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期降水指数结合SAR数据提取作物渍害空间分布信息 被引量:4
1
作者 熊勤学 胡佩敏 马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5-183,F0003,共10页
为实现高时空分辨率的作物渍害空间分布信息的提取,该研究以夏收作物受渍害最严重的湖北省监利市的夏收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水云模型,结合Sentinel-1A SAR数据,提取了12 d间隔的监利市土壤表层相对体积含水量空间分布,再以每天的前期降... 为实现高时空分辨率的作物渍害空间分布信息的提取,该研究以夏收作物受渍害最严重的湖北省监利市的夏收作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水云模型,结合Sentinel-1A SAR数据,提取了12 d间隔的监利市土壤表层相对体积含水量空间分布,再以每天的前期降水指数视作具有一定误差的观察数据,运用卡尔曼滤波插值方法,实现了以天为单位监利市2018年至2020年每年1-4月夏收作物区土壤表层相对体积含水量空间分布信息的提取,经220hm2试验区的土壤湿度数据验证,其Nash-Stucliffe效率系数为0.909;结合夏收作物渍害的判别标准,获取了监利市夏收作物同期的渍害时空分布信息,与试验区观测的结果相似;同时通过对计算结果数据的分析,发现前期降水指数与该指数下所有的夏收作物受渍农田比例(受渍农田面积与监利夏收作物总面积比率)的最大值有明显的二次多项式关系。由于Sentinel-1A SAR数据不受云层干扰,可以全天候获取,前期降水指数可用气象台站数据计算,这种作物渍害高时空分辨率监测的方法可实现渍害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壤水分 渍害 前期降水指数 卡尔曼滤波 时空分布 信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小麦渍害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任菲莹 熊勤学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65-1274,共10页
为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渍害对气候变化的反应,以湖北省监利县为研究对象,收集1970-2018年监利气象观测数据和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phase5)四种情景[RCP(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2.6、RCP4.5、R... 为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渍害对气候变化的反应,以湖北省监利县为研究对象,收集1970-2018年监利气象观测数据和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phase5)四种情景[RCP(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2.6、RCP4.5、RCP6.0和RCP8.5]2020-2069年全球气候模式模拟气象结果数据,通过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模型:distributed hydrology soil vegetation model)模拟了近100年四种情景监利农田土壤表层(0~30cm)土壤体积含水量,并以此来计算小麦受渍指数[sub-surface waterlogging index(SSWI),每年3-4月(小麦拔节至灌浆期)受渍天数比率]。结果表明,监利小麦受渍指数有逐年递减的趋势,但受渍时间的年际间差异会越来越大,四种情景也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其中RCP4.5情景规律最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全球CO2排放增加。降雨量增加可能会加大渍害的危害程度,但同期辐射量和气温升高会导致农田蒸散和空气中水汽含量提高,降低农田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渍害的危害程度降低。由于农田水平衡建立在高降水、高蒸散的基础上,因此出现极端天气的可能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渍害 分布式水文模型 受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在渍害日指数的小麦渍害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钰瑾 熊勤学 +1 位作者 胡佩敏 任菲莹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0-668,共9页
针对目前作物渍害大范围预报不足的问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作物可能渍害预报指标前期累积降雨指数进行改进,提出了考虑气象条件、地形条件、土壤类型等成灾因子影响的小麦潜在渍害日指数概念,并给出了小麦潜在渍害日指数的计算模型;... 针对目前作物渍害大范围预报不足的问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作物可能渍害预报指标前期累积降雨指数进行改进,提出了考虑气象条件、地形条件、土壤类型等成灾因子影响的小麦潜在渍害日指数概念,并给出了小麦潜在渍害日指数的计算模型;运用监利县12个观测点2014-2016年渍害监测数据计算出公式中的参数,同时对小麦潜在渍害日指数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潜在渍害日指数既是影响渍害成因的综合因子,也是反映土壤水分空间差异的特征量,它和土壤吸力与土壤水分关系相似,有明显的吸湿过程和脱湿过程,即当土壤水分减少时,潜在渍害日指数比较低,而当土壤水分增加到相同的值时,潜在渍害日指数普遍偏高。监利县夏收作物受渍指标:当农田地下水位埋深小于60 cm、小麦潜在渍害日指数5 d滑动均值高于65 mm的持续期大于5 d时,夏收作物受到轻度渍害;当持续期大于12 d时受到中度渍害;持续期20 d以上时受到重度渍害;渍害发生后,当小麦潜在渍害日指数小于40 mm时,渍害结束。利用这一预报预警指标对在2017-2019年监利县进行预测验证,22次渍害过程中,有17次准确,3次漏报,2次误报,表明用小麦潜在渍害日指数进行渍害预报预警是比较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渍害 潜在渍害日指数 预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对六种非粮蛋白源的表观消化率 被引量:11
4
作者 时于惠 祝书杰 +4 位作者 谭北平 张文兵 周小秋 郜卫华 迟淑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87-1196,共10页
