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色页岩物源研究方法、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以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1
作者 祁灵 施振生 +5 位作者 王红岩 周天琪 李贵中 赵萌 程辉 程自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7,共16页
黑色页岩物源研究有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和矿物学方法等。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利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判别沉积物搬运-沉积过程、母岩性质和构造背景特征,矿物学方法则通过矿物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识别源区位置及其搬运路径。目前,黑... 黑色页岩物源研究有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和矿物学方法等。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利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判别沉积物搬运-沉积过程、母岩性质和构造背景特征,矿物学方法则通过矿物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识别源区位置及其搬运路径。目前,黑色页岩物源分析仅能指出潜在物源区性质,而源区具体位置、源区分布范围以及沉积物搬运路径尚未明确。以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为例,系统分析其物源特征:①通过主成分分析识别出活动性元素(Si,Al,Ca,Fe,Ba,Ta,Th和Zr)和不活动性元素(Ti,P,Na,Mn,Yb,Lu和Tm)。②源岩成分成熟度整体偏低,经历了低-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作用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沉积分选作用和再循环作用对源岩元素特征影响微弱。③母岩主要为长英质火成岩,源区构造背景以碰撞环境为主,部分来源裂谷环境。④沉积物物源以黔中-雪峰古隆起为主,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次之。其中宜203井区、长宁地区、泸州地区以及川南东北地区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黔中-雪峰隆起,威远地区的威207井附近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物源分析中影响沉积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矿物组分含量分布的因素多,需结合稳定同位素、高分辨率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多指标、多学科交叉研究,大数据分析手段才能全面了解黑色页岩的物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元素地球化学 黑色页岩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川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CO_(2)泡沫压裂优化设计与实践——以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田鸿照 苑秀发 +7 位作者 李云云 王玉柱 雒君 曹晓莉 赵国英 徐传龙 吴则鑫 朱会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6-134,共9页
CO_(2)泡沫压裂是提高致密砂岩气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中部为下一步稳产重要接替区,相对于北部主产区,其储层连续性、物性均较差,可动水饱和度较高,导致常规水基压裂气井水锁伤害现象严重、压裂液返排难度增大。以苏... CO_(2)泡沫压裂是提高致密砂岩气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中部为下一步稳产重要接替区,相对于北部主产区,其储层连续性、物性均较差,可动水饱和度较高,导致常规水基压裂气井水锁伤害现象严重、压裂液返排难度增大。以苏X-A3井为例,基于CO_(2)泡沫压裂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首先应用建模数模一体化,研究储层物性、含气性与可动水分布等生产特征选井选层,避水布井射孔;其次应用地质压裂一体化,研究储层物性与压裂工艺匹配性,优化压裂液体系与压裂规模、泵注程序;最后应用评估修正一体化,根据返排试气试采资料,评价压裂效果与工艺的适应性,修正压裂前地质模型,完成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闭环。研究结果表明: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应用于CO_(2)泡沫压裂优化设计,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认识储层品质与生产动态,提高CO_(2)泡沫压裂设计的针对性,为CO_(2)泡沫压裂效果提供保障。现场实践表明,该方法较以往常规水基压裂设计更符合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一体化 CO_(2)泡沫压裂 可动水饱和度 致密砂岩气藏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苏丹FNE油田综合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迪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2年第9期105-107,共3页
三维地质建模就是将地质,测井,地球物理资料和各种解释结果或者概念模型综合在一起生成三维定量随机模型。在构造模型基础上,能够精确地定量描述储层各项参数的三维空间分布。同时,三维地质模型可与三维油藏数值模拟接轨,为后续的数值... 三维地质建模就是将地质,测井,地球物理资料和各种解释结果或者概念模型综合在一起生成三维定量随机模型。在构造模型基础上,能够精确地定量描述储层各项参数的三维空间分布。同时,三维地质模型可与三维油藏数值模拟接轨,为后续的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信息,有利于开展地质-油藏数模一体化研究。在苏丹FNE油田综合地质研究过程中,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模型 属性模型 变差函数 含油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老深层致密砂岩储集层孔隙形成与保存机制:以鄂尔多斯盆地长城系为例
