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母亲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 新生儿近期临床结局
1
作者 陆岸锋 黄国盛 +4 位作者 陆富华 毕雷 苏艳梅 黄萍 冯湘玲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5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母亲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Omicron变异株感染对新生儿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8日在钦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423例孕妇及其分娩的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是否确诊新型SARS-CoV-2 Omic... 目的探讨母亲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Omicron变异株感染对新生儿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8日在钦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423例孕妇及其分娩的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是否确诊新型SARS-CoV-2 Omicron变异株感染,分为SARS-CoV-2阳性组和SARS-CoV-2阴性组,分析孕妇感染Omicron变异株的临床特征,比较两组母亲和新生儿近期临床结局。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的423例孕妇中,SARS-CoV-2 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133例,未感染者290例;双胎妊娠6例,单胎妊娠417例,有症状感染者占多数(92例,69.2%),均为轻型,常见症状为发热(71例,53.4%)、咳嗽(45例,33.8%)。SARS-CoV-2阳性组胎儿窘迫、剖宫产发生率高于SARS-CoV-2阴性组(23.7%vs.10.5%、52.6%vs.42.1%,χ^(2)=12.788、4.104,P<0.05)。两组孕妇妊娠年龄、住院天数、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ARS-CoV-2阴性组相比,SARS-CoV-2阳性组新生儿生后需收治新生儿病房治疗的比例明显增高(37.8%vs.25.5%,χ^(2)=6.712,P<0.05)。两组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需要氧疗、无创呼吸支持、有创呼吸支持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孕妇以轻型为主,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SARS-CoV-2阳性母亲胎儿窘迫、剖宫产比例增加,分娩的新生儿收治新生儿病房比例增加,但这部分新生儿未出现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临床症状或并发症,且近期结局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探讨
2
作者 陆岸锋 梁梅馨 +3 位作者 黄培禄 毕雷 黄国盛 黄海燕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3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新生儿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7月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GDM母亲分娩的98例足月新生儿作为GDM组,根据母亲孕期血糖控制情况进一步将GDM组分为血糖控制达标组(63例)和血糖控制不达标...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新生儿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7月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GDM母亲分娩的98例足月新生儿作为GDM组,根据母亲孕期血糖控制情况进一步将GDM组分为血糖控制达标组(63例)和血糖控制不达标组(35例)。选择同期收治的非GDM母亲分娩的足月新生儿38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清心肌酶谱指标、室间隔厚度以及室间隔各节段(基底段室间隔、中间段室间隔、心尖段室间隔)收缩期峰值应变水平。结果GDM组和对照组新生儿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GDM组新生儿室间隔厚度增大,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室间隔应变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糖控制达标组相比,血糖控制不达标组新生儿室间隔厚度增大,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室间隔应变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母亲娩出新生儿的室间隔较正常足月儿厚,且存在左室心肌力学改变,血糖控制不达标者改变程度更明显。临床医师应重视GDM母亲围产期保健,帮助其控制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左心室功能 新生儿 围产期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64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陆岸锋 黄海燕 +2 位作者 黄国盛 毕雷 施永秀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68-172,共5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的临床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5316例患儿,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64例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的临床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5316例患儿,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64例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20%(64/5316),前三位易发生感染的部位/病种分别为:呼吸系统/肺炎(64.06%)、眼部/细菌性结膜炎(14.06%)、血液系统/败血症(12.50%),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出生体重<1500g、出生胎龄<32周的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出生体重≥1500g(11.83%vs 0.65%)、出生胎龄≥32周(12.73%vs 0.58%)的新生儿(P <0.001)。住院日>30d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住院日≤30d的患儿(26.14%vs 0.35%,P <0.001)。机械通气(OR=4.616,95%CI:2.785~7.651)、留置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OR=31.387,95%CI:18.580~53.021)、特殊使用级抗生素使用(OR=4.388,95%CI:2.648~7.271)是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我院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机械通气、留置PICC、特殊使用级抗生素应用是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出生体重<1500g、出生胎龄<32周、住院日>30d的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高,是院内感染重点防范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医院内感染 发病率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黄国盛 廖燕 +2 位作者 毕雷 黄培绿 叶祚源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485-487,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叠加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HFOV叠加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口服或鼻饲1 rng/kg,2~3次/d;对...