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城市早晚高峰时段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及异质性分析——以郑州市为例
1
作者 乔洁 曾凯凯 +4 位作者 朱屹晨 刘永杰 赵晨 刘永涛 仇世侃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1-208,共8页
为分析大城市早晚高峰时段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及异质性,采用郑州市2016—2020年交通事故数据,探讨早晚高峰时段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特征,应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以事故结果为因变量,以天气、季节、道路横断面等17个因素为自变量,研究早晚高... 为分析大城市早晚高峰时段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及异质性,采用郑州市2016—2020年交通事故数据,探讨早晚高峰时段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特征,应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以事故结果为因变量,以天气、季节、道路横断面等17个因素为自变量,研究早晚高峰时段各因素对事故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早晚高峰交通事故在时空分布特征上存在差异,部分因素表现出异质性,具体表现为晚高峰时,机非混合道路、非机动车道、高架路段、一般弯道、能见度101~200 m、碰撞固定物、刮撞和碾压行人对死亡事故有显著影响;早高峰时,机非隔离道路、碰撞运动车辆对死亡事故有显著影响。早晚高峰时,非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导致的事故对死亡事故影响一致,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大城市有关部门制定和改善早晚高峰时段的交通事故防范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交通事故 早晚高峰 二元逻辑回归模型 事故影响因素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碳纤维混合材料车身构件压溃性能及耐撞性设计
2
作者 梅轩 赵众豪 +4 位作者 周冠豪 任浩乾 曹悉奥 朱国华 王振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11,251,共15页
金属/碳纤维混合材料是由低成本、高延展性的铝合金与低密度、高强度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CFRP)组合而成。将该混合材料应用于车身结构设计中,能够有效应对轻量化、材料成本及碰撞安全带来的... 金属/碳纤维混合材料是由低成本、高延展性的铝合金与低密度、高强度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CFRP)组合而成。将该混合材料应用于车身结构设计中,能够有效应对轻量化、材料成本及碰撞安全带来的多重压力,并能够进一步拓展车身结构设计的思路和空间。将单向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UD-CFRP)、机织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WF-CFRP)与方形铝合金薄壁管组合,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规格的混合材料薄壁结构,并开展轴向准静态压溃试验,揭示了混合材料薄壁结构的耐撞性能。基于试验结果,分析碳纤维增强方式、铺层数以及组分材料相对位置等因素对混合材料薄壁结构耐撞性能的影响,其中CFRP/AL混合材料薄壁结构展现出优异的压溃吸能特性。此外,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将UD/AL混合材料薄壁结构引入汽车前纵梁轻量化设计中。最后,采用多目标离散优化算法对UD/AL混合材料前纵梁的铝合金厚度以及碳纤维铺层角度进行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与初始设计方案相比,优化后的UD/AL混合材料前纵梁减重34.26%,且比吸能提高4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碳纤维混合材料 耐撞性设计 多目标离散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交通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葛楠 刘玉 +2 位作者 张久鹏 李鹏 贾婕妤 《大学教育》 2023年第13期136-139,共4页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化人才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基础,是交通强国战略顺利推进的重要支撑。通过产学协同育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毕业设计作为本科阶段重要的实践环节,高度融合理论和实...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化人才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基础,是交通强国战略顺利推进的重要支撑。通过产学协同育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毕业设计作为本科阶段重要的实践环节,高度融合理论和实践,是落实校企合作的最佳切入点。文章以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国际工程班)及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为例,从合作企业选择、毕业设计联合指导模式等方面对企业参与毕业设计指导进行探讨,以规避传统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真正落实双方合作,共同助力国际化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毕业设计 国际化人才培养 交通土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的交通强国思想及其当下启示
