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7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以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敖玉辉 王志兵 +2 位作者 杨国程 王宇超 孙国英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38期95-98,共4页
专业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基础,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目标的实现。为了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的本科专业,“双万计划”的实施,给地方高校的专业建设带来了重... 专业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基础,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目标的实现。为了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的本科专业,“双万计划”的实施,给地方高校的专业建设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挑战。分析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专业的历史沿革和建设现状,并从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双创教育”和质量保障五方面,探讨了专业创新改革的新措施,以期为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路径和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地方院校 一流本科专业 “双万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雨课堂和BOPPPS改进模型的教学设计——以大学化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宇超 王志兵 +1 位作者 石金静 杨国程 《大学化学》 CAS 2022年第1期89-96,共8页
针对传统BOPPPS模型存在的学情了解不够深入、容错性差、学习效果检验不及时和课节衔接不足等问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着重学情分析,提出了基于雨课堂和BOPPPS改进模型的教学设计方法。阐述了设计理念、探讨了改进模型的设计环... 针对传统BOPPPS模型存在的学情了解不够深入、容错性差、学习效果检验不及时和课节衔接不足等问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着重学情分析,提出了基于雨课堂和BOPPPS改进模型的教学设计方法。阐述了设计理念、探讨了改进模型的设计环节,并以大学化学课程为例,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课堂 BOPPPS改进模型 大学化学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无机化学教学对大学生科研潜质的培养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晓飞 周德凤 +2 位作者 尚小红 柳翱 赵振波 《广州化工》 CAS 2018年第17期137-139,共3页
无机化学是理工科院校化学相关专业学生大学期间学习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如何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热爱学习化学是开发学生在化学领域创新能力、增强独立科研潜质的基础。本文讨论了如何在大一无机化学理论课及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无机化学是理工科院校化学相关专业学生大学期间学习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如何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热爱学习化学是开发学生在化学领域创新能力、增强独立科研潜质的基础。本文讨论了如何在大一无机化学理论课及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帮助同学们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提高科研兴趣及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化学 科研潜质 创新能力 学习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姜燕 张海悦 +2 位作者 薛冬桦 孙秀秀 鲍慧娟 《农产品加工(下)》 2012年第10期162-165,共4页
以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营养与食品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例,介绍中美食品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异同,就研究生招生制度、培养目标和标准、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科研工作以及淘汰和评价体系几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食品科学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物理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尚小红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8期255-256,259,共3页
物理化学课程内容中有许多课程思政元素可以对学生进行非常好的教育,其中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就是其中一项。科学精神的树立对大学生非常重要,是指导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有力工具,良好的科学精神将让人终生受益。教师要善于培养学... 物理化学课程内容中有许多课程思政元素可以对学生进行非常好的教育,其中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就是其中一项。科学精神的树立对大学生非常重要,是指导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有力工具,良好的科学精神将让人终生受益。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包括求是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宽容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等方面。教师要注重个人科学精神水平的提高,以自身的高度信仰带动学生的成长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课程思政 科学精神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化学知识在大学生物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6
作者 夏艳 侯瑞斌 高冷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第4期5-6,共2页
在教学过程中,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应该被淡化,侧重解决问题,使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框架融为一体,形成交叉、彼此链接、相互贯通相关的知识点,这是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同样也是培养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必经之路。生物教学中应注重生物... 在教学过程中,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应该被淡化,侧重解决问题,使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框架融为一体,形成交叉、彼此链接、相互贯通相关的知识点,这是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同样也是培养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必经之路。生物教学中应注重生物与化学的之间的融合,巧用化学知识,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知识 生物教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草木之美——媒染背后的配位化学
