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耐药现状 被引量:5
1
作者 周超 潘晓龙 +1 位作者 胡斌 彭卫东 《临床肺科杂志》 2005年第5期574-575,共2页
目的观察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体外耐药特征。方法对36例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纸片法测定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在36例感染病例中,全部患者在感染前均应用过... 目的观察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体外耐药特征。方法对36例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纸片法测定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在36例感染病例中,全部患者在感染前均应用过广谱抗菌药物,94%患有各种严重基础疾患,67%的患者接受过超过3天的糖皮质激素治疗,56%接受过有创机械通气。体外药敏提示该菌多种耐药明显,敏感率大于60%,仅有头孢他定、环丙沙星、TMP-SMZ。结论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临床缺乏特征性,由于该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抗感染治疗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医院感染 麦芽寡氧单胞菌 耐药现状 体外药物敏感性 糖皮质激素治疗 广谱抗菌药物 有创机械通气 危险因素 临床抗感染 耐药特征 感染病例 多种耐药 体外药敏 头孢他定 环丙沙星 耐药现象 治疗困难 纸片法 敏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呼吸道医院感染致病菌变迁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超 程■ 《临床肺科杂志》 2001年第2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医院感染 致病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铜陵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见变应原调查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瑾 吴昊 +1 位作者 方平 周超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58-359,共2页
目的调查铜陵地区支气管哮喘发病相关的主要变应原。方法应用德国麦德维斯公司提供的敏筛过敏原定量检测系统对101例哮喘患者进行血清学特异性IgE(sIgE)检测。结果变应原总检出率为78.21%(79例)。阳性患者中户尘螨阳性率最高,为69.62%(5... 目的调查铜陵地区支气管哮喘发病相关的主要变应原。方法应用德国麦德维斯公司提供的敏筛过敏原定量检测系统对101例哮喘患者进行血清学特异性IgE(sIgE)检测。结果变应原总检出率为78.21%(79例)。阳性患者中户尘螨阳性率最高,为69.62%(55例),其次为屋尘,56.96%(45例),花粉为16.45%(13例),猫毛、霉菌均为7.59%(6例),狗毛、蟑螂均为5.06%(4例)。结论尘螨、屋尘是铜陵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主要变应原,对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及开展特异性免疫性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变应原 特异性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见吸入变应原调查和特异性免疫治疗 被引量:6
4
作者 方平 王瑾 吴昊 《安徽医学》 2009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了解铜陵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见吸入变应原,观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对2004年1月-2006年10月铜陵市人民医院15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常见吸入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选择检测阳性67例进行... 目的了解铜陵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见吸入变应原,观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对2004年1月-2006年10月铜陵市人民医院15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常见吸入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选择检测阳性67例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SIT)。结果158例支气管哮喘中119例变应原检测阳性,检出率为75.32%,最常见的变应原为户尘螨(69.75%)、屋尘(56.30%)。67例特异性免疫治疗中满12个月者,有效率84.91%,而对照组为53.85%,P=0.0005,结果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SIT疗程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以上的有效率分别为66.13%、83.02%、1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67例进行SIT患者中,无大局部反应及全身性反应出现。结论铜陵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见吸入变应原为户尘螨和屋尘,特异性免疫治疗安全、有效,疗程越长,其疗效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变应原 特异性IGE 特异性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道内保留吸痰管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舒守宏 程日高 赵重 《临床肺科杂志》 2003年第6期557-557,共1页
关键词 气道内保留吸痰管 呼吸衰竭 注意事项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林琳 方平 《安徽医药》 CAS 2006年第8期607-609,共3页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及致病菌分布和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至12月59例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59例患者共分离出145株致病菌,主要为革... 目的分析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及致病菌分布和耐药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至12月59例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59例患者共分离出145株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占77.9%,革兰阳性菌占17.9%,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21株葡萄球菌中15株为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表现为对苯唑西林、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红霉素、氟喹诺酮类等高度耐药,对利福平耐药率低,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低,未见耐万古霉素菌株。肠科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术后48 h^7d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占57.6%,7 d以上占22.0%。结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多发生在48h^7d,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为多重耐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下呼吸道 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胡斌 丁红梅 《河北医药》 CAS 2004年第12期949-950,共2页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 78例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均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观察通气前后血气分析、SaO2 的变化及上机过程中出现的...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 78例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均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观察通气前后血气分析、SaO2 的变化及上机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78例病人插管一次成功 ,经机械通气治疗后 70例病人血气分析明显改善 ,PaO2 上升 ,PaCO2 下降 (P <0 .0 1) ,并顺利撤机。死亡 8例 ,其中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 2例 ,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未控制而死亡 2例 ,另外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后死亡 4例。