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1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科学院河流专业研究进展综述——以《长江科学院院报》30年来发表的论文为例
1
作者 范北林 李健 周银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15,共9页
以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在《长江科学院院报》上的论文为基础,概述了近30 a来紧密结合长江流域综合规划、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长江河道治理方略等方面开展的有关长江河流泥沙、河道治理及河流模拟研究的主要工作成... 以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在《长江科学院院报》上的论文为基础,概述了近30 a来紧密结合长江流域综合规划、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长江河道治理方略等方面开展的有关长江河流泥沙、河道治理及河流模拟研究的主要工作成果。可见,30 a来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在长江泥沙运动基本规律、河流动力学的学科交叉发展、河流物理模型基础理论、河流数学模型基本方法以及典型河段治理工程经验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为长江河道治理、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并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还需更进一步探索长江流域宏观泥沙问题、深入研究长江流域细观泥沙问题、突出长江河道与湖泊的综合治理等,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更大范围和更高目标的治江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流域 河流泥沙 河道治理 河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青云 黄茁 +2 位作者 黄薇 谭德宝 范北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3-48,共6页
简要介绍了长江科学院在流域水环境与水生态研究方向近10年来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重点阐述了在健康长江、生态需水及生态调度、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水域纳污能力计算与评价、水环境监测及突发性水污染应急事故、水环境模拟、... 简要介绍了长江科学院在流域水环境与水生态研究方向近10年来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重点阐述了在健康长江、生态需水及生态调度、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水域纳污能力计算与评价、水环境监测及突发性水污染应急事故、水环境模拟、面源污染监控与防治等方面的创新研究成果,最后对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 纳污能力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组织长江下游九江至南京河段调研查勘
3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2016年11月30日至12月7日,根据水利前期项目“长江干流安庆至南京段黄金水道建设对河势控制与防洪影响分析及对策措施”工作的需要,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组织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对长江下游九江至南京河段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查勘与调... 2016年11月30日至12月7日,根据水利前期项目“长江干流安庆至南京段黄金水道建设对河势控制与防洪影响分析及对策措施”工作的需要,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组织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对长江下游九江至南京河段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查勘与调研,重点了解长江下游安庆至南京河段河道及洲滩现状,两岸堤防、护岸、河道整治及取排水等工程现状,以及已建和在建航道工程等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科学院 南京河段 长江下游 研究所 查勘 调研 九江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承担的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顶目“梯级水库运用对长江中游水沙与冲淤影响研究”顺利通过验收
4
作者 葛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2013年9月13日.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主持下.由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负责承担的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梯级水库运用对长江中游水沙与;中淤影响研究”验收会在武汉召开。验收专家组成员由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 2013年9月13日.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主持下.由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负责承担的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梯级水库运用对长江中游水沙与;中淤影响研究”验收会在武汉召开。验收专家组成员由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湖北省水利厅、武汉大学、太湖流域管理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长江科学院卢金友副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科学院 长江中游 水库运用 专项经费 水利部 公益性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派员参加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工作组赴云南省督查水利工程设施水毁修复工作
5
作者 王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1-151,共1页
根据《水利部关于做好2016年水利工程设施水毁修复工作的通知》(水汛[2016]467号)要求,受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指派,2月16日至19日,由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副巡视员韩凤翔(组长)、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农水处调研员郭念森... 根据《水利部关于做好2016年水利工程设施水毁修复工作的通知》(水汛[2016]467号)要求,受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指派,2月16日至19日,由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副巡视员韩凤翔(组长)、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农水处调研员郭念森、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科员孙长城和长江科学院河流所博士王军一行4人组成的水毁修复督查工作组赴云南省督查水利工程设施水毁修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水利委员会 水利工程设施 水毁修复 修复工作 防汛抗旱 云南省 工作组 指挥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派员参加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工作组赴四川、重庆指导防汛工作