4
作者 李卿慧 张思琪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7-32,共6页
孙中山的交通强国思想顺应历史和时代潮流而形成,是他放眼世界的宏观思考和振兴中华思想的体现。基于对中国现实考察和留学日本、游历欧美的经历,孙中山在1918—1919年著述《建国方略》三部,在第二部《实业计划》中提出以“发展交通运... 孙中山的交通强国思想顺应历史和时代潮流而形成,是他放眼世界的宏观思考和振兴中华思想的体现。基于对中国现实考察和留学日本、游历欧美的经历,孙中山在1918—1919年著述《建国方略》三部,在第二部《实业计划》中提出以“发展交通运输业”为核心的十大建设计划,包括统筹全局思想、铁路先行思想、引进外资和铁路国有思想等交通强国思想已然形成。尤其把交通开发、商业港口开发、铁路建设作为发展实业及振兴国家经济的基础。这些论述对当时的中国具有深远影响,对当今我国建设交通强国,推动城乡经济发展,使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具有重要启示,对实现人民满意的交通强国建设总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交通强国 思想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及增塑剂对聚硫型道路灌缝胶性能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田培军 刘虓嵩 +4 位作者 陈嵩 张增平 杨洋 夏静杰 钱建行 《中国胶粘剂》 CAS 2024年第4期60-68,共9页
采用轻质CaCO_(3)、重质CaCO_(3)、高岭土和纳米ZnO作为聚硫型道路灌缝胶的填料进行对比,气相SiO_(2)作为补强填料加入到灌缝胶中,并选用了两种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进行比较。研究了不同填料、增塑剂的... 采用轻质CaCO_(3)、重质CaCO_(3)、高岭土和纳米ZnO作为聚硫型道路灌缝胶的填料进行对比,气相SiO_(2)作为补强填料加入到灌缝胶中,并选用了两种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进行比较。研究了不同填料、增塑剂的类型以及掺量对聚硫型道路灌缝胶性能的影响,同时确定了配制聚硫型灌缝胶的填料及增塑剂的最佳掺量。研究结果表明:轻质CaCO_(3)作为填料制备的聚硫型灌缝胶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并且能够在体系中更好地分散;BBP相较于DBP更加绿色环保,不容易污染基材,因此填料和增塑剂分别选用轻质CaCO_(3)和BBP。通过对其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分散情况和热稳定性的研究后认为,当轻质CaCO_(3)的最佳掺量为200份、BBP的最佳掺量为80份时,所制备的聚硫型灌缝胶的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硫型道路灌缝胶 填料 增塑剂 道路养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场景中车辆驾驶行为分析及统一建模
6
作者 王可栋 曲含章 +2 位作者 马敏 崔善柠 康爱平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54-162,共9页
为提高城市道路微观交通流的仿真精度和效率,以信号交叉口进口道换道车辆及其目标车道上跟驰车辆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考虑车辆驾驶员行为特征的统一建模方法。以驾驶员多向多车预期能力为基础,引入侧向车辆影响系数,将全速度差跟驰模... 为提高城市道路微观交通流的仿真精度和效率,以信号交叉口进口道换道车辆及其目标车道上跟驰车辆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考虑车辆驾驶员行为特征的统一建模方法。以驾驶员多向多车预期能力为基础,引入侧向车辆影响系数,将全速度差跟驰模型拓展为描述换道过程中换道车辆和跟驰车辆纵向行驶动作的微观交通流模型,通过改进跟驰模型中的优化车速函数,将交通控制信号和换道类型对驾驶员决策的影响纳入模型中。研究结果表明:换道过程中侧向行驶车辆运动状态和换道类型变化对跟驰行为的影响要高于换道行为;不同类型换道场景中驾驶人对外界刺激的主要关注点会发生变化;全速度差模型比Gipps模型更适合作为基础模型用来模拟城市道路微观交通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行为 统一建模 换道模型 跟驰模型 多向多车预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sNet-MLP模型的车辆目标检测算法
7
作者 王可栋 曲含章 +2 位作者 马敏 杨子奕 康爱平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42-150,共9页
为提高车辆目标检测精度,针对传统视觉传感器光照敏感性、空间感知性差等缺点,采用激光雷达传感器,提出一种基于ResNet-MLP二阶段模型的车辆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对点云鸟瞰图的映射方式进行改进,使其保留点云高度特征,并通过改进后的Re... 为提高车辆目标检测精度,针对传统视觉传感器光照敏感性、空间感知性差等缺点,采用激光雷达传感器,提出一种基于ResNet-MLP二阶段模型的车辆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对点云鸟瞰图的映射方式进行改进,使其保留点云高度特征,并通过改进后的ResNet进行点云特征的提取,最后使用并行多层感知机网络对车辆目标分类和位置回归。采用KITTI的3D Object数据集进行验证,通过与PointNet++和VoxelNet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发现,交并比(IOU)较高时3种方法的检测精度均有所下降,但相对于其他2种算法,本算法检测精度更高,运行速度更快,可为未来自动驾驶车辆的实时感知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目标检测 激光雷达 点云图像 鸟瞰图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动车组车次号编码改进方案研究
8
