具备良好的斑岩铜矿找矿前景。鉴于冈底斯南缘在白垩纪之后经历了大规模抬升和剥蚀,在该地区寻找新的俯冲型斑岩铜金矿床应主要集中在早中侏罗世火山岩出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南缘 早中生代岩浆岩 富水高氧化岩浆带 斑岩型铜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印度洋天气和风暴潮预报系统的初步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毅能 彭世球 +3 位作者 周峰华 朱宇航 王东晓 亢振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3期361-369,共9页
东印度洋天气和风暴潮实时预报系统(EPMEF_EIO)由区域大气模式和区域风暴潮模型组成,每天实时运行4次.大气初边场来自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全球预测系统(GFS),通过区域嵌套得到印度洋-东印度洋-斯里兰卡区域的3 d预报结果.大气... 东印度洋天气和风暴潮实时预报系统(EPMEF_EIO)由区域大气模式和区域风暴潮模型组成,每天实时运行4次.大气初边场来自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全球预测系统(GFS),通过区域嵌套得到印度洋-东印度洋-斯里兰卡区域的3 d预报结果.大气模式的10 m预报风场驱动风暴潮模式,得到东印度洋-斯里兰卡区域的潮汐和风暴潮3 d预报结果.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斯里兰卡站气象塔观测数据、最优台风路径数据和科伦坡水位站数据对比,发现模式预报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较观测值偏小,气温总体RMSE为1.26℃,相关系数为0.8,相对湿度的总体RMSE为7.0%,相关系数为0.7;模式预报风速以整体偏大为主,总体RMSE为2.3 m/s,相关系数为0.65;模式预报风向能把握主要的变化趋势,RMSE在20°~32°之间,相关系数约0.65;模式24、48和72 h路径预报平均误差分别为110.5、166.4和181.0 km.此外,模式水位预报的RMSE为0.035 m,占最大振幅约5%,与观测的相关系数达到0.996.这说明了模式可以用于预报潮汐和风暴潮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印度洋 预报系统 大气模式 风暴潮模式 均方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和桉树人工林土壤碳储量的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隆卫革 曹书阁 陶玉华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22-126,共5页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等方法,对广西罗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桉树(Eucalyptus sp.)人工林土壤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和桉树人工林土壤含碳率变化幅度为0.45%~2.17%,杉木林土壤含碳率高于桉树林。杉木和桉树0...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等方法,对广西罗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桉树(Eucalyptus sp.)人工林土壤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和桉树人工林土壤含碳率变化幅度为0.45%~2.17%,杉木林土壤含碳率高于桉树林。杉木和桉树0~20 cm土层的土壤碳储量分别为44.68 t.hm^-2和26.8 t.hm^-2,分别占其土壤总碳储量的51.67%和42.57%,成为土壤碳储量的主要碳库。杉木和桉树人工林土壤的含碳率和碳储量均表现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杉木人工林土壤碳储量(86.48 t.hm^-2)高于桉树林(62.95 t.hm^-2)。桉树人工林各林龄和杉木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到过熟林的土壤碳储量均表现为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桉树 土壤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沙半岛邻近海域春季水质营养状况分析
13
作者 杨斌 罗万次 叶朝 《钦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根据2013年4月对企沙半岛邻近海域调查结果,分析了该区域春季水质营养状况。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DIN、DIP和DSi浓度范围分别为0.077~0.760 mg/L、0.002~0.130 mg/L和0.267~0.928 mg/L,企沙半岛邻近的东部和西部海域DIN、DIP和DSi均... 根据2013年4月对企沙半岛邻近海域调查结果,分析了该区域春季水质营养状况。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DIN、DIP和DSi浓度范围分别为0.077~0.760 mg/L、0.002~0.130 mg/L和0.267~0.928 mg/L,企沙半岛邻近的东部和西部海域DIN、DIP和DSi均高于南部海域,且东部海域均呈现西南方向递减,西部海域均呈现东南方向递减。从营养盐结构分析,对照■等提出的营养盐化学计量限制标准,春季企沙半岛邻近海域,磷是浮游植物生长的潜在限制因子。通过有机污染指数和营养状态指数分析,整个调查海区水质已开始受到污染并处于贫营养水平状态,但局部区域已出现中度和严重污染状况,营养状态呈现中营养和富营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分布特征 磷限制 营养状况 企沙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岩浆混合作用:熔融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玲 潘磊 +1 位作者 黄丰 许继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0-892,共13页