6
作者 周银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2016年5月6~9日,受厄尔尼诺影响,四川省和重庆市普降大到暴雨,造成南充、广安、合川、綦江等地出现较严重的水情灾情。
关键词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重庆市 四川省 防汛工作 工作组 学院派 长江 厄尔尼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开展荆江航道整治工程生态影响查勘工作
7
作者 周建银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为完成“荆江航道整治工程水生生境相结合的软体排压载形式研究”和“荆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位变动区生态护坡技术研究及应用研究”等生态航道相关项目,2015年12月7~10日,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生态研究室王家生博士、朱孔贤博士、周建银... 为完成“荆江航道整治工程水生生境相结合的软体排压载形式研究”和“荆江航道整治工程水位变动区生态护坡技术研究及应用研究”等生态航道相关项目,2015年12月7~10日,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生态研究室王家生博士、朱孔贤博士、周建银博士及研究生章运超一行4人,与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指挥部、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开展了为期4天的荆江航道整治工程生态影响查勘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整治工程 长江科学院 生态影响 荆江 查勘 生态护坡技术 设计研究院 水位变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承担的“南昌-景德镇-黄山铁路(江西段)工程洪水影响评价”项目通过评审
8
作者 赵瑾琼(撰写、摄影)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9-159,共1页
2018年5月25日,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承担的“南昌一景德镇一黄山铁路(江西段)工程洪水影响评价”项目评审会在南昌市由江西省水利厅组织召开。评审专家组由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5位专家组成,江西省水利厅、南昌市水务局、... 2018年5月25日,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承担的“南昌一景德镇一黄山铁路(江西段)工程洪水影响评价”项目评审会在南昌市由江西省水利厅组织召开。评审专家组由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5位专家组成,江西省水利厅、南昌市水务局、景德镇市水务局、上饶市水利局、江西省铁路投资集团公司、九景衢铁路江西有限责任公司等10余家单位近3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该高铁工程位于赣东北和皖南地区,西起江西省南昌市,途经上饶市、景德镇市,东至安徽省黄山市。总体建设规模正线全长289.807 km,其中江西省境内200.276 km、设站7座,设计速度为350 km/h。该工程在江西境内所涉河流主要包括昌江、东河、西河、乐安河、互惠河、信江、金溪湖(抚河)、抚河故道及其支流(下沙港支汊、焦头河、莲塘排渍道、丰城平原排溃道等)、总干渠、新河等。该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17年12月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总投资估算485.7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可行性 长江科学院 景德镇市 影响评价 南昌市 评审会 黄山市 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派员参加中泰澜湄合作基金项目技术交流会
9
作者 赵瑾琼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2019年3月7日,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承担的澜湄合作基金项目“适应气候变化与水电开发条件下的跨界合作机制”技术交流会在武汉召开。经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长江水利委员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局选派,来自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长江科学... 2019年3月7日,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承担的澜湄合作基金项目“适应气候变化与水电开发条件下的跨界合作机制”技术交流会在武汉召开。经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和长江水利委员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局选派,来自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长江科学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以下简称水文局)、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长江设计院)的6名技术人员组成中方专家组,为该项H提供技术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水利委员会 技术交流会 合作机制 基金项目 学院派 国际合作 长江科学院 设计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陈飞勇教授、日本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董勤喜教授来长江科学院作学术报告
10
作者 朱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2019年4月13日,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陈飞勇教授、日本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董勤喜教授应邀访问长江科学院并作学术报告,长江科学院副总工程师董耀华主持会议。本次会议由科技交流与国际合作处主办,河流研究所承办。董耀华对陈飞勇院士一行... 2019年4月13日,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陈飞勇教授、日本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董勤喜教授应邀访问长江科学院并作学术报告,长江科学院副总工程师董耀华主持会议。本次会议由科技交流与国际合作处主办,河流研究所承办。董耀华对陈飞勇院士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长江科学院的基本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科学院 科学研究所 学术报告 工程院 日本 院士 所长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参加水库泥沙调度专题研讨会
