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质量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及其落实保障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郭广军 黎梅 +1 位作者 李昱 刘亚琴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23年第1期8-16,共9页
当前职业本科教育定位内涵、培养体系、师资建设和质量保证等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调研显示学校和企业人员对提出的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目标、规格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方面的平均认同度达80%左右,有较高的共识... 当前职业本科教育定位内涵、培养体系、师资建设和质量保证等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调研显示学校和企业人员对提出的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定位、目标、规格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方面的平均认同度达80%左右,有较高的共识度和合理性。基于法律政策文本分析、文献研究及调查结论认为,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应当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变革、新业态、新模式,面向中高端产业、产业中高端和企业中高端岗位人才需求,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具有开阔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爱国友善、敬业诚信、理论扎实、技术高强、技能过硬、勤奋实干、素质优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要在产教融合办学治理体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课程体系建设机制,科研与社会服务机制,教学质量保证机制,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健全完善落实保障机制,以有效支撑高质量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实现,推动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本科 培养定位 目标规格 保障机制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社会满意度调查及其启示--以A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广军 刘亚琴 +1 位作者 李昱 赵绚丽 《江苏高职教育》 2021年第4期53-59,共7页
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社会满意度调查从满意度理论、发展性评价性理论和生态位理论出发,总结社会满意度调查对于“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以高水平学校的10项建设任务和高水平专业群的9项建设任务为调查对象,分析在校生、毕业... 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社会满意度调查从满意度理论、发展性评价性理论和生态位理论出发,总结社会满意度调查对于“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以高水平学校的10项建设任务和高水平专业群的9项建设任务为调查对象,分析在校生、毕业生、教职工、用人单位和家长对各个建设任务的满意度量化值。通过综合分析各方需求,提出“双高计划”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注重内涵质量建设的发展理念,推动建设任务动态优化,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供新视角,彰显职业教育的内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双高计划”建设 社会满意度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9
3
作者 郭广军 李昱 刘亚琴 《江苏高职教育》 2023年第1期7-14,共8页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存在总量不足、增量堪忧、开发不足、结构不优等突出问题,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乡村振兴人才的质量有待提升,政策支持有待改善。基于乡村振兴理论、产教融合理论、城乡融合理论等构建了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人力资源存在总量不足、增量堪忧、开发不足、结构不优等突出问题,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乡村振兴人才的质量有待提升,政策支持有待改善。基于乡村振兴理论、产教融合理论、城乡融合理论等构建了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理论分析框架,阐明了融合主体的作用关系和招生、培养、就业、本土、改革、创新等融合机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推进策略,主要包括通过深化乡村振兴人才招生体制机制改革、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改革、就业创业指导改革、本土化培养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改革,分别解决“招得来、教得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融合机制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逻辑脉络、价值取向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亚琴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15-118,共4页
职业素养的培育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新时代职业院校职业素养培育可遵从调动学生内在自觉与适应外在环境的逻辑脉络,体现培育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的价值取向。当前,职业素养培育面临着主观认知模糊、组织统筹乏力、培育... 职业素养的培育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新时代职业院校职业素养培育可遵从调动学生内在自觉与适应外在环境的逻辑脉络,体现培育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的价值取向。当前,职业素养培育面临着主观认知模糊、组织统筹乏力、培育载体窄化、内容形式单一、理实相交隔阂、培育成效欠缺等现实困境。基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思考,职业院校职业素养的培育应明确构建理念,强化顶层设计;培育方式多维,强化校社企联动;重视理实耦合,保障培育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改革 职业素养 职业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高校工程学习模式比较研究——以富兰克林·欧林工学院和粤港机器人联合学院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无敌 陈鹏 郭广军 《高等建筑教育》 2023年第3期45-55,共11页
