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文化多元一体特征的形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凤霞 李慧娟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23-26,共4页
自汉代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经历了由儒家独尊,实现文化一统,到走向文化多元,经过几个历史时期的儒、道、佛"三教"的调和、并立、冲突、交融,直到宋明理学兴起后,实现了"三教"圆融,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多元一... 自汉代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经历了由儒家独尊,实现文化一统,到走向文化多元,经过几个历史时期的儒、道、佛"三教"的调和、并立、冲突、交融,直到宋明理学兴起后,实现了"三教"圆融,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三教 玄学 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朝东京地区官学教育发展探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桑秋杰 高福顺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2-96,共5页
辽朝东京地区的官学教育,经过不懈努力,有了较大发展,设置了东京学、府学、州学、县学等官学教育机构,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官学教育体系,但东京地区官学教育的发展仍呈现出地区间的不平衡性,地方官学主要集中于汉族、渤海遗民聚居区,其它... 辽朝东京地区的官学教育,经过不懈努力,有了较大发展,设置了东京学、府学、州学、县学等官学教育机构,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官学教育体系,但东京地区官学教育的发展仍呈现出地区间的不平衡性,地方官学主要集中于汉族、渤海遗民聚居区,其它地区相对比较薄弱。这既与辽朝的治国思想与文教政策有关,又与东京地区儒家文化基础紧密相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学教育 东京地区 官学 儒家文化 科举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同盟会内部纷争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苑宏光 秦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03-106,共4页
在中国同盟会上层,政治与权势纷争一直存在,并且愈演愈烈,导致组织不断分裂。其产生原因既有革命党人在政治理念方面的歧异,也有革命经费措置方面的矛盾,更有对革命方略的不同追求,且与孙中山在革命政党组织建设方面存在自我中心主义也... 在中国同盟会上层,政治与权势纷争一直存在,并且愈演愈烈,导致组织不断分裂。其产生原因既有革命党人在政治理念方面的歧异,也有革命经费措置方面的矛盾,更有对革命方略的不同追求,且与孙中山在革命政党组织建设方面存在自我中心主义也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盟会 内部纷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辽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因 被引量:4
4
作者 桑秋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65-368,共4页
辽代是生活在中国东北部契丹族建立的大辽政权,契丹族农业发展以辽代建国前后划分界线。辽代建国以前,虽然契丹族原始的粗放农业在迭刺部中就已出现,但主要的生活方式还是游牧生活。辽代建国后,由于辽的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和汉族带来的... 辽代是生活在中国东北部契丹族建立的大辽政权,契丹族农业发展以辽代建国前后划分界线。辽代建国以前,虽然契丹族原始的粗放农业在迭刺部中就已出现,但主要的生活方式还是游牧生活。辽代建国后,由于辽的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和汉族带来的先进的农业技术,使辽代的农业有了很大发展,农业在辽代经济中逐渐占居了主导地位。统治阶层、铁制农具、兴修水利和汉族知识分子对辽代农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契丹族 重视农业 农业技术 农耕文化 游牧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昭常与“间岛”交涉 被引量:1
5
作者 苏久青 苑宏光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1-55,共5页
陈昭常作为延吉边务督办与边务帮办吴禄贞共同参与"间岛"交涉,在交涉过程中积极奏请清政府及早解决界务纠纷,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抵制日人侵略,在对抗侵略、保护领土主权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陈昭常 “间岛”交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边民俗旅游“SWOT”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凤云 王金超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102-103,106,共3页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朝鲜族主要的聚居地,目前已经开发了民俗旅游项目,建立了配套的旅游设施,但营销力度不够,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还有待提高.