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教学法结合微课教学法在眼科学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孙丽丽 季拓 +3 位作者 齐丽丽 赵佳钰 魏达亨 何慧君 《眼科学报》 2019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微课教学法在眼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方法:将锦州医科大学眼科实习课的60名学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结合微课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微课教学法在眼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方法:将锦州医科大学眼科实习课的60名学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结合微课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结合微课教学法应用于眼科学生的临床实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和团队合作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理论知识评估和临床操作考核成果并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微课 眼科 临床教学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护理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楠 李斯桐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76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76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眼压及视力、负性情绪。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后,两组眼压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视力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白内障 青光眼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职护理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李斯桐 赵楠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1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专职护理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目的:探讨专职护理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专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负面情绪、舒适度评分、康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情绪管理能力、健康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治疗依从性、情绪管理能力、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术后舒适度和鼻腔鼻窦结局测试(SNOT-2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术后舒适度评分和SNOT-20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P=0.013)。结论:专职护理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术后舒适度,改善其负面情绪,促进患者康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职护理干预 鼻内镜手术 鼻窦炎 鼻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例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圣识 孙丽丽 +1 位作者 龙梅欢 孙铁权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9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发病原因及其对不同临床表现的治疗措施,并对现有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52例(52眼)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对于不同病因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发病原因,比较患... 目的探讨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发病原因及其对不同临床表现的治疗措施,并对现有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52例(52眼)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对于不同病因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发病原因,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眼压、视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14例14眼(26.92%)的眼压〉21 mm Hg(1 mm Hg=0.133 k Pa),38例38眼(73.08%)的眼压为6~21 mm Hg;治疗后,患者平均眼压为(14.8±2.9)mm Hg,低于治疗前的(42.7±5.7)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42例42眼(80.77%)视力上升,8例8眼(15.38%)视力下降,2例2眼(3.85%)视网膜脱落;治疗后,患者视力为(0.210±0.029),高于治疗前的(0.080±0.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睛受到较为严重的外伤后,眼内的组织常常受到很大程度上的损伤,而由此导致的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在治疗上无疑更增加了治疗困难。对眼外伤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采用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可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防止眼部伤情的恶化及蔓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继发性青光眼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儿童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配戴一年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边思林 刘华 林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1-127,共7页
目的评估近视儿童角膜塑形镜配戴与框架眼镜配戴1年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8月成都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中低度数近视儿童200例20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角膜塑... 目的评估近视儿童角膜塑形镜配戴与框架眼镜配戴1年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8月成都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中低度数近视儿童200例20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眼镜组,每组100例100眼,比较2个组受试者戴镜前和戴镜后6、12个月及停戴后1个月的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和晶状体厚度。结果2个组受试者戴镜前后不同时间点AL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4.617,P=0.043;F时间=10.939,P=0.023)。