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ntranet的医院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1
作者 余大勇 左玲燕 杨鹏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03年第9期482-484,共3页
介绍了医院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医院信息分布情况。针对目前长江航运总医院现有网络 ,提出了一种医院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论述了该方案的特点 ,为系统的具体实现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INTRANET 医院 信息系统 设计 管理 服务器 浏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非通气获得性肺炎患者护理核心措施的初步确立
2
作者 严硕 魏梦妮 叶青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1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并初步确定基于护理措施分类系统的神经外科非通气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护理核心措施。方法本研究依据北美护理措施分类系统,综合考虑护理措施的发生频次及其专业代表性两个因素,并通过两轮神经外科护理专家的函询确认,采用L型矩阵... 目的探讨并初步确定基于护理措施分类系统的神经外科非通气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护理核心措施。方法本研究依据北美护理措施分类系统,综合考虑护理措施的发生频次及其专业代表性两个因素,并通过两轮神经外科护理专家的函询确认,采用L型矩阵图法,筛选出频次×专业代表性≥12分的神经外科非通气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两轮专家函询共确定了52条神经外科非通气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核心护理措施,其中24条措施与美国护理措施存在重叠,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66.7%。从所属领域分析,两国神经外科护士均更注重复杂性生理、基础生理以及安全管理。从类别上看,我国神经外科的核心护理措施主要集中在用药安全和导管管理上,而美国则更偏重于协助应对及社区健康促进。结论本研究基于北美护理诊断分类并结合专家组意见,初步确立了神经外科非通气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护理核心措施。部分核心措施符合神经外科临床实践特点,但在“协助应对”及“社区健康促进”方面的核心护理措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措施分类 神经外科 非通气获得性肺炎 核心护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4
3
作者 郭尔安 刘藏 +5 位作者 胡飞 王建一 邵强 陈俊 肖恺 谌德雄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420-421,共2页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经验。方法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8例,随访观察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近全切除1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好转6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沿着正确的瘤髓界面...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经验。方法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8例,随访观察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近全切除1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好转6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沿着正确的瘤髓界面分离、切除肿瘤是全切髓内室管膜瘤的基本保证;采用椎板成形术可提高术后脊柱稳定性;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后均不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脊髓肿瘤 椎板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经鼻入路内镜下斜坡区解剖学研究
4
作者 尹都 岑波 +3 位作者 陈阳 戴黎明 周军格 胡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斜坡及其相邻结构的解剖特点,为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手术切除斜坡和后颅窝腹侧病变提供指导。方法对6具尸体头部进行解剖学研究,血管予以红蓝硅胶填充,分别在显微镜及内镜下测量主要解剖学标志。结果岩尖上缘与展神经硬膜孔的距... 目的探讨斜坡及其相邻结构的解剖特点,为内镜下扩大经鼻入路手术切除斜坡和后颅窝腹侧病变提供指导。方法对6具尸体头部进行解剖学研究,血管予以红蓝硅胶填充,分别在显微镜及内镜下测量主要解剖学标志。结果岩尖上缘与展神经硬膜孔的距离为(3.51±0.62)mm,后床突与展神经硬膜孔的距离为(13.42±1.32)mm,展神经硬膜孔与舌咽神经距离为(21.53±1.73)mm,舌下神经管与舌咽神经距离为(25.62±2.24)mm,舌咽神经孔在咽结节尖端上方(3.73±0.54)mm,咽鼓管孔之间的横向距离为(23.14±1.15)mm。结论内镜扩大经鼻入路是手术治疗斜坡腹侧病变的可行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内镜入路 斜坡 后颅窝 颅底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位桥装置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技术在创面修复中的护理
5
作者 黄泽茹 何精选 +2 位作者 赵根 王莹 王妮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固位桥装置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技术应用于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护理方法。方法抽取长江航运总医院2020年1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8例四肢创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运用皮肤牵张技术进行治疗,术后给予综合护理。结果18例... 目的探讨固位桥装置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技术应用于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护理方法。方法抽取长江航运总医院2020年12月-2023年2月收治的18例四肢创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运用皮肤牵张技术进行治疗,术后给予综合护理。结果18例患者伤口愈合后均获6~12个月随访,平均7.8个月。所有患者伤口愈合后皮肤无感染、坏死等,皮肤色泽,各项感觉均正常。创面愈合时间为16~30 d,平均19.56 d。末次随访VAS评分(1.03±0.67)分,较术前(7.63±0.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位桥装置牵力可调式皮肤牵张技术能有效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与杆式、排钩式牵张技术及传统皮瓣修复手术相比创伤小、操作简便、学习曲线短、安全性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牵张技术 固位桥装置牵力可调式 皮肤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病原菌及血清炎性指标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华敏 胡季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646-1648,共3页