该文通过对延边民俗旅游进行SWOT分析,得出其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朝鲜族主要的聚居地,目前已经开发了民俗旅游项目,建立了配套的旅游设施,但营销力度不够,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还有待提高.该文通过对延边民俗旅游进行SWOT分析,得出其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延边民俗旅游的成功营销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民俗旅游 资源 营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院校国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桑秋杰 陈建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09-110,共2页
通过在高师院校开展"普及国学基础课程可行性问卷"调查,认识到在高师院校开设国学课程的重要性。高师院校是中小学教师的母体。通过学习国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为推动中华民族崛起提供强... 通过在高师院校开展"普及国学基础课程可行性问卷"调查,认识到在高师院校开设国学课程的重要性。高师院校是中小学教师的母体。通过学习国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为推动中华民族崛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师院校 国学 可行性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中的法律调整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海洋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9-51,共3页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阶段我们在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法律法规不健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使法律法规在保护旅游资源上发挥应有的效力,必须修订和完善有关法律,改革法律程序和刑法...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阶段我们在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法律法规不健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使法律法规在保护旅游资源上发挥应有的效力,必须修订和完善有关法律,改革法律程序和刑法手段,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代纪时法证史举例
9
作者 姜维东 姜维公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51-55,共5页
辽代的碑志铭记在纪时法方面多有错误,主要体现在"误用纪时法"和"推算错误"两个方面,原因有辽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而致误、作者的疏忽以及出于风水考虑而刻意修改等。通过对辽代碑志铭记中的纪时法进行研究,即可以... 辽代的碑志铭记在纪时法方面多有错误,主要体现在"误用纪时法"和"推算错误"两个方面,原因有辽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而致误、作者的疏忽以及出于风水考虑而刻意修改等。通过对辽代碑志铭记中的纪时法进行研究,即可以解决部分金石文字之残泐问题,亦可纠正现今学者们在辽纪时法方面存在的编年、推算、别字等错误,对深入研究辽代金石文字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金石文字 纪时法 错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维也纳危机”对新教改革进程的影响
10
作者 宋保军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46-49,共4页
1529年和1532年,奥斯曼军队分别包围和威胁维也纳城,造成了"维也纳危机"。"维也纳危机"对德意志新教改革产生了极大影响,它不仅使抵御奥斯曼人的入侵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要事务,还迫使帝国政府向新教势力求助,从... 1529年和1532年,奥斯曼军队分别包围和威胁维也纳城,造成了"维也纳危机"。"维也纳危机"对德意志新教改革产生了极大影响,它不仅使抵御奥斯曼人的入侵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要事务,还迫使帝国政府向新教势力求助,从而为新教同盟的更新、发展与巩固提供了良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也纳危机 奥斯曼威胁 德意志新教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桑国:从神话到现实的演变 被引量:3
11
作者 姜维公 姜维东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3-110,共8页
