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损伤模型小胶质细胞的高效移植替换策略
1
作者 曾凡卓 李雨欣 +4 位作者 孙嘉晨 谷欣阳 文山 田鹤 梅晰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7-1014,共8页
背景:由于脊髓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且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困难,因此如何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和提高脊髓损伤后干细胞及其他治疗细胞的移植效率,一直是临床及科研的研究热点和重点。目的: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小鼠脊髓小胶质细胞高效率移植... 背景:由于脊髓损伤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且脊髓损伤后神经再生困难,因此如何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和提高脊髓损伤后干细胞及其他治疗细胞的移植效率,一直是临床及科研的研究热点和重点。目的: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小鼠脊髓小胶质细胞高效率移植替换的方式。方法:选取8-10周龄CX3CR1 creER^(-/+)::LSL-BDNF^(-/+)-tdTomato小鼠,CX3CR1^(+/GFP)小鼠,β-actin GFP小鼠及C57BL/6J野生型小鼠。按照实验要求随机分为6组:(1)假手术组:只掀除小鼠椎板而不做损伤,使用8只基因型为C57BL/6J野生型小鼠;(2)脊髓打击损伤组:使用8只基因型为C57BL/6J野生型小鼠;(3)脊髓钳夹损伤组,使用8只基因型为C57BL/6J野生型小鼠;(4)连体共生脊髓打击损伤组:通过手术将血液发绿色荧光的β-actin GFP小鼠与C57BL/6J野生型小鼠分别缝合在一起,使用8只β-actin GFP小鼠和8只C57BL/6J野生型小鼠;(5)Mr BMT-X Ray组(PLX5622清除脊髓小胶质细胞加X射线辐射清髓移植组):将4只CX3CR1 cre ER^(-/+)::LSL-BDNF^(-/+)-tdTomato小鼠骨髓细胞移植给8只C57BL/6J野生型小鼠并进行脊髓打击损伤造模;(6)Mr BMT-Busulfan组(PLX5622清除脊髓小胶质细胞加Busulfan清髓移植组):将4只CX3CR1^(+/GFP)小鼠的骨髓细胞移植给8只C57BL/6J野生型小鼠,只观察细胞移植替换比例,不进行脊髓损伤造模处理。假手术组、脊髓打击损伤组、脊髓钳夹损伤组小鼠在脊髓损伤后第14天灌流取材,连体共生脊髓打击损伤组小鼠在脊髓损伤后第7天灌流取材,Mr BMT-X Ray组小鼠在脊髓损伤后第28天灌流取材,Mr BMT-Busulfan组在移植后第28天灌流取材,取材部位为以小鼠脊髓T10节段为中心共1.2 cm长的脊髓;为观察Mr BMT-X Ray组和Mr BMT-Busulfan组是否会发生脑部的移植替换,故需额外留存小鼠的脑组织。通过使用转基因小鼠、连体共生及免疫荧光检测损伤区域移植和替换的细胞数目与比例。结果与结论:与传统的经外周血移植方式即连体共生脊髓打击损伤组小鼠的细胞移植效率(9.8%)相比,新型移植方式Mr BMT-X Ray和Mr BMT-Busulfan可以大幅度提高脊髓小胶质细胞的移植替换比例,分别可以达到84.8%和95.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新型的细胞移植方式Mr BMT-X Ray和Mr BMT-Busulfan可以实现脊髓小胶质细胞的高效率替换,可以改善传统细胞移植方式存在的细胞移植效率低、存活数目少及分化不清楚的问题,并且Mr BMT-X Ray可以实现仅替换小鼠的脊髓小胶质细胞,而Mr BMT-Busulfan则可以避免X射线辐射移植方式可能造成的脑部炎症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替换 小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 Mr BMT-X Ray Mr BMT-Busulf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超声透入依托芬那酯凝胶镇痛的疗效 被引量:8
2
作者 陈胜武 赵恒武 王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局部在超声引导下应用依托芬那酯凝胶镇痛的疗效和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术前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镇痛方...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局部在超声引导下应用依托芬那酯凝胶镇痛的疗效和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术前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镇痛方案,从术后1 d起实验组应用超声在患膝透入依托芬那酯凝胶(2次/d)至术后7 d,随访2组患者至术后8周。由未参与患者分组及研究操作的疼痛管理小组成员对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康复运动情况进行观察,分别记录术前及术后1 d、3 d、5 d、7 d的静止和运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及术后3 d、5 d、7 d、8周的膝关节活动度,术前及术后8周末次随访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6例(实验组37例,对照组39例)患者最后完成随访。术后3 d、5 d、7 d实验组患者静止和运动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2组比较,膝关节活动度、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5 d、7 d、8周时实验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8周实验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透入依托芬那酯凝胶能够有效缓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有助于膝关节术后功能康复,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优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芬那酯凝胶 超声导入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52
3
作者 李冬尧 张会久 胡雅光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65,共8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方...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方式30例(观察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方式30例(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最大活动角度及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膝关节最大活动角度及治疗优良率上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关节镜辅助下经皮钢板内固定比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治疗Schatzker 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上获得了更加满意的手术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镜 微创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超载通过ASK1-p38通路介导的铁死亡途径抑制成骨细胞功能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恒伍 王文娟 陈胜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的枸橼酸铁铵(FAC)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细胞培养体系,并用不同浓度(0、100、200μmol/L)的FAC对成骨细胞进行刺激。