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叠加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持续肺动脉高压新生儿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HFOV叠加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口服或鼻饲1 rng/kg,2~3次/d;对照组采用HFOV联合西地那非口服或鼻饲1 rng/kg,2~3次/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1,6,12,24,36 h的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比值(PaO2/FiO2)、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观察两组使用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PaO2/FiO2、OI、a/APO2逐渐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叠加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肯定,对于改善肺通气,降低肺动脉压效果更好,更能缩短呼吸机使用天数、氧疗时间和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肺动脉高压 高频震荡通气 常频通气 西地那非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国盛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4912-4913,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高压氧治疗 临床分析 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 国外学者 围产期窒息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黄国盛 毕雷 +1 位作者 黄培禄 黄利兰 《广西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509-1511,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以寻求合理的治疗剂量。方法将65例NRD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机械通气及常规支持疗法,在此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以寻求合理的治疗剂量。方法将65例NRD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机械通气及常规支持疗法,在此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大剂量PS(200 mg/kg)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剂量PS(100 mg/kg)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动脉氧分压、氧合功能、症状、体征及胸片变化;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症状体征、吸入氧浓度、气道压力、吸气峰压、呼气末正压及呼吸频率、氧分压和肺氧合功能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重复应用固尔苏例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住院费用则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PS 200 mg/kg剂量治疗早产儿NRDS,能明显缓解症状体征,减少重复用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不增加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剂量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黄国盛 谭毅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年第11期1078-1081,共4页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而引起的新生儿早期死亡的危重疾病。近年来对NRDS的治疗取得显著进展,该文概述了NRDS的PS替代疗法、氧疗和体外膜氧合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氧疗 液体通气 体外膜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氨溴索联合无创正压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5
8
作者 毕雷 《当代医学》 2013年第36期126-127,共2页
目的对盐酸氨溴索联合无创正压辅助通气在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2月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8例新生儿。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上无创辅助通气;观察组... 目的对盐酸氨溴索联合无创正压辅助通气在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2月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8例新生儿。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上无创辅助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上盐酸氨溴索。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症状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12.8%、死亡率为2.6%均低于对照组的35.9%和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无创辅助通气,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可在基层医院或大医院因家属经济条件不好用不起固尔苏的患者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 无创正压辅助通气 新生儿 特发性呼吸窘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毕雷 黄培禄 闭雪兰 《当代医学》 2021年第5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采取...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采取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气指标、上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aO2、PaC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PaO2指标高于对照组,PaCO2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重症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咪替丁预防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海燕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7期1029-1030,共2页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预防危重新生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危重新生儿90例,预防组和对照组各45例,预防组用西咪替丁10-15mg/(kg.d),分2次静滴,连用5d,观察两组患儿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 预防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4...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预防危重新生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危重新生儿90例,预防组和对照组各45例,预防组用西咪替丁10-15mg/(kg.d),分2次静滴,连用5d,观察两组患儿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 预防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4例,发生卓8.9%,对照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4例,发生率3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危重新生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是由应激性溃疡引起,西咪替丁能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液pH值,利于溃疡愈合,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西咪替丁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国盛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6年第12期216-,共1页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连续24小时食道下pH值<4并持续在15秒以上,食道钡剂造影检查对Ⅰ~Ⅳ级的诊断标准胃食管反流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入院后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组用小...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连续24小时食道下pH值<4并持续在15秒以上,食道钡剂造影检查对Ⅰ~Ⅳ级的诊断标准胃食管反流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入院后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组用小剂量红霉素,对照组用西咪替丁,两组观察呕吐、拒乳等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未见有肝损害发生.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疗效肯定,安全、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红霉素 胃食管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危重症疾病的应用体会