普朗矿床是云南中甸地区规模最大的斑岩铜矿床,其探明的Cu金属量达418万吨。普朗含矿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组成。野外及镜下观察显示,普朗岩体中含有大量镁铁质微粒包体。相比于寄主岩,包体明显富集角闪... 普朗矿床是云南中甸地区规模最大的斑岩铜矿床,其探明的Cu金属量达418万吨。普朗含矿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组成。野外及镜下观察显示,普朗岩体中含有大量镁铁质微粒包体。相比于寄主岩,包体明显富集角闪石和黑云母。在普朗岩体锆石中发现暗色和浅色两类熔融包裹体:暗色熔融包裹体多含黑色和白色两相,浅色熔融包裹体加热均一化后为灰白色。暗色熔融包裹体黑色相为富Fe熔体(SiO2<5.5%、FeO>80%)。加热均一化的浅色熔融包裹体为富Si熔体(SiO2>69%、FeO<2.2%),较全岩组分更酸性。此外,锆石中还含有Fe质与Si质含量相当的熔融包裹体(33.26%SiO2、40.58%FeO)。这些特征指示普朗岩体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岩浆混合作用。镁铁质富Fe熔体和长英质富Si熔体的混合,使后者获取了大量的硫和亲铜元素,还促使Cu、Au和Mo等成矿元素分配进入岩浆–热液流体,形成斑岩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熔融包裹体 岩浆混合 斑岩铜矿床 普朗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州湾水质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杨斌 方怀义 +2 位作者 许丽莉 钟秋平 黎树式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7-883,共7页
于2015年4月和9月在钦州湾海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环境调查,获取了表层海水温度、盐度、pH、DO、COD、Chl a、石油烃、营养盐和重金属等指标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该海湾水质状况,并探讨影响该海区水质的主要驱动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 于2015年4月和9月在钦州湾海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环境调查,获取了表层海水温度、盐度、pH、DO、COD、Chl a、石油烃、营养盐和重金属等指标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该海湾水质状况,并探讨影响该海区水质的主要驱动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从18项调查指标中筛选提取出前4个主成分,可以解释原始变量信息73.68%的结果。主成分综合得分分析表明,钦州湾2015年4月水质污染比9月严重,空间分布上由内湾向外湾水质污染呈递减趋势,茅尾海水质污染严重。河流输入、鱼虾贝类养殖、浮游植物消长及水动力过程是影响钦州湾水质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影响钦州湾水质污染的主要驱动因子是氮营养盐、盐度、pH、Cd和Zn。陆源输入和养殖活动是主要污染源,应加强钦江、茅岭江的水环境保护,科学规划内湾养殖规模,进而改善钦州湾水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水质评价 营养盐 重金属 钦州湾
原文传递
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 H1中1个新的二萜糖苷类化合物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聪 刘春娟 +3 位作者 雷福厚 谭学才 李小燕 王京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5746-5750,共5页
目的探究广西北部湾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 H1中的活性天然产物。方法利用柱色谱等手段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紫外、质谱、核磁共振和比旋光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药敏纸片法评价化合物的抗香蕉枯萎病菌活性。结果从真... 目的探究广西北部湾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 H1中的活性天然产物。方法利用柱色谱等手段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紫外、质谱、核磁共振和比旋光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药敏纸片法评价化合物的抗香蕉枯萎病菌活性。结果从真菌Penicilliumsp.H1的发酵产物中分离获得了3个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炭角菌素D(1)、BE-31405(2)和sordaricin(3)。化合物1和2对香蕉枯萎病菌有中等的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2.0、16.0μg/mL。结论化合物1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的二萜糖苷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ICILLIUM sp.H1 活性产物 二萜糖苷类化合物 抑菌活性 炭角菌素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