应用成骨细胞矿化染色测定成骨细胞的成骨功能,应用Western b...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的枸橼酸铁铵(FAC)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细胞培养体系,并用不同浓度(0、100、200μmol/L)的FAC对成骨细胞进行刺激。应用成骨细胞矿化染色测定成骨细胞的成骨功能,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骨保护素(OPG)、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p38通路蛋白的表达,应用透射电镜检测成骨细胞铁死亡现象。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0和200μmol/L FAC刺激显著降低成骨细胞OPG的表达,同时p38、ASK1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矿化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0和200μmol/L FAC刺激成骨细胞会显著降低成骨细胞的矿化能力。透射电镜结果显示,200μmol/L FAC刺激下成骨细胞出现明显的铁死亡现象。结论FAC能够显著抑制成骨细胞的成骨功能,与ASK1-p38通路的激活有关,并且增强成骨细胞的铁死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成骨细胞 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p38 枸橼酸铁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双氯芬酸钠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类风湿关节炎小鼠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喆 于海宽 +3 位作者 孟佳琦 文山 张传杰 梅晰凡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8-562,568,共6页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干预措施以控制炎症为主,但一部分患者对常规治疗手段表现出低响应性,因此亟须探索新型治疗方式以满足治疗需求。目的探讨负载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 sodium,DS)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干预措施以控制炎症为主,但一部分患者对常规治疗手段表现出低响应性,因此亟须探索新型治疗方式以满足治疗需求。目的探讨负载双氯芬酸钠(diclofenac sodium,DS)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EXs)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从小鼠的骨髓中获取MSCs并进行体外培养,将收集的MSCs上清液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并利用超声法将DS装载进EXs以构建纳米药物DS@EXs。通过透射电镜观察EXs和DS@EXs的形态,纳米颗粒追踪分析EXs和DS@EXs的粒径和电势,免疫印迹鉴定EXs和DS@EXs的标志蛋白CD9和CD63。通过关节冰冻切片和免疫荧光实验分析DS@EXs在小鼠体内的靶向递送能力。利用关节炎评分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水平评价DS@EXs的抗炎效果,使用micro-CT评价DS@EXs对关节的保护。结果透射电镜展示EXs和DS@EXs的形态均呈茶托样,DS@EXs的粒径保持在100 nm,电势保持在-12 mV,与EXs相似。另外,EXs和DS@EXs均表达CD9和CD63。与普通药物递送载体相比(如脂质体),激光共聚焦成像可以观察到较多DIO标记的DS@EXs聚集于发炎的关节中(P<0.05)。DS@EXs组的关节炎评分显著低于PBS组(P<0.05)。与PBS组相比,DS@EXs组中小鼠血清中IL-6、IL-1β和TNF的水平分别下降了52.8%、63.8%和52.5%(P<0.05)。与PBS组相比,DS@EXs减弱了关节表面的骨侵蚀,其骨密度值由921 mg/cm3升高至1195 mg/cm3(P<0.05)。结论DS@EXs可以减弱类风湿关节炎小鼠的炎性反应并且缓解骨质的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类风湿关节炎 药物递送 双氯芬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亮 马厦 曾祥一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73-78,共6页
目的 比较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2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 目的 比较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2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B组行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颈椎曲度D值。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P <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P <0.05),出血量少于B组(P <0.05);B组术后JOA、VAS评分均高于A组(P <0.05);B组术后1周、术后12个月颈椎曲度D值高于A组(P <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 <0.05)。结论 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有效率更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后联合入路手术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运动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及骨骼肌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璇 李宪 +2 位作者 张鹏 林森 于洪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9-303,共5页
目的观察被动运动促进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和改善骨骼肌萎缩的影响;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被动运动促进功能恢复和延缓肌萎缩的作用。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对... 目的观察被动运动促进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和改善骨骼肌萎缩的影响;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被动运动促进功能恢复和延缓肌萎缩的作用。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对照组(未行运动),被动运动组(损伤1周后开始被动运动,共4周)。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制备SCI模型。术后1 d和1、2、3、4周通过大鼠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行为学评分检测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术后5周,采用HE染色比较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变化,观察大鼠后肢腓肠肌的横断面积、直径和形态变化。