4
作者 刘恒宇 刘明洁 +8 位作者 郝志磊 任茵 吴恩郁 许晗 钟寿康 谭秀成 曾伟 连承波 戴鸿鸣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35-1451,共17页
为探讨古老深层致密砂岩储集层孔隙的形成与保存机制,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流体包裹体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长城系深层砂岩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岩石学、储集空间等特征,进而阐明孔隙形成与... 为探讨古老深层致密砂岩储集层孔隙的形成与保存机制,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流体包裹体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系统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长城系深层砂岩储集层的沉积环境、岩石学、储集空间等特征,进而阐明孔隙形成与保存机制。研究发现长城系主要发育潮道沉积环境的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具有中等结构成熟度和高成分成熟度特征,储集空间以剩余粒间孔和岩屑粒内溶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6.6%;长城系砂岩压实作用普遍较强,胶结作用主要以石英和伊利石胶结为主,溶蚀作用以岩屑颗粒的酸性溶蚀最为发育,其次为石英的碱性溶蚀。研究表明:强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长城系潮道砂岩粒度粗、分选较好、杂基含量少且成分成熟度高,是其原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原因;早期大气淡水的淋滤溶蚀、中期有机酸的溶蚀以及晚期的硅质碱性溶蚀为长城系次生孔隙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长城系砂岩储集层刚性石英颗粒含量较高,粒度较粗和分选较好,早期黏土包膜抑制石英次生加大边的形成,早期长时间浅埋、后期快速深埋的埋藏过程等因素有利于孔隙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老深层 致密砂岩 孔隙形成与保存 长城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上市公司研究与开发支出信息披露现状及经济后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朱艳 《现代商业》 2011年第9期228-228,227,共2页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披露高质量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研发投入。本文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披露现状及其经济后果,提出监管机构应强化研发支出在报表附注中的披露方式...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披露高质量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研发投入。本文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披露现状及其经济后果,提出监管机构应强化研发支出在报表附注中的披露方式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与开发支出 信息披露 经济后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主要沉积构造类型及页岩气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施振生 张亚雄 +3 位作者 曾番惠 周天琪 郭伟 黄浩勇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54,共23页
沉积构造不仅能揭示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的形成环境和沉积时的古水动力条件,还影响到页岩气储集层的渗透性及可压裂性。文中通过系统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明确了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沉积构造的主要类型及成因。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主要... 沉积构造不仅能揭示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的形成环境和沉积时的古水动力条件,还影响到页岩气储集层的渗透性及可压裂性。文中通过系统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明确了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沉积构造的主要类型及成因。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主要发育物理成因、化学成因和生物成因3类沉积构造:物理成因构造主要有流动成因构造和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前者包括交错纹理、水平层理(纹理)、块状构造、递变纹理和复合纹理,后者包括滑塌—滑移构造、负载构造、火焰状构造、球—枕构造、包卷层理、扭曲纹理、碎裂纹理和坠石;化学成因构造包括碳酸盐结核和黄铁矿结核;生物成因构造主要有生物遗迹构造和生物扰动构造。该3类沉积构造主要为细粒浊流沉积、等深流沉积和远洋—半远洋沉积成因,少数为沉积物变形成因。沉积构造类型直接影响页岩气储集层的渗透性、水力裂缝的生成及延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 水平纹理 交错纹理 递变纹理 软沉积物变形 沉积构造 可压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主要含盐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其富集主控因素
