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形成(附28例报告) 被引量:8
1
作者 罗湘辉 傅西安 +4 位作者 钱苏荣 高国一 罗凯 谢彦 肖益安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经临床GCS评分及影像学诊断确诊,术前双侧瞳孔散大19例;术前一侧瞳孔散大9例,此9例均术中发生脑膨出,颅内压增高,行CT复查对侧血... 目的分析探讨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经临床GCS评分及影像学诊断确诊,术前双侧瞳孔散大19例;术前一侧瞳孔散大9例,此9例均术中发生脑膨出,颅内压增高,行CT复查对侧血肿4例,弥漫性脑肿胀5例。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 h内行急诊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中术后联合亚低温治疗,并采取脑外伤后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经治疗,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取得如下治疗效果:康复良好6例,中残3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11例,死亡4例,死亡率14.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形成的患者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及早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围手术期亚低温可显著降低颅内压,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重型 脑疝 去骨瓣减压术 亚低温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压泵联合穴位电刺激预防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邹芳 刘惠娜 许红淼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6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气压泵联合穴位电刺激预防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2017年2月-2019年1月收治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气压泵联合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气压泵治疗。对比两... 目的:探讨气压泵联合穴位电刺激预防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2017年2月-2019年1月收治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气压泵联合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气压泵治疗。对比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凝血指标、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总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泵联合穴位电刺激能明显改善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下肢血液流速,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昏迷 穴位电刺激 气压泵 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在重型颅脑损伤阶梯减压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胡健 段继新(指导) 《光明中医》 2021年第18期3135-3138,共4页
目的评估醒脑开窍针刺治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阶梯减压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沙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入院行阶梯减压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的67例患者。其中术后行醒脑开窍针刺治法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共37例... 目的评估醒脑开窍针刺治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阶梯减压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沙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入院行阶梯减压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的67例患者。其中术后行醒脑开窍针刺治法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共37例;术后行常规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30例。统计2组患者入院后的相关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致伤原因、GCS、瞳孔、中线位移、脑挫裂伤、血肿位置等,并对各项指标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进行2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预后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术后的GCS评分、GOS评分、苏醒率及术后1个月的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治法有助于重型颅脑损伤阶梯减压术后患者早日苏醒,并回归工作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重型颅脑损伤 阶梯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窦骨折的影像诊断和治疗体会
4
作者 段继新 冯光 +4 位作者 刘渊 罗湘颖 于汉昌 韩令 唐辉 《医学信息(内.外科版)》 2009年第3期246-247,共2页
目的探讨额窦骨折的影像诊断、分型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2008年9月收治的18例额窦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总结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结果手术组死亡2例,均死于重度颅脑损伤。手术组术后早期出现脑脊液鼻漏6... 目的探讨额窦骨折的影像诊断、分型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2008年9月收治的18例额窦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总结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结果手术组死亡2例,均死于重度颅脑损伤。手术组术后早期出现脑脊液鼻漏6例,经预防感染等对症处理后于2周内停止。手术组额部无明显畸形,无其他并发症。非手术组出现脑脊液鼻漏1例,药物治疗后恢复良好,无明显额部畸形。结论CT可明确诊断,根据CT分型决定治疗措施,除前壁闭合性单纯线性骨折外,其它各型均宜积极手术探查,术中彻底清创,一期修补颅底及颅骨缺损,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窦 骨折 影像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外引流加腰椎穿刺术治疗脑干出血(附66例报告)
5
作者 肖益安 何佳宏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2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侧脑室外引流加腰椎穿刺术对脑干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3年6月~2008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经早期侧脑室外引流加腰椎穿刺术加内科保守治疗的脑干出血患者(A组),与同期神经内科34例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的脑干... 目的探讨早期侧脑室外引流加腰椎穿刺术对脑干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003年6月~2008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经早期侧脑室外引流加腰椎穿刺术加内科保守治疗的脑干出血患者(A组),与同期神经内科34例单纯内科保守治疗的脑干出血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组:预后良好(ADLⅠ-Ⅲ级)10例,不良(ADLⅣ-Ⅴ)10例,死亡12例。B组:良好2例,不良11例,死亡21例。良好率比较两组疗效良好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7.131,P=0.008),两组死亡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3.882,P=0.042)。结论早期侧脑室外引流加腰椎穿刺术治疗脑干出血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出血 侧脑室外引流 腰椎穿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冯光 段继新 +3 位作者 马廉亭 李俊 罗湘颖 刘渊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讨行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瘤(AN)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介入中心自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应用血管内治疗的206例AN破裂出血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 目的探讨行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瘤(AN)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介入中心自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应用血管内治疗的206例AN破裂出血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unt—Hess分级,多次出血,治疗时机和Fisher分级对预后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unt.Hess分级、治疗时机、Fisher分级是影响AN破裂血管内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结论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积极预防脑血管痉挛(CVS)等并发症、有效的清除蛛网膜下腔的的积血是提高预后优良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中重型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冯光 段继新 +3 位作者 钟治军 于汉昌 韩令 唐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50-1153,共4页
目的 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早期诊治和有效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湖南省长沙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8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62例(发生PHI 125例,未发生PHI 137例),多因素L... 目的 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早期诊治和有效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湖南省长沙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8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62例(发生PHI 125例,未发生PHI 13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出血类型、瞳孔情况、入院时收缩压、伤后至首次CT时间、GCS评分、受伤机制、首次CT和第2次CT的间隔时间、大剂量应用甘露醇、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对PHI发生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出血类型、伤后至首次CT时间、GCS评分、PLT、PT、APTT对PHI发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伤后至首次CT时间、GCS评分、PLT是PH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5448、3.0975、2.2361.结论 对于首次CT检查时间较早、GCS评分低、PLT较低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要警惕PHI的发生,及时行正规的动态CT复查,提高PHI的诊断和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进展性出血性损伤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