测量腓肠肌湿重、体重和肌湿重/体重,评价肌萎缩情况;采用Western blots检测腓肠肌中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被动运动组运动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损伤5周后,对照组和被动运动组的脊髓组织失去正常形态,神经元数量减少,损伤区大量空洞形成,而被动运动组的变化较对照组轻。对照组腓肠肌湿重、肌湿重/体重、横断面积和直径下降,被动运动组改善上述肌萎缩情况(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被动运动组BDNF表达量增加(P〈0.05),其中被动运动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被动运动可能是通过增加SCI后BDNF表达促进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并能有效改善失神经性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被动运动 肌萎缩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肩峰成型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峰 邓子阳 +1 位作者 魏文强 张会久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82-86,共5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预防性肩峰成型术对老年性伴有肩袖损伤的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包括40例完整的肩峰撞击征老年患者。即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为单侧肩峰撞击征的老年患者,且符合纳...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预防性肩峰成型术对老年性伴有肩袖损伤的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包括40例完整的肩峰撞击征老年患者。即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为单侧肩峰撞击征的老年患者,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共计40例。40例老年患者分别是A组(手术组)20人,B组(保守治疗组)20人。所有患者治疗前及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活动范围(ROM)评估及最后一次随访行肩关节MRI检查与治疗前肩关节MRI进行肩袖损伤的影像学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平均2~3年(24~36个月),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在治疗后末次随访中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活动范围(ROM)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组肩关节MRI示肩袖损伤一期19人、二期1人、三期0人,无需肩袖修补患者,而保守治疗组肩关节MRI示肩袖损伤一期12、二期5人、三期3人,并行肩袖修补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存在肩峰下骨赘与肩袖损伤,为保护肩袖,预防性肩峰成型手术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峰撞击 肩峰成型术 保守治疗 肩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2在泛癌中的表达、对预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胜武 赵恒伍 高轶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10-816,共7页
目的分析Toll样受体2(TLR2)在泛癌中的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CSC Xena数据库分析TLR2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采用R语言分析泛癌中TLR2对预后的影响;采用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TLR2基因变异情况;采用T... 目的分析Toll样受体2(TLR2)在泛癌中的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CSC Xena数据库分析TLR2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采用R语言分析泛癌中TLR2对预后的影响;采用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TLR2基因变异情况;采用TIMER数据库分析肿瘤组织中TLR2表达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软件分析TLR2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间TLR2表达存在显著差异。TLR2的差异表达与多种肿瘤的不良预后相关,其中基因突变起到重要作用。TLR2与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浸润、免疫调节剂有很强的相关性。GSEA结果显示,TLR2与肿瘤的免疫和炎症通路相关。结论全面的泛癌分析确定TLR2是免疫浸润和癌症预后不良的生物标志物,可将其作为新的免疫调节靶点,用于开发新的免疫治疗靶向药物,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2 泛癌 免疫浸润 基因变异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保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文海 薛凌 +4 位作者 张莉 岳欣 高书杰 崔均 范仲凯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3期47-49,共3页
目的研究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法选择锦州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2015级医疗保险专业本科生两班中(1班、2班)随机抽取1个班共40名学生,按照学号奇偶数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名学生;实验组学生进入医院临... 目的研究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法选择锦州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2015级医疗保险专业本科生两班中(1班、2班)随机抽取1个班共40名学生,按照学号奇偶数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名学生;实验组学生进入医院临床应用按照胜任力模型进行培养、经历院医保中心、临床及相关科室、市医管局科室轮转,对照组学生进入保险公司按照常规实践教学,两组学生均实习12个月,实习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评价两组学生胜任力。结果实验组学生实习结束后理论考核、实践技能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原则,可为社会输出应用型医疗保险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保险 岗位胜任力 人才 培养 专业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优质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艳君 王东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7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神经...