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丘脑室旁核的I组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在压力感受性反射调节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尹桂东 崔桂玉 +3 位作者 邴艳华 高晓磊 金元哲 金清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77-1481,共5页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VN)内的Ⅰ组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I)在压力感受性反射中枢调节中的作用。方法①在清醒自由活动大鼠中,用脑部微量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时的PVN区谷氨酸含量的变化...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VN)内的Ⅰ组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I)在压力感受性反射中枢调节中的作用。方法①在清醒自由活动大鼠中,用脑部微量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时的PVN区谷氨酸含量的变化;②用mGluRⅠ的阻断剂MCPG或激动剂ACPD直接灌流PVN区,同时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并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①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时,PVN内的谷氨酸含量迅速升高到基础水平的(384.82±91.77)%(P<0.01)。②PVN区灌流mGluRⅠ阻断剂MCPG(2.5mmol/L),同时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其血压升值明显减小(P<0.01),心率降值明显增大(P<0.05),导致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HR/△MAP)明显增大(P<0.05)。③PVN区灌流mGluRⅠ激动剂ACPD(1mmol/L)同时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其血压升值明显增加(P<0.001),心率降值明显减小(P<0.001),导致压力感受性敏感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PVN内的mGluRⅠ在压力感受性反射的中枢调节中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室旁核 压力感受性反射 Ⅰ组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MCPG AC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Z诱导的癫痫急性发作大鼠大脑神经元中F-actin、Calponin3和ROCK2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春旭 李树蕾 +4 位作者 古小云 黄可欣 李艳超 张舒岩 杨立彬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9-303,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戊四氮(PTZ)诱发的大鼠癫痫急性发作对大脑神经元中F-actin、Calponin3和ROCK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阐明癫痫急性发作时阻断F-actin异常解聚、触发F-actin重构的可能机制。方法:3周龄Wistar幼鼠56只分为对照组(n=6)和癫痫组(n=... 目的:探讨戊四氮(PTZ)诱发的大鼠癫痫急性发作对大脑神经元中F-actin、Calponin3和ROCK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阐明癫痫急性发作时阻断F-actin异常解聚、触发F-actin重构的可能机制。方法:3周龄Wistar幼鼠56只分为对照组(n=6)和癫痫组(n=50)。对照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癫痫组大鼠经腹腔注射60mg·kg-1 PTZ建立癫痫急性发作模型,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分别在癫痫急性发作后的相应时间点(1、2、3和7d时)随机处死6只用于取材。采用Alex-488标记的phalloidine进行荧光染色观察大鼠大脑海马组织中分子层的F-actin荧光强度;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神经元中Calponin3和ROCK2的分布;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Calponin3、ROCK2和磷酸化ROCK2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癫痫急性发作1d后,癫痫组大鼠大脑树突棘密集的海马中分子层的F-actin荧光强度降低(P<0.05),点状聚集结构消失。免疫荧光染色,对照组大鼠Calponin3在神经元胞质中弥漫性分布,而癫痫急性发作7d后,癫痫组大鼠神经元中Calponin3则聚集在细胞皮质;对照组大鼠ROCK2仅在少量神经元突起中分布,而癫痫急性发作7d后,癫痫组大鼠大量神经元胞体和突起中均可见ROCK2分布。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对照组比较,癫痫组大鼠各时间点海马组织中Calponin3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是随着时间延长,1周内逐渐升高并趋向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癫痫组大鼠海马组织中ROCK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从癫痫急性发作后3d开始显著增加并持续至造模后7d(P<0.05);磷酸化ROCK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则从癫痫急性发作后1d就开始显著增加并持续到7d(P<0.05),且随着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结论:PTZ诱导幼鼠癫痫急性发作导致F-actin异常解聚,同时激活RhoA/ROCK2信号途径,上调ROCK2和Calponin3蛋白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戊四氮 丝状肌动蛋白 钙调节蛋白3 ROCK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锦 闫娜 王旭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5期2296-2299,共4页
自发性腹膜炎是肝硬化腹水患者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肝硬化腹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自发性腹膜炎致病菌大多数为需氧菌,症状常不典型,早期诊断是治疗自发性腹膜炎的关键,自发性腹膜炎的治疗是很复杂的综合性治疗。撰文从病原... 自发性腹膜炎是肝硬化腹水患者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肝硬化腹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自发性腹膜炎致病菌大多数为需氧菌,症状常不典型,早期诊断是治疗自发性腹膜炎的关键,自发性腹膜炎的治疗是很复杂的综合性治疗。撰文从病原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对自发性腹膜炎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医师提供一个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腹膜炎 肝硬化 腹水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耐药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程春旭 《当代医学》 2014年第3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出现耐药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对选取的70例艾滋病患者做问卷调查,并抽取患者血液,对采集的血液进行检测并提取含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RNA作为样本,利用PCR技术扩增基因,In-house方法对基因测序...