作者 徐培娟 阎致远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3,共6页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现行动车组车次编码混乱、容量受限及难辨识等问题日益明显,急需对其进行改进。总结并分析国外铁路旅客列车车次编码方案,借鉴航空编码规则,针对我国现行动车组车次编码方案和高速铁路发展趋势,重点考虑了...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现行动车组车次编码混乱、容量受限及难辨识等问题日益明显,急需对其进行改进。总结并分析国外铁路旅客列车车次编码方案,借鉴航空编码规则,针对我国现行动车组车次编码方案和高速铁路发展趋势,重点考虑了车次编码容量、车次运营管理精细度、乘客识记方便程度以及车次文化内涵等因素,提出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的动车组车次编码改进方案。在近期方案中,跨局列车采用“原字母+K+数字”的表达方式,管内列车采用“原字母+N+数字”的表达方式,进一步明确了不同速度等级和运行区域列车车次的概念,增加了开行列车的辨识度,改进后编码容量是现有动车组编码的1.5倍。在远期方案中,取消“D”字头车次编码,划分为“C”字头管内城际列车、“S”字头管内市郊列车、“G”字头跨局高速动车组列车和“W”字头跨局卧铺动车组列车,增加运营公司汉字代码,采用“首字母+运营等级+数字+运营公司代码”的编码方式,改进后车次编码容量是现有车次编码的54倍。此外,在车票购买网站及车票上标注运营列车名称并以不同颜色区分,增加客用车票二维码,进一步丰富列车车次文化内涵,展现不同车次地域特色,同时能在国内、国际上对我国的列车产品及铁路发展情况进行良好宣传。本研究综合考虑旅客列车运行中的多种因素,全方位优化动车组车次编码,为中国高速铁路车次编码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次编码 动车组列车 划分准则 编码容量 辨识度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路里程预测模型建立与研究
9
作者 张思琪 《河南科技》 2024年第4期71-74,共4页
【目的】在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交通发展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注重创新驱动转变,前瞻规划、科学预测成为国家交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方法】以2006—2020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路里程为基础数据,运用指数法、对数法、多项式法、幂函数... 【目的】在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交通发展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注重创新驱动转变,前瞻规划、科学预测成为国家交通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方法】以2006—2020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路里程为基础数据,运用指数法、对数法、多项式法、幂函数法建立预测模型。【结果】经过对比与检验,结果表明,6次多项式拟合预测模型最优,通过增加新增年度数据可对其进行优化。【结论】添加年度新增数据的6次多项式预测模型可以为国家公路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里程 多项式 预测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_(3)PO_(4)/Cu-BiVO_(4) p-n异质结的制备及其增强可见光催化降解四环素性能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郭冀峰 李靖 +2 位作者 孙泽鑫 李泽恩 卢昶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6-159,共14页
利用水热和原位沉淀法将Ag_(3)PO_(4)纳米颗粒负载于Cu^(2+)掺杂的单斜相BiVO_(4)微球上成功制备了Ag_(3)PO_(4)/Cu-BiVO_(4)异质结构,并作为可见光下高效降解四环素(TC)的光催化剂.通过XRD、SEM、TEM、XPS、FTIR、UV-Vis DRS、PL和EIS... 利用水热和原位沉淀法将Ag_(3)PO_(4)纳米颗粒负载于Cu^(2+)掺杂的单斜相BiVO_(4)微球上成功制备了Ag_(3)PO_(4)/Cu-BiVO_(4)异质结构,并作为可见光下高效降解四环素(TC)的光催化剂.通过XRD、SEM、TEM、XPS、FTIR、UV-Vis DRS、PL和EI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u^(2+)和Ag_(3)PO_(4)纳米颗粒的修饰增加了比表面积和可见光响应性能,为催化反应提供更多的异质结界面活性点位.铋(Bi)/银(Ag)物质的量比为2:1的Ag_(3)PO_(4)/Cu-BiVO_(4)催化剂在120min内对TC(20mg/L)显示出最高的光催化性能(91.68%),5次连续循环后降解率保持86.1%,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合捕获实验和电子自旋共振(ESR)光谱证实h^(+)和·O_(2)^(-)为主要活性物种.光催化活性的增强主要归因于Cu-BiVO_(4)和Ag_(3)PO_(4)间p-n异质结构的形成和Cu^(2+)掺杂的能带调控作用,有效提高了光催化反应过程中载流子的分离和迁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催化 Ag_(3)PO_(4)/Cu-BiVO_(4) 水热 四环素 p-n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2035年的氢燃料与柴油重型商用车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预测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硕 张春梅 +4 位作者 蔡旭 兰利波 张建章 张溆祺 陈轶嵩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92-1904,共13页
