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与CBL综合教学法在医学生化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8
1
作者 裴晋红 贾书花 刘明社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1期165-167,共3页
面对生物化学课理论知识抽象,难以理解、难以记忆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教学改革的经验和生化课教学特点,在教学中实施一种新型的PBL与CBL综合教学模式,旨在促使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从而提高生物化学课... 面对生物化学课理论知识抽象,难以理解、难以记忆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教学改革的经验和生化课教学特点,在教学中实施一种新型的PBL与CBL综合教学模式,旨在促使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从而提高生物化学课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CBL 医学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真菌多糖对HL-60细胞酪氨酸蛋白磷酸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3
2
作者 杨江苏 秦旭平 +1 位作者 张娜 颜卉君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3-305,共3页
目的 :研究猪苓多糖和茯苓多糖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 (HL 6 0 )酪氨酸蛋白磷酸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用一定浓度的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HL 6 0细胞。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经过培养 12 ,2 4,48,72和 12 0h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细胞浆和膜部分的酪... 目的 :研究猪苓多糖和茯苓多糖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 (HL 6 0 )酪氨酸蛋白磷酸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用一定浓度的药物处理体外培养的HL 6 0细胞。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经过培养 12 ,2 4,48,72和 12 0h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细胞浆和膜部分的酪氨酸蛋白激酶 (TPK)和磷酸酪氨酸蛋白磷酸酶 (PTPP)的活力 ,比较酶活力变化情况。结果 :两种多糖对胞浆和膜部分TPK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对两部分PTPP的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结论 :两种真菌多糖均可使HL 6 0细胞酪氨酸蛋白磷酸化水平下降 ,提示两种多糖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酪氨酸蛋白磷酸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芩多糖 茯苓多糖 酪氨酸蛋白磷酸化 HL-60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蜜外搽治疗创伤及烧伤创面临床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梁权 陈屯茂 +3 位作者 陈春芝 王晋锋 高兴然 张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489-490,共2页
用蜂蜜外搽治疗创伤及烧伤创面1363例,平均疗程14.5天,总有效率为97.5%,与应用抗生素治疗的635例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发现蜂蜜具有营养创面、抗菌消炎、吸附消肿、减少渗出、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
关键词 创伤 中医药疗法 烧伤 蜂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MIAT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裴振 霍小蕾 +3 位作者 田向阳 张毅强 贾建桃 韩玲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2-598,共7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MIA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NSCLC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提取GSE19804和GSE30219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资料和临床预后资...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MIA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NSCLC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提取GSE19804和GSE30219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资料和临床预后资料,分析MIAT在NSCLC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MIAT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用q PCR检测25对NSCLC肿瘤组织和其癌旁组织,以及NSCLC细胞系A549、NCI-H266和NCI-H1299及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系HBE中MIAT的表达情况;将MIAT si RNA(si-MIAT)和对照序列(si-NC)分别转染NSCLC细胞系A549,采用流式细胞术、CCK-8实验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2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并且用q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2组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CDKN1A)的表达情况。结果:GSE19804数据集分析显示MIAT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GSE30219数据集分析显示MIAT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期显著短于低表达患者(P<0.01)。此外,与癌旁正常组织和HBE细胞相比较,NSCLC组织和细胞系中MIAT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si-MIAT组A549细胞中MIAT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i-NC组(P<0.01),且细胞活力和细胞集落数均低于si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相较于si-NC组,si-MIAT组cyclin D1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5),而CDKN1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NSCLC组织及细胞系中MIAT呈高表达,沉默MIAT表达可明显抑制NSCLC恶性增殖的表型。MIAT可作为NSCLC靶向治疗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增殖 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相关蛋白43基因修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修复及保护 被引量:5