12
作者 黄国盛 廖燕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6年第11X期32-33,共2页
随着全国新生儿急救事业的不断发展,NICU的建立,设备的引进,抢救技术的改进,呼吸机在越来越多的医院新生儿科得到广泛应用,它是危重儿抢救治疗的重要手段,可抢救患儿的生命,但使用不当可引起致病性的打击和不良的后遗问题。我院2... 随着全国新生儿急救事业的不断发展,NICU的建立,设备的引进,抢救技术的改进,呼吸机在越来越多的医院新生儿科得到广泛应用,它是危重儿抢救治疗的重要手段,可抢救患儿的生命,但使用不当可引起致病性的打击和不良的后遗问题。我院2000年初引进新型新生儿专用呼吸机科迪娜抢救各种危重症患儿600例,抢救成功率达95%。现就我院机械通气的几种重症患儿的应用体会归纳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科 机械通气 危重症疾病 危重症患儿 抢救技术 抢救成功率 急救事业 NI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振荡通气在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13
作者 毕雷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10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在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呼吸窘迫综合征需要高频振荡通气支持治疗的患者100例。结果:NPM患儿的Pose(30.5±3.4)cm H2O、MAP(14.9±3.4)cm H2O、Ti(0.75...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在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呼吸窘迫综合征需要高频振荡通气支持治疗的患者100例。结果:NPM患儿的Pose(30.5±3.4)cm H2O、MAP(14.9±3.4)cm H2O、Ti(0.75±0.1)s均明显比PM组Pose(26.7±1.7)cm H2O、MAP(11.9±2.0)cm H2O、Ti(0.45±0.1)s高(P<0.05)。NPM组患者的Pa CO2(40±10)mm Hg明显比PM组(48±6)mm Hg低,NPM组OI(19±13)明显对PM组(14±8)高(P<0.05)。NPM组和PM组患儿的VALI发生率分别为32%和12%,NPM组患儿的VALI发生率明显比PM组高(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在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中的作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呼吸机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对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左室心肌力学短期改变的评估价值
14
作者 梁梅馨 毕雷 +4 位作者 陆岸锋 香庆莲 吴亚玖 陈杰南 郭莹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3期140-142,共3页
目的:分析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E)对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左室心肌力学短期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6月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早产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运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2D-ST... 目的:分析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E)对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左室心肌力学短期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6月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0例早产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运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2D-STE评估分析早产NRDS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不同时点(治疗后12、24 h)的左室功能相关参数。结果:120例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 h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12 h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快速射血期峰值应变率(SRs)、快速充盈期峰值应变率(SR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24 h的GLS、左心室游离壁快速射血期峰值运动速度(Vs)、SRs、快速充盈期峰值运动速度(Vd)和SR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与24 h的GLS、SR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STE可实现对早产NRDS患儿治疗前后左室心肌力学短期变化的定量评估,较常规超声心动图可更早地反映患儿心肌功能异常,为指导临床诊疗、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左室心肌力学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对早期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陆岸锋 黄海燕 +3 位作者 黄萍 黄培禄 毕雷 黄国盛 《医学信息》 2024年第18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母亲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早期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12月钦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单胎、活产新生儿57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母亲是否患GDM将新生儿分为GDM组(n=830)和非GDM组(n=4872);再根据其母孕期血... 目的探讨母亲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早期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12月钦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单胎、活产新生儿57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母亲是否患GDM将新生儿分为GDM组(n=830)和非GDM组(n=4872);再根据其母孕期血糖是否在控制目标值内,将GDM组分为血糖控制达标组(n=755)和血糖控制不达标组(n=75)。比较各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湿肺、感染性肺炎、气胸、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率和机械通气需求情况。结果GDM组早产(10.60%vs.7.02%)、巨大儿(5.42%vs.2.36%)、剖宫产(42.41%vs.34.56%)发生率高于非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湿肺发生率高于非GDM组(1.20%vs.0.39%,P<0.05)。母亲孕期血糖控制不达标组呼吸系统疾病(17.33%vs.2.91%)、新RDS(5.33%vs.1.32%)、湿肺(8.00%vs.0.53%)发生率高于血糖控制达标组,需要呼吸支持的比例高于血糖控制达标组(8.0%vs.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母亲血糖控制不达标是呼吸系统疾病(OR=6.986,95%CI:3.357~14.540,P=0.000)、新生儿湿肺(OR=3.593,95%CI:1.990~6.488,P=0.000)的危险因素。