结论 机械通气是抢救重症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 ,如应用不当 ,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只有熟知和正确地运用呼吸机通气模式 ,才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Ⅱ型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病 死亡 血气分析 病人 合并 经济原因 才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杨莉 张菲 程彬彬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B04期250-251,共2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i6年11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i6年11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未吸入治疗组实施无创正压通气以及常规治疗,不实施吸入治疗;吸入治疗纽选择无创正压通气及常规治疗联合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吸入治疗纽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耒吸八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76.67%;吸入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缓解时无创正压通气时间短于未吸入治疗组;治疗前两组PCO2指标差异不明显,治疗前后吸入治疗组PC02下降值明显大于未吸入治疗组,差异比较显著(P〈O.05)。结论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能够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雾化吸入 沙丁胺醇 布地奈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气管插管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病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 被引量:1
9
作者 陶小秀 田玉珍 《临床肺科杂志》 2006年第3期418-418,共1页
关键词 Ⅱ型呼吸衰竭 气管插管抢救 经鼻气管插管 慢性阻塞性肺病 护理 COPD 纤支镜引导 中度昏迷 右心衰竭 深昏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气量及呼气末正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中的临床意义(附12例分析)
10
作者 周超 洪春霞 程(日高) 《临床荟萃》 CAS 1998年第10期447-449,共3页
为探讨潮气量(V_T)、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救治及预防并发症中的地位,回顾分析1993年11月~1997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12例ARDS患者机械通气情况,具体分析可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及适度PEEP在ARDS... 为探讨潮气量(V_T)、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救治及预防并发症中的地位,回顾分析1993年11月~1997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12例ARDS患者机械通气情况,具体分析可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及适度PEEP在ARDS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潮气量 呼气未正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气管插管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病Ⅱ型呼吸衰竭
11
作者 储德节 程高 钱叶长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58-159,共2页
目的 :探讨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68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通过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联接多功能呼吸机的救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鼻气管插管抢救C... 目的 :探讨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68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通过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联接多功能呼吸机的救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鼻气管插管抢救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成功率为 82 .4 % ,留管时间平均为 8.45± 3 .1 5天 ,并发症少。结论 :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镜术 呼吸功能不全 呼吸器 Ⅱ型呼吸衰竭 经鼻气管插管 抢救 CO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病并院内下呼吸道感染158例病原学分析
12
作者 钱叶长 程高 《安徽医学》 2001年第6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医院内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 CO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阿奇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13
作者 储德节 姚冬娥 程■ 《临床肺科杂志》 2001年第2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硫酸阿奇霉素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PV疗法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德湘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5期569-571,共3页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患的心率、呼吸改善效果,并分析预后结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患,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患的心率、呼吸改善效果,并分析预后结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患,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NIPPV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d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气指标。对治疗后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并进行3年随访记录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显效率、总有效率为63.04%(29/46)、95.65%(44/4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96%(17/46)、82.61%(38/46)。分别治疗1d后观察组PaCO2、HR和P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以及pH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3年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NIPPV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可观,预后佳。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呼吸频率,而且降低治疗后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初治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瑾 胡斌 +2 位作者 周超 丁红梅 方平 《临床肺科杂志》 2006年第4期463-464,共2页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37例结核性粘连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对照组(19例),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抽尽胸水,治疗组胸腔内注入NS100ml+尿激酶10万IU,其他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结果治疗组...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37例结核性粘连包裹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对照组(19例),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抽尽胸水,治疗组胸腔内注入NS100ml+尿激酶10万IU,其他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抽胸液总量(3361±1208)ml,对照组(2485±1455)ml(P>0.05),3个月后测胸膜厚度,治疗组(1.24±0.30)mm,对照组(1.56±0.40)mm(P<0.01),胸膜粘连发生率治疗组16.7%,对照组47.4%(P<0.05)。结论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结核 胸膜炎 肥厚 粘连 胸腔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方案与TP方案对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超 胡斌 +1 位作者 彭卫东 方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749-751,共3页