氢燃料电池重型商用车(fuel cell heavy commercial vehicles,FCHCV)在推广交通领域碳减排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对环境是否友好仍需进一步研究.为准确衡量FCHCV相对于柴油重型商用车(diesel heavy commercial vehicles,DHCV)的环... 氢燃料电池重型商用车(fuel cell heavy commercial vehicles,FCHCV)在推广交通领域碳减排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对环境是否友好仍需进一步研究.为准确衡量FCHCV相对于柴油重型商用车(diesel heavy commercial vehicles,DHCV)的环境效益,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构建面向2035年基于不同氢能路径的FCHCV与DHCV的材料消耗、能源消耗、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预测评价模型,科学量化预测不同氢能路径下FCHCV相较于DHCV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和节能减排潜力,梳理并搭建了FCHCV与DHCV的物质流、能量流和排放流的数据清单,采用GaBi软件与CML2001方法体系对数据清单进行了计算,并对比分析了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预测结果.结果表明:目前,FCHCV的全生命周期材料消耗量高于DHCV,主要原因是锂电池的材料消耗量较高,基于光伏电解水制氢路径的FCHCV的节能减排效果较好,对环境产生的负面效益较低.到2035年,基于光伏电解水制氢的FCHCV的全生命周期化石能源消耗量、碳排放和酸化潜值较DHCV分别低41.78%、79.09%、55.30%,但基于混合电力电解水制氢的FCHCV的全生命周期化石能源消耗量、碳排放量和酸化潜值较DHCV分别高56.80%、10.47%和45.01%.研究显示,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基础的FCHCV在未来具有较大的节能减排和降低环境负面效益潜力,但以混合电力制氢为基础的FCHCV未来与DHCV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方面竞争力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燃料 柴油 重型商用车 全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影响 情景预测 氢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精细化工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4
12
作者 吕向菲 罗钰 +2 位作者 姚以亮 李斯文 曲晓琳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3年第17期80-82,共3页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精细化工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以提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据课程内容与特色行业涉及化工问题的相关性,“以学生为中心”优化实验内容,通过构建教学科研融合及虚实结...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精细化工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以提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据课程内容与特色行业涉及化工问题的相关性,“以学生为中心”优化实验内容,通过构建教学科研融合及虚实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多元化考核方法,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教学的实践能力。实践表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精细化工综合实验课程改革,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工综合实验 CDIO 新工科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燃料电池重型商用车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及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硕 蔡旭 +3 位作者 张春梅 兰利波 张溆祺 陈轶嵩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66-2380,共15页
氢燃料电池重型商用车(FCHCV)是应对能源安全和温室效应等问题的理想解决方案之一,但目前在关键参数情景模拟下的FCHCV全生命周期能耗和排放尚不清晰。以国内某款FCHCV为评价对象,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重点分析煤气化、甲烷重整、混... 氢燃料电池重型商用车(FCHCV)是应对能源安全和温室效应等问题的理想解决方案之一,但目前在关键参数情景模拟下的FCHCV全生命周期能耗和排放尚不清晰。以国内某款FCHCV为评价对象,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重点分析煤气化、甲烷重整、混合电力电解水和光伏电解水制氢4种氢能路径下FCHCV全生命周期能耗和排放结果,并对燃料电池电堆衰退、百公里氢耗量和车辆寿命里程进行不确定性分析。研究发现,基于光伏电解水制氢的FCHCV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最低。提高燃油经济性和车辆寿命里程,延缓燃料电池电堆衰退,可有效改善FCHCV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燃料电池 重型商用车 全生命周期评价 燃料电池衰退 不确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郭冀峰 程凯 +1 位作者 李靖 李泽恩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337-3346,共10页
