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水利科技投入与科技创新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玉明 孙云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34,51,共3页
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自1981年成立以来,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分析了长勘所在"七·五"、"八·五"、"九... 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自1981年成立以来,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分析了长勘所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投入与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对相关成果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长勘所在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过程中,取得了一批国内、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单位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职工队伍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科技投入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勘测技术发展与研究
2
作者 王小波 蔡耀军 刘世斌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0年第1期5-8,共4页
简要介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几种常用的勘察技术方法并回顾长江勘测技术的发展历程;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并与之相适应,今后一段时间水利工程的分布、功能要求、环境要求、可持续发展要求将发生重大变化,预计对工程勘察技术需求带... 简要介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几种常用的勘察技术方法并回顾长江勘测技术的发展历程;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并与之相适应,今后一段时间水利工程的分布、功能要求、环境要求、可持续发展要求将发生重大变化,预计对工程勘察技术需求带来相应的变化,对勘察方法和技术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勘测技术 关键技术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质高边坡勘测及监测技术方法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范中原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4-56,共3页
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岩质高边坡勘测及监测技术方法研究》,是在总结和分析我国高坝建设中工程地质勘测技术研究成果基础上,瞄准国内外工程勘测技术发展的前沿,针对在高坝建设中遇到的越来越多的高边坡问题而进行的。钻孔彩色电视... 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岩质高边坡勘测及监测技术方法研究》,是在总结和分析我国高坝建设中工程地质勘测技术研究成果基础上,瞄准国内外工程勘测技术发展的前沿,针对在高坝建设中遇到的越来越多的高边坡问题而进行的。钻孔彩色电视孔壁成像系统、直接横波测井研究偶极子井下声系和声波仪、钻孔多点渗压仪及压模系统、岩质高边坡快速摄像微机地质素描成图、层析成像技术、近坝库段安全监测技术、边坡监测数据处理预报软件研究、高精度大地测量监测自动化系统等项目,研究成果内容新、先进、实用,已在工程中应用,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勘察 滑坡监测 高边坡 边坡稳定 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坝坝基勘测新技术研究
4
作者 范中原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56-58,共3页
勘测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乃至运行中,都需要仔细、认真和科学地对建筑物地区及水库区域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地质勘探测试以及工程检测等。但是,多年来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中,一直是以地面地质测绘调... 勘测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乃至运行中,都需要仔细、认真和科学地对建筑物地区及水库区域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地质勘探测试以及工程检测等。但是,多年来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中,一直是以地面地质测绘调查、钻探、洞探为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基础 勘测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探技术在水利工程勘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熊友亮 朱萌 +3 位作者 刘海涛 殷浤益 李欢 罗望来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4年第3期353-359,共7页
查明线路沿线低阻异常产生的原因是水利工程勘测的重点内容之一。以东莞市某引水工程勘测为例,采用岩心电阻率测量、高密度电法、天然源面波法等综合物探技术,查明引水管道沿线岩体的电阻率特征,分析低阻异常的地质成因。结果表明,引水... 查明线路沿线低阻异常产生的原因是水利工程勘测的重点内容之一。以东莞市某引水工程勘测为例,采用岩心电阻率测量、高密度电法、天然源面波法等综合物探技术,查明引水管道沿线岩体的电阻率特征,分析低阻异常的地质成因。结果表明,引水管道沿线发育多个低阻异常区,主要由低阻岩体、断裂破碎带及大面积水体的旁侧效应引起;岩体往往因含金属矿物或破碎含水而具有低电阻率,而大面积水体的旁侧效应对高密度电法探测结果的影响也不容忽略。建议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多种物探技术进行探测和相互验证,提高成果资料的可靠性,更好地指导工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法 天然源面波法 综合物探技术 旁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堰塞坝表层颗粒物质识别研究
6
作者 付兵杰 李书 +1 位作者 丁凡桠 栾约生 《工程勘察》 2025年第2期79-84,共6页