7
作者 李明 李昭胤 +1 位作者 刘梦竹 罗邵响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5期258-265,共8页
配位作用,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一种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这种作用力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合物,从千年前的古法染布技艺到当今化学工业与生活中,配位化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大众对于配位化学的认知程度有限。本科普... 配位作用,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一种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这种作用力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合物,从千年前的古法染布技艺到当今化学工业与生活中,配位化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大众对于配位化学的认知程度有限。本科普实验借鉴我国传统媒染工艺,选用植物色素(茜素、苏木素等)对植物纤维染色,展现“媒染”背后的配位化学。通过该色素与媒染剂中的金属离子络合呈现配合物的丰富颜色;通过对比实验展示有、无配位作用的染色、固色效果,体现配位化学的重要作用;并基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扎染,呈现出自创扎染作品,让人们感受化学之美的同时也切身感受匠人智慧和中国手工艺的魅力。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居家实验方案(以洋葱皮煮水制作染料),便于大众居家实验,体现出实验的可推广性。设计适合幼儿及小学生、初高中生、大学生及公众的科普活动。本科普实验将化学、艺术与文化紧密结合,呈现效果具有可观赏性,且过程绿色安全、无毒无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染 配位化学 扎染 梯度科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电子束辐照杀菌安全剂量的确定及质量评价
8
作者 庄新慧 于敏 +2 位作者 王君淑 焦连庆 张凤清 《核农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296,共12页
为探究电子束辐照杀菌对丹参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4、6、8、10、12、14、16、18 kGy辐照剂量处理丹参样品,比较不同剂量下丹参微生物水平、8种化合物含量、抗氧化活性,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确定最佳安全剂量;建立丹参... 为探究电子束辐照杀菌对丹参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4、6、8、10、12、14、16、18 kGy辐照剂量处理丹参样品,比较不同剂量下丹参微生物水平、8种化合物含量、抗氧化活性,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确定最佳安全剂量;建立丹参辐照前后指纹图谱,判断电子束辐照杀菌前后丹参化学成分一致性是否良好;选取6批丹参验证最佳安全辐照剂量。结果表明,丹参电子束辐照杀菌剂量达10 kGy及以上时,微生物水平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规定标准;在10 kGy剂量内,辐照组与对照组的8种化合物总含量、4种抗氧化活性无显著差异,且10 kGy剂量组与对照组的抗氧化活性最接近。综上,确定10 kGy为丹参电子束辐照杀菌的最佳安全辐照剂量。辐照前后丹参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拉曼光谱(SERS)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提示化学成分一致性良好。6批丹参经10 kGy杀菌后的微生物水平符合药典规定;8种化合物含量、抗氧化活性、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存活率经t检验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电子束辐照杀菌技术在丹参生产中的应用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电子束辐照杀菌 抗氧化活性 指纹图谱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鉴别人参真伪和产地 被引量:11
9
作者 白云慧 张泰铭 张凤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302-308,共7页
利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对7个不同产地的人参及其伪品以及其它参类进行研究,提出鉴别人参真伪和产地的新方法。向"硫酸-硫酸锰-丙酮-溴酸钠"混合液中加入样品,产生非线性化学反应,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检测不同产地和种类样品的指纹图谱... 利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对7个不同产地的人参及其伪品以及其它参类进行研究,提出鉴别人参真伪和产地的新方法。向"硫酸-硫酸锰-丙酮-溴酸钠"混合液中加入样品,产生非线性化学反应,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检测不同产地和种类样品的指纹图谱,并确定其系统相似度。结果表明:样品用量为0.6g,反应温度为37℃时,样品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具有良好重现性和特征性。不同种类的样品具有明显不同特征的指纹图谱;同一产地人参的系统相似度在0.9712~0.9920之间,而不同产地人参的相似度在0.7548~0.9403范围内。利用人参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的直观特征和系统相似度可分别准确地鉴定人参的真伪和产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 鉴别 真伪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糖醇黑液化学改性制备木质素基减水剂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坤 张莎莎 +2 位作者 王晓俊 薛冬桦 左小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8-260,共3页
玉米秸秆糖醇黑液在100~140℃下与甲醛、Na_2SO_3溶液(摩尔比0.6~0.8)发生磺化、磺甲基化反应2~4h,制备出木质素基减水剂,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通过减水率、凝结时间及抗压强度分析木质素基减水剂对水泥水化的作用规律,并结... 玉米秸秆糖醇黑液在100~140℃下与甲醛、Na_2SO_3溶液(摩尔比0.6~0.8)发生磺化、磺甲基化反应2~4h,制备出木质素基减水剂,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通过减水率、凝结时间及抗压强度分析木质素基减水剂对水泥水化的作用规律,并结合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研究木质素基减水剂对水泥水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制备的木质素基减水剂,可有效减缓水泥初期水化,促进后期水化,对水泥颗粒有良好的分散效果;水灰比0.35、掺量为1.2%时,减水率为17.5%,达到高效减水剂标准;掺加减水剂试样的初凝、终凝时间均显著延长,能有效提高水泥硬化体抗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糖醇黑液 改性 木质素基减水剂 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被引量:17