多氯联苯(PCBs)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因此,对PCBs污染土壤治理技术的研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微生物降解方法由于具有绿色、经济、可持续、不会破坏土壤肥力等优点,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介绍了微生物降解PCB... 多氯联苯(PCBs)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因此,对PCBs污染土壤治理技术的研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微生物降解方法由于具有绿色、经济、可持续、不会破坏土壤肥力等优点,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介绍了微生物降解PCBs的途径和机理,归纳了各途径常见的降解菌,并结合国内外近年来微生物法降解土壤中PCBs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几种促进微生物降解PCBs的新方法:生物刺激与生物强化、污泥改性生物降解、生物电化学系统、生物复苏促进因子降解、原位相转化乳化和生物还原脱氯耦合。提出了微生物降解土壤中PCBs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土壤治理技术应用及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多氯联苯 微生物降解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改良风积沙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晨睿 袁忠正 阮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58-2867,共10页
为了研究水泥掺量、压实系数、养护龄期等因素对水泥改良风积沙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开展一系列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验选取的水泥掺量为4%,5%,6%,9%和11%,养护龄期1,3,7,14,28,56和90 d,压实系数为0.90,0.93和0.95。试验结果表明,... 为了研究水泥掺量、压实系数、养护龄期等因素对水泥改良风积沙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开展一系列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验选取的水泥掺量为4%,5%,6%,9%和11%,养护龄期1,3,7,14,28,56和90 d,压实系数为0.90,0.93和0.95。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掺量、压实系数、养护龄期以及水泥掺量与压实系数的交互作用对水泥改良风积沙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都具有显著性。水泥改良风积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大呈幂函数增大,水泥掺量从4%提升至11%时,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提升了6.2~6.26倍;水泥掺量越大,无侧限抗压强度增长比越大。水泥改良风积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着压实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压实系数从0.90增大到0.95时,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大了20%~67%;但强度增长幅度随着压实系数增大而降低,低压实系数下的水泥增强效果更显著。随着养护龄期的增长,水泥改良风积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呈双曲线函数增长,28 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7 d龄期的1.21~1.50倍,90 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7 d龄期的1.31~1.78倍,强度增长率随着养护龄期逐渐减小。建立了水泥改良风积沙无侧限抗压强度受水泥掺量、压实系数、养护龄期等因素影响的多元非线性预测模型,预测效果好。研究成果可以为风积沙地区铁路路基基床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改良风积沙 水泥掺量 养护龄期 压实系数 多因素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CFCB点阵夹芯结构面外压缩载荷下能量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众豪 池瑜莉 +2 位作者 冯峻良 文大伟 朱国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66-174,共9页
点阵夹芯结构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出色的能量吸收能力、独特的功能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然而,传统点阵夹芯结构在面外压缩载荷下存在应力分布不均匀、节点应力集中等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研究基于体心立... 点阵夹芯结构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出色的能量吸收能力、独特的功能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然而,传统点阵夹芯结构在面外压缩载荷下存在应力分布不均匀、节点应力集中等缺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研究基于体心立方结构(body-centered cubic,BCC)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余弦函数单元基(cosine function cell-base,CFCB)点阵结构。为了研究CFCB点阵夹芯结构面外压缩载荷下能量吸收特性,制备了CFCB点阵夹芯结构,开展了准静态压溃试验,并与BCC点阵夹芯结构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FCB点阵夹芯结构面外压缩载荷下的承载与能量吸收能力明显优于BCC点阵夹芯结构。随后,基于有限元模型,系统揭示了芯子单胞直径、幅值、周期长度等胞元参数及厚度方向上的单胞层数对CFCB点阵夹芯结构面外压缩载荷下吸能特性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有望为新型CFCB点阵夹芯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阵夹芯结构 增材制造 能量吸收特性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上无缝线路断轨力深化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泽 黄晨睿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7-31,共5页
