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长春市手足口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兴国 李晨光 +6 位作者 张智丽 孙宇 崔薇 初秋 乔凤娟 王宇冰 孙炳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4-240,共7页
目的:分析2014-2018年吉林省长春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肠道病毒71型(EV-A71)VP1基因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及时调整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8年吉林省长春... 目的:分析2014-2018年吉林省长春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肠道病毒71型(EV-A71)VP1基因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及时调整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8年吉林省长春市手足口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收集2014-2018年吉林省长春市医疗机构报告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标本中总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A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确定型别。对EV-A71的VP1区扩增并测序,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同源性和氨基酸变异位点。结果:2014-2018年吉林省长春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2685例,发病率呈现先降后升趋势,2016年达到高峰,之后呈逐年递降趋势。每年流行趋势基本相同,呈单峰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吉林省长春市14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年均报告发病率前3位的地区为高新区(129.14/10万)、宽城区(102.17/10万)和经开区(100.98/10万)。病例中,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吉林省长春市EV-A71阳性样本各月份均有检出。2014年3-9月和2017年5月-2018年5月,手足口病毒型别以EV-A71为主,且呈逐渐上升趋势。测序获得EV-A71序列146条,其中除2017年3条序列和2018年7条序列属于EV-A71的B5亚型外,其余序列均属于C4亚型中的C4a亚型。VP1区145氨基酸位点为E,2018年2株检测到VP1104D,另外3株检测到VP1218R,其余各株主要毒理位点和抗原性位点未发生变异,EV-A71的B5亚型较C4亚型有VP143E、VP158T和VP1184T3个氨基酸位点差异。结论:吉林省长春市手足口病发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男性幼童,引发手足口病流行的肠道病毒以EV-A71为主,主要为C4a亚型,也有少部分B5亚型的流行,部分氨基酸变异位点需持续监测,以免造成大范围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VP1蛋白 基因型别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23年长春市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龚云伟 李月婷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24年第4期473-474,477,共3页
目的对2010-2023年长春市市售食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检测,了解市售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为长春市食品安全风险提供预警。方法2010-2023年在长春市超市(餐饮店)、农贸市场随机采购6类798份食品样品,依据GB... 目的对2010-2023年长春市市售食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检测,了解市售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状况,为长春市食品安全风险提供预警。方法2010-2023年在长春市超市(餐饮店)、农贸市场随机采购6类798份食品样品,依据GB 4789.30-20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对食品样品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及鉴定。结果798份食品样品中共检出单增李斯特菌阳性样品68份,检出率为8.52%。其中,即食非发酵豆制品、熟肉制品、熟制米面制品、凉拌菜、生畜肉、生禽肉的检出率分别为2.33%、8.48%、3.33%、9.49%、10.64%、18.26%,生禽肉、生畜肉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比较高,各类样品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77,P<0.05)。超市(饮食店)、农贸市场样品阳性率分别为5.51%、9.93%,农贸市场采购的食品样品的检出率高于超市(饮食店)采购样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5)。结论畜禽肉类存在宰前、宰后、运输及销售过程中污染较为严重,建议管理部门应更有针对性加强销售、运输环境的食品安全监管,预防单增李斯特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检测
原文传递
吉林省长春市肠道病毒Echovirus 18 VP1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炳欣 吴静 +2 位作者 孙宇 崔薇 张兴国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年第6期415-419,共5页
目的 分析2015年长春市一起发热伴出疹疫情中患者粪便肠道病毒Echovirus 18型(E-18)毒株VP1基因序列特征及其与国内外其他流行株的进化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VP1基因片段并测序,利用DNAman软件和Mega 6.... 目的 分析2015年长春市一起发热伴出疹疫情中患者粪便肠道病毒Echovirus 18型(E-18)毒株VP1基因序列特征及其与国内外其他流行株的进化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VP1基因片段并测序,利用DNAman软件和Mega 6.0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经RT-PCR方法扩增获得4株774 bp的VP1基因片段并测序,经同源性分析比较发现,各序列间核苷酸同源性为100%.与国内外E-18病毒VP1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长春病毒株与2015年同时发现的河北省分离株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为97%,氨基酸同源性为99%.与Metcalf原型株比较,核苷酸同源性为80%,氨基酸同源性为93%,氨基酸对比发现有18个位点发生突变.结论 吉林省首次发现E-18型肠道病毒,为中国E-18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可病毒18型 VPI基因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2015-2017年长春市女性艾滋病疫情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珂 祁桐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9年第2期229-231,共3页