7
作者 刘丽 张凯逊 +6 位作者 于刚 郁林军 邱海华 周妍 葛贝琦 Bakhtier NURTAEV Shukhrat SHUKUROV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6-346,共11页
中亚地区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是中亚盆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含盐盆地。基于最新的油气地质资料,对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对比,深入探讨了影响含盐盆地油气分布... 中亚地区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是中亚盆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含盐盆地。基于最新的油气地质资料,对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对比,深入探讨了影响含盐盆地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从而加深对中亚地区区域性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尽管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是在不同地质背景下形成的富油气盆地,二者的构造演化过程、沉积地层和油气地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但盆地的盐下均发育了形成于同裂谷期—拗陷期的优质烃源岩,具有厚度巨大、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高等特征。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内广泛发育的含盐层系控制了这两大盆地的油气时空分布,这套含盐层系将盆地划分为盐上和盐下2套油气成藏组合。其中,油气主要富集于阿姆河盆地盐下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成藏组合和滨里海盆地盐下石炭系—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成藏组合。膏盐岩盖层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能,与盐下古隆起构造部位的有利储集相带构成了大型油气田形成的有利条件。此外,深大断裂、膏盐岩尖灭带和盐构造活动形成的盐窗为盐下烃源岩油气的垂向运移提供了运移通道,这些因素是盐上能否形成油气规模聚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阿姆河盆地 滨里海盆地 中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地质统计学在点坝内部构型三维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可可 侯加根 +5 位作者 刘钰铭 史燕青 柳琳 唐力 高兴军 周新茂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7-583,共7页
首次将多点地质统计学应用于点坝内部三维建模。基于60 m超小井距资料,统计点坝内部夹层发育特征,利用统计结果人机交互绘制训练图像,定量表征了夹层的厚度、倾角、频率、密度、水平间距等信息。选取典型点坝,将单井解释夹层沿着夹层面... 首次将多点地质统计学应用于点坝内部三维建模。基于60 m超小井距资料,统计点坝内部夹层发育特征,利用统计结果人机交互绘制训练图像,定量表征了夹层的厚度、倾角、频率、密度、水平间距等信息。选取典型点坝,将单井解释夹层沿着夹层面垂直投影至点坝顶面,结合点坝沉积样式,获取建模过程中旋转数据体,以此来表征夹层走向信息。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Snesim算法进行点坝内部侧积夹层三维建模,与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在同一点坝和旋转数据体基础上建立的点坝内部三维构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的点坝内部三维构型模型,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点坝内部夹层特征,但在表征夹层的连续性方面效果不佳,并且由于缺少训练图像的约束,只能定性展示夹层发育情况,无法达到定量刻画的程度。而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建立的模型,点坝内部夹层受控于训练图像及旋转数据体的双重约束,能够定量再现夹层的发育规模和产状,精确表征点坝内部夹层的几何形态与空间结构。结合水淹信息表明,此多点方法建立的点坝内部三维构型模型对于剩余油分布研究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练图像 旋转数据体 密井网 多点地质统计学 点坝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典型油藏注聚时机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雄志 张立娟 +3 位作者 岳湘安 胡庆贺 王锐 柯文奇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36-138,143,共4页
聚合物注入时机会影响水驱后提高石油采收率效果。针对中孔、中渗、强非均质性这一类典型油藏,运用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注聚时机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中孔、中渗、强非均质性油藏,在实际矿... 聚合物注入时机会影响水驱后提高石油采收率效果。针对中孔、中渗、强非均质性这一类典型油藏,运用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注聚时机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中孔、中渗、强非均质性油藏,在实际矿场生产时间内,注聚时机越早,原油采收率越高。在不同的含水率阶段,注聚时机对提高原油采收率效果影响不同;在极限开采情况下,采收率随注聚时机延迟,几乎呈单调递减趋势。早期注聚可以延长无水采油期。