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出现耐药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对选取的70例艾滋病患者做问卷调查,并抽取患者血液,对采集的血液进行检测并提取含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RNA作为样本,利用PCR技术扩增基因,In-house方法对基因测序,分析扩增基因与HIV耐药数据库的对比结果,探讨耐药性的影响因素。结果采集到的70例患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pol序列中,呈现耐药性的有12例,总耐药率为17.14%。治疗时间≤1年的患者耐药性较治疗时间超过1年的患者低;服药依从性〉90%的患者较服药依从性介于50%-90%之间的患者耐药性低;用蛋白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较用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耐药性低。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药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治疗时间、服药依从性和抗病毒治疗药物种类。研究总结耐药性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耐药性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DS合并肺结核与单纯性肺结核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程春旭 《当代医学》 2014年第34期12-13,共2页
目的回顾性对照分析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肺结核与单纯性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05-2013年长春市传染病医院确诊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患者作为A组(n=65),单纯性肺结核患者B组(n=65),2组均采... 目的回顾性对照分析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肺结核与单纯性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05-2013年长春市传染病医院确诊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患者作为A组(n=65),单纯性肺结核患者B组(n=65),2组均采用痰涂片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胸部X线检查、PPD结核菌素试验、胸部CT检查方法和SPSS统计学方法。结果随机调查显示,A组发热、体质量下降较B组多见,盗汗较B组少见;A组痰抗酸杆菌阳性率(10.61%)较低于B组(21.06%);A组血清结核抗体检测、PPD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另外A组的肺结核的X线、CT中弥漫性浸润阴影多于B组,但是B组影像学空洞率高于A组。结论 A组较B组临床表现无典型性特点,具体表现为痰结核菌及免疫学检测阳性率低,其中主要为肺结核的X线、CT无显著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肺结核 结合分支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程春旭 《当代医学》 2014年第32期59-60,共2页
目的:对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05年2月~2013年12月吉林省长春市传染... 目的:对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05年2月~2013年12月吉林省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收治的AIDS合并PCP患者25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肺部可闻及爆裂音或湿啰音,影像学检查可呈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部分患者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ranchoalveolar lavage,BAL),灌洗液作银染找到了肺孢子菌包囊,其余患者为临床诊断。均采用复方磺胺甲恶唑(复方新诺明)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在吉林省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临床治疗过程中共出现6例死亡,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 AIDS患者感染PCP的几率明显增加,易发生于AIDS晚期患者且以青年男性居多。由于患者患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无明显体征。如果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和双肺磨玻璃影等症状时应积极开展早期诊断,积极开展治疗,以降低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程春旭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5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组,每组各40例。结果 HBVDNA阴转率两组均为100%;HBeAg血清转换率联合组为82%、拉米夫定组为44%;HB...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组,每组各40例。结果 HBVDNA阴转率两组均为100%;HBeAg血清转换率联合组为82%、拉米夫定组为44%;HBeAg阴转率联合组为84%、拉米夫定组为42%;ALT复常率联合组为100%、拉米夫定组为94%。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的治疗可诱导包括抗-HB,血清学转换的持续应答,能迅速控制病毒血症,降低拉米夫定的耐药性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干扰素 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例艾滋病死亡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锦 姜涛 王茉莉 《吉林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373-374,共2页
目的:探讨死亡艾滋病(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2例死亡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各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血液传播与性传播均等,未发现母婴传播感染者。多数... 目的:探讨死亡艾滋病(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2例死亡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各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血液传播与性传播均等,未发现母婴传播感染者。多数患者明确诊断时既已晚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所有患者均出现机会性感染,其中大部分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多数患者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结论:晚期艾滋病患者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和适时治疗对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死亡原因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伴教育在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驰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第17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干预组除实施常规护理外还实施同伴教育,干...