目的进一步掌握长春市女性艾滋病疫情现况及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和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7年经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的女性病例的监测资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及随访表。应用Ex... 目的进一步掌握长春市女性艾滋病疫情现况及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和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2017年经长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的女性病例的监测资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及随访表。应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7年长春市共发现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134例,占HIV/AIDS总数的5.24%,分别占该年度病例数的4.55%、5.31%、5.77%。134例女性HIV/AIDS平均年龄47.25岁;以已婚、汉族、本市为主;文化程度主要是初中和小学,职业主要集中在农民和无业。年龄构成、婚姻状况、民族、户籍、文化程度和职业分布均存在差异(均P<0.01)。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途径均为异性传播,其中配偶或固定性伴阳性和非婚异性性接触史分别占26.12%、73.88%,不同感染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自检测咨询、住院与门诊患者、其他羁押人员体检、孕产期检查分别占38.81%、 56.72%、2.24%、 2.24%,不同患者来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与AIDS分别占54.48%、 45.5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更好地控制女性艾滋病疫情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艾滋病 疫情
原文传递
2019—2022年长春地区柯萨奇病毒A6的流行病学与分子特征分析
5
作者 乔凤娟 孙炳欣 +3 位作者 张兴国 李晨光 阴媛 张舒峰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200-1205,1213,共7页
目的分析2019—2022年长春地区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柯萨奇病毒A6(Coxsackievirus A6,CV-A6)的流行情况及其VP1区的基因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优化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2022年长春临床诊断HFM... 目的分析2019—2022年长春地区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柯萨奇病毒A6(Coxsackievirus A6,CV-A6)的流行情况及其VP1区的基因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优化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2022年长春临床诊断HFMD病例样本878份,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核酸检测。对CV-A6阳性样本的VP1基因区进行RT-PCR扩增及测序。再利用MEGA 11构建系统发育树,并使用DNAstarV8.1.3软件分析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氨基酸变异。结果878份HFMD病例标本中,检出EV阳性588份,总检出率为66.97%(588/878);检出CV-A6阳性245份,CV-A6检出率为41.67%(245/588)。125份CV-A6阳性样本成功扩增并测序了VP1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2019—2022年长春市测定的125株CV-A6毒株均属于D3a基因型,125株CV-A6毒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8.1%~100%,与原型株(Gdula)的同源性为81.2%~84.3%。其VP1区氨基酸序列出现了36个突变位点。结论2019—2022年长春地区引起HFMD的优势病原体是CV-A6,也是我国内地地区主流基因亚型D3a,但多条传播链共同循环进化。应进一步加强对CV-A6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6 VP1基因 基因型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2017—2023年长春地区肉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分析
6
作者 龚云伟 崔薇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24年第3期333-334,337,共3页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肉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2023年在长春地区农贸市场、超市中随机采集生禽肉、生畜肉样品共499份,按照《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肉类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2023年在长春地区农贸市场、超市中随机采集生禽肉、生畜肉样品共499份,按照《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要求检测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结果采集检测样品499份,其中农贸市场采集269份,超市230份。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阳性菌株79株,总检出率15.83%。其中,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出率分别为3.21%、1.60%、7.41%、3.61%;不同种肉类中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依次为鸡肉21.33%、猪肉13.67%、牛肉12.90%;采集于农贸市场、超市肉类样品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8.96%、12.17%。结论长春地区几种肉类食品在销售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尤其采集于农贸市场的鸡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肉类食品 食源性致病菌 检出率 分析
原文传递
长春地区柯萨奇病毒A6型全基因组特征分析
7
作者 乔凤娟 孙炳欣 +3 位作者 张兴国 李晨光 阴媛 张舒峰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24年第6期728-732,共5页