在堰塞坝形成初期,交通闭塞,人员无法快速进入的情况下,利用无人机影像对堰塞坝表层颗粒物质进行智能识别,对于堰塞坝表层结构分析和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堰塞坝表层颗粒物质一般分布散乱、粒径不均匀、背景复杂,利用人工解译或传... 在堰塞坝形成初期,交通闭塞,人员无法快速进入的情况下,利用无人机影像对堰塞坝表层颗粒物质进行智能识别,对于堰塞坝表层结构分析和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堰塞坝表层颗粒物质一般分布散乱、粒径不均匀、背景复杂,利用人工解译或传统图像识别技术存在自动化程度低、识别率差等问题。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堰塞坝表层颗粒物质识别方法,采用“大颗粒逐个识别→密集小颗粒逐分割块识别”的思路,利用Mask R-CNN、SLIC、AlexNet等方法联合构建自动识别模型,并进行精度评价和推广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对堰塞坝表层颗粒物质的智能识别和粒径分析等功能,识别精度大于90%,具有一定的迁移能力,能够为堰塞坝应急抢险提供较好的数据基础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 表层颗粒物质 深度学习 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方法与技术应用综述 被引量:16
7
作者 范中原 孙云志 +1 位作者 魏岩峻 周乐群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共3页
20世纪70年代以前,水利水电工程界普遍认为我国在水利水电行业中的勘测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周期长、勘测技术成果不能完全满足设计、施工的需要。根据研究资料,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勘探指数在同类岩石地区至少高出国外33%~75%。例如,... 20世纪70年代以前,水利水电工程界普遍认为我国在水利水电行业中的勘测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周期长、勘测技术成果不能完全满足设计、施工的需要。根据研究资料,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勘探指数在同类岩石地区至少高出国外33%~75%。例如,在石灰岩地区筑坝,国外勘探指数为0.074~0.22,国内为0.13~0.90;沉积岩地区,国外勘探指数为0.10~0.12,国内为0.14~0.36;变质岩地区,国外勘探指数为0.02~0.07,国内为0.03~0.13。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项工程建设快速发展,国内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项工程的勘察也获得了相应的进步,勘察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勘察方法和勘察手段的创新和发展,为保证勘察成果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勘察周期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综述了工程地质测绘与编录、工程钻探与山地勘探、遥感技术、工程物探等勘测方法和技术在我国水利水电中应用及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地质勘测 勘测技术 遥感技术 工程物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TIA的三维地质建模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秋明 胡瑞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76-78,共3页
CATIA三维协同设计软件已逐渐成为水电工程三维协同设计的软件平台,为二维设计向三维设计的转变和开展多专业间的协同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解决方案。介绍了在CATIA上实现三维地质建模的关键技术,即地形模型的建立,地层模型的建立,包... CATIA三维协同设计软件已逐渐成为水电工程三维协同设计的软件平台,为二维设计向三维设计的转变和开展多专业间的协同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解决方案。介绍了在CATIA上实现三维地质建模的关键技术,即地形模型的建立,地层模型的建立,包括平面地质图文件导入、剖面图文件导入、钻孔数据导入、地质体生成等。在掌握上述关键技术后,可有效提高地质建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协同设计 CATIA 三维地质建模 数据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探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范中原 许刚林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30-31,共2页
综合物探技术研究成果有 :进一步完善了地震波CT技术方法 ;钻孔彩色电视全孔壁成像系统 ,成功地减少了图像的干涉光斑 ,开发了解释功能软件和打印输出软件 ,应用成效显著 ;研制成功了适用于水文工程地质勘察一体化的XSC Ⅱ型小口径全波... 综合物探技术研究成果有 :进一步完善了地震波CT技术方法 ;钻孔彩色电视全孔壁成像系统 ,成功地减少了图像的干涉光斑 ,开发了解释功能软件和打印输出软件 ,应用成效显著 ;研制成功了适用于水文工程地质勘察一体化的XSC Ⅱ型小口径全波列声波测井系统 ;在国内率先开发出分布式智能高密度电法勘探系统 ,改变了传统电法勘探的工作方式 ;研制了LX Ⅱ型岩体工程质量检测分析仪。研究成果分别在三峡工程、长江堤防、江口水电站、水布垭水电站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地球物理勘探 地震波 工程地质勘察 原位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地学研究现状与前沿课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金梧 李长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共3页
