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应用时限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晖 宋梅 +4 位作者 薛朝阳 杨志健 朱铁兵 王连生 曹克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接受早期介入治疗的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最佳应用时机。方法:选择接受早期冠脉介入治疗(PCI)的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患者162例,按替罗非班使用时... 目的:探讨接受早期介入治疗的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最佳应用时机。方法:选择接受早期冠脉介入治疗(PCI)的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患者162例,按替罗非班使用时机分常规早期治疗组和延期选择性治疗组,分别评估两种治疗方案对PCI术前、术后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和30天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PCI术前TMPG分级0~1级患者共65例(40.1%),其中早期治疗组27例(32.9%),延期治疗组38例(47.5%);统计显示早期治疗组PCI术前TMPG分级0~1级发生率显著低于延期治疗组(P<0.05)。30天复合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发生率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GPⅡb/Ⅲa拮抗剂早期治疗能改善PCI术前心肌微循环,提高组织水平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拮抗剂 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早期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92例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黎爱峰 贺红丽 +3 位作者 薛朝阳 宋梅 马世霞 贾武梅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159-1161,共3页
目的探讨左心系统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因左心系统疾病诱发心衰的住院患者1 792例,根据原发疾病不同分为冠心病+高血压组790例、冠心病组424例、高血压组305例、扩张型心肌病组153例、瓣膜病组120例,回顾性分析5组患... 目的探讨左心系统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因左心系统疾病诱发心衰的住院患者1 792例,根据原发疾病不同分为冠心病+高血压组790例、冠心病组424例、高血压组305例、扩张型心肌病组153例、瓣膜病组120例,回顾性分析5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数据。结果 5组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病率不同,心脏瓣膜病组发病率最高,扩张型心肌病组次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者进展为肺动脉高压年龄不同,其中扩张型心肌病组年龄最小,瓣膜性心脏病组次之,与冠心病组、冠心病+高血压组、高血压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者从左心系统疾病发生至发展为肺动脉高压,病程不同,其中扩张型心肌病发生后最早进展为肺动脉高压,其次为冠心病,瓣膜病自发生至进展为肺动脉高压病程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者肺动脉收缩压与左房前后径、脑钠肽前体、左室舒末径、心功能分级、患病年限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左心系统疾病,其肺动脉高压发病率不同,进展为肺动脉高压年龄不同,从左心系统疾病发生至发展为肺动脉高压病程不同;肺动脉收缩压与左房前后径、左室舒末径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疾病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收缩压 发病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黎爱峰 宋梅 +2 位作者 薛朝阳 马世霞 贾武梅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601-603,共3页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常规优化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及常规优化治疗+阿托伐他汀+阿魏酸钠组,每组40例,疗程6个月。应用彩色血流...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常规优化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及常规优化治疗+阿托伐他汀+阿魏酸钠组,每组40例,疗程6个月。应用彩色血流多普勒测量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组织多普勒测量右室Tei指数,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6 MWD)。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心功能改善,6MWD增加(P<0.05),肺动脉收缩压下降,右室Tei指数下降,阿托伐他汀+阿魏酸钠治疗组较阿托伐他汀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阿托伐他汀、阿魏酸钠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在常规抗心衰优化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阿魏酸钠,对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阿魏酸钠 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治疗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黎爱峰 薛朝阳 +2 位作者 宋梅 马世霞 贾武梅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19-321,共3页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分成2组,常规优化治疗组及常规优化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0例,疗程6个月。应用彩色血流多普勒测量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组织多...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分成2组,常规优化治疗组及常规优化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0例,疗程6个月。应用彩色血流多普勒测量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组织多普勒测量右室Tei指数,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6 MWD)。结果 1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心功能改善,6 MWD增加(P<0.05),肺动脉收缩压下降,右室T-ei指数下降,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较常规优化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2阿托伐他汀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在常规抗心衰优化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对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后处理对改善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心肌血流灌注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晖 薛朝阳 +5 位作者 宋雪荣 杨志健 陆民 张宁 李伟 曹克将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14-717,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连续选择发病12h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EMI患者215例,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缺血后处理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年...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连续选择发病12h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EMI患者215例,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缺血后处理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年龄65岁及以上患者分别为38例和46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再灌注治疗,缺血后处理组采用再灌注30s,再缺血30s,交替3次后再持续灌注的方法。分别评估缺血后处理对老年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冠状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缺血后处理组和对照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1.1%(8/38)和45.7%(2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1,P〈0.05);其中高危、需要药物或电转复及临时起搏等于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7.9%(3/38)和26.1%(1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5,P〈0.05)。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分别为(23.64±3.7)帧和(26.1±5.9)帧(t=5.434,P〈0.05)。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3级分别为89.5%(34例)和69.6%(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9,P〈0.05)。结论心肌缺血后处理能减轻老年STEMI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可应用于老年人STEMI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损伤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原文传递
替罗非班治疗老年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晖 宋梅 +7 位作者 薛朝阳 杨志健 朱铁兵 王连生 陆民 张宁 李伟 曹克将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27-931,共5页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介入治疗的老年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分析. 方法 选择接受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患者162例,按替罗非班使用时...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介入治疗的老年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分析. 方法 选择接受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患者162例,按替罗非班使用时间分常规早期治疗组(82例)和延期选择性治疗组(80例),分别评估两种治疗方案对PCI术前、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和30 d复合心血管事件等观察指标的影响. 结果 PCI术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0~1级共65例(40.1%),其中早期治疗组27例(32.9%),延期治疗组38例(47.5%),早期治疗组PCI术前TMPG分级0~1级发生率低于延期治疗组(x2=3.58,P<0.05);两组PCI术前TIMI 0~1级血流[22例(26.8%)和20例(25.0%)]、术后即刻TIMI 3级血流[80例(97.6%)和77例(96.3%)]及术前、术后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数分别为(34.2±11.8)帧和(34.9±12.7)帧、(23.1±4.6)帧和(22.6±3.8)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7、0.23、0.49;t值分别为0.13、0.57,均P>0.05);30 d复合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31、0.004,均P>0.05). 结论 替罗非班早期治疗老年高危ACS患者能改善PCI术前心肌微循环,提高组织水平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