文章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系统梳理,勾勒出扶桑由树木到地名乃至国家名称的演进历程,并对扶桑问题学术研究史做了全面的回顾,指出了目前学术界所存在的两种重要观点美洲说和亚洲说的不足。作者认为《梁书》扶桑国纪事内容具有浓厚的传说色彩... 文章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系统梳理,勾勒出扶桑由树木到地名乃至国家名称的演进历程,并对扶桑问题学术研究史做了全面的回顾,指出了目前学术界所存在的两种重要观点美洲说和亚洲说的不足。作者认为《梁书》扶桑国纪事内容具有浓厚的传说色彩,许多证据都指向这样一个结论,即扶桑国很可能是慧深将扶桑传说和高句丽国情结合起来凭空杜撰出来的一个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桑国 神话 美洲 高句丽
原文传递
唐代宫女生活述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维公 姜维东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63,共7页
关于唐代宫女的资料是比较少的,作者利用唐代典籍及唐人诗文,通过对唐代宫女与宫官的入宫渠道、爱情寄托、晚年生活的详细考察,揭露了唐代统治君主为一己之私禁锢大量妙龄少女的事实。
关键词 唐代 妃嫔 宫女 社会生活史
原文传递
渤海政权迁都考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桑秋杰 高福顺 《东北史地》 2008年第2期37-42,共6页
渤海政权是以栗末靺鞨为主体的地方性民族政权,共存续229年,在此期间,渤海都城经历了多次迁徙,这是与渤海发展的不同阶段与东北亚形势变化密切相关的,初都"旧国",主要考虑的是立都建国的安全性;迁都中京主要是出于处理与新罗... 渤海政权是以栗末靺鞨为主体的地方性民族政权,共存续229年,在此期间,渤海都城经历了多次迁徙,这是与渤海发展的不同阶段与东北亚形势变化密切相关的,初都"旧国",主要考虑的是立都建国的安全性;迁都中京主要是出于处理与新罗的关系,以及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改都上京是为了渤海政权的长治久安和震慑黑水靺鞨;徙于东京是出于同日本贸易的方便。渤海政权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变化,适时地调整都城所在地,从而达到了制内御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都 旧国 中京 东京 上京
原文传递
论魏晋国家政权与豪族大土地所有制的关系:抑兼并与“守清贫”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海波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2-87,共6页
在豪族与依附化佃农的人身依附关系固定化和普遍化的社会结构中,魏晋国家企图通过赋役政策的调整来限制豪族的土地兼并,根本无法实现。相反,只能使豪族的大土地所有制及其依附人口的免役特权合法化。而豪族阶层中的士族由于自身政治权... 在豪族与依附化佃农的人身依附关系固定化和普遍化的社会结构中,魏晋国家企图通过赋役政策的调整来限制豪族的土地兼并,根本无法实现。相反,只能使豪族的大土地所有制及其依附人口的免役特权合法化。而豪族阶层中的士族由于自身政治权力及其经济利益均需要国家政权的认可和赋予,因此必须要站在国家立场上抑制土地兼并。在九品中正制和占田荫亲荫客制的要求和保障下,士族往往通过"守清贫"的自律意识来抵制豪族的土地兼并,从而使魏晋豪族的经济形态呈现出"兼并"和"抑兼并"并存的矛盾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豪族 大土地所有制
原文传递
唐代宫女生活述略
15
作者 姜维公 姜维东 《新华文摘》 2010年第10期64-66,共3页
关于唐代宫女的研究,目前还是比较少的,学者们在关注唐代后宫制度时.通常只探讨后妃与宫官的制度,很少把宫女作为研究对象。唐代的女官分内官与宫官两类.内官指皇后以下的妃嫔系统.宫官指掌管宫内各种事务的六尚系统的各级女官。... 关于唐代宫女的研究,目前还是比较少的,学者们在关注唐代后宫制度时.通常只探讨后妃与宫官的制度,很少把宫女作为研究对象。唐代的女官分内官与宫官两类.内官指皇后以下的妃嫔系统.宫官指掌管宫内各种事务的六尚系统的各级女官。这里讨论的对象排除了前者,而后者具有双重身份,既负责管理宫内事务,又是皇帝的性伴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宫女 述略 生活 后宫制度 性伴侣 女官 系统
原文传递
论辽代典章制度史料的汇辑方法
16
作者 姜维公 施天放 《东北亚研究论丛(长师大)》 2008年第1期93-101,共9页
《辽史》纪事疏略错失,同期史料绝大部分已经佚失,在这种情况下,欲研究辽代典章制度,纂辑《辽会要》,势必要从史料汇辑工作开始。本文就辽代典章制度史料的汇辑原则、汇辑方法等诸多方面提出一些设想,以促进这一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辽会要 辽代典章制度 史料汇辑
原文传递
东北史理论研究有所破才能有所立
17
作者 姜维公 《东北史地》 2013年第2期16-16,共1页
在最近的学科调整中,中国史被列为一级学科,东北史是二级学科专门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学科的性质、学科的发展方向、学科的研究范畴、学科的理论体系等都需要深入探讨,而理论体系问题是最具根本意义的。孙进己先生提出的东北史的研... 在最近的学科调整中,中国史被列为一级学科,东北史是二级学科专门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学科的性质、学科的发展方向、学科的研究范畴、学科的理论体系等都需要深入探讨,而理论体系问题是最具根本意义的。孙进己先生提出的东北史的研究范围、特点、分区、种族和语言、民族和民族共同体、政权建置、经济类型、社会性质等问题对于确立东北史学科的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史 学科调整 民族共同体 才能 社会性质 二级学科 经济类型 中国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