与戴镜前比较,2个组受试者戴镜后6、12个月和停戴后1个月AL均变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塑形镜组受试者停戴后1个月AL与戴镜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戴镜前相比,戴镜后12个月角膜塑形镜组受试者AL增长量为(0.13±0.06)mm,低于框架眼镜组的(0.29±0.0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00,P=0.002)。2个组受试者戴镜前后不同时间点C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297,P=0.013;F时间=11.219,P<0.01),其中戴镜后6个月和12个月角膜塑形镜组CCT较戴镜前和同时间点框架眼镜组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停戴后1个月,角膜塑形镜组受试者CCT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受试者戴镜前后不同时间点AC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4.226,P=0.051;F时间=3.208,P=0.057)。2个组患者戴镜前后不同时间点晶状体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3.130,P<0.01;F时间=0.804,P=0.047),其中戴镜后6、12个月和停戴后1个月,角膜塑形镜组受试者晶状体厚度较戴镜前和同时间点框架眼镜组变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塑形镜组受试者停戴后1个月晶状体厚度与戴镜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配戴框架眼镜比较,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抑制儿童近视眼AL延长,可逆性降低CCT,增加晶状体厚度,但对ACD无明显影响,且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治疗 接触镜 生物测量 眼球 疗效 儿童 随机对照研究 OK镜配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吸出联合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视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崔健怡 胡水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视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5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视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5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2),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视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角膜散光和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角膜散光和视力水平均有明显提升,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眼压水平和前房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眼压水平和前房角有明显变化,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眼压水平更低,前房角更宽(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2/4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05%(8/4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躯体活动、社会生活、睡眠情感以及精力等生活质量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出联合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及前房角情况,且并发症明少,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视功能 眼压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龄初期儿童近视发生的用眼环境因素构成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赵灿 薛秋洁 +2 位作者 刘晓芬 曹文杰 孙丽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921-1924,共4页
目的:分析我院就诊的586例学龄初期儿童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写作业时间、是否弹钢琴和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的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16-10/2017-04在我院门诊就诊的6~12岁学龄初期儿童586例,记录裸眼视力、验光结果;记录电子产品的累计... 目的:分析我院就诊的586例学龄初期儿童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写作业时间、是否弹钢琴和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的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16-10/2017-04在我院门诊就诊的6~12岁学龄初期儿童586例,记录裸眼视力、验光结果;记录电子产品的累计使用时间(包括电视、电脑、手机、i Pad)、写作业时间、是否弹钢琴和户外活动时间的用眼情况。统计分析各年龄组的近视情况、不同年龄组电子产品累计使用时间、写作业时间、是否弹钢琴和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发生的分布规律。结果:(1)随着年龄的增长,学龄初期儿童裸眼视力正常者的分布逐渐减少,儿童以轻度近视为主,轻度近视分布所占比例情况明显高于中度、高度近视;(2)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分布情况:在电子产品的累计用眼量(包括手机、电脑、i Pad)中,玩电子产品者占76.8%,不玩电子产品者占23.2%,其中9、10岁玩电子产品的累计用眼时间长,高于其他年龄组。(3)写作业时间分布:学龄初期儿童中,写作业≤1h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写作业>1h者所占比例(37.2%vs 62.8%),其中9、10岁累计写作业时间高于其他年龄组。(4)弹钢琴分布情况:学龄初期儿童中,弹钢琴时间低于1h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弹钢琴时间大于1h者所占比例(89.1%vs 10.9%)。(5)户外活动分布:学龄初期儿童中,户外活动时间≤1h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户外活动时间>1h者所占比例(91.8%vs 8.9%)。结论:随着接触电子产品的年龄提前,学习任务繁重,户外活动少,近视发生的年龄提前,而健康体检、健康用眼指导、适当减少课业、增加户外活动对减缓学龄初期儿童近视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初期 近视 电子产品 户外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超乳术后角结膜干燥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祎 高峰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303-1306,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超乳术后角结膜干燥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03/2016-03收治的糖尿病患者超乳术后角结膜干燥症患者78例78眼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人工泪液+芪...