5
作者 高俊彦 张芸 +3 位作者 李明 刘学敏 武志兵 曹燕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5期3978-3983,共6页
背景:研究发现基因治疗和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有效果,而且二者相结合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效果更为显著,但其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目的:探讨生长相关蛋白43基因修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 背景:研究发现基因治疗和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有效果,而且二者相结合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效果更为显著,但其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目的:探讨生长相关蛋白43基因修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和培养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以生长相关蛋白43慢病毒载体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将60只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分3组干预,实验组视网膜下腔注射生长相关蛋白43慢病毒载体转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注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假手术组注射PBS,注射后3,7,14,21 d,观察眼球组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变化及视网膜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注射后28 d,观察视网膜Rho蛋白、GS蛋白表达及外核层厚度。结果与结论:(1)实验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生长相关蛋白43表达量逐渐升高,不同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实验组、对照组Rho蛋白和GS蛋白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实验组Rho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GS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对照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高于假手术组(P<0.05),实验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4)结果表明,生长相关蛋白43基因修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大鼠模型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生长相关蛋白43基因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大鼠 视网膜 RHO蛋白 GS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467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5
6
作者 裴振 霍小蕾 +3 位作者 田向阳 张毅强 贾建桃 韩玲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2-408,共7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LINC00467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NSCLC细胞系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高通量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LINC00467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NSCLC细胞系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高通量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提取GSE19804和GSE18842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资料,分析LINC00467在NSCLC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收集的25对NSCLC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以及NSCLC细胞系(A549、NCI-H266、NCI-H1299)和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系HBE中LINC00467的表达;然后将NSCLC细胞系A549分别转染LINC00467siRNA(si-LINC00467组)和对照序列(si-NC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CCK8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细胞周期相关分子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细胞周期分子细胞周期素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的表达。结果 GEO公共数据库分析显示,LINC00467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与癌旁组织和上皮正常细胞相比较,NSCLC癌组织和细胞系中LINC00467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A549细胞中si-LINC00467组中LINC00467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i-NC组(P<0.01),且细胞活力和细胞克隆数均低于si-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si-NC组,si-LINC00467组CyclinD1和CDK6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NSCLC组织及细胞系中LINC00467呈高表达,沉默LINC00467表达可明显抑制NSCLC恶性增殖的表型,可为NSCLC的靶向治疗提供潜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s 非小细胞肺癌 基因表达数据库 细胞周期蛋白-D1 细胞周期素蛋白依赖性激酶6 细胞增殖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p-eIF4E和p-4EBP1高表达与预后不良正相关 被引量:4