11
作者 姜睿馨 周屹博 王志兵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3-217,共5页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更有效提高工科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长春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在着重突出教育部"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要求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依托五大实践教学平台,采...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更有效提高工科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长春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在着重突出教育部"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要求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依托五大实践教学平台,采用"一制三化三结合"的培养模式,构建食品专业"分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具有工程应用背景和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食品专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食品科学与工程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桃楸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连树林 李庆杰 +5 位作者 何蕊 王法宇 冯佳亮 王若汗 张行 成光宇 《吉林中医药》 2020年第7期951-953,共3页
胡桃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药材,同时它也具有非常宝贵的药用价值。在科学研究领域其价值也有很好地体现,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胡桃楸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近况进行概述。通过整理古籍和现代科学家研究成果,总结胡桃楸中含... 胡桃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药材,同时它也具有非常宝贵的药用价值。在科学研究领域其价值也有很好地体现,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胡桃楸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近况进行概述。通过整理古籍和现代科学家研究成果,总结胡桃楸中含有丰富的醌类、黄酮类、鞣质类、三萜类等成分,并且发现胡桃楸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镇痛等作用。胡桃楸的开发应用价值广泛,为了获得更高效、低毒的产品,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楸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志兵 王红蕾 +1 位作者 姜春竹 王宇超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1年第6期132-136,共5页
本文结合《食品化学》课程特点,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并从教师德育能力提升、课程思政三个阶段、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探索了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以期实现专业课程与思... 本文结合《食品化学》课程特点,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并从教师德育能力提升、课程思政三个阶段、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探索了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以期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企业、行业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食品专业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化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德育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化酚醛树脂热解炭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德凤 李晓路 +1 位作者 李连贵 王荣顺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4-28,共5页
采用化学法和物理法制备含P酚醛树脂热解炭材料,比较了不同的制备方法、不同的热解温度及不同的P含量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600℃时化学法制备的掺杂20%磷酸的炭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充放电性能.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 采用化学法和物理法制备含P酚醛树脂热解炭材料,比较了不同的制备方法、不同的热解温度及不同的P含量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600℃时化学法制备的掺杂20%磷酸的炭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充放电性能.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 200 mA.h.g1和628 mA.h.g1,循环10次时可逆比容量为420 mA.h.g1,比同样条件下未掺P炭材料可逆比容量提高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掺磷 碳负极 酚醛树脂(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纺法制备Pd基修饰ITO电极及其电化学传感NO_2^-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德凤 杨颖姝 +3 位作者 于丽波 赵亮亮 张海建 杨国程 《化学工程师》 CAS 2012年第5期5-9,共5页
应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修饰电极,之后分别在空气和N2环境下煅烧制备Pd纳米粒子微阵列修饰的ITO电极,应用SEM对电极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应用循环伏安法对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并与直径是25μm的Pt微电极进行了比对,结果证... 应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修饰电极,之后分别在空气和N2环境下煅烧制备Pd纳米粒子微阵列修饰的ITO电极,应用SEM对电极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应用循环伏安法对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并与直径是25μm的Pt微电极进行了比对,结果证明,它们都具有微米电极的电化学行为,但修饰电极的信号值远高于单根Pt微电极,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极低的检出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化学修饰电极 微阵列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4
16