目的 分析长春市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样本的全基因组特征。方法 选取2019—2022年长春市8份手足口病患儿粪便样本,制备悬液,提取RNA,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和测序,利用MegAlign、MEGA11、RDP4、Simplot等生物学... 目的 分析长春市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样本的全基因组特征。方法 选取2019—2022年长春市8份手足口病患儿粪便样本,制备悬液,提取RNA,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和测序,利用MegAlign、MEGA11、RDP4、Simplot等生物学软件进行同源性、系统进化及重组分析。结果 获得全基因组长度为7423-7425 bp。核苷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93.0%~100.0%,与原型株Gdula(AY421764)相比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0.4%~80.9%,与国内其他CV-A6参考菌株的同源性为93.7%~99.6%,但C9在非结构蛋白3D区的同源性最低为85.3%。进一步重组分析显示,C9可能在3D区发生了重组。这8个CV-A6流行株在2A、2C、3A、3D和3′UTR区域共检测到8个突变位点。结论 本研究鉴定出1株潜在重组株和7株稳定传播株,并发现有些突变位点可能与毒力和临床表型有关,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6型(CV-A6) 基因组序列 重组分析 系统进化 长春市
原文传递
430例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分析
8
作者 韩雪 李月 杨慧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21期127-131,共5页
目的对43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病例,共430例,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 目的对43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病例,共430例,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用药类型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记录患者的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或G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甘胆酸(glycocholic acid,CG),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因药物性肝损伤住院病例430例,其中男性148例(34.4%),女性282例(65.6%),年龄11~83岁。按致DILI药物类别分组,分别为中药组187例(43.5%)、西药组80例(18.6%)、化疗用药组93例(21.6%)、抗痨用药组57例(13.3%)、中西结合用药组13例(3.0%)。各组肝细胞损伤型例数分别为104例、21例、26例、26例、4例,胆汁淤积型例数分别为37例、31例、36例、16例、5例,(χ2=32.395,P<0.05)。各组生化指标中位数:ALT分别为:330.0、154.5、130.2、156.7、234.9 U/L(H=38.437,P<0.05)。A S T分别为:134.0、74.0、81.0、111.0、61.0 U/L(H=20.328,P<0.05)。ALP分别为:141.5、115.5、115.0、85.0、117.0 U/L(H=40.712,P<0.05)。GGT分别为:155.2、142.7、141.1、96.0、123.0 U/L(H=19.277,P<0.001)。TBIL分别为:22.1、14.9、11.3、11.1、12.7 mol/L(H=73.603,P<0.05)。T B A分别为:12.5、6.4、4.8、7.4、4.4 mol/L(H=28.097,P<0.05)。C G分别为:3.5、1.81.6、2.1、2.8 mg/L(H=26.331,P<0.05)。结论本研究药物性肝损伤致病原因以中药为主。中药和抗痨用药肝损伤类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西药、化疗用药及中西结合用药肝损伤类型以胆汁淤积型为主。不同致病原因生化指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其中中药致肝损害各生化指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中药 西药 化疗用药 抗痨用药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噬菌体FEC14和FEC19特性及污染牛肉杀菌潜在应用探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兆雪 兰冠达 +4 位作者 范聪聪 许翠婷 龚云伟 崔薇 赵春燕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41-2752,共12页
【背景】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并且其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寻找裂解性强噬菌体用于防治大肠埃希菌感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从环境中分离鉴定能特异裂解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噬菌体,通过对生物学特... 【背景】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并且其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寻找裂解性强噬菌体用于防治大肠埃希菌感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从环境中分离鉴定能特异裂解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噬菌体,通过对生物学特性及裂解细菌功效的探究,为其在食品安全防控中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方法】通过双层平板法分离并纯化噬菌体,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测定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pH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对噬菌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噬菌体裂解细菌功效。【结果】2株大肠埃希菌O157:H7噬菌体FEC14和FEC19的头部皆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FEC14头部直径约80nm,尾丝呈星形,FEC19头部直径约58 nm,尾丝呈针形;噬菌体FEC14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潜伏期为15 min,裂解期为65 min,平均暴发量为156 PFU/cell,FEC19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1,潜伏期为10 min,裂解期为80 min,平均暴发量为800 PFU/cell;噬菌体FEC14能在60℃、pH 4.0-11.0条件下存活,噬菌体FEC19在70℃、pH5.0-9.0条件下存活;FEC14归类于有尾目(Caudovirales)Ackermannviridae科Kuttervirus属,FEC19归类于有尾目(Caudovirales)肌尾科(Myoviridae)Wifcevirus属;单一噬菌体或混合鸡尾酒法均能降低染菌牛肉中的细菌数量,并且未发现已知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能控制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污染。【结论】2株大肠杆菌O157:H7噬菌体FEC14和FEC19特异性高、稳定性强、裂解效率高,在控制食品中大肠埃希菌O157:H7污染的应用中具有很大潜力,将来可以开发为食品防控制剂用于食品加工各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O157 噬菌体 生物防控 鸡尾酒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