实验以0.1%三氧化二钇(Y_(2)O_(3))为外源指示剂, 用“70%基础饲料+30%待测饲料原料”的方法配制实验饲料。测定初始体重为(19.28±0.10) g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对荚膜甲基球菌蛋白、乙醇梭菌蛋白、黄粉虫粉、酶解大... 实验以0.1%三氧化二钇(Y_(2)O_(3))为外源指示剂, 用“70%基础饲料+30%待测饲料原料”的方法配制实验饲料。测定初始体重为(19.28±0.10) g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对荚膜甲基球菌蛋白、乙醇梭菌蛋白、黄粉虫粉、酶解大豆、小球藻和棉籽浓缩蛋白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能量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结果显示, 6种实验原料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在37.27%—86.43%(荚膜甲基球菌蛋白>乙醇梭菌蛋白>酶解大豆>黄粉虫粉>小球藻>棉籽浓缩蛋白), 其中荚膜甲基球菌蛋白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最高, 乙醇梭菌蛋白次之, 黄粉虫粉、酶解大豆和小球藻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均显著高于棉籽浓缩蛋白(P<0.05);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在79.97%—88.45%(荚膜甲基球菌蛋白>乙醇梭菌蛋白>黄粉虫粉>酶解大豆>小球藻>棉籽浓缩蛋白), 其中荚膜甲基球菌蛋白和乙醇梭菌蛋白均显著高于酶解大豆、小球藻和棉籽浓缩蛋白(P<0.05);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在51.19%—97.48%(乙醇梭菌蛋白>荚膜甲基球菌蛋白>酶解大豆>小球藻>黄粉虫粉>棉籽浓缩蛋白);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在43.25%—85.43%(荚膜甲基球菌蛋白>乙醇梭菌蛋白>酶解大豆>黄粉虫粉>小球藻>棉籽浓缩蛋白);水解总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在70.52%—90.51%(荚膜甲基球菌蛋白>乙醇梭菌蛋白>黄粉虫粉>酶解大豆>小球藻>棉籽浓缩蛋白)。各原料17种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变化趋势与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综上所述, 荚膜甲基球菌蛋白和乙醇梭菌蛋白的脂肪、能量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最高, 且和黄粉虫粉、酶解大豆及小球藻的脂肪、能量、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均优于棉籽浓缩蛋白。因此, 荚膜甲基球菌蛋白、乙醇梭菌蛋白、小球藻、酶解大豆和黄粉虫粉均是大口黑鲈比较理想的蛋白质来源, 可作为大口黑鲈饲料中替代鱼粉的候选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膜甲基球菌蛋白 乙醇梭菌蛋白 黄粉虫粉 酶解大豆 小球藻 棉籽浓缩蛋白 表观消化率 大口黑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肌肉品质、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姚海行 陈效儒 +6 位作者 袁汉文 罗凯 方刘 陈燚 郜卫华 田娟 刘永胜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1-134,共14页
为探究克氏原螯虾配合饲料经发酵处理后的饲喂效果,分别用未发酵和发酵饲料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饲养体重为(4.91±0.18)g的克氏原螯虾幼虾8周,采样分析发酵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肌肉品质、消化力、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为探究克氏原螯虾配合饲料经发酵处理后的饲喂效果,分别用未发酵和发酵饲料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饲养体重为(4.91±0.18)g的克氏原螯虾幼虾8周,采样分析发酵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肌肉品质、消化力、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发酵饲料水中溶失率显著低于未发酵饲料;②发酵饲料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但对存活率、肝体比、含肉率和体成分无显著影响;③发酵饲料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肌肉硬度、弹性、咀嚼性和胶黏性,降低了黏附性;④发酵饲料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及肠道中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血清和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⑤发酵饲料显著提高了肠道绒毛长度和宽度;⑥发酵饲料改善了克氏原螯虾肠道微生物结构,显著升高了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同时提高了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表明,饲料经发酵处理后可以有效提高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肌肉品质、消化力和抗氧化能力,改善了肠道组织结构,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结构,为克氏原螯虾新型环保饲料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发酵饲料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抗氧化能力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蛋白质水平和加工工艺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消化力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郭赛 陈效儒 +5 位作者 袁汉文 罗凯 张付贤 陈燚 郜卫华 田娟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103,共14页
