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息肉内镜微创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薛刚 何砺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4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内镜微创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7月—2024年6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8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结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术后电话随访3个月...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内镜微创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7月—2024年6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8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结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术后电话随访3个月,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合并组和未合并组,分别有57、225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数据,分析结直肠息肉内镜微创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合并组年龄大于未合并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未合并组(P<0.05),合并组息肉直径>2 cm占比、术中上金属夹占比、血清CRP水平均高于未合并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O^R=1.237(95%CI:1.163,1.315)]、息肉直径>2 cm[O^R=7.358(95%CI:3.906,13.862)]、血清CRP水平高[O^R=2.294(95%CI:1.837,2.865)]、手术时间长[O^R=1.550(95%CI:1.363,1.763)]及术中上金属夹[O^R=3.658(95%CI:1.087,12.313)]均为结直肠息肉内镜微创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各项联合预测术后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979(95%CI:0.896,1.000),敏感性为96.50%(95%CI:0.856,1.000),特异性为96.00%(95%CI:0.873,1.000)。共6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结直肠息肉内镜微创术患者术前年龄越大、息肉直径>2 cm、血清CRP水平越高,且手术时间越长、术中上金属夹均可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并可辅助预测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直肠息肉 内镜微创术 并发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束庆文 叶献词 +3 位作者 钱爱玲 束宽山 汪全红 汪斌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412-1413,共2页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MPS对46例53个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息肉22个,间质瘤12个,脂肪瘤4个,异位胰腺3个,囊肿3个,外压性改变3个,食管静脉曲张2个,胃黏膜脱垂2个,胃窦早癌1...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MPS对46例53个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息肉22个,间质瘤12个,脂肪瘤4个,异位胰腺3个,囊肿3个,外压性改变3个,食管静脉曲张2个,胃黏膜脱垂2个,胃窦早癌1个,无病变者1例。部分选择治疗的病灶术后诊断与MPS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安全、简便、无创,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病因学 内镜 隆起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苯吡啶与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87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束庆文 娄诗金 +2 位作者 王传兰 张湘生 任其浩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55-156,共2页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药物疗法 硝苯吡啶 雷尼替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结肠息肉
4
作者 刘静 《健康向导》 2025年第1期31-32,共2页
结肠息肉主要指人体结肠黏膜层隆起性病变,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型息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错构瘤性息肉等。结肠息肉作为临床中常见的肠道病,主要是由于肠腔内出现赘生物导... 结肠息肉主要指人体结肠黏膜层隆起性病变,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型息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错构瘤性息肉等。结肠息肉作为临床中常见的肠道病,主要是由于肠腔内出现赘生物导致,症状轻的患者多表现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日常生活中会伴有便秘,但大多会被人们所忽略而错过最佳诊治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息肉 结肠息肉 病理性质 隆起性病变 炎症性息肉 赘生物 炎性息肉 肿瘤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利特等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40例疗效对比观察
5
作者 徐正富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第5期411-412,共2页
目的比较雷贝拉唑(波利特)、云南百药与针剂奥美拉唑及止血剂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治疗经费。方法将80例消化性溃疡病人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雷贝拉唑10 mg,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用7 d;对照组40例,给予针剂奥美拉唑40 ... 目的比较雷贝拉唑(波利特)、云南百药与针剂奥美拉唑及止血剂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治疗经费。方法将80例消化性溃疡病人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雷贝拉唑10 mg,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用7 d;对照组40例,给予针剂奥美拉唑40 mg,静脉滴注早晚各1次,连续用7 d;比较两组疗效及经费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基本资料相似,具可比性。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症状改善、止血时间长短、溃疡愈合等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映。结论波利特是强效、安全的抑酸药物,对轻中度溃疡出血效果显著而且费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波利特 奥关啦唑针 疗效及经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束庆文 余海 +6 位作者 叶献词 汪斌 林天增 糜叶俊 程四八 刘太平 钟平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疗程铋剂四联疗法与经典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选择403例符合条件的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138例、B组142例、C组123例。A组采用果胶铋200 mg+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 0... 目的比较不同疗程铋剂四联疗法与经典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选择403例符合条件的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138例、B组142例、C组123例。A组采用果胶铋200 mg+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天,共10 d;B组采用果胶铋200 mg+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天,共14 d;C组采用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2次/天,共14 d。观察三组患者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成本-效果比。结果 A、B、C三组患者Hp根除率分别为83.33%、83.80%、71.54%,A组与B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B组与C组Hp根除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5%、2.11%、0.81%,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50、2.09、2.04。结论三种治疗方案均未达到Hp根除率>90%的理想方案。但三种方案的比较中含铋剂10 d与14 d四联疗法Hp根除率较高,接近理想方案。含铋剂10 d四联疗法成本-效果比最好,建议临床使用。14 d三联疗法Hp根除率仅达71.54%,远低于理想标准,不建议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根除 疗效 成本效女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被引量:15