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超乳术后角结膜干燥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03/2016-03收治的糖尿病患者超乳术后角结膜干燥症患者78例78眼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人工泪液+芪明颗粒治疗39眼,B组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人工泪液治疗39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泪眼破膜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结果、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显著高于B组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症状及体征评分均明显降低,泪膜破裂时间均明显延长,并且A组治疗后1、2wk,1mo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泪膜破裂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2wk的荧光素染色评分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洛芬滴眼液+人工泪液+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患者超乳术后角结膜干燥症,能够迅速、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结膜干燥症 普拉洛芬滴眼液 卡波姆眼用凝胶 芪明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酸钠对小鼠视网膜形态和功能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姜双 徐海月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探讨碘酸钠鼠尾静脉注射导致的C57BL/6J小鼠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将60只6~8周龄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碘酸钠组。碘酸钠组经鼠尾静脉注射碘酸钠(35mg/kg),分别于注射后6h,1、3、5、8d进行眼底照相、OCT和电生... 目的:探讨碘酸钠鼠尾静脉注射导致的C57BL/6J小鼠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将60只6~8周龄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碘酸钠组。碘酸钠组经鼠尾静脉注射碘酸钠(35mg/kg),分别于注射后6h,1、3、5、8d进行眼底照相、OCT和电生理检测;正常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所有小鼠摘除眼球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呈淡红色,视盘呈黄色,视网膜血管呈放射状走行。鼠尾静脉注射碘酸钠后6h即可见到眼底黄白色类似玻璃膜疣样改变,但此时OCT和ERG尚无明显变化。注射后1d,眼底改变加重,类玻璃膜疣的改变逐渐增加,OCT可见RPE层色素紊乱,光感受器和外核层受损。注射后3d,视网膜损伤进一步加重,视网膜出现水肿,注射后5d水肿消失,视神经变白,眼底病灶进一步增多。注射后8d,RPE层、感光细胞层及外核层结构破坏明显,几乎没有正常结构。在此过程中,ERG表现为a波、b波振幅下降,并呈时间依赖性加重。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规则整齐,密度均匀。碘酸钠组小鼠外层视网膜呈波浪状改变,RPE层正常结构消失,可见黑色圆形沉积物,随时间延长,黑色沉积物逐渐增多,至注射后第8d时几乎没有正常RPE结构。结论:碘酸钠经鼠尾静脉注射后,可以很好地模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过程,视网膜出现明显的形态和功能变化,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提供一个较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碘酸钠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维生素B6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俊杰 伍大洋 +2 位作者 徐军 孙涛 陈昊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3-726,共4页
目的分析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Vit)B6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AMD患者91例,所有患者双眼行眼底照相、眼底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 目的分析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Vit)B6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AMD患者91例,所有患者双眼行眼底照相、眼底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并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诊断及分型标准,将其分为湿性AMD(wAMD)患者55例(wAMD组),干性AMD(dAMD)患者36例(dAMD组),另选取医院体检中心体检合格且无眼底病变87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每组血清Hcy、叶酸、VitB6、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央区平均视网膜厚度(CMT)。并将wAMD组随机分为Ⅰ组28例,Ⅱ组27例,Ⅰ组给予安慰剂口服,Ⅱ组给予叶酸+VitB6口服,dAMD组随机分为Ⅲ组18例,Ⅳ组18例,Ⅲ组给予安慰剂口服,Ⅳ组给予叶酸+VitB6口服,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4组1个月及3个月患者血清Hcy、叶酸、VitB6、MDA、GSH、SOD水平、BCVA及CMT。结果治疗前,wAMD组和dAMD组、叶酸、VitB6、GSH、SO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cy、MD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wAMD组与dAMD组血清Hcy和叶酸、VitB6、MDA、GSH、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连续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Ⅰ、Ⅲ组血清Hcy、叶酸、VitB6、MDA、GSH、SOD水平、BCVA及CMT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治疗3个月后,Ⅱ、Ⅳ组血清叶酸、VitB6、GSH、SOD水平及BCVA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均明显升高,血清Hcy、MDA水平及CMT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均明显降低(均P<0.05),Ⅰ组与Ⅱ组治疗3个月后相较Ⅲ组及Ⅳ组血清叶酸、VitB6、GSH、SOD水平及BCVA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血清Hcy、MDA水平及CMT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血清Hcy与叶酸、VitB6、GSH、SOD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与MDA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AMD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叶酸、VitB6的应用有助于降低AMD患者血清Hcy水平及氧化应激反应,可提高视力,减少C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6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评价闭角型青光眼激光治疗前后眼前节参数变化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毛洪杰 车慧欣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644-646,共3页