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干预组除实施常规护理外还实施同伴教育,干预两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73.4±9.7)、(55.9±7.9),干预组在合理饮食、科学运动、遵医用药、定期检查4个方面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同伴教育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提高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教育 糖尿病 血糖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体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7例疗效观察
10
作者 陈慧 陶荣辉 齐艳英 《吉林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372-372,共1页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康体多 治疗机制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
11
作者 崔文玉 张健 +3 位作者 姜楠 李锦 刘石磊 潘景芝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6期2933-2935,共3页
目的分析吉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600例HIV/AIDS患者。对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进行描述。结果最终纳... 目的分析吉林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600例HIV/AIDS患者。对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进行描述。结果最终纳入586例HIV/AIDS患者:男534例(91.13%),年龄25~49岁329例(56.14%),无业和服务行业327例(55.80%),初中及以下262例(44.71%),同性性途径传播368例(62.80%),未婚307例(52.39%),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1)的有264例(45.05%)。HIV/AIDS患者主要的机会性感染类型为细菌性肺炎、结核病、口腔念珠菌病、肺孢子菌肺炎,分别占42.83%、36.18%、23.89%、22.53%。结论吉林省近年HIV/AIDS患者年龄集中在25~49岁,有年轻化趋势,传播途径以男男同性传播为主。患者多为无业和从事服务行业者,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机会性感染类型以细菌性肺炎和结核病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吉林省 流行病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引起视力下降案例分析
12
作者 陈亦洋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5期186-186,共1页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的性传播疾病,以眼部视力下降为主述的梅毒损害比较少见,可能导致误诊。本文就收治的梅毒引起视力下降的病例1例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词 梅毒 视力下降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突发性聋及视神经萎缩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合并艾滋病1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汪欣 马冉阳 +3 位作者 禹智 李锦 张贺峰 于红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524-1525,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男,46岁,因“左耳突发性听力下降伴眩晕3d”于2016年6月2日入我科治疗。患者发病初期出现左耳听力极重度下降,伴眩晕、左耳鸣,发病后第4天患者出现左眼视物模糊,2d后迅速出现左眼视野由外向中心进行性缩小、视力进行性下... 1病例报告患者,男,46岁,因“左耳突发性听力下降伴眩晕3d”于2016年6月2日入我科治疗。患者发病初期出现左耳听力极重度下降,伴眩晕、左耳鸣,发病后第4天患者出现左眼视物模糊,2d后迅速出现左眼视野由外向中心进行性缩小、视力进行性下降。患者否认既往外伤史、耳毒性药物应用史及耳聋家族史,否认同性恋史及吸毒史。体检:全身皮肤多处红色斑疹,四肢运动共济、感觉检查均正常,颈软,脑膜刺激征(-)。左眼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 神经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原文传递
合并艾滋病的恶性梅毒一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虹 王旭 +2 位作者 付爱华 于艳 李珊山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1-292,共2页
患者男.36岁,未婚。斟皮肤结节、溃疡、伴发热、头痛20d于2010年11月22日来我院就诊。20d前患者头面、躯干及四肢出现丘疹、脓疱及结节,结节迅速扩大破溃,并伴发热(最高达40.0℃)、头痛及全身小适。有同性恋史7年,有同性性乱史。
关键词 艾滋病 梅毒 恶性 皮肤结节 同性恋 患者 发热 头痛
原文传递
肺、皮肤、脑膜炎炭疽一例
15
作者 邓平 赵云虹 +3 位作者 闫世明 崔文玉 吴春 罗威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8-258,共1页
患者男,55岁。因皮肤划伤8d,发热3d,头痛2d,恶心、呕吐9h,意识不清5h入院。患者于发病前1周屠宰及食用病牛,双手及小臂均被牛骨划伤,人院前1d在当地诊所就诊.
关键词 皮肤 脑膜炎 炭疽 意识不清 发病前 患者 划伤
原文传递
卡替拉韦联合利匹韦林长效抗逆转录病毒注射方案临床应用专家指导建议
16
作者 孙丽君 魏洪霞 +35 位作者 丁海波 马萍 王辉 王立静 王春梅 王敏 王茜 龙海 师金川 吕玮 朱彪 刘俊 刘安 阮连国 李在村 李凌华 李惠琴 何盛华 邹美银 宋玉霞 张仁芳 张健 杨欣平 陈雅红 陈耀凯 赵红心 赵清霞 洪仲思 钱峰 徐光勇 黄辉煌 曹玮 喻剑华 靳娟 蔡琳 张福杰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4年第6期431-439,共9页
卡替拉韦(cabotegravir,CAB)联合利匹韦林(rilpivirine,RPV)长效注射方案是我国首个获批的HIV长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给药间隔为2个月1次。该方案为每日口服方案提供了创新替代,适用于病毒学达到抑制的经治平稳转换的HIV感染者。多... 卡替拉韦(cabotegravir,CAB)联合利匹韦林(rilpivirine,RPV)长效注射方案是我国首个获批的HIV长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给药间隔为2个月1次。该方案为每日口服方案提供了创新替代,适用于病毒学达到抑制的经治平稳转换的HIV感染者。多项大型临床研究表明,CAB+RPV长效注射在病毒学抑制效果和安全性方面与每日口服方案相当,且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本文基于国内外权威指南及研究证据,介绍了CAB+RPV注射方案的适用人群、临床管理和医患沟通要点,以期帮助医护人员在实际临床中有效实施此方案,提升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并积累本土应用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逆转录病毒 长效 注射方案 卡替拉韦 利匹韦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