目的:探讨研究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病原菌及血清炎性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于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且发生切口感染的42例患者为A组,同期手术但未发生感染的42例患者为B组,42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为C组,然后统计A组切口分泌物... 目的:探讨研究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病原菌及血清炎性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于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且发生切口感染的42例患者为A组,同期手术但未发生感染的42例患者为B组,42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为C组,然后统计A组切口分泌物的病原菌情况,并比较三组人员的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及阳性率,同时比较A组中轻度、中度与重度感染者的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及阳性率。结果:A组手术切口分泌物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高于革兰阳性菌与真菌的检出率,另外A组的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和阳性率均高于B组和C组,且重度感染者高于轻中度感染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其血清炎性指标呈现异常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 切口感染 切口分泌物 病原菌 血清 炎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胡飞 王建一 +5 位作者 邵强 陈俊 肖恺 谌德雄 郭尔安 刘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5期385-386,共2页
目的介绍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8例。随访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并对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显微手术的手术时机、手术技巧、脊柱稳定性及术后是否放疗等进行探讨。结果手术全切除7例,手术近全切... 目的介绍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8例。随访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并对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显微手术的手术时机、手术技巧、脊柱稳定性及术后是否放疗等进行探讨。结果手术全切除7例,手术近全切除1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好转6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结论对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沿着正确的瘤-髓界面分离、切除肿瘤是其全切的基本保证,采用椎板成型术可提高术后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室管膜瘤 显微手术 脊髓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岛叶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俊瑜 岑波 +3 位作者 胡飞 邱勇 蒋泳 张方成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10期612-613,620,共3页
目的探讨岛叶胶质瘤的分型及其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岛叶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MRI平扫+增强扫描显示病变位置将岛叶胶质瘤分为纯岛叶胶质瘤(5例),额叶-岛叶胶质瘤(12例),颞叶-岛叶胶质瘤(16例),额叶-颞... 目的探讨岛叶胶质瘤的分型及其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岛叶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MRI平扫+增强扫描显示病变位置将岛叶胶质瘤分为纯岛叶胶质瘤(5例),额叶-岛叶胶质瘤(12例),颞叶-岛叶胶质瘤(16例),额叶-颞叶-岛叶胶质瘤(9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分切除10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28例神经功能完好,4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8例神经功能障碍无变化,2例神经功能障碍加重。22例术后随访时间6~15个月,低级别星形细胞全部生存,8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2例星型胶质细胞瘤Ⅳ级患者1年后死亡。结论术前对岛叶胶质瘤进行分型,有助于定义肿瘤扩展范围及决定手术方式,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岛叶 分型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在胃肠外科术后的早期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14
9
作者 向双琼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979-1980,共2页
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传统营养支持方法为术后早期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肠功能恢复后开始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但由于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特别是患有消化道肿瘤的老年病人... 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传统营养支持方法为术后早期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肠功能恢复后开始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但由于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特别是患有消化道肿瘤的老年病人,营养不良的程度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胃切除术 胃肠内护理 胃肠外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案对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6
10
作者 董峰 胡季明 李秀琪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11期892-894,共3页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术(LCBDE)与十二指肠镜取石(ERCP)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差异。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2月拟实施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术(LCBDE)与十二指肠镜取石(ERCP)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差异。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2月拟实施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C+LCBDE组和ERCP+LC组各45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术后恢复情况。ERCP+LC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腹腔管引流率、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低于LC+LCBDE组(P<0.05),ERCP+LC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LC+LCBDE组(P<0.05),两组中转开腹率、取石成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LC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率11.11%,与LC+LCBDE组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d、术后3 d,LC+LCBDE组与ERCP+LC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血清DBIL、ALT、AST、GGT水平较本组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ERCP+LC与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均较好,ERCP+LC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但是手术费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胆管切开取石探查术 十二指肠镜取石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外科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 被引量:29