7
作者 郑军 张春燕 +2 位作者 张毅强 裴晋红 范松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磷酸化的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p-eIF4E)和磷酸化的eIF4E结合蛋白1(p-4EBP1)与鼻咽癌(NPC)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14例NPC组织中p-eIF4E和p-4EBP1蛋白表达,利用SPSS16.0软件分析p-eIF4E和p-... 目的探讨磷酸化的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p-eIF4E)和磷酸化的eIF4E结合蛋白1(p-4EBP1)与鼻咽癌(NPC)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14例NPC组织中p-eIF4E和p-4EBP1蛋白表达,利用SPSS16.0软件分析p-eIF4E和p-4EBP1蛋白表达与NP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NPC组织中存在p-eIF4E和p-4EBP1蛋白异常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2%(233/314)、72.9%(229/314);p-eIF4E和p-4EBP1蛋白表达在淋巴结转移NP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NPC组织,但与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和组织类型无关;NPC组织中p-eIF4E与p-4EBP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且p-eIF4E和p-4EBP1蛋白阳性的NPC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p-eIF4E和p-4EBP1阴性患者,是NPC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p-eIF4E和p-4EBP1蛋白过表达可能与NPC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eIF4E和p-4EBP1有望成为NPC临床诊治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的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p-eIF4E) 磷酸化的eIF4E结合蛋白1(p-4EBP1) 鼻咽癌(N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BG4蛋白对人胃癌AGS细胞凋亡和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毅强 师帅帅 +6 位作者 裴晋红 郑军 王星宇 李云飞 于波 张慧鹏 胡文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90-2095,共6页
目的:构建G-四链体抗体BG4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 EGFP-N1-BG4,探讨转染该真核表达载体致BG4蛋白过表达对人胃癌细胞株AGS凋亡和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的影响。方法:以BG4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 SANG10-BG4为模板,PCR扩增出含有BG4基因的目的片段... 目的:构建G-四链体抗体BG4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 EGFP-N1-BG4,探讨转染该真核表达载体致BG4蛋白过表达对人胃癌细胞株AGS凋亡和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的影响。方法:以BG4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 SANG10-BG4为模板,PCR扩增出含有BG4基因的目的片段,经TA克隆与p MD18-T载体连接,测序正确后,经Sac I和Pst I双酶切,与真核表达载体p EGFP-N1连接后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并进行酶切分析和序列测定,Western blot鉴定BG4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DAPI法及HE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空白对照组、p EGFP-N1组和p EGFP-N1-BG4组端粒酶逆转录酶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酶切分析显示,目的基因条带与预期结果相符,DNA测序表明克隆的BG4基因序列正确,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转染p EGFP-N1-BG4质粒可以成功表达BG4蛋白。转染p EGFP-N1-BG4质粒可抑制细胞进入S期。DAPI法及HE染色显示,p EGFP-N1-BG4组出现明显的新月形核和核固缩的细胞凋亡现象。q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 EGFPN1-BG4组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受到抑制。结论:用p EGFP-N1-BG4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胃癌细胞株AGS可以抑制该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四链体 BG4 端粒酶逆转录酶 细胞凋亡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蛋白质对幼鼠脑部分神经递质代谢及组织学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肖荣 柳黄 +3 位作者 高应 梁维萍 张喜忠 卫潞奎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57-360,共4页
用五种不同来源食物蛋白质喂饲健康、纯种Wistar母鼠,观察其对出生5及26日幼鼠脑蛋白质和5-羟色胺含量、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及脑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发育阶段仔鼠脑均受到食物蛋白质质量的影响,并以26日龄幼鼠表... 用五种不同来源食物蛋白质喂饲健康、纯种Wistar母鼠,观察其对出生5及26日幼鼠脑蛋白质和5-羟色胺含量、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及脑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发育阶段仔鼠脑均受到食物蛋白质质量的影响,并以26日龄幼鼠表现更为明显;全蛋、鱼肉及补充蛋氨酸和牛磺酸大豆三组间,脑蛋白质含量、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谷组除5-HT含量高外,其余各项指标均低于其它各组;食物蛋白质氨基酸评分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相关分析表明,二者呈高度正相关(P<0.001);透射电镜下,全谷组仔鼠大脑皮质、海马区部分神经元变性,有暗细胞形成,神经突触膜增厚、间隙丝状物融合,神经毡区水肿。