11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2013年12月7-8日.由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主办、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水库泥沙调度专题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来自长江科学院.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 2013年12月7-8日.由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主办、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水库泥沙调度专题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来自长江科学院.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单位的80多位专家和同行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科学院 专题研讨会 泥沙调度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库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学会 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研制的自动水位计检测仪获国家发明专利
12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为保证模型试验测量设备符合国家计量认证的要求,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利用中央财政修购资金.开展了试验测量仪器设备的检测校验研究工作.其中研制的自动水位计性能检测设备,达到了自动检测校验水位计研制标准.满足了计量认证的要... 为保证模型试验测量设备符合国家计量认证的要求,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利用中央财政修购资金.开展了试验测量仪器设备的检测校验研究工作.其中研制的自动水位计性能检测设备,达到了自动检测校验水位计研制标准.满足了计量认证的要求。该设备构建了一个检测自动水位计的公共检测台.可以完成探测式自动水位计的测量范围、精度、跟踪速度、采样周期的检测及调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科学院 水位计 检测仪 国家发明专利 国家计量认证 测量设备 模型试验 检测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积极为昭通洪石岩堰塞湖应急抢险提供技术支撑
13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7-137,共1页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发生6.5级地震。地震造成牛栏江下段山体垮塌,于鲁甸县红石岩附近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天花板、黄角树等水库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8月4日下午3时及晚上10时,...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发生6.5级地震。地震造成牛栏江下段山体垮塌,于鲁甸县红石岩附近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天花板、黄角树等水库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8月4日下午3时及晚上10时,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简称长江防总)秘书长、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魏山忠连续主持召开长江防总专题会商会,分析研究红石岩堰塞湖险情,并对堰塞湖溃决影响计算分析工作进行了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科学院 堰塞湖 昭通市 技术支撑 生命财产安全 长江水利委员会 抢救 河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组织召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河湖岸线和内河洲滩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交流会
14
作者 陈鹏(文/摄影)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2020年1月12日,由长江科学院(以下简称"长科院")主办、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河湖岸线和内河洲滩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中期成果内部交流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项目组相关人员... 2020年1月12日,由长江科学院(以下简称"长科院")主办、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河湖岸线和内河洲滩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中期成果内部交流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项目组相关人员、各课题负责人、专题负责人及主要技术骨干共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项目负责人武汉大学谈广鸣教授主持,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窦希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到会致辞,长科院科研计划处李鹏高级工程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南京市 长江科学院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洲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课题负责人 河湖 资源高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科学院派员访问国际水管理研究院
15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2014年12月10~14日,长江科学院国际河流研究所匡洋随水利部代表团赴斯里兰卡访问了国际水管理研究院(IWMI)。访问期间代表团与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杰莱米·博德(Jeremy Bird)等多位专家就湄公河流域的相关成果进行了深... 2014年12月10~14日,长江科学院国际河流研究所匡洋随水利部代表团赴斯里兰卡访问了国际水管理研究院(IWMI)。访问期间代表团与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杰莱米·博德(Jeremy Bird)等多位专家就湄公河流域的相关成果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在水文模拟等方面初步合作的可能性进行了积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科学院 国际河流 研究院 水管理 学院派 水资源管理 斯里兰卡 水文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弯曲河道治理研究进展
16
作者 渠庚 陈栋 +1 位作者 姚仕明 王洪杨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