结论孕期血糖控制不良的GDM母亲分娩的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RDS、湿肺的发生率和需呼吸支持比例增高,GDM母亲血糖控制不达标是呼吸系统系统疾病、新生儿湿肺的危险因素,应重视GDM母亲围产保健,使其孕期的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以改善新生儿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呼吸系统疾病 新生儿 血糖 湿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A3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田文军 陈秀奇 +3 位作者 韦秋芬 唐尚英 覃慧卷 陈玉君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 通过检测和分析ABCA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的基因型及单倍体型分布频率,探讨ABCA3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局部地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发病... 目的 通过检测和分析ABCA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的基因型及单倍体型分布频率,探讨ABCA3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局部地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发病的关系.方法 以筛选出的4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tSNP)和1个外显子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cSNP)为研究位点,45例N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45例非NRDS早产儿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对该5个SNP位点(rs4787273、rs 150929、rs11867129、rs17135889、rs13332514)进行基因分型和单体型频率分析.结果 (1)位于转录因子结合区的rs17135889位点等位基因A的频率(0.14 vs.0.05,P=0.046)及其基因型AG频率(0.289 vs.0.111,P=0.035)在NRD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频率>0.01的单体型共有6种,其中单体型TGGAG的频率在NRD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0.061 vs.0.000,P=0.014).结论 rs17135889位点可能与广西局部地区早产儿人群发生NRDS有关,等位基因A增加了早产儿NRDS的发病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ABCA3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肺表面活性蛋白C启动子变异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艳明 张树英 +3 位作者 韦秋芬 唐尚英 宁辛未 陈玉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肺表面活性蛋白C(SP-C)启动子变异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关系。方法:以SP-C启动子上的3个SNP位点(rs8192321,rs8192335和rs8192337)为研究对象,应用质谱分析技术对207例早产儿[其中RDS 123例(病例组),非RDS 84例(... 目的:研究分析肺表面活性蛋白C(SP-C)启动子变异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关系。方法:以SP-C启动子上的3个SNP位点(rs8192321,rs8192335和rs8192337)为研究对象,应用质谱分析技术对207例早产儿[其中RDS 123例(病例组),非RDS 84例(对照组)]进行基因型分型,比较两组的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并与HapMap数据库中其他种族的基因型频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rs8192321位点和rs8192335位点上未发现变异;rs8192337位点在对照组中检出1例杂合基因型,其余及病例组均无变异。所有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经与HapMap数据库中其他种族比较,欧洲人群的变异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中国广西人群。结论:SP-C启动子3个位点在中国广西早产儿中变异频率较低,不构成早产儿RDS发病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C 基因变异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振荡叠加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18
作者 黄国盛 廖燕 +2 位作者 毕雷 黄培绿 叶咋源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6126-6128,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叠加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诊断为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65例,按治疗条件分为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西地那非组、常频机械通气(CMV)联合西...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叠加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诊断为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65例,按治疗条件分为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西地那非组、常频机械通气(CMV)联合西地那非组、高频振荡叠加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组及西地那非组,比较各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6、12、24、36 h的氧合指数(OI)及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各组治疗前各项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OI、动脉/肺泡氧分压分数(a/APO2)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改善,SPO2逐渐增高,高频振荡叠加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组较其他各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高频振荡叠加常频通气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确切,对于改善肺通气,降低肺动脉压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肺动脉高压 高频振动通气 常频通气 西地那非 新生儿
原文传递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19
作者 黄海燕 黄国盛 +1 位作者 毕雷 黄培禄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需使用呼吸兴奋药物治疗的早产儿(胎龄28~34周)7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应用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对照组应...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需使用呼吸兴奋药物治疗的早产儿(胎龄28~34周)7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应用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对照组应用氨茶碱静脉输注。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第3天、第7天观察组有效率分别为91.43%(32/35)和94.28%(33/35),均高于对照组的73.68%(28/38)和76.32%(29/38)(P均〈0.05)。观察组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尿多、体重不增、胃潴留或喂养不耐受等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5/35)]明显低于对照组[52.63%(20/38)](P〈0.05)。两组病例均无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与氨茶碱比较效果更好,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暂停 早产儿 枸橼酸咖啡因 氨茶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尔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国盛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4578-4579,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固尔苏 临床分析 治疗 肺表面活性物质 肺泡表面张力 多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