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学与胚胎学立体教学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袁衡 吴长初 +3 位作者 刘冠兰 罗文奇 张晓东 董丽萍 《基础医学教育》 2017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科,也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为进一步提高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将课堂中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及课后采用微课教学整合起来,构建组织学与胚胎学立体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科,也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为进一步提高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将课堂中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及课后采用微课教学整合起来,构建组织学与胚胎学立体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与胚胎学 立体教学 理实一体化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办医学院校师资队伍稳定性的思考
2
作者 刘冠兰 吴长初 +1 位作者 袁衡 张晓东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20期512-512,543,共2页
在国家大力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机遇下,新兴起一批民办医学院校。这批院校能不能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一支相对独立、稳定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民办医学院校中师资队伍的现状是骨干教师... 在国家大力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机遇下,新兴起一批民办医学院校。这批院校能不能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一支相对独立、稳定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民办医学院校中师资队伍的现状是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整体素质不高,这是急待引起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医学院校 师资队伍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和苯联合染毒对小鼠胚胎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喆 袁衡 +2 位作者 朱武 黄河 罗晓敏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69-372,共4页
目的:研究甲醛和苯联合染毒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孕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胚胎植入后进行3 3 3不同浓度的甲醛和苯联合染毒,分别为对照组(甲醛0 mg/m、苯0 mg/m)、低剂量组[甲醛(0.10±0.01)mg/m、苯(0.11±0.0... 目的:研究甲醛和苯联合染毒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孕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胚胎植入后进行3 3 3不同浓度的甲醛和苯联合染毒,分别为对照组(甲醛0 mg/m、苯0 mg/m)、低剂量组[甲醛(0.10±0.01)mg/m、苯(0.11±0.01)3 3 3 3 3mg/m]、中剂量组[甲醛(5.00±0.30)mg/m、苯(5.50±0.40)mg/m]、高剂量组[甲醛(10.00±0.50)mg/m、苯(11.00±0.50)mg/m],每天染毒2 h,持续15 d。观察孕鼠一般情况,记录其生产情况及24 h存活仔鼠数目;称量仔鼠体质量、肝脏质量;并提取仔鼠肝脏总RNA,采用RT-PCR检测肝细胞中细胞周期调控基因Cdk2、CyclinE、Cdk7、CyclinH的表达情况。结果:高剂量组孕鼠平均体质量低于其余各组(P<0.05),孕鼠、流产孕鼠数高于其他各组(P<0.05),此外,高剂量组孕鼠产仔数及24 h存活仔鼠数也低于其他剂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调控基因Cdk2在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与低剂量组,CyclinE在高剂量组的表达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k7、CyclinH在各组中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胚胎植入后,甲醛和苯联合可导致流产增加及胎鼠存活率降低,并引起仔鼠肝细胞中细胞周期调控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细胞周期 胚胎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微学习在组织学双语教学中的优势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品 吴长初 +1 位作者 罗文奇 龙娟 《基础医学教育》 2015年第7期637-639,共3页
医学双语教学是培养未来高层次医生的重要教学模式。随着移动工具的普遍使用与微信、QQ、微博等手机即时通讯软件中文本、图片、微视频等种类的增多与质量的提升,移动微学习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就移动微学习在组织学双语教学... 医学双语教学是培养未来高层次医生的重要教学模式。随着移动工具的普遍使用与微信、QQ、微博等手机即时通讯软件中文本、图片、微视频等种类的增多与质量的提升,移动微学习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就移动微学习在组织学双语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双语师资培养方面进行阐述,为移动微学习在组织学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 双语教学 移动微学习 微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冠兰 张晓东 +3 位作者 罗文奇 董丽萍 李双容 袁衡 《基础医学教育》 2016年第9期716-718,共3页