长江流域横跨几大构造单元,经过了长期演变,因而其地质背景十分复杂。几十年的治理开发,针对长江流域所进行的地学研究,或是围绕流域规划论证和某些具体工程建设的需要,或是针对某一具体河段与局部地区的水资源问题。这些研究多局限于... 长江流域横跨几大构造单元,经过了长期演变,因而其地质背景十分复杂。几十年的治理开发,针对长江流域所进行的地学研究,或是围绕流域规划论证和某些具体工程建设的需要,或是针对某一具体河段与局部地区的水资源问题。这些研究多局限于工程技术层面和较小区域尺度,人们所得到的关于长江流域地质环境与地质背景的知识,尚未形成关于长江流域区域地质背景的完整、系统和有深度的知识体系。这种研究状况与知识状况不但不能回答长江的演变历史问题、同时也不能回答在流域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对未来地质环境的影响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科学问题。因此,在进行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注意流域地质背景特别是地学前沿课题的研究,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大河流域地学系统理论,为长江流域治理与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开发 地学研究 前沿课题 地学系统理论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声呐技术在云溪水库淤泥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军 高建华 +2 位作者 王鹏 李欢 余修毕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0年第5期574-579,共6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生态修复已经成为保护环境主要建设内容,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实施水库、湖泊整治清淤疏浚工程,减少污染底泥对水体水质的影响是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在清淤疏浚工程中,水域淤泥厚度的探测是非常关键的,传统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生态修复已经成为保护环境主要建设内容,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实施水库、湖泊整治清淤疏浚工程,减少污染底泥对水体水质的影响是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在清淤疏浚工程中,水域淤泥厚度的探测是非常关键的,传统上对于淤泥厚度的探测大多是利用钻机和人力探杆取样,从而对淤泥进行层位划分,这些方法工作效率低,覆盖范围窄。本次研究利用了一种新型的多模式声呐系统,将浅地层剖面法和侧扫声呐法相结合,两者同时采集数据,浅地层剖面法探测厚度,侧扫声呐法确定范围,这样提高了水域淤泥探测的精度,有效地指导了清淤疏浚工程的进行。最后通过该声呐系统在云溪水库中的成功应用,证明了多模式声呐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探测淤泥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声呐 底泥探测 侧扫声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中原 王秋明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28-30,共3页
遥感技术的应用研究包括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与应用”建立的“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库区环境地质信息系统” ,概念新、方便实用 ,在应用中显著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成果质量 ;“深挖高边坡快速地质编录成图技术开发与应用”成果实用... 遥感技术的应用研究包括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与应用”建立的“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库区环境地质信息系统” ,概念新、方便实用 ,在应用中显著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成果质量 ;“深挖高边坡快速地质编录成图技术开发与应用”成果实用性强 ,攻关中又取得了新进展 ,降低了输出成本 ,扩大了应用范围 ,提高了现场工作效率 ,实现了软件的升级换代 ;“地下洞室围岩地质编录成图技术开发与应用”研制了一套地下洞室摄像装置 ,能快速、准确地获取洞壁影像资料 ,创造性地开发了产状计算、生成洞室展示图像的软件系统。该项技术使用方便 ,成图精度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地质编录 高边坡 地下洞室 围岩 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巴东红石包滑坡深层潜在滑移软弱带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特洪 吴玉华 +1 位作者 袁登维 马敢林 《湖北地矿》 2002年第4期105-111,共7页
滑坡勘察中关键问题是滑移带及其力学参数的确定。本文介绍长江三峡库区巴东县某地斜坡,依据多种手段勘察成果的系统分析所确定的深层潜在滑移软弱带;由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大量试验成果,提出潜在滑移软弱带在各种状态下的力学参数。经施... 滑坡勘察中关键问题是滑移带及其力学参数的确定。本文介绍长江三峡库区巴东县某地斜坡,依据多种手段勘察成果的系统分析所确定的深层潜在滑移软弱带;由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大量试验成果,提出潜在滑移软弱带在各种状态下的力学参数。经施工验证潜在滑移带的确定基本无误,其力学参数审查专家一致认为,试验分析方法正确,取值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滑坡 滑移软弱带 力学参数 地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龙会观中强地震地质背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乐群 夏金梧 《湖北地质》 1996年第1期120-125,共6页
1979年发生于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鄂西归盆地西部的龙会观5.1级中强地震是三峡地区有历史记载以来的最大一次地震,震中距三峡工程坝址60km,其发震构造前人多数认为是东侧的牛口断裂。研究发现,除龙会观以北11km的周家... 1979年发生于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鄂西归盆地西部的龙会观5.1级中强地震是三峡地区有历史记载以来的最大一次地震,震中距三峡工程坝址60km,其发震构造前人多数认为是东侧的牛口断裂。研究发现,除龙会观以北11km的周家山一带发育一条延长仅4km的小断层外,地表并不存在北北东向、长达50km的牛口断裂。从不同角度、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研究龙会观地区发育的几条断裂构造,其成果表明高桥断裂带可能为该地震的发震构造;同时也揭示了高桥断裂带为活动性较弱的工程活动断裂,而且其远离三峡大坝坝址,将不会影响三峡大坝及水库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工程 龙会观地震 发震构造 断裂活动性 工程活动断裂 差异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域地震反射波法辅以侧扫声呐法在长江护岸抛石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东风 李金瑞 高建华 《大坝与安全》 2021年第5期56-61,共6页