11
作者 胡伦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第18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患者腹部切口处感染的原因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腹部外科手术的240例患者的感染情况,患者在切口感染后均进行过科学的护理。结果:240例患者中共有1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58%。不同年...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患者腹部切口处感染的原因及其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腹部外科手术的240例患者的感染情况,患者在切口感染后均进行过科学的护理。结果:240例患者中共有1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58%。不同年龄、手术时间、体重指数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患者腹部切口处感染原因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肥胖、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关,可通过缩短手术时间、加强卫生管理与肥胖患者护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等各方面措施来降低患者腹部术后切口的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切口感染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性护理措施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琴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15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81例择期肝内胆管结石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3例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68例未发生术后医院感染,采用logis... 目的 探讨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81例择期肝内胆管结石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3例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68例未发生术后医院感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既往胆道手术史、合并糖尿病、术前胆管炎、术前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手术时间为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因素较多,护理人员针对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干预措施,控制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术后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性护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超声引导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脓肿 被引量:7
13
作者 岑波 陈红兵 +2 位作者 胡飞 王建一 谭安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9期557-558,共2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脑脓肿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例脑脓肿患者采用术中超声定位,了解脓肿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周边情况,确定脑皮层切开位置,引导手术路径,并动态监测脓液术中清除及脓肿壁切除情况。结果所有脑脓肿均被准确探...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脑脓肿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例脑脓肿患者采用术中超声定位,了解脓肿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周边情况,确定脑皮层切开位置,引导手术路径,并动态监测脓液术中清除及脓肿壁切除情况。结果所有脑脓肿均被准确探测定位并全部切除,术后CT或MRI复查未见残余病灶。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新增神经功能损伤。结论术中超声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可全程监控病灶的切除,降低手术损伤,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超声 显微外科手术 脑脓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P+EST联合LC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8期1463-1464,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武汉市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武汉市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n=51)和对照组(n=41),治疗组行ERCP、EST联合LC治疗,对照组行开腹LC、胆总管探查取石联合T管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应激指标水平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数和最大结石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至术后7 d两组血清E、COR和CRP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术后7 d血清E、COR和CRP水平均恢复至术前状态,术后1 d治疗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取石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RCP、EST联合LC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对机体应激反应系统影响较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但有胆总管结石残留可能,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并胆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髓内病变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飞 岑波 +5 位作者 王建一 邵强 谌德雄 陈俊 肖恺 邱勇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分析脊髓髓内占位性病变的手术特点,探讨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8年4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例脊髓髓内占位性病变,随访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病变全切20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病... 目的分析脊髓髓内占位性病变的手术特点,探讨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8年4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例脊髓髓内占位性病变,随访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病变全切20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病理证实室管膜瘤15例,星形细胞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脂肪瘤2例,神经鞘瘤1例,血管畸形1例,结核瘤1例,炎性肉芽肿1例。术后神经功能好转20例,无变化3例,加重2例。结论对脊髓髓内病变应早期诊断,应在发生明显神经功能障碍之前实施手术。