为响应"素质教育"改革,立足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打破课程界限,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了实验内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环境等实验方法与手段以及实验考核方式的系列改革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和课程的传... 为响应"素质教育"改革,立足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打破课程界限,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了实验内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环境等实验方法与手段以及实验考核方式的系列改革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和课程的传统观念,建立了以课程群为背景的分层式实验与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了一套多层次、全方位的组织学实验教学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 实验教学 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形成性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罗文奇 张慧 +4 位作者 徐四元 刘海兰 李春婷 陈浩 吴长初 《实验室科学》 2019年第1期158-160,164,共4页
探索高校大学生课外研学创新能力培养在形成性教育中的应用,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实践。采用组建大学生人体科学社团,以"二课堂"形式指导医学生课外研学创新实践活动,完善形成性教育改革。先后指导完成医学生研学创新创业课题9项... 探索高校大学生课外研学创新能力培养在形成性教育中的应用,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实践。采用组建大学生人体科学社团,以"二课堂"形式指导医学生课外研学创新实践活动,完善形成性教育改革。先后指导完成医学生研学创新创业课题9项,创作发表科研学术论文32篇,带领学生参加国内科技竞赛和学术会议5次,入选"国创计划"创新创业成果展览交流2项,获省级以上课外科技作品奖励4项。通过项目改革实践检验,显示了医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形成性教育质量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课堂 创新创业 大学生能力训练 形成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法在组织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董丽萍 吴长初 +1 位作者 刘冠兰 袁衡 《科教导刊》 2018年第3期120-121,共2页
组织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只有学好组织学,认识了人体的正常结构,才能更好的分析和理解人体的生理过程和病理过程,才能学好生理学、病理学等医学课程。为了提高组织学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我们在教学中引... 组织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只有学好组织学,认识了人体的正常结构,才能更好的分析和理解人体的生理过程和病理过程,才能学好生理学、病理学等医学课程。为了提高组织学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法,结果发现这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 案例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切片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冠兰 张晓东 +3 位作者 董丽萍 罗文奇 李双容 袁衡 《科教导刊》 2017年第10期106-107,共2页
组织学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组织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其中数字切片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玻璃切片带来的资源不足、损耗、丢失等问题,且打破了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促进了资源共... 组织学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组织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其中数字切片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玻璃切片带来的资源不足、损耗、丢失等问题,且打破了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促进了资源共享,利于教师备课和学生自主学习,有力推动了组织学实验教学和考试模式的改革。本文主要介绍数字切片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应用策略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 实验教学 数字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成性评价在组织学实验考核中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冠兰 张晓东 +1 位作者 赵品 袁衡 《科教导刊》 2015年第10Z期51-52,共2页
组织学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组织学实验教学手段在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也由替代性向生成性转变。为使新教学模式获得更大效益,客观公正地反映实验教学成绩,我们进行了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法改革,旨在探索更加... 组织学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组织学实验教学手段在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也由替代性向生成性转变。为使新教学模式获得更大效益,客观公正地反映实验教学成绩,我们进行了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法改革,旨在探索更加合理全面公平公正的组织学实验考核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 实验考核 形成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LBL教学法在组织学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
10
作者 刘冠兰 董丽萍 +2 位作者 张晓东 吴长初 曾腊初 《科教导刊》 2014年第10S期147-148,共2页