7
作者 束庆文 娄诗金 +6 位作者 刘太平 疏东升 汪全红 潘小龙 蔡善武 金小春 薛刚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加左氧氟沙星加呋喃唑酮三联一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符合条件的Hp阳性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20 mg,2次/天)加左氧氟沙星(200mg,2次/天)加呋...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加左氧氟沙星加呋喃唑酮三联一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符合条件的Hp阳性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20 mg,2次/天)加左氧氟沙星(200mg,2次/天)加呋喃唑酮(100 mg,2次/天),治疗7天;溃疡患者继用奥美拉唑20 mg,1次/天,3周。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2次/天)加克拉霉素(250 mg,2次/天)加甲硝唑(400 mg,2次/天),治疗7天;溃疡患者维持治疗同上。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Hp,观察Hp根除率、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缓解率、Hp根除率、溃疡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5%、89.1%、92.9%、21.7%和88.9%、80.0%、93.3%、24.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每例根除Hp费用分别为107.82元、130.07元,治疗组根除Hp期望成本比对照组低41.58元。结论:奥美拉唑加左氧氟沙星加呋喃唑酮三联一周疗法是根除Hp的理想方案,可被作为根除Hp一线治疗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疾病 幽门螺杆菌 药物疗法 联合 奥美拉唑 左氧氟沙星 呋喃唑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镜联合X线行扩张与内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恶性狭窄与梗阻的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束庆文 谢玉珍 +3 位作者 侯亚峰 叶献词 钱爱玲 汪全红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08-209,212,共3页
目的:探讨结肠镜联合X线行扩张与内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恶性狭窄与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结肠镜和X线透视引导下,对5例左半结肠恶性狭窄与梗阻的患者实施内镜下扩张与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5例患者均一次性扩张与金属内支架... 目的:探讨结肠镜联合X线行扩张与内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恶性狭窄与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结肠镜和X线透视引导下,对5例左半结肠恶性狭窄与梗阻的患者实施内镜下扩张与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5例患者均一次性扩张与金属内支架置入成功,腹痛、肠梗阻等症状均即刻解除,未出现肠道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患者置入支架后生存期为2~30个月。结论:结肠镜联合X线行扩张与内支架置入治疗左半结肠恶性狭窄与梗阻,避免了肠造瘘,具有微创、安全、见效快等优点,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结肠狭窄 结肠梗阻 内镜 扩张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周雷 陶俊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2485-2488,共4页
目的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评估血小板计数对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预测价值,为评估EMR术后出血风险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于铜陵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 目的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评估血小板计数对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预测价值,为评估EMR术后出血风险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于铜陵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行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348例病人的病例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发生迟发性出血分为出血组(n=29)和未出血组(n=319)。对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合并疾病、息肉情况、EMR操作情况等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MR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出血组病人血小板计数(84.8±24.1)×10^(9)/L低于未出血组病人(141.0±49.9)×10^(9)/L(P<0.05)。凝血功能、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肝、肾疾病的比例与未出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中息肉分布于多个肠段的病人比例55.2%(16/29)和发生术中出血的病人比例48.3%(14/29)均高于未出血组的34.8%(111/319)及9.4%(30/319)(P<0.05)。单次息肉切除数量(2.8±1.3)枚和息肉基底最大径(1.1±0.2)mm明显高于未出血组的(1.8±0.8)枚及(0.7±0.2)mm(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单次切除息肉数量和息肉基底最大径是EMR治疗后迟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小板计数低、单次切除息肉数目多、切除息肉底径大是EMR治疗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息肉 手术后出血 血小板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迟发性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胆道恶性梗阻性疾病 被引量:4
10
作者 束庆文 夏飞 +5 位作者 刘太平 汪全红 章安庆 钱爱玲 徐正富 叶献词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11期1369-1370,共2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胆道恶性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胆道恶性梗阻性疾病患者行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置管成功6例,置管成功率75%。成功的6例中血清总胆...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胆道恶性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胆道恶性梗阻性疾病患者行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置管成功6例,置管成功率75%。成功的6例中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的(288.5±104.6)μmol.L-1下降为术后1周的(132.7±92.4)μmol.L-1,其中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下降程度≥1/2术前水平4例,<1/2术前水平2例。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2例。术后37 d死亡1例,术后不到1个月随访期1例。其余生存期超过3月4例,超过6月3例。结论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是治疗胆道恶性梗阻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创伤小、经济、安全,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恶性梗阻 支架 内镜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泌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汪斌 韩真 束庆文 《安徽医学》 2014年第7期869-871,共3页