注聚时机越早,采油速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聚时机 采收率 采油速度 响应时间 典型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大安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特低渗—超低渗储集层成岩作用定量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史超群 王云龙 +11 位作者 秦智 林艳波 潘兆光 陈国辉 刘小芹 鲍志东 陶醉 方松 窦鲁星 姚婷婷 杨尚锋 杨益春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1-264,共14页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测井解释和粒度分析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大安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特低渗—超低渗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成岩作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压实作用是导致大安油田泉...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测井解释和粒度分析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大安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特低渗—超低渗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成岩作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压实作用是导致大安油田泉四段特低渗—超低渗储集层物性变差最主要的成岩作用。研究区储集层压实程度为中等,压实破坏程度与储集层复合砂体厚度、分选系数、泥质含量等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2)胶结作用是研究区储集层物性变差的又一重要因素。区内胶结作用强度较弱,胶结作用减孔率与相对构型界面的位置、石英绝对含量、碎屑组分含量和杂基含量等因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3)溶蚀作用对区内储集层物性的改善程度相对较小。溶蚀作用增孔率与复合砂体厚度、杂基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压实、胶结、溶蚀作用对储集层物性改造程度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反映砂体的垂向叠置关系、河道厚度规模、水动力强度等沉积特征对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强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泉头组 泉四段 成岩作用 特低渗—超低渗 储集层 孔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10区块低渗透气藏动态储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爽 贾旭峰 井元帅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2,共3页
气藏开发初期气藏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是确定气井的动态储量,特别是非均质性较强的低渗透气藏,单井动态储量预测更是一项复杂、困难的工作。根据苏10区块低渗透气藏生产动态及渗流特征,系统研究了压降法、产量递减法和流动物质平衡法3种... 气藏开发初期气藏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是确定气井的动态储量,特别是非均质性较强的低渗透气藏,单井动态储量预测更是一项复杂、困难的工作。根据苏10区块低渗透气藏生产动态及渗流特征,系统研究了压降法、产量递减法和流动物质平衡法3种动态储量计算方法,分析了3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应用效果。计算实例表明,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都比较接近,但是应用压降法计算气井动态储量需要地层压力测试资料或关井后井口压力恢复资料,要求测试时地层压力恢复程度较高,对于低渗透储层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和较高费用;产量递减法更适用于持续递减期动态储量计算;流动物质平衡法较其他2种方法操作简单、资料录取容易,更具有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气井 动态储量 流动物质平衡法 压降法 递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储油罐温降过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志明 尤世发 杨占伟 《当代化工》 CAS 2014年第10期2101-2103,2107,共4页
大型储油罐内原油的液位静止后的降温过程是一个伴随着导热、自然对流、太阳热辐射、相变以及移动边界的不稳定传热的过程,目前大型储油罐降温过程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试验测试和数值计算法。针对储油罐内部的原油导热和储油罐与外部环... 大型储油罐内原油的液位静止后的降温过程是一个伴随着导热、自然对流、太阳热辐射、相变以及移动边界的不稳定传热的过程,目前大型储油罐降温过程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试验测试和数值计算法。针对储油罐内部的原油导热和储油罐与外部环境传热等方面,对大型储油罐温降过程的研究现状迚行了分析,指出在计算大型储油罐的温降时需要处理好罐内原油的自然对流以及其具有移动边界的析蜡相变传热等问题,才能对大型储油罐的静液位降温过程迚行正确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油罐 温降 试验测试 数值计算 迚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开发中后期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13
作者 王磊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0年第16期63-63,共1页