为了探索适合学院实际情况的组织学教学方法,我们在组织学教学中进行了PBL教学法的初步尝试。以2013级影像医学专业为研究对象,1班采用PBL+LBL教学法,2班采用LBL教学法。通过对学生成绩和教学效果评价及学生自我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分析... 为了探索适合学院实际情况的组织学教学方法,我们在组织学教学中进行了PBL教学法的初步尝试。以2013级影像医学专业为研究对象,1班采用PBL+LBL教学法,2班采用LBL教学法。通过对学生成绩和教学效果评价及学生自我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显示,PBL+LBL教学法在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范围、改善学习效果等方面均优于单纯LBL教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 教学法 PBL L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血管、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空间构筑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岐本 蒙艳斌 +3 位作者 黄庆红 谢乐斯 何旭峰 潘爱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92-595,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脑血管、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空间构筑。方法:活体灌注墨汁显示脑血管,脑组织冰冻连续切片,行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和尼氏染色。结果:星形胶质细胞沿着血管分支的...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脑血管、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空间构筑。方法:活体灌注墨汁显示脑血管,脑组织冰冻连续切片,行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和尼氏染色。结果:星形胶质细胞沿着血管分支的走行分布;神经元分布密集的区域血管分布相对集中;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布具有区域性。结论:此方法能较好地显示神经血管单位的空间构筑关系,其分布的区域性差异可能与相应的生理活动和调节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空间构筑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早期NF-κB和Bcl-2在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诱导激活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岐本 谢乐斯 +3 位作者 邝满元 蒙艳斌 黄河 曾志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早期NF-κB和Bcl-2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右侧坐骨神经压榨组,动物存活不同时间(6,12,24和72h)获取L4 ̄6脊髓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内NF-κB和Bcl-... 目的:探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早期NF-κB和Bcl-2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右侧坐骨神经压榨组,动物存活不同时间(6,12,24和72h)获取L4 ̄6脊髓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内NF-κB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1)正常L4 ̄6脊髓内,NF-κB和Bcl-2免疫阳性产物主要位于前角运动神经元胞浆内,NF-κB活化少,Bcl-2表达低;(2)损伤后双侧脊髓中NF-κB免疫阳性产物则主要位于胞核内,呈活化状态,损伤侧活化起始时间(6h)早于损伤对照侧(12h),且6、12、24hNF-κB活化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72h双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损伤后6h损伤侧脊髓中Bcl-2免疫阳性反应即增强,12h达到高峰,24h下降,72h又增高;其中6、12、72h损伤侧Bcl-2免疫阳性反应灰度值与对照侧和正常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4h损伤侧与对照侧和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中NF-κB的活化,激活了其下游抗凋亡基因Bcl-2的转录,两者可能在损伤早期参与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存活和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NF—κB BCL-2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s7在大鼠前额叶皮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13
作者 刘冠兰 张晓东 +2 位作者 罗文奇 董丽萍 袁衡 《解剖学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生长休止特定蛋白7(Gas7)在大鼠大脑前额叶皮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as7在SD大鼠胚胎第18天(E18)、出生后P1(第1)、P7、P14、P21和P60各时期大脑前额叶皮质中的... 目的探讨生长休止特定蛋白7(Gas7)在大鼠大脑前额叶皮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as7在SD大鼠胚胎第18天(E18)、出生后P1(第1)、P7、P14、P21和P60各时期大脑前额叶皮质中的表达。同胞鼠1/2用于免疫组化实验,1/2用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前额叶皮质在E18时即出现Gas7免疫阳性产物,Gas7免疫阳性神经元出现于P1-P60,P7时Gas7免疫阳性神经元轮廓已比较清晰,至P14时Gas7阳性反应最强,细胞突起也较长;之后,P21至P60时Gas7阳性反应逐渐减弱,均弱于P14(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在E18时Gas7表达较弱,P1至P14Gas7表达逐渐增强,至P14时达到高峰,之后又逐渐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s7在大脑前额叶皮质的表达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提示Gas7可能在前额叶皮质结构形成和功能成熟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休止特定蛋白7 前额叶皮质 发育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GA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晓富 郑林丰 +4 位作者 谢乐斯 张建伟 余清平 许愿忠 曾志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462-1465,共4页