目的探讨胃泌素(GAS)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结肠癌70例,以癌旁组织为对照组(均经过病理证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GAS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GAS在正常组织中和结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 目的探讨胃泌素(GAS)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结肠癌70例,以癌旁组织为对照组(均经过病理证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GAS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GAS在正常组织中和结肠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2.9%和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正常组织中GAS呈低表达,在结肠癌组织黏膜中GAS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素 结肠癌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镜肠道准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薛刚 汪全红 李杨 《贵州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749-751,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质量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可能的影响因素,评估其预测肠道准备质量的效力。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肠道准备质量时,肠道清洁剂服用量、腹盆腔手术史和排便异... 目的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质量的预测价值。方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可能的影响因素,评估其预测肠道准备质量的效力。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肠道准备质量时,肠道清洁剂服用量、腹盆腔手术史和排便异常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肠道清洁剂服用量和排便异常为可能的影响因素,肠道清洁剂服用量≤2L时,校正比值比(AOR)=4.40,阳性预测值(PPV)为31.54%,阴性预测值(NPV)为87.50%,存在排便异常时,AOR=10.65,PPV=54.24%,NPV=87.44%,两因素同时满足时,PPV=64.52%,NPV=83.83%。结论肠道清洁剂服用量和排便情况可能是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因素,无排便异常或肠道清洁剂服用量>2L时,肠道准备满意比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准备质量 影响因素 肠道清洁剂 排便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溃疡性结肠炎黏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叶献词 吴正祥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73-275,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2例UC黏膜标本取自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按病理组织学对炎症进行分级,Ⅲ、Ⅳ级20例,Ⅰ、Ⅱ级12例;对照组为15名健康成人。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对照组和UC...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2例UC黏膜标本取自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按病理组织学对炎症进行分级,Ⅲ、Ⅳ级20例,Ⅰ、Ⅱ级12例;对照组为15名健康成人。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对照组和UC组肠黏膜MCP-1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CP-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C肠黏膜MCP-1 mRNA和其蛋白过度表达,MCP-1 mRNA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P<0.01)。MCP-1蛋白表达位于UC肠黏膜固有层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病理分级Ⅲ、Ⅳ级肠黏膜MCP-1蛋白表达较病理分级Ⅰ、Ⅱ级组明显增加(t=7.31,P<0.01)。结论UC黏膜组织中MCP-1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其表达水平与病情轻重和炎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趋化因子CCL2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和胃黏膜异位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杨 汪全红 邢益祥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NBI)技术对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和胃黏膜异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胃黏膜异位和炎性表浅隆起型病变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在内镜NBI模式下观察病变分布、多发病变间融合、病变大小、...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NBI)技术对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和胃黏膜异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胃黏膜异位和炎性表浅隆起型病变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在内镜NBI模式下观察病变分布、多发病变间融合、病变大小、病变血管结构和表面结构,比较两组的各项观察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72例研究对象中,胃上皮化生/胃黏膜异位组35例(48.61%),炎性反应组37例(51.39%),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提示,两组间性别、年龄、病变分布、多发病变间融合、病变大小和病变血管结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黏膜表面结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镜NBI技术,可对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和胃黏膜异位与炎性病变进行初步鉴别,从而引导靶向性活组织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 胃上皮化生 胃黏膜异位 表浅隆起型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叶献词 束庆文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494-496,共3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数据,为临床判定其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分为存活组(47例)和死亡组(21例),比较两组病例Child-Pugh评分、腹...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数据,为临床判定其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预后分为存活组(47例)和死亡组(21例),比较两组病例Child-Pugh评分、腹水中性粒细胞(PMN)数目、重要生化指标、并发症的因素。结果 SBP患者有较高死亡率,死亡组Child-Pugh评分、腹水中性粒细胞(PMN)数目、血肌酐值(Scr)明显高于存活组;腹水白蛋白值、血钠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合并并发症多于存活组。结论 Child-Pugh评分、腹水中性粒细胞(PMN)数目、腹水白蛋白值、低血钠水平、血Scr值及合并并发症等因素均影响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转归,临床医师可根据以上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肝硬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沙比利联合胃炎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正富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499-499,共1页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观察 胃炎合剂 莫沙比利 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萎缩性胃炎患者 疗效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17