工程学习模式是为学习共同体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为智能信息时代培养工程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而构建的工科学习活动结构。高校知识生产模式和学习科学理论,共同构成工程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因此,以富兰克林·欧林工学院和粤港机器人... 工程学习模式是为学习共同体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为智能信息时代培养工程科技创新创业人才而构建的工科学习活动结构。高校知识生产模式和学习科学理论,共同构成工程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因此,以富兰克林·欧林工学院和粤港机器人联合学院为研究对象,基于学习生态系统视域,开展工程学习模式的系统性研究。通过对比中美工程教育模式的异同,发现工程学习模式的逻辑起点在于多学科交叉、产学研融合和知行创统一。借鉴欧林工学院工程教育模式,提出促进中国新工科学习模式可持续发展的新策略,以期为新工科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模式 比较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 新工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高职院校社区服务发展路径研究——以美国社区学院为鉴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昱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15-117,共3页
社区学院是美国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与我国承担着为现代化强国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异曲同工。学习与借鉴美国定位清晰、功能完善、职能明确的社区教育基础上,针对国内高职院校服务社区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探寻合理路径。以... 社区学院是美国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与我国承担着为现代化强国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异曲同工。学习与借鉴美国定位清晰、功能完善、职能明确的社区教育基础上,针对国内高职院校服务社区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探寻合理路径。以期从共办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及居民的经济需要、开展多元学习形式、加强服务社区的师资力量四个层面,改善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社区学院 高等职业院校 服务社区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高计划”建设成效评价中典型案例的主要作用、存在问题与反思改进——基于56所高水平学校的Nvivo12.0质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昱 郭广军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以第一轮“双高计划”建设56所高水平学校463个典型案例为样本,借助Nvivo12.0质性研究软件进行文本内容分析,全面梳理典型案例的内在结构、规范样式、成效表现等基本问题,分析检验各建设单位的典型案例与实现预期建设目标达成度。为全... 以第一轮“双高计划”建设56所高水平学校463个典型案例为样本,借助Nvivo12.0质性研究软件进行文本内容分析,全面梳理典型案例的内在结构、规范样式、成效表现等基本问题,分析检验各建设单位的典型案例与实现预期建设目标达成度。为全面做好“双高计划”建设成效评价工作,建议将典型案例评价作为成效评价的重要观测点,进一步提高典型案例在终期评价中的考核权重,进一步明确典型案例的内在结构与评价标准,进一步重视典型案例的日常总结、培训与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典型案例社会影响力的宣传推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案例 “双高计划” 成效评价 质性分析 56所高水平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高计划”建设绩效评估:体系层次与推进机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昱 郭广军 刘亚琴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6期72-76,共5页
"双高计划"建设绩效评估有助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有助于形成"双高计划"项目动态管理机制,有助于"双高计划"建设学校自评自省。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建立由1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 "双高计划"建设绩效评估有助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有助于形成"双高计划"项目动态管理机制,有助于"双高计划"建设学校自评自省。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建立由1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双高计划"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双高计划"建设绩效评估管理机制AHP模型,并从价值引领、领导管理、任务落实、绩效监测、督导调度、绩效激励六个层面,系统构建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绩效评估管理工作的具体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高计划 绩效评估 推进机制 评估指标体系 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闲暇价值观的内涵、问题与养成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昱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80-84,共5页
闲暇时间人人都有,但并非人人都能拥有闲暇。基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等理论,明确闲暇价值观是可以照亮我们自由的完善自我、寻得意义人生的“灯塔”,这是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上理解闲暇,它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过程... 闲暇时间人人都有,但并非人人都能拥有闲暇。基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等理论,明确闲暇价值观是可以照亮我们自由的完善自我、寻得意义人生的“灯塔”,这是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上理解闲暇,它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过程状态,体现在其闲暇认知、目标、情感与态度、行为等多个维度。通过问卷调查、结构化访谈等方法,分析出近年来大学生闲暇生活失衡、失序现象频发的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学生闲暇目标模糊,缺乏规划;二是大学生闲暇态度与方式上缺乏积极向上的引导,过于娱乐化;三是大学生闲暇行为较多但缺乏担当;四是大学生缺乏有益的闲暇技能。最后分别从制度建设、组织运行、师资队伍、条件保障等方面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闲暇价值观,改善闲暇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闲暇失衡 闲暇生活 价值观 养成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