目的:探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为窄房角(PACS)的患者行激光治疗前后眼前节各参数的变化。方法:收集诊断为PACS的患者(34例64眼),分别以行LPIP(14例27眼)及LPI(20例37眼)治疗,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对术前... 目的:探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为窄房角(PACS)的患者行激光治疗前后眼前节各参数的变化。方法:收集诊断为PACS的患者(34例64眼),分别以行LPIP(14例27眼)及LPI(20例37眼)治疗,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对术前、术后中央前房深度(CACD)、周边前房深度(PACD)、前房容积(ACV)、前房角(ACA)等参数进行测量及比较,同时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的眼内压(IOP)、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数据。结果:LPIP术前与术后ACV比较(t=-2.409,P=0.023), CACD比较(t=1.121,P=0.273),ACA比较(t=-2.419,P=0.023),IOP比较(t=-2.587,P=0.032),BCVA比较(t=2.212,P=0.325),即行LPIP患者术后ACV、ACA、IOP与术前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的CACD、BCVA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PI术前与术后ACV比较(t=-6.507,P=0.000)mm,术前与术后CACD比较(t=-2.346,P=0.025),术前与术后ACA比较(t=-2.010,P=0.052),术前与术后IOP比较(t=-2.432,P=0.024),术前与术后BCVA比较(t=1.352,P=0.293),即行LPI患者术前的ACV、CACD、IOP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的ACA、BCVA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行LPIP和LPI患者CACD、ACV、ACA的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LPIP和LPI均可有效的治疗PACS患者。②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可用作PACS患者激光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眼前节变化的有效检查手段。③由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因素不同,故LPIP和LPI不可相互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 青光眼 可疑房角关闭 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 眼前节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三酚对糖尿病白内障模型大鼠体质量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邢进 胡水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10-1113,共4页
目的:研究芪三酚对糖尿病白内障模型大鼠体质量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各10只。空白组大鼠不做处理,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进行建模,使用芪三酚对治疗组大鼠进行干预,并对各组大鼠晶状体混浊情况、... 目的:研究芪三酚对糖尿病白内障模型大鼠体质量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各10只。空白组大鼠不做处理,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进行建模,使用芪三酚对治疗组大鼠进行干预,并对各组大鼠晶状体混浊情况、体质量、身长及生化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对三组大鼠右眼眼球进行HE染色。结果:空白组大鼠晶状体透明,无混浊现象;治疗组大鼠晶状体混浊程度和白内障整体评分均优于模型组( P <0.05);第3、5wk时,治疗组大鼠体质量、身长高于模型组,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水平低于模型组( P <0.05);5wk后,相比模型组大鼠,治疗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 P <0.05)。结论:芪三酚能够改善糖尿病白内障大鼠晶状体混浊程度,减轻疾病对大鼠体质量的影响,调控大鼠血糖、生化指标水平,缓解白内障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三酚 糖尿病白内障 体质量 血糖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硫辛酸对青光眼模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边思林 刘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7-312,共6页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青光眼模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取30只大鼠,选右眼为实验眼,采用烙闭表层巩膜静脉的方法制作大鼠青光眼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两组青光眼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青光眼模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取30只大鼠,选右眼为实验眼,采用烙闭表层巩膜静脉的方法制作大鼠青光眼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两组青光眼对照组和青光眼硫辛酸组,每组各15眼。另取30只大鼠,右眼行假手术操作,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眼压对照组和正常眼压硫辛酸组,每组各15眼。于造模第3周末,正常眼压硫辛酸组和青光眼硫辛酸组大鼠腹腔注射α-硫辛酸150 mg·kg-1。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第1周末、第2周末、第3周末、第4周末、第5周末、第6周末应用手持式眼压计测量并记录大鼠双眼眼压。分别用相应测试盒检测丙二醛(MDA)和活性氧簇(RO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通过TUNEL法检测RGC凋亡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应用GraphPadPrism6软件作图,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所有数据。结果造模后3周末开始腹腔注射α-硫辛酸,青光眼硫辛酸组大鼠右眼眼压在造模后4周、5周、6周与青光眼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DA和ROS含量四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均为正常眼压硫辛酸组<正常眼压对照组<青光眼硫辛酸组<青光眼对照组(均为P<0.05)。GSH-Px及SOD酶活性四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均为正常眼压硫辛酸组>正常眼压对照组>青光眼硫辛酸组>青光眼对照组(均为P<0.05)。青光眼硫辛酸组和青光眼对照组的凋亡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眼压硫辛酸组和正常眼压对照组。正常眼压硫辛酸组RGC凋亡指数和正常眼压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小于青光眼硫辛酸组和青光眼对照组(均为P<0.05);青光眼硫辛酸组RGC凋亡指数小于青光眼对照组(P<0.05)。青光眼硫辛酸组和青光眼对照组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眼压硫辛酸组和正常眼压对照组。青光眼硫辛酸组Caspase-3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小于青光眼对照组(P<0.05)。结论α-硫辛酸通过抗氧化作用降低Caspase-3的表达,抑制RGC凋亡,对青光眼模型大鼠RGC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硫辛酸 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氧化应激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皮杉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丹 杜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26-2030,共5页