沿着确切的瘤-髓界面分离、切除病变,是肿瘤一级切除的基本保证,重建蛛网膜下腔能有效防止脊髓粘连;采用椎板成型解剖学复位技术可提高术后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肿瘤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清扫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旭涵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12期124-126,共3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清扫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以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于长江航运总医院行颈清扫术的104例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2例患者给予常...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清扫术患者采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以2019年10月至2021年4月于长江航运总医院行颈清扫术的104例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2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患者给予FTS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满意度情况,以及术前和术后24 h的应激炎症反应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17.31%,P<0.05)。观察组的入院接待、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及指导和出院指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4 h,2组的血清皮质醇(Cor)、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但观察组的血清Cor、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PTC患者颈清扫术围手术期应用FTS护理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加快其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改善其术后应激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清扫术 围手术期 快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胆道残余结石外科治疗体会
17
作者 吴丰芳 《交通医学》 1989年第1期20-20,22,共2页
1972~1984年,我科手术治疗胆石症180例, 现将其中60例胆道残余结石的治疗体会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1例,女性39例。男女之比1:1.79。年龄最小34岁,最大71岁,40岁以上最多见。入院检查:患者均有右上腹痛,有畏寒发热,伴中毒性休克3... 1972~1984年,我科手术治疗胆石症180例, 现将其中60例胆道残余结石的治疗体会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1例,女性39例。男女之比1:1.79。年龄最小34岁,最大71岁,40岁以上最多见。入院检查:患者均有右上腹痛,有畏寒发热,伴中毒性休克31例(51.6%),血清胆红质超过4 mg%者33例(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残余结石 外科治疗体会 中毒性休克 胆道镜检查 胆总管空肠 清胆 术中胆道造影 胆管残余结石 右肝管 胆管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探析
18
作者 曾翔 董峰 +1 位作者 陈国学 曲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8期291-292,共2页
目的 :探讨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这75例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在这75例患... 目的 :探讨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这75例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在这75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中转行开腹手术,占患者总数的5.33%。其余的71例患者均使用胆道镜进行探查取石,其中,有3例患者进行了胆总管一期缝合,有68例患者进行了T管引流。这68例患者术后带T管的平均时间为(52±7)d。在这75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现了术后胆总管结石残留的现象,我院为其再次进行了胆道镜取石手术。结论 :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高,效果显著。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 胆总管结石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29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李阳 刘涛 +1 位作者 曾立鹏 胡元祥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术后胃瘫综合征(PSG)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12月~2022年6月我院和武汉协和医院肿瘤医院收治右半结肠癌病人1070例,均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完整结肠系膜切除。依据是否发生术后胃瘫分为胃瘫组和无胃瘫组。采...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术后胃瘫综合征(PSG)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12月~2022年6月我院和武汉协和医院肿瘤医院收治右半结肠癌病人1070例,均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完整结肠系膜切除。依据是否发生术后胃瘫分为胃瘫组和无胃瘫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发生PSG的危险因素。结果 1070例病人中,发生胃瘫2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围手术期血糖水平、手术切除范围、手术路径与PGS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围手术期血糖水平高、尾侧入路+联合入路及手术切除范围大是PG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围手术期血糖水平高、尾侧入路+联合入路及手术切除范围大是PGS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术后胃瘫综合征 手术方式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斜区脑膜瘤手术治疗及全切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尹都 陈阳 +3 位作者 肖国民 周军格 胡飞 岑波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42-145,150,共5页
目的探讨岩斜区脑膜瘤手术全切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1年12月于长江航运总医院手术治疗的57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岩斜区脑膜瘤全切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对比术前术后卡氏功能状... 目的探讨岩斜区脑膜瘤手术全切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1年12月于长江航运总医院手术治疗的57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岩斜区脑膜瘤全切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对比术前术后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结果57例患者肿瘤完全切除35例,非完全切除22例,全切率61.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质地、直径、肿瘤血供及侵犯海绵窦是岩斜区脑膜瘤全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术前平均KPS评分为83.51,随访平均KPS评分为87.34,脑干受压重患者KPS改善明显(P<0.05)。结论岩斜区脑膜瘤全切术后多数可减少复发,改善功能预后。肿瘤质地、直径、侵袭海绵窦、压迫脑干以及肿瘤被血管神经包绕血运丰富,和手术入路的选择等是影响肿瘤全切除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 手术 脑膜瘤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