作者 敖玉辉 王志兵 +2 位作者 王宇超 孙国英 赵振波 《高教学刊》 2021年第29期74-79,共6页
实践教学不仅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思路,提出了“四层次-四模块-五类别”... 实践教学不仅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思路,提出了“四层次-四模块-五类别”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四平台三原则”实践教学条件保障体系、“八训三赛一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五循五必”实践教学内容优化体系、“三阶段五方式”实践教学方法体系、“三维三化”实践课程考核体系和“六系统三对象六检查”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总结了近年来我校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施成效,以期对高等学校化学相关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实践教学 教学体系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本科高校化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志兵 王哲 +3 位作者 王宇超 杨国程 孙国英 敖玉辉 《化工高等教育》 2022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实施为地方本科高校打破身份壁垒、改善教学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重点介绍了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化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思路和做法,从强化思政教育、优化...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实施为地方本科高校打破身份壁垒、改善教学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重点介绍了长春工业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化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思路和做法,从强化思政教育、优化课程体系、深化“双创”教育、融合教学科研、打造优质团队和完善政策机制六个方面,探索建立了化学专业“六位一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从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建设水平和示范辐射作用三个方面总结了改革成效,以期为其他地方本科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德凤 任清 +2 位作者 李东风 柳翱 李宏涛 《广州化工》 CAS 2012年第4期124-126,共3页
无机化学实验是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第一门必修实验课。针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改革、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测能力、思考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进行探讨。
关键词 实验教学 连续性实验 能力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聚芳醚酮超疏水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9
作者 周尚龙 敖玉辉 +4 位作者 段金汤 张才亮 顾雪萍 冯连芳 刘浏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4,179,共6页
含氟聚芳醚酮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较低的介电常数,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集成电路等方面。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对聚合物的疏水性能和防污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4,4′-二氟二苯甲酮和六氟双酚A、双酚A共聚制得一系列氟含量... 含氟聚芳醚酮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较低的介电常数,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集成电路等方面。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对聚合物的疏水性能和防污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4,4′-二氟二苯甲酮和六氟双酚A、双酚A共聚制得一系列氟含量不同的聚芳醚酮共聚物(FPAEK),将其与全氟辛基三乙氧硅烷改性SiC纳米颗粒(F-SiC)复合,制备了超疏水F-SiC/FPAEK复合涂层。结果表明:随着六氟双酚A比例的增加,即含氟量的增大,FPAEK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由151.5℃升高至160.4℃,水接触角从63.3°增大到105°,拉伸强度由50.2MPa提高到65.1MPa;当F-SiC含量为1%(质量分数)时,复合涂层的超疏水性能最强,水接触角可达173°。该复合涂层具有极低的浸润性、吸水性以及优异的自清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芳醚酮 碳化硅 全氟辛基三乙氧硅烷 超疏水涂层 自清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溶液型聚芳醚酮上浆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20
作者 谢雨佳 谢鑫淋 +4 位作者 裴维兵 李奇 郭家铭 袁尧 刘宇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5,共8页
由于碳纤维(CF)表面呈现化学惰性且润湿性差,显著影响了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CF/PEEK)的界面性能,上浆法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方式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其中聚芳醚酮(PAEK)作为CF上浆剂具有耐高温和机械强度高等优点。以双酚A(... 由于碳纤维(CF)表面呈现化学惰性且润湿性差,显著影响了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CF/PEEK)的界面性能,上浆法作为一种简单高效的方式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其中聚芳醚酮(PAEK)作为CF上浆剂具有耐高温和机械强度高等优点。以双酚A(BPA)和双酚芴(BHPF)为单体,环丁砜为溶剂,180℃下合成了耐高温PAEK,并以该树脂为主浆料制备出上浆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PAEK的官能团结构、上浆后的CF单丝表面及复合材料断裂面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也对不同浓度的聚芳醚酮上浆剂对CF/PEEK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随着上浆剂中BHPF质量分数的增加,PAEK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及5%热分解温度(T5%)逐渐升高,最终用BHPF单体全部替代了有毒的双酚A单体,制备出绿色环保的PAEK。与未经上浆处理的CF/PEEK相比,使用质量分数1.5%的PAEK-3上浆剂使其层间剪切强度(ILSS)提升了31.43%,而弯曲强度提高了22.1%,弯曲模量提高了26.8%。因此,使用质量分数1.5%的PAEK-3上浆剂能有效提高CF/PEEK复合材料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聚芳醚酮 复合材料 上浆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