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4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全程优质护理 神经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亚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8期179-180,共2页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髋部骨折老年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对比...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髋部骨折老年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相关知识掌握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可让患者充分认知骨折知识及预防措施,有效降低骨折发病率,健康的生活、饮食、运动习惯帮助其强健体魄,护理效果十分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 护理 健康教育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法律困境与对策探索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波 杨文君 《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3期32-34,共3页
在新形势下,医疗行业竞争日渐激烈,医学院校已被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高度重视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临床实践教学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性方面。同时,由于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医学院校要注重法律建设,要多角度客观分析所面临... 在新形势下,医疗行业竞争日渐激烈,医学院校已被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高度重视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临床实践教学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性方面。同时,由于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医学院校要注重法律建设,要多角度客观分析所面临的法律困境,采取多样化措施加以优化完善,从根本上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效率与质量。因此,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分析了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中的法律困境以及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院校 临床实践教学 法律困境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个体化反折包埋式髋臼假体治疗成人Crowe Ⅳ DDH患者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徐亮 马厦 曾祥一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75-79,共5页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下个体化反折包埋式髋臼假体在治疗成人Crowe Ⅳ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患者的应用。方法 对20例成人Crowe Ⅳ DDH患者根据三维CT数据,制作骨盆3D打印模型,在模型上模拟全...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下个体化反折包埋式髋臼假体在治疗成人Crowe Ⅳ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患者的应用。方法 对20例成人Crowe Ⅳ DDH患者根据三维CT数据,制作骨盆3D打印模型,在模型上模拟全髋关节置换时的髋臼,采用藻酸盐印模材料修复髋臼缺损,定制个体化髋臼假体,术中采用手术方案与术前模拟操作一致。记录髋臼假体型号、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术中使用髋臼假体型号与定制髋臼假体一致,3D打印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结论 3D打印技术下个体化反折包埋式髋臼假体在成人CroweⅣDDH患者进行THA手术时修复髋臼缺损优势明显,增加髋臼假体稳定性,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了手术效率和准确性,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臼缺损 个体化反折包埋式髋臼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泮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应用
15
作者 赵恒伍 曾祥一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51-54,共4页
目的研究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地西泮(睡前)对患者术后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64例,30例患者采用术后常规镇痛泵(A组),34例患者采用镇痛泵联合应... 目的研究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地西泮(睡前)对患者术后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64例,30例患者采用术后常规镇痛泵(A组),34例患者采用镇痛泵联合应用地西泮(B组)。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24、48和72 h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定患者下肢静止情况下VAS(RVAS)评分、被动屈髋时VAS(MVAS)评分、屈髋肌力、镇痛药追加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B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RVAS)评分、被动屈髋VAS(MVAS)评分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髋肌力、患者满意度评分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药追加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应用地西泮片可以辅助改善全髋关节置换的术后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泮片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治疗腰5骶1腰椎间盘突出症两种入路短中期疗效分析
16