水下抛石是长江护岸的主要型式,属水下隐蔽工程。因长江水势情况复杂、河床冲淤变化快且变化幅度大,抛石检测难度大。结合安徽省长江护岸工程实际,探索性地开展了利用水域地震和侧扫声呐法检测抛石体厚度及分布状况,积累了一定经验,取... 水下抛石是长江护岸的主要型式,属水下隐蔽工程。因长江水势情况复杂、河床冲淤变化快且变化幅度大,抛石检测难度大。结合安徽省长江护岸工程实际,探索性地开展了利用水域地震和侧扫声呐法检测抛石体厚度及分布状况,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较好效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抛石 护岸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堤岸失稳过程计算机仿真系统研究
16
作者 刘红星 李丛华 +2 位作者 杨吉新 孙云志 唐小兵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51,61,共4页
由于暴雨、河势变化、江水涨落等因素 ,长江堤防有许多岸坡失稳的事例。为了能够在计算机上计算和显示岸坡失稳发生和发展的动态过程 ,研制开发了一套计算机仿真软件系统。在该系统中 ,对地形地质数据、力学模型和有限元成果、计算机可... 由于暴雨、河势变化、江水涨落等因素 ,长江堤防有许多岸坡失稳的事例。为了能够在计算机上计算和显示岸坡失稳发生和发展的动态过程 ,研制开发了一套计算机仿真软件系统。在该系统中 ,对地形地质数据、力学模型和有限元成果、计算机可视化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综合运用 ,使堤岸失稳动态过程仿真得以实现。运行该系统就能在计算机上重现岸坡失稳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堤岸 失稳过程 计算机仿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应用有效勘测技术 努力提高数据资料质量
17
作者 范中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4,共3页
近年来勘测技术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逐渐形成了一套工作程序 ,其工作程序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勘察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地质概化模型的建立。除应重视数据资料的采集管理外 ,还应积极采用一些新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 近年来勘测技术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逐渐形成了一套工作程序 ,其工作程序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勘察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地质概化模型的建立。除应重视数据资料的采集管理外 ,还应积极采用一些新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来完成有关的勘测任务 ,以便为能提出满意的地质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数据资料采集有关的有效技术手段有 :地面地质测绘、金刚石小口径钻探、山地勘探、竖井与大口径钻探、钻孔彩色电视系统、岩土工程开挖面的快速地质编录系统、建立空间工程地质信息系统等。对任何一个大型的水电工程勘察 ,对系统数据资料建立起GIS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工程地质信息系统是十分必要和实用的。这些有效技术都已在工程勘察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勘察 数据资料 采集 水利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重大工程中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与勘测技术需求 被引量:3
18
作者 汪小平 孙云志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8年第1期32-34,共3页
中国水能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将面临深埋长隧洞勘探技术与方法、隧洞围岩稳定性、活断层与区域稳定、冻土地质灾害、特殊地质介质工程特性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对超深孔取芯钻探、深孔地应力测试、高边坡三维摄像成图系统、三维... 中国水能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水电开发将面临深埋长隧洞勘探技术与方法、隧洞围岩稳定性、活断层与区域稳定、冻土地质灾害、特殊地质介质工程特性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对超深孔取芯钻探、深孔地应力测试、高边坡三维摄像成图系统、三维地质模型、测量机器人、深厚覆盖层探查、高分辨率地球物理勘探、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物理风化作用类型与工程应用、高地震烈度区域稳定性研究技术、岩体卸荷带划分与探测等勘测技术有着重要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水电开发 重大工程地质问题 勘测技术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OCAD平台二、三维联动技术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聪元 李焕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6年第3期259-261,274,共4页
通过对三维地质建模软件GOCAD 2009二维剖面功能的研究,提出一种二三级联动建模方法,并用汉江雅口航运枢纽的勘测数据进行检验。与传统的建模方法相比,该方法省却了"归一化"和"三维化"等预处理过程,可大幅提高建模... 通过对三维地质建模软件GOCAD 2009二维剖面功能的研究,提出一种二三级联动建模方法,并用汉江雅口航运枢纽的勘测数据进行检验。与传统的建模方法相比,该方法省却了"归一化"和"三维化"等预处理过程,可大幅提高建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CAD 三维地质建模 二三维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洞室围岩地质编录成图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严建国 高改萍 《水利技术监督》 2007年第3期27-30,共4页
介绍了一套简单、实用的地下洞室编录成图技术。洞室影像获取采用数码相机及自制的摄影平台进行,图像处理软件在ArcView软件下开发,可将获得的洞壁影像进行倾斜纠正、拼接、投影,得到洞壁柱面影像展开图,并可自动量测岩层的产状,得到地... 介绍了一套简单、实用的地下洞室编录成图技术。洞室影像获取采用数码相机及自制的摄影平台进行,图像处理软件在ArcView软件下开发,可将获得的洞壁影像进行倾斜纠正、拼接、投影,得到洞壁柱面影像展开图,并可自动量测岩层的产状,得到地质素描的线划图,从而快速而准确地获得工程地质所需的空间几何信息,为建立地质编录数据库、围岩稳定性分析和工程处理措施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洞室 地质编录 摄影测量 图像处理 GIS 解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