当下,石油资源的市场化需求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油田的开发状况却并没有像以往那样乐观。许多油田开采年限较长,储量有所下降,新开发的油田在环境上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也越来越多。所以,油田开发质量进行管理也是目前石油产业面... 当下,石油资源的市场化需求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油田的开发状况却并没有像以往那样乐观。许多油田开采年限较长,储量有所下降,新开发的油田在环境上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也越来越多。所以,油田开发质量进行管理也是目前石油产业面临的重点问题,特别是就油田开发的中后期来讲,要尤为强调综合治理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以此来推动油田的稳定建设与开发。本文将以油田开发为切入点,重点对其中后期的综合治理技术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生产 油田开发 中后期治理 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藏水平井整体开发精细描述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则鑫 王爱霞 张含明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40-43,共4页
苏里格气田某井区作为本区块水平井整体开发试验区,实施38口水平井2年建成10亿方产能,开发效果显著,对本区的精细地质研究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通过针对区块低孔、特低渗,发育河流相砂体的储层特点,综合各种静态资料... 苏里格气田某井区作为本区块水平井整体开发试验区,实施38口水平井2年建成10亿方产能,开发效果显著,对本区的精细地质研究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通过针对区块低孔、特低渗,发育河流相砂体的储层特点,综合各种静态资料,建立精细气藏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刻画了本区河道砂体展布,为水平井整体开发和水平井地质跟踪实施提供了地质保障,同时研究得出的区块剩余气分布规律,为水平井分步实施提供了依据;对水平井整体开发的各部署参数的合理取值进行了研究,在利用非结构网格刻画压裂水平井地层裂缝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气藏数值模拟对水平井井网井距等部署参数的优化论证,得出适合的参数值,结果表明本研究可对气田的整体开发提供指导,效果显著,同时为同类气藏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水平井 整体开发 气藏模型 部署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在苏里格气田开发中的应用——以苏10和苏53区块为例 被引量:30
15
作者 唐钦锡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8-393,共6页
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岩性气藏,气田开发中面临着实施区域井控程度低,区内储层非均质性强、分布不稳定,局部地区微构造发育等困难,实施水平井的地质风险较高。为克服以上困难,确保钻井成功,提高储层钻遇率,从如何选取... 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岩性气藏,气田开发中面临着实施区域井控程度低,区内储层非均质性强、分布不稳定,局部地区微构造发育等困难,实施水平井的地质风险较高。为克服以上困难,确保钻井成功,提高储层钻遇率,从如何选取对比标志进行精细地层对比出发,进而开展工区微构造、沉积及储层展布规律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地震含气性预测成果,以构造及沉积相为约束,利用精细地质建模、微构造预测等技术进行储层3D精细建模,对待钻地层储层展布情况、微构造起伏情况进行模拟和预测。实钻过程中,综合利用研究成果、钻井、录井、随钻测量等多种信息,对地下微构造变化进行预测及井底岩性快速识别,实时修正地质模型,为水平井及时准确调整提供充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微构造 地质建模 地质导向 水平井 苏里格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建模在苏丹大位移水平井地质导向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理斌 段宪余 +2 位作者 钟伟 刘勋 李春华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4期90-92,共3页
苏丹3/7区Palogue油田构造地质和油水关系复杂,井控程度低,若在该区域实施大位移水平井钻井,地质风险较高。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将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与传统地质导向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随钻数据,从而提高地质导向跟踪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以... 苏丹3/7区Palogue油田构造地质和油水关系复杂,井控程度低,若在该区域实施大位移水平井钻井,地质风险较高。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将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与传统地质导向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随钻数据,从而提高地质导向跟踪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以及油层的钻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建模 水平井 地质导向 随钻测井 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藏水力压裂支撑剂运移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鸿照 王涛 +2 位作者 聂芬意 朱会娟 孙野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3期12-17,23,共7页