为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和加工工艺饲料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性能、消化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4个蛋白质水平(28%、30%、32%和36%)和2种加工工艺即膨化饲料(EF)和硬颗粒饲料(PF)的4×2双因素实验设计,进... 为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和加工工艺饲料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性能、消化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4个蛋白质水平(28%、30%、32%和36%)和2种加工工艺即膨化饲料(EF)和硬颗粒饲料(PF)的4×2双因素实验设计,进行为期13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蛋白质水平和加工工艺对克氏原螯虾增重率和肝体比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主效应结果显示,28%蛋白质可显著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EF组的末重和增重率显著高于PF组(P<0.05)。蛋白质水平和加工工艺对肝胰脏的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有交互作用(P<0.05)。主效应结果显示,肝胰脏的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均在28%蛋白质水平时最高,EF组肝胰脏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肠道胰蛋白酶活力高于PF组(P<0.05)。蛋白质水平和加工工艺对肝胰脏的丙二醛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主效应结果显示,肝胰脏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血清的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均在28%蛋白质水平时最低。PF组肝胰脏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EF组(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EF组(P<0.05)。4种模型(Logistic、Gompertz、Von Bertalanffy和Brody)均能很好地模拟克氏原螯虾体重和体长的生长曲线,拟合度均大于0.97,其中,以Logistic模型拟合克氏原螯虾体重和体长最优,且幂函数可以反映体重和体长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28%蛋白质水平和膨化加工工艺使克氏原螯虾具有最优的生长性能和消化力,28%蛋白质水平的硬颗粒饲料可提高克氏原螯虾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蛋白水平 加工工艺 生长曲线 消化力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Sentinel-1A时序数据和动态时间规整算法提取稻虾田空间分布信息 被引量:3
7
作者 卢泽如 熊勤学 +3 位作者 周雨顺 邓琪云 纪绍威 丁璐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8期230-236,共7页
针对稻虾田水稻移植期的不确定性给稻虾田空间分布信息提取带来的困难,运用SAR VH极化年时序数据、VV极化年时序数据以及调查区稻虾田各自极化的年时序数据通过标准化处理后,进行TWDTW方法(time-weighted dynamic time warping)计算,得... 针对稻虾田水稻移植期的不确定性给稻虾田空间分布信息提取带来的困难,运用SAR VH极化年时序数据、VV极化年时序数据以及调查区稻虾田各自极化的年时序数据通过标准化处理后,进行TWDTW方法(time-weighted dynamic time warping)计算,得到二波段(VH极化、VV极化)与调查区稻虾田年时序数据相似度空间分布栅格数据,再利用最大似然法进行监督分类,得到2016—2018年3年的监利县稻虾田空间分布栅格数据,分类结果与4块区域(龚场镇、福田寺镇、红城乡、白螺镇,面积分别是373.33、2200.00、126.67、240.00 hm 2)稻虾田实际分布图比较,其Kappa系数分别是0.79、0.80、0.75、0.90,介于0.75~0.90之间,说明运用Sentinel-1A时序数据和动态时间规整算法的提取方法是准确的。由于SAR传感器具有全天侯以及不受云层影响等特点,能定期获取研究区上空数据,相比光学传感器获得无云或者少云数据的不确定性,此方法能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1A 动态时间规整算法 稻虾田空间分布信息 TWDTW算法 VH极化 VV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大口黑鲈源ST-873型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曹馨月 黄嘉怡 +4 位作者 杜诗钰 侯天牧 项维 郜卫华 张付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6-847,共12页
从患腹水病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头肾、脾脏、肝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生长出圆形、边缘整齐的灰白色黏液状菌落;染色镜检可见短粗、卵圆形、有荚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从患腹水病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头肾、脾脏、肝脏组织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生长出圆形、边缘整齐的灰白色黏液状菌落;染色镜检可见短粗、卵圆形、有荚膜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结合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MLST分析进一步确定其为ST-873型,与ST-65型聚为一支;该菌株携带aere、alls、wca和ybt四种毒力基因,具有溶血活性;人工感染大口黑鲈,发现患病鱼呈现腹水等与自然发病类似的症状,且病鱼内脏的分离菌株与攻毒菌株相同;经统计,其LD50为3.4×10^(7) CFU/mL,具有中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bla-shv、sul2、aadA和tetB四种耐药基因,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黏菌素类药物敏感,对四环素类、磺胺类、林可酰胺类、利福霉素类耐药;中药三七、款冬花对分离菌株有明显抑制作用。研究探明了大口黑鲈腹水病的主要病原,可为鱼源肺炎克雷伯菌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ST-873型 分离鉴定 药敏分析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