弯曲型河道作为一种重要的河流形态,在长江中下游广泛存在,弯曲河道演变复杂,其治理一直是水利、交通等部门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在总结三峡水库建库前后长江中下游弯曲河道演变规律、弯曲河道整治理论与治理技术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长江... 弯曲型河道作为一种重要的河流形态,在长江中下游广泛存在,弯曲河道演变复杂,其治理一直是水利、交通等部门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在总结三峡水库建库前后长江中下游弯曲河道演变规律、弯曲河道整治理论与治理技术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长江中下游弯曲河道治理应基于河势演变规律和趋势,稳定有利河势、改善不利河势;探讨了未来长江中下游弯曲河道治理的方向,包括少沙背景下弯曲河道长期演化趋向及多目标治理需求,近岸河床长期冲刷下崩岸风险与河道监测预警,防洪-通航等协同综合治理技术及整治新材料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型 河道演变 多目标 治理技术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江湖演变规律及其影响效应
17
作者 姚仕明 何子灿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受强人类活动和极端洪旱气候等因素综合影响,长江中下游江湖水沙情势、冲淤分布及江湖关系等均发生改变。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下游干流年均输沙量大幅减少,减幅达70%~93%,年内流量过程总体有所坦化,但汛后因水库群蓄水而退水速率加快... 受强人类活动和极端洪旱气候等因素综合影响,长江中下游江湖水沙情势、冲淤分布及江湖关系等均发生改变。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下游干流年均输沙量大幅减少,减幅达70%~93%,年内流量过程总体有所坦化,但汛后因水库群蓄水而退水速率加快;洞庭湖四水及荆江三口年均入湖径流量无明显变化,入湖沙量呈减少趋势,入湖年均水、沙量分别减少了9%和38%;鄱阳湖五河年均入湖水、沙量分别减少了2%和57%,出湖年均水、沙量分别增多了1%和5%。水沙过程的改变引起长江中下游冲淤格局变化,2003—2021年长江中下游河段累计冲刷50.3亿m^(3),年均冲刷量2.65亿m^(3);洞庭湖区由淤积转为微冲,荆江三口洪道以冲刷为主;鄱阳湖区总体上由淤转冲,入江水道冲刷下切明显。未来30 a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仍将保持冲刷态势,至2050年末宜昌至大通河段、荆江三口洪道累计冲刷量分别为35.8亿m^(3)和1.17亿m^(3),洞庭湖区呈微淤状态,鄱阳湖区呈微冲状态。基于长江中下游江湖冲淤新格局,从防洪、供水、航运、生态及涉水建筑物安全等5个方面,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江湖演变的影响效应,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输移 冲淤演变 江湖关系 影响效应 对策与建议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支流入江段水文河势特征与治理对策研究
18
作者 陈羿名 胡呈维 +3 位作者 何子灿 栾华龙 钱朝霞 林木松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30,共9页
皖河为长江安徽段最大支流,其入江段受上游来流与长江顶托的双重作用,河势复杂多变。针对皖河下游入江段特殊的水文情势,系统开展皖河与长江干流水位-流量关系研究,分析了近期水旱灾害情景;从河道平面形态、滩槽冲淤变化以及长江交汇口... 皖河为长江安徽段最大支流,其入江段受上游来流与长江顶托的双重作用,河势复杂多变。针对皖河下游入江段特殊的水文情势,系统开展皖河与长江干流水位-流量关系研究,分析了近期水旱灾害情景;从河道平面形态、滩槽冲淤变化以及长江交汇口河道纵横向变化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皖河下游入江段的演变特征;通过建立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研究了洪灾、旱灾形势下皖河下游入江段水流特性。结果表明:安庆站水位在10.40 m以上时,长江干流水位是影响皖河下游水位的主导因素,而安庆站水位低于10.40 m时,上游来流量成为影响皖河下游水位的主要因素;2008年以来皖河八里湖至入江口段河槽小幅冲刷,大面积滩地淤积,平均淤积厚度为1~2 m,局部厚度可达3~4 m,河段滩地总淤积量约0.58亿m^(3);枯水时皖河入江口江水倒灌,洪水受长江顶托和左右岸密集建筑物的约束,入江口存在低流速回流区域,导致回流区泥沙易落淤以及洪水宣泄不畅。在此基础上,研判该河段防洪抗旱、航运发展、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治理需求,提出了新建控制性水利枢纽、提高堤防等级以及开展航道疏浚工程等治理对策,以提高皖河流域航运与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治理 水文分析 河道演变 数学模型 皖河下游 长江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水沙条件下长江沙卵过渡带冲淤演变及水动力变化特征
19
作者 何子灿 郭小虎 +2 位作者 孙昭华 渠庚 邹宇雄 《水利水电快报》 2025年第3期25-32,共8页
长江沙卵过渡带位于三峡水库出口至江汉平原之间,其对水沙变化的响应关系着长江中游河道的防洪、航运规划和生态栖息地功能。基于大量实测数据,系统研究了1955~2021年变化水沙条件下长江沙卵过渡带冲淤演变及水动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长江沙卵过渡带位于三峡水库出口至江汉平原之间,其对水沙变化的响应关系着长江中游河道的防洪、航运规划和生态栖息地功能。基于大量实测数据,系统研究了1955~2021年变化水沙条件下长江沙卵过渡带冲淤演变及水动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5~2021年长江沙卵过渡带年径流量变化较小,而输沙量变化显著,推移质输沙量和悬移质输沙量分别于1982年和2003年发生锐减;从冲刷时间分布来看,长江沙卵过渡段的冲刷调整主要集中在1975~1991年葛洲坝独立运行(施工)期和2003~2008年三峡水库蓄水初期,2016年后冲刷幅度明显减小。从冲刷空间分布来看,1975~1991年沙卵过渡带的冲刷部位集中于平滩河槽以下,2003年三峡水库运行后其冲刷特征则转变为“滩槽均冲”,且随着时间推移,主槽附近河床趋于稳定,河道冲刷变形集中在远离主槽的边滩、支汊等部位。上游次饱和水流下泄导致的沿程冲刷以及下游枯水位下降、河床沿程不均匀下切等引起的溯源冲刷是建坝后长江沙卵过渡带冲刷变形的主因。在河道整体冲刷背景下,1975~2021年沙卵过渡带洪水水面线形态相对稳定,受河道冲刷,床面糙度增加以及洞庭湖顶托作用联合影响,宜昌—枝城段洪水比降略微增大,沙市以下洪水比降略微减小;相比之下,枯水水面线形态变陡,且随着河床比降趋陡以及下游水位的持续下降,局部水面比降显著增大,其中毛家花屋—陈家湾段平均水面比降增幅超1,枯期水流输沙能力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淤演变 水动力变化特征 长江沙卵过渡带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南支河段演变特征及趋势预测研究
20
作者 黄勇 黄卫东 +3 位作者 栾华龙 杨翰林 渠庚 陈羿名 《水利水电快报》 2025年第1期49-55,共7页
长江口为海陆双向河口,其南支受洪潮共同影响,河道演变较为复杂。在分析南支河段河道演变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长江口南支河段河工模型,重点开展了南支演变趋势预测研究。河演分析表明:20世纪60年代之后,徐六泾人工节点基本形成,上游... 长江口为海陆双向河口,其南支受洪潮共同影响,河道演变较为复杂。在分析南支河段河道演变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长江口南支河段河工模型,重点开展了南支演变趋势预测研究。河演分析表明:20世纪60年代之后,徐六泾人工节点基本形成,上游河势变化对南支河床演变的影响明显减弱,南支河段江岸基本稳定,滩槽位置相对稳定。定床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模拟河段最大涨急流速为2.26 m/s,最大落急流速为2.69 m/s。动床模型试验结果表明:2016~2020年(循环4次)+100 a一遇水沙年+300 a一遇水沙年试验条件作用后,典型断面最深点相对冲深约7.8 m。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河段演变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演变 河工模型 演变趋势 长江口 南支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