目的:探讨NP方案和TP方案对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性。方法:63例晚期NSCLC患者(Ⅲ期39例占61·9%,Ⅳ期24例占38·1%)按所接受的化疗方案分成NP组和TP组,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以上的同一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方... 目的:探讨NP方案和TP方案对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性。方法:63例晚期NSCLC患者(Ⅲ期39例占61·9%,Ⅳ期24例占38·1%)按所接受的化疗方案分成NP组和TP组,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以上的同一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方案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NP组和TP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2·9%、46·4%;1年生存率分别为22·9%、25·0%;2年生存率分别为8·6%、7·1%;NP组和TP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5个月和8·7个月,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NP组和TP组的不良反应均在可耐受范围。结论:NP方案和TP方案对晚期NSCLC的疗效确切,可作为晚期初治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NP方案 TP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性脑病撤机时间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莉 张菲 +2 位作者 杨德湘 王沣 胡斌 《安徽医学》 2017年第8期969-971,共3页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性脑病(PEP)的最佳撤机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铜陵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8例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COPD并发PE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COPD并发PE...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性脑病(PEP)的最佳撤机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铜陵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8例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COPD并发PE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COPD并发PEP的诱发因素去除后及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进行撤机,根据撤机时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5例(PaCO_2<50 mm Hg)与观察组73例(PaCO_2≥50 mm Hg);比较两组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间及3个月内再次因PEP住院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间为(9.41±3.64)d,对照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时间为(12.53±7.09)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内复发率9.6%,对照组复发率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在COPD并发PEP的诱发因素去除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无须等到PaCO_2低于50 mm Hg即可考虑撤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性脑病 无创正压通气 撤机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42例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超 王旻煜 程日高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58-360,共3页
目的分析COPD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学构成及耐药情况。方法64例COPD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42例,其病原学诊断全部采用经气管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深部采样送检痰培养及痰涂片检查而证实。结果共检出致病... 目的分析COPD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学构成及耐药情况。方法64例COPD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42例,其病原学诊断全部采用经气管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深部采样送检痰培养及痰涂片检查而证实。结果共检出致病菌4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2株,革兰阳性球菌14株,真菌2株,前三位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属14株,不动杆菌属10株,表皮葡萄球菌8株,药敏结果显示这类菌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COPD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体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结合药敏结果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下呼吸道感染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与吉非替尼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琳 方平 +4 位作者 胡斌 吴昊 糜叶俊 封国红 杨莉 《安徽医学》 2012年第8期947-950,共4页
目的探索铜陵地区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率,观察EGFR基因的突变与吉非替尼的疗效的关系。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诊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晚期NSCLC 34例,对其病理标本使用ARMS法进行EG-FR基因突变18~21外显子... 目的探索铜陵地区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率,观察EGFR基因的突变与吉非替尼的疗效的关系。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诊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晚期NSCLC 34例,对其病理标本使用ARMS法进行EG-FR基因突变18~21外显子的检测。所有病例均给予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1次/d,持续服用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观察症状的控制、临床疗效、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和不良反应。结果铜陵地区34例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检出阳性率59.09%。34例吉非替尼治疗NSCLC疗效总有效率(16/34)47.06%,经Fisher精确检验显示无吸烟史、EGFR突变、肺内有播散有效率高,与有吸烟史、无EGFR突变、无肺内有播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EGFR突变、肺内有播散为独立影响因素。Cox模型回归分析显示EGFR基因突变使肿瘤进展的风险降低了70%。结论铜陵地区NSCLC 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EGFR突变可以较好地预测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降低了肿瘤进展的风险,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替尼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方平 林琳 吴昊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51例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患者,在无X线电视透视下行TBLB,对临床资料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1例弥漫性肺疾病中有16例明确了病因学诊断,确诊率达31.4%。...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51例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患者,在无X线电视透视下行TBLB,对临床资料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1例弥漫性肺疾病中有16例明确了病因学诊断,确诊率达31.4%。临床诊断病例共28例,诊断率达54.9%,未能明确诊断7例(13.7%)。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弥漫性肺间质性疾病的诊断是一种可靠、安全、简便、经济的方法,特别是在弥漫性肺疾病诊断中除外结节病、肿瘤和某些特殊类型的感染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检查 肺疾病 间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