作者 王经纬 李洋 张会久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对比脊柱微创手术中两种不同入路[椎间孔入路(PETD)/椎板间入路(PEID)]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02例L5/S1间盘突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分组,随机分... 目的对比脊柱微创手术中两种不同入路[椎间孔入路(PETD)/椎板间入路(PEID)]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02例L5/S1间盘突出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分组,随机分成PETD组50例,PEID组5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C型臂使用次数、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以及短中期疗效。临床结果在术前、术后7天、术后6个月时进行测量。使用Oswestry残疾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测量特性评估下肢疼痛。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和MacNab腰椎功能优良率评价术后效果,以及两组术后腰痛、足背麻木缓解时间。结果PETD和PEID两组通过术前与术后比较均明显好转,腰腿痛以及神经根受压症状明显改善,MacNab腰椎功能优良率分别为100%(52/52)、100%(50/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恢复情况,PETD组与PEID组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JOA评分与ODI均比术前明显好转(均P<0.05);PEID组的短中期疗效与PETD组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PEID组的手术时间、C臂投照次数明显低于PETD组(均P<0.05)。PEID组术后腰痛以及足背麻木时间较PETD组较短(P<0.05)。结论两种入路是各有千秋,当患者存在L5/S1高髂嵴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PEID手术入路,因其无论从患者角度还是医师角度都有较明显的优点。但是无论是PEID还是PETD两种入路都是可以进行L5/S1间盘突出病变髓核摘除的。建议当无明显高髂嵴和肥大L5/S1横突时,对于初学者应首先选择PETD治疗,因其为局部浸润麻醉,可以和患者进行沟通,避免一定程度的神经损伤风险;在熟练操作后两种入路通过合适的术前规划都可以达到完美的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高髂嵴 L5/S1 椎间孔入路 椎板间入路 手术入路 不同入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岗位胜任力在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训中的作用研究
17
作者 杨文海 薛凌 +4 位作者 张莉 岳欣 高书杰 崔均 范仲凯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34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岗位胜任力在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下文简称本单位)2019年1—12月间接收的70例医院院校医疗保险专业实习生档案作为研究样本,基于不同培训方式进行分组,其中35例入对照组(常... 目的探讨岗位胜任力在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下文简称本单位)2019年1—12月间接收的70例医院院校医疗保险专业实习生档案作为研究样本,基于不同培训方式进行分组,其中35例入对照组(常规教学),另35例入试验组(岗位胜任力教学);比较两组理论与实践考核得分、学习质量他评(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得分、教学满意度差异。结果试验组理论考核得分与实践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本组教学满意度(97.14%)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习思维、加深记忆、独立思考、明确缺点、学习积极性、学习效能六项自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该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判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六项他评维度得分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培训医疗保险专业人才,教学质量佳,实习生的教学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位胜任力 医疗保险专业 人才 培训 满意度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在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的药物存留及对骨微结构改善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磊 马洪冬 +3 位作者 王新栋 李海天 孙骏 杨茂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936-944,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褪黑素在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type 2 diabetic osteoporosis,T2DOP)大鼠骨组织中的药物存留情况及对T2DOP大鼠骨微结构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SD大鼠95只,其中60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褪黑素在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type 2 diabetic osteoporosis,T2DOP)大鼠骨组织中的药物存留情况及对T2DOP大鼠骨微结构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SD大鼠95只,其中60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T2DOP大鼠模型,2个月后通过检测大鼠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确定造模成功45只。随机选取30只造模成功和30只正常SD大鼠行褪黑素分布实验,分别将两组大鼠再根据注射褪黑素的浓度分成造模高浓度(50 mg/kg)组、造模低浓度(10 mg/kg)组、正常高浓度(50 mg/kg)组和正常低浓度(10 mg/kg)组,每组15只;按取材的时间点(5、15、30、60、120 min)再分成5组,每组3只。对每组大鼠骨组织进行预处理,而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骨组织中褪黑素的药物浓度。另取15只造模成功大鼠,根据是否注射褪黑素及其浓度分为单纯造模组、高浓度(50 mg/kg)褪黑素组和低浓度(10 mg/kg)褪黑素组,每组5只,再取5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正常大鼠组),处理8周后运用Micro-CT检测骨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药物分布实验结果显示,在腹腔注射褪黑素后各组大鼠骨组织中均有药物存留,均在给药30 min后药物浓度达到最高,120 min后显著降低。其中正常高浓度组与正常低浓度组相比,在5个时间点两组药物浓度无明显差异;造模高浓度组与造模低浓度组相比,在5个时间点两组药物浓度亦无统计学差异。而造模高浓度组在5、15、30、60、120 min 5个时间点的药物浓度分别为(7.613±2.568)ng/ml、(13.983±2.262)ng/ml、(18.816±1.291)ng/ml、(6.172±1.962)ng/ml、(1.112±0.566)ng/ml,均高于正常高浓度组各时间点的药物浓度。Micro-CT结果显示褪黑素治疗8周后,高浓度组的骨密度[(205.72±28.41)g/cm 3]明显低于低浓度组[(223.63±35.41)g/cm 3],但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组[(158.31±31.86)g/cm 3],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源性褪黑素在骨组织中存在药物分布,且T2DOP大鼠的药物吸收率更高,同时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在骨组织中的药物分布无差异,均可以改善T2DOP大鼠的骨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糖尿病 2型 骨质疏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