作者 薛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8期575-576,共2页
目的评价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根除H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胃镜快速尿素酶实验阳性的77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给予雷贝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口服5 d后再给予雷... 目的评价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根除H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胃镜快速尿素酶实验阳性的77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给予雷贝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口服5 d后再给予雷贝拉唑20 mg/d、克拉霉素500 mg和替硝唑500 mg口服5 d,均2次/d;对照组38例给予雷贝拉唑20 mg/d、克拉霉素500 mg和阿莫西林1 000 mg口服10 d,均2次/d;治疗后4周行快速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4周后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4.8%,对照组总有效率73.6%,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14C-尿素呼气试验转阴率为92.3%,对照组转阴率为71.1%,两组Hp转阴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0 d序贯疗法治疗Hp的根治率较传统三联疗法高,易耐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糜烂性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 序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胃泌素、环氧化酶2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测水平的主成分分析-决策树模型对胃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斌 林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21-1424,共4页
目的 研究组织胃泌素(GAS)、环氧化酶(COX)-2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测水平的主成分分析(PCA)-决策树模型对胃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60例胃癌患者,检查患者外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 目的 研究组织胃泌素(GAS)、环氧化酶(COX)-2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测水平的主成分分析(PCA)-决策树模型对胃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60例胃癌患者,检查患者外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获取患者手术癌组织、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查患者组织GAS、COX-2阳性水平,并建立决策树分析模型,评估各指标水平对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胃癌组织GAS、COX-2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随访3年共有20例(33.33%)患者淋巴结转移纳入转移组,余40例纳入未转移组,转移组胃癌组织GAS、COX-2分值及外周血PLR、NLR水平均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5).随访3年共有7例(11.67%)患者死亡纳入死亡组,余53例纳入存活组,死亡组胃癌组织GAS、COX-2分值及外周血PLR、NLR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淋巴结转移、死亡的单项检测以COX-2诊断价值最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0、0.946.PCA-决策树模型分析结果 显示淋巴结转移、死亡诊断准确率为86.67%、80.00%,预测准确率为80.00%、100.00%.结论 组织GAS、COX-2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测水平对胃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均有一定程度诊断价值,借助PCA-决策树模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决策树 胃泌素 环氧化酶2 淋巴细胞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束庆文 《中国医药》 2009年第7期499-500,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共23例经ERCP诊断与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中ERCP诊断为胆总管结石18例,胆管癌及肝门部癌致胆总管重度狭窄3例,胰头癌...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共23例经ERCP诊断与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中ERCP诊断为胆总管结石18例,胆管癌及肝门部癌致胆总管重度狭窄3例,胰头癌致胆总管下段重度狭窄1例,胆总管无异常1例。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相比,诊断符合率为94.1%(16/17)。其中行取石治疗17例,鼻胆管引流2例,胆总管塑料内支架置入3例。发生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8例,并发症总发生率34.8%(8/23)。结论ERCP与MRCP诊断符合率较高,在胰胆管疾病诊断上应首选MRCP。ERCP是一项对胰胆管疾病有较高诊治价值但又有一定风险和较高技术要求的高新微创技术,治疗性ERCP技术有着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括约肌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大细胞及肠嗜铬细胞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的表达及意义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斌 韩真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MC)及肠嗜铬细胞(EC)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其在IBS内脏高敏感性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患者56例,对照组25例。肠道黏膜标本取自回盲部、升结肠、降结肠、...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肥大细胞(MC)及肠嗜铬细胞(EC)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其在IBS内脏高敏感性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患者56例,对照组25例。肠道黏膜标本取自回盲部、升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应用甲苯胺蓝改良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对MC和EC进行染色,并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及免疫组化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IBS患者回盲部、升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MC明显增多(P<0.05),直肠MC无明显变化;IBS患者MC存在显著变异;IBS患者肠黏膜EC阳性细胞表达增强(P<0.05),其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MC和EC的相互作用在IBS内脏高敏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肥大细胞 肠嗜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