以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力压裂支撑剂运移物理模拟实验,通过描述不同压裂液泵注排量、砂比、黏度、支撑剂粒径和密度等条件下砂堤的铺置形态,分析了支撑剂的运移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粒径不能满足裂缝内导流... 以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储层为研究对象,基于水力压裂支撑剂运移物理模拟实验,通过描述不同压裂液泵注排量、砂比、黏度、支撑剂粒径和密度等条件下砂堤的铺置形态,分析了支撑剂的运移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粒径不能满足裂缝内导流能力的均匀分布,组合加砂的方式可有效提高人工裂缝的导流能力,同时采用满足携砂性能要求的较低黏度压裂液(≥10 mPa·s)与低密度支撑剂作为组合,可满足支撑剂远距离铺置的目标,获得较长的有效支撑裂缝,后续再采用高密度支撑剂或者降低施工排量使近井地带的裂缝得到有效支撑。研究结果可用于分析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水力压裂砂堤形态,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提高该类气藏水力压裂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藏 水力压裂 支撑剂运移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潜山油藏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刚 《中外能源》 CAS 2019年第8期42-47,共6页
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的潜山油藏为中国石油乍得油气合作区重要的增储上产目标。自2013年以来,经过重新采集三维地震数据,精心刻画成藏组合,结合单井试油成果,相继发现了Baobab、Mimosa、Phoenix、Raphia和Lanea五大潜山含油气富集带。... 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的潜山油藏为中国石油乍得油气合作区重要的增储上产目标。自2013年以来,经过重新采集三维地震数据,精心刻画成藏组合,结合单井试油成果,相继发现了Baobab、Mimosa、Phoenix、Raphia和Lanea五大潜山含油气富集带。通过对五个潜山带构造、储层及油藏特征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潜山油藏的特征及分布规律,为潜山断块的滚动勘探开发、快速建产、规模效益开发提供依据。潜山油藏多为构造成因,以断块油藏为主,断层分布控制着油源运移,后期的封堵条件也是潜山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潜山油藏的储层主要以裂缝为主,同时也发育受风化淋滤作用形成的孔洞。油藏平面分布上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特点及规律,纵向上油气主要发育于潜山顶部300m范围内,油藏类型主要以块状及似层状为主,内幕油藏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gor盆地 潜山油藏 裂缝储层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纳米粒子提高乳化酸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姜桂芹 王国勇 胡庆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008-3010,3015,共4页
为了提高乳化酸在中高温油藏的深部酸化效果,将酸性条件下能够稳定存在的氧化石墨烯纳米粒子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通过二者的协同效应提高界面膜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乳化酸的稳定性和酸化选择能力。所开发的纳米乳化酸的配比为:0.8%氧... 为了提高乳化酸在中高温油藏的深部酸化效果,将酸性条件下能够稳定存在的氧化石墨烯纳米粒子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使用。通过二者的协同效应提高界面膜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乳化酸的稳定性和酸化选择能力。所开发的纳米乳化酸的配比为:0.8%氧化石墨烯纳米粒子+24%HCl+29%0#柴油+0.4%Span80+0.1%烷基胺+0.3%缓蚀剂+0.2%铁离子稳定剂+水。对比不含纳米粒子的乳化酸,该纳米乳化酸在地层中的酸岩反应要滞后120 min左右、对酸岩反应的缓速能力更强、酸化选择性能强,经含氧化石墨烯纳米粒子乳化酸冲刷后的岩石表面已成油湿。实验表明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可较好地用于乳化酸体系,为乳化酸产品的开发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酸 氧化石墨烯纳米粒子 表面活性剂 稳定性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苏53区块合理井网井距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朱新佳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年第1期73-75,共3页
苏53区块是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丰度、非均值性强的岩性气藏,应用经济极限及合理采气速度方法计算了该区块的技术合理井网井距,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及现场试验结果确定该区块气藏的合理井距。建议开发方案:储量丰度高于1.3×108m3/... 苏53区块是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丰度、非均值性强的岩性气藏,应用经济极限及合理采气速度方法计算了该区块的技术合理井网井距,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及现场试验结果确定该区块气藏的合理井距。建议开发方案:储量丰度高于1.3×108m3/km2区域采用600m×800m近似菱形不规则井网一次成形,集中建产;而储量丰度低于1.3×108m3/km2区域先采用600m×1 200m近似菱形不规则井网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53区块 非均质 低渗 气藏 合理井网 井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