目的观察多孔PLGApoly(lactide-co-glycolide)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2只,分为自体神经移植组和PLGA导管组。两组动物分别人工造成右侧10mm的坐骨神经缺损后,PLGA导管组采用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 目的观察多孔PLGApoly(lactide-co-glycolide)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2只,分为自体神经移植组和PLGA导管组。两组动物分别人工造成右侧10mm的坐骨神经缺损后,PLGA导管组采用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和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 acid,PGA)按75∶25的比例制成多孔PLGA管修复坐骨神经缺损。自体神经移植组采用坐骨神经进行桥接。术后4、8、12周,分别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检测,术后12周行快蓝(FastBlue)逆行示踪观察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和脊髓神经元数目及行胫前肌湿质量测量;半薄和超薄切片观察再生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结果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比较,术后4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8周和12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体神经组优于PLGA管组。PLGA组DRG及脊髓中快蓝标记的神经元数目及胫前肌湿质量均不及自体神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面积再生有髓纤维数目、直径和髓鞘厚度在PLGA管组与自体神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PLGA导管对坐骨神经缺损有一定的修复效果,但不及自体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GA 坐骨神经缺损 自体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H_2O_2所致N2a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15
作者 李永胜 殷大伟 +3 位作者 刘振兴 陈诗慧 彭波辉 刘冠兰 《解剖学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氧自由基(H2O2)所致野生型鼠成神经瘤细胞株(N2a)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H2O2制作N2a细胞凋亡的细胞模型,采用细胞计数、酶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在雌激素作用下,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细胞活性...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氧自由基(H2O2)所致野生型鼠成神经瘤细胞株(N2a)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H2O2制作N2a细胞凋亡的细胞模型,采用细胞计数、酶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在雌激素作用下,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细胞活性和细胞早期凋亡的相关性变化。结果细胞计数结果显示,雌激素组的细胞数量[(0.60±0.12)个/mL(×104)]高于其它组,雌激素加H2O2组的细胞数量[(0.51±0.11]×104个/mL)明显高于H2O2组[(0.30±0.09)×104个/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Akt1阳性反应在雌激素组最强,在H2O2组最弱,但雌激素加H2O2组与正常对照组Akt1的表达没有明显差别,介于两者之间。Fasl呈相反变化。Caspase3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H2O2组Caspase3酶活性最高,雌激素加H2O2组Caspase3酶活性明显降低,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雌激素有促进N2a细胞生长的作用,并可保护H2O2对N2a细胞的损伤且可以对抗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自由基 雌激素 凋亡 成神经瘤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LPS诱导的MC3T3-E1成骨细胞的骨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子歌 田佳宁 +4 位作者 袁衡 李昃鹏 张晨 宋国瑞 陈德胜 《江苏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脂多糖(LPS)诱导的MC3T3-E1成骨细胞的骨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白藜芦醇不同浓度下MC3T3-E1成骨细胞的细胞增殖活性,对硝基苯磷酸盐法检测白藜芦醇不同浓度下MC3T3-E1成骨细胞ALP活性。将MC3T3-E1成骨细胞分...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脂多糖(LPS)诱导的MC3T3-E1成骨细胞的骨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白藜芦醇不同浓度下MC3T3-E1成骨细胞的细胞增殖活性,对硝基苯磷酸盐法检测白藜芦醇不同浓度下MC3T3-E1成骨细胞ALP活性。将MC3T3-E1成骨细胞分为空白组(基础培养基)、对照组(LPS 2μg/mL)和实验组(LPS 2μg/mL+白藜芦醇20μmol/L)。采用qRT-PCR检测三组成骨相关基因Runx2、ALP、骨钙素(OCN)和骨桥蛋白(OPN)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三组细胞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蛋白表达。结果白藜芦醇20μmol/L是MC3T3-E1成骨细胞最适成骨浓度(P<0.05)。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成骨相关基因Runx2、ALP、OCN和OPN mRNA表达水平和SIRT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成骨相关基因Runx2、ALP、OCN和OPN mRNA表达水平和SIRT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白藜芦醇能够通过提高Runx2、ALP、OCN、OPN和SIRT1相关成骨因子的表达对LPS诱导的MC3T3-E1成骨细胞发挥骨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脂多糖 成骨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