目的:探究白皮杉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常规用药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白皮杉醇组各10只。模型组使用100mg/kg的生理盐水灌胃,常规用药组使用100mg/kg的依帕... 目的:探究白皮杉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常规用药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白皮杉醇组各10只。模型组使用100mg/kg的生理盐水灌胃,常规用药组使用100mg/kg的依帕司他灌胃,低剂量、高剂量白皮杉醇组分别使用100、200mg/kg白皮杉醇灌胃。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五组大鼠视网膜组织,Western blot检测五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ax、Bcl-2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五组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HIF-1α、ANGⅡ、Ang-1、Ang-2、Tie-2水平。结果:高剂量白皮杉醇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ax、Ang-1/Ang-2比值(1.76±0.05、3.16±0.09)高于低剂量白皮杉醇组(1.01±0.21、2.98±0.02)(P<0.05)。高剂量白皮杉醇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Bcl-2、VEGF、HIF-1α、ANGⅡ、Ang-1、Ang-2、Tie-2水平(0.37±0.06ng/mL、121.89±5.45ng/mL、0.38±0.01pg/mL、7.58±0.10ng/mL、8.56±0.04μg/L、3.24±0.25μg/L、3.00±0.04μg/L)低于低剂量白皮杉醇组(0.96±0.21ng/mL、140.25±8.10ng/mL、0.42±0.02pg/mL、8.12±0.09ng/mL、9.10±0.46μg/L、4.12±0.23μg/L、3.46±0.15μg/L)(P<0.05)。结论:白皮杉醇通过作用于Ang/Tie受体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新生血管的生成,有效保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的视网膜组织,且呈剂量依赖,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杉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崔健怡 胡水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3期60-61,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对硬核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72例硬核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目的研究分析对硬核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72例硬核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角膜散光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角膜散光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6%,低于对照组的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硬核白内障患者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理想,对角膜散光度影响小,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安全性,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硬核白内障 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脉冲超声能量模式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丽丽 季拓 +4 位作者 齐丽丽 赵佳钰 魏达亨 吴佳妮 彭荟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53-1156,1161,共5页
目的观察微脉冲超声能量模式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就诊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146例(178眼)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分为2组,微脉冲模式组(A... 目的观察微脉冲超声能量模式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于我院就诊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146例(178眼)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分为2组,微脉冲模式组(A组,88眼)、脉冲模式组(B组,90眼)。再根据Emery核硬度分级标准将2组患者各分为1(Ⅱ级核,59眼)、2(Ⅲ级核,86眼)、3(Ⅳ级核,33眼)小组。记录术前视力、白内障核硬度分级;比较2组术中所用的实际超声能量(actual power,AP)、有效超声时间(effective phaco time,EPT);术后1 d和7 d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后1 d、7 d和30 d的中央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ECD)、六角形细胞比率和术后30 d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结果 A组和B组的AP、EPT比较:各组间比较AP均减少、EPT均缩短。A1、B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B2组及A3、B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央区CECD、PHC比较:术后1 d、7 d、30 d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央区CECD术后不同时间点比较:A1组与B1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2组与B2组、A3组与B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7 d A3组与B3组PH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0 d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比较:术后30 d 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CVA:术后1 d、7 d A组及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0 d 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脉冲超声能量模式可使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的超声时间缩短、超声能量降低,可减少对眼内组织特别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其安全性、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脉冲模式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角膜内皮细胞 最佳矫正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白内障患者视觉质量初步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佳钰 刘华 +1 位作者 龚蕤 孙丽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0-474,共5页