现行TB10015—2012《铁路无缝线路设计规范》中断轨力取值偏于保守,往往限制桥梁设计。以铁路常用的16,20,24,32,40 m简支梁为研究对象,建立钢轨-桥梁-桥梁墩台三维有限元空间力学计算模型。考虑无砟及有砟轨道类型、不同简支梁墩台刚度... 现行TB10015—2012《铁路无缝线路设计规范》中断轨力取值偏于保守,往往限制桥梁设计。以铁路常用的16,20,24,32,40 m简支梁为研究对象,建立钢轨-桥梁-桥梁墩台三维有限元空间力学计算模型。考虑无砟及有砟轨道类型、不同简支梁墩台刚度,分别模拟计算双线4根钢轨折断、单根钢轨折断工况下的墩台断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简支梁断轨力计算公式修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墩台刚度接近刚性时,16m,40m跨长简支梁修正系数分别为规范值的0.98,0.8倍,即简支梁跨长越长,修正系数越小;40m跨长简支梁在铺设无砟轨道、有砟轨道的修正系数分别为规范值的0.8,0.9倍,即相同跨长简支梁下,无砟轨道修正系数小于有砟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线路 简支梁桥 三维模型 断轨力 修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SA抗裂增强混凝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立 赵宇洋 +1 位作者 徐宁 季彩云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2年第7期30-34,39,共6页
研究了HCSA抗裂增强材料对混凝土强度、限制膨胀率、温度应力的影响,并分析了蒸养与非蒸养条件下掺抗裂增强材料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抗裂增强材料可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当水胶比为0.36、抗裂增强材料掺量为70 kg/m^... 研究了HCSA抗裂增强材料对混凝土强度、限制膨胀率、温度应力的影响,并分析了蒸养与非蒸养条件下掺抗裂增强材料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抗裂增强材料可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当水胶比为0.36、抗裂增强材料掺量为70 kg/m^(3)时,混凝土强度发展良好,且限制膨胀率较高;抗裂增强材料可显著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敏感性,当抗裂增强材料掺量为50 kg/m^(3)时,混凝土试件最大压应力提高了119%,断裂应力下降了13%,断裂温度降低了37%;采用抗裂增强材料代替粉煤灰,在免蒸养条件下,混凝土1 d强度比提高了192%,在蒸养条件下,1 d强度比提高了1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裂增强材料 抗压强度 限制膨胀率 温度应力 混凝土 养护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充电道路电能传输与设施部署方法综述
19
作者 张硕杰 牛国玺 +3 位作者 王梓旭 王子诺 张轩宁 张久鹏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5期46-52,共7页
为总结国内外无线充电道路技术进展,对比分析电磁谐振式、电容式和辐射式等电能传输方法的优缺点,重点分析提高电磁谐振式工作性能的方法,并结合城市出租车、城市公交系统和公路交通系统的充电需求阐释道路无线充电设施部署方法。分析表... 为总结国内外无线充电道路技术进展,对比分析电磁谐振式、电容式和辐射式等电能传输方法的优缺点,重点分析提高电磁谐振式工作性能的方法,并结合城市出租车、城市公交系统和公路交通系统的充电需求阐释道路无线充电设施部署方法。分析表明:当前无线充电效率相对偏低,需进一步提高充电效率,但其影响因素众多,需进一步加强对电容式和辐射式功率传输的研究及三种方式之间的经济效益对比,并考虑将无线充电道路设施的部署优化模型进行试点运行和测试,从而更快推进出租车、城市公交系统以及公路交通系统无线充电的应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无线充电道路 电能传输技术 工作性能 部署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改性剂在C50清水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杜江 原子旭 +3 位作者 邢国政 胡宇凡 孙一鑫 罗钰 《新型建筑材料》 2023年第7期52-55,共4页
乳液类脱模剂是目前制备清水混凝土常用的脱模剂,但易粘结产品造成色差气孔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通过试验确定C50清水混凝土的最佳水胶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市售水性脱模剂、油性脱模剂以及自制界面改性剂对于清水混凝土表观质量的... 乳液类脱模剂是目前制备清水混凝土常用的脱模剂,但易粘结产品造成色差气孔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通过试验确定C50清水混凝土的最佳水胶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市售水性脱模剂、油性脱模剂以及自制界面改性剂对于清水混凝土表观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使用市售脱模剂制备的清水混凝土表观质量较差,孔隙率平均为0.41%,最大气孔直径平均为6.0 mm;使用界面改性剂后清水混凝土的表面最大气孔直径平均为1.5 mm,孔隙率平均为0.17%,较未使用脱模剂的分别减小了80.8%、91.2%,制备的清水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无色差气泡。自制界面改性剂可有效弥补市售脱模剂的缺点,明显提高清水混凝土的表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混凝土 水胶比 脱模剂 表观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