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塞米松联合脂多糖诱导股骨头坏死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9
1
作者 田力 梁晓鹏 +2 位作者 田晓晔 于鑫琛 田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6571-6574,共4页
背景:对于研究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建立与股骨头坏死病程相似的动物模型是非常重要的。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脂多糖诱导兔股骨头坏死的实验效果。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20)和对照组(n=10)。模... 背景:对于研究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建立与股骨头坏死病程相似的动物模型是非常重要的。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脂多糖诱导兔股骨头坏死的实验效果。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20)和对照组(n=10)。模型组经耳缘静脉注射2次10μg/kg的脂多糖,再肌肉注射3次地塞米松25mg/kg,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4周后,CT扫描显示模型组兔股骨头不同程度的骨密度不均匀。显微CT观察发现,模型组骨体积分数、骨矿物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小梁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骨小梁间隙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切片见模型组骨细胞陷窝空疏,脂肪细胞增多,部分血管栓塞,其中存活动物的骨坏死率和骨陷窝空虚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地塞米松联合脂多糖可有效建立骨坏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地塞米松 脂多糖 显微CT 组织学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Bcl-2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田力 梁晓鹏 +2 位作者 田晓晔 于鑫琛 田晶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兔激素相关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抑制凋亡基因(Bcl-2)表达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经耳缘静脉注射10... 目的:研究兔激素相关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抑制凋亡基因(Bcl-2)表达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经耳缘静脉注射10μg/kg的脂多糖二次,再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5 mg/kg三次,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在造模至第4、8、12周后,处死动物,通过免疫组化、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VEGFmRNA和Bcl-2mRNA表达。结果:在造模至第4、8、12周时,股骨头内VEGF和Bcl-2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均为阴性;股骨头内VEGF和Bcl-2基因的表达随着时间推移各组表达量逐渐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地塞米松联合脂多糖建立的股骨头坏死模型中,股骨头内的VEGF和Bcl-2基因表达均受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地塞米松 脂多糖 实时定量荧光PC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蛋白表达
3
作者 田力 梁晓鹏 +2 位作者 田晓晔 于鑫琛 田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69-1772,共4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最好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65,VEGF165)不仅对血管再生和启动成骨修复有重要意义,其持续稳定的释放还能够提高新生骨的矿化程度,增强修复组织...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最好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65,VEGF165)不仅对血管再生和启动成骨修复有重要意义,其持续稳定的释放还能够提高新生骨的矿化程度,增强修复组织的力学性能。目的:观察hVEG F165基因转染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蛋白功能。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化并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传代培养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pcDNA3.1-VEGF165质粒和脂质体1:3比例的混合液转染,并分为3组:转染组应用pcDNA3.1-VEGF165转染细胞,空载体转染组应用pcDNA3.1-空载体转染,未转染组不处理。通过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转染组与其他两组比较,VEGF165蛋白含量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空载体转染组与未转染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转染组不同时间点之间VEGF165蛋白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VEGF165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成功分泌VEGF165蛋白。提示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可将hVEGF165基因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并可有效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VEGF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基因转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质粒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