目的对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Lentis MPlus LS-313 MF30植入术后白内障患者的视觉质量进行临床初步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病中心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患者共60例(60眼)的... 目的对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Lentis MPlus LS-313 MF30植入术后白内障患者的视觉质量进行临床初步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病中心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患者共60例(6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其中植入Lentis Mplus LS-313 MF30 IOL者30例30眼为试验组,植入Tecnis ZCB00单焦点IOL者30例30眼为对照组。术后1 d、7 d、1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患眼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离焦曲线,同时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脱镜率及光学副作用等。结果术后1 d、7 d、1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裸眼远视力和矫正远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试验组患眼中、近视力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离焦曲线试验组大约在0.00 D和-3.00 D有明显的波峰,中间是较为平缓的低谷,对照组仅有一个波峰,位于0.00 D。术后1个月,试验组从未出现光晕者占66.7%,低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眼间出现眩光、星曝、复视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近距离使用时试验组患眼完全脱镜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3%(P<0.05);试验组患者非常满意者占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区域折射型多焦点IOL Lentis Mplus LS-313 MF30可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患者术后脱镜率和满意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 离焦曲线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BL教学模式在临床超声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季拓 孙丽丽 刘彩杰 《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8期9-10,共2页
目的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实际问题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它的核心思想是将问题作为学习知识的切入点,学生需要努力寻找有意义的解决方案。方法将我院2017级—2018级超声医学硕士研究生共32人随机分为A组与B组... 目的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基于实际问题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它的核心思想是将问题作为学习知识的切入点,学生需要努力寻找有意义的解决方案。方法将我院2017级—2018级超声医学硕士研究生共32人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16名学生。A组为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模式,教师从超声工作站PACS系统选取诊断明确的病例作为案例,由案例引出疾病影像学特点,学生采用渐进探索问题的方式学习;B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学习超声影像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完成后分别通过调查问卷以及技能考核形式对AB组学生进行考核,并综合分析结果,分析学生对PBL教学的评价。结果 PBL教学组(65.3±6.2)分和LBL教学组(66.9±7.1)分入科理论考试成绩均较低,两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但PBL教学组出科理论考核成绩(88.3±8.4)分却显著高于LBL教学组(80.2±7.9)分,P <0.01。结论 PBL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结合效果,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超声 医学 示教 作用 调查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离子对视网膜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睿婵 刘艳丽 +2 位作者 李丽华 谢婧 刘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04-708,共5页
目的探讨氢离子对氧化应激诱导的视网膜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C57BL/6J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给予氢离子水灌胃7 d、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7 d后均建立视网膜损伤动物模型,对照组仅用蒸馏水灌胃,之后... 目的探讨氢离子对氧化应激诱导的视网膜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C57BL/6J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给予氢离子水灌胃7 d、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7 d后均建立视网膜损伤动物模型,对照组仅用蒸馏水灌胃,之后按前述方法分别持续灌胃5 d后处死,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二氢乙啶染色观察视网膜中活性氧的含量;剥离视网膜,Western blot检测氧化应激标志性蛋白ogg1、Sirt3及衰老相关蛋白P53、P21和P16的表达。结果视网膜HE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视网膜黑色玻璃膜疣沉积与模型组相比少且小;治疗组中氧化应激标志性蛋白ogg1相对表达量(0.63±0.04)明显低于模型组(0.96±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0.42±0.0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氢乙啶染色结果表明,治疗组的视网膜的活性氧含量较模型组低;治疗组中Sirt3蛋白相对表达量(1.02±0.05)较模型组(0.55±0.04)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衰老相关蛋白P53、P21、P16的相对表达量(0.53±0.05、0.40±0.01、0.71±0.01)较模型组(1.06±0.04、0.70±0.03、1.29±0.05)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氢离子通过减少Sirt3表达的下调和抑制衰老对氧化应激诱导的视网膜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离子 Sirt3蛋白 氧化应激 衰老 视网膜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蛋白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双 徐海月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829-832,共4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采用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组大鼠腹腔注射STZ 60mg/kg,对照组腹腔注...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采用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组大鼠腹腔注射STZ 60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1、2和4mo时处死大鼠,摘取视网膜,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结构变化,荧光血管造影观察视网膜血管变化,TUNEL染色观察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中HMGB1和NF-κB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密度减低,可见微血管病变,以及内、外核层变薄和神经节细胞的凋亡;荧光血管造影见周边毛细血管迂曲,可见血管闭塞及无灌注区;Western Blot检测HMGB1和NF-κB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高,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HMGB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表达增加,HMGB1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迁移率蛋白1 核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