提示,经补充蛋氨酸和牛磺酸的大豆、全蛋和鱼肉为有利于早期脑发育的良好食物蛋白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 蛋白质 脑发育 血清素 乙酰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连环蛋白表达在鼻咽癌癌变过程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军 徐丽娜 +1 位作者 石磊 范松青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研究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结合组织微阵列检测β-catenin蛋白在174例NPC、71例异型增生鼻咽黏膜上皮、48例单纯增生鼻咽黏膜上皮及63例正常鼻咽黏膜上皮... 目的研究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结合组织微阵列检测β-catenin蛋白在174例NPC、71例异型增生鼻咽黏膜上皮、48例单纯增生鼻咽黏膜上皮及63例正常鼻咽黏膜上皮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及其阳性信号的定位。结果β-catenin在NPC组织细胞浆/细胞核中高表达(71.3%),但其细胞膜呈低阳性表达(19.0%);β-catenin在NPC组织中的细胞浆/细胞核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异型增生鼻咽黏膜上皮、增生鼻咽黏膜上皮和正常鼻咽黏膜上皮(P<0.01)。非角化性鼻咽癌和未分化癌组织的β-catenin蛋白细胞浆/细胞核异常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角化性鼻咽癌(P<0.01)。临床Ⅲ和Ⅳ期NPC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细胞浆/细胞核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临床Ⅰ和Ⅱ期(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NPC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细胞浆/细胞核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NPC(P<0.01)。结论β-catenin蛋白在癌细胞细胞浆/细胞核中的过表达在NP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β-catenin蛋白细胞浆/细胞核阳性可作为预测鼻咽癌临床进展和侵袭、转移的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组织微阵列 免疫组化 β-连续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的G四链体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毅强 兰晓瑜 +7 位作者 王爽 李美宁 刘志荣 申金雁 师帅帅 张悦红 解军 程牛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77-981,共5页
目的构建DNA的G四链体抗体的原核表达质粒,利用BL21(DE3)菌表达此抗体,并进行纯化及鉴定。方法化学合成DNA的G四链体抗体的基因BC,4,插入以pET-26b(+)为骨架构建的载体pSANGl0中,构建DNA的G四链体抗体表达载体pSANGl0-BG4。以... 目的构建DNA的G四链体抗体的原核表达质粒,利用BL21(DE3)菌表达此抗体,并进行纯化及鉴定。方法化学合成DNA的G四链体抗体的基因BC,4,插入以pET-26b(+)为骨架构建的载体pSANGl0中,构建DNA的G四链体抗体表达载体pSANGl0-BG4。以大肠杆菌B121(DE3)为宿主菌进行该抗体的自诱导表达,渗透压裂解法收集此抗体,并经His亲和层析纯化,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法鉴定此抗体,并在SW480结肠癌细胞中验证此抗体功能。结果DNA的G四链体抗体表达载体经双酶切及基因测序鉴定构建成功。该抗体相对分子质量(M1)为30000~37000,以可溶性的形式表达于BL21菌细胞间质,表达产物与目的蛋白大小一致。结论成功制备了DNA的G四链体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四链体 原核表达载体 组氨酸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CYP2D6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池刚 马沁雅 +1 位作者 裴晋红 冯作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90-694,共5页
目的研究模拟抗原人细胞色素P450家族2亚家族D成员6(CYP2D6)和遗传背景差异的小鼠(C57BL/6和BALB/c)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动物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 C57BL/6和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腺病毒及质粒p CYP2D6,用ELISA检测血清抗CYP2D6抗体... 目的研究模拟抗原人细胞色素P450家族2亚家族D成员6(CYP2D6)和遗传背景差异的小鼠(C57BL/6和BALB/c)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动物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 C57BL/6和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腺病毒及质粒p CYP2D6,用ELISA检测血清抗CYP2D6抗体和抗肝蛋白自身抗体水平; HE染色检测肝脏AIH炎症程度,天狼猩红染色检测肝纤维化的程度;微孔板法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水平。结果腺病毒促进人CYP2D6诱导C57BL/6小鼠产生抗肝蛋白自身抗体、并引起AIH和肝纤维化,而在BALB/c小鼠中,仅产生针对人CYP2D6的抗体,而无抗肝蛋白自身抗体、不产生AIH和肝纤维化。结论在腺病毒存在下,模拟抗原人CYP2D6在肝脏中的持续表达可以诱导C57BL/6小鼠产生AIH,但是无法诱导BALB/c小鼠产生AIH,不同品系小鼠的遗传背景可能影响着AIH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遗传背景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改进生物化学教学方法上的几点尝试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江苏 柴树鹰 刘翠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0年第1期19-20,共2页
面对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涌现,教师的职责除了传播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教会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通过探讨知识产生的过程,... 面对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涌现,教师的职责除了传播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教会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通过探讨知识产生的过程,自学和课堂讨论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甙Rg1、Rb1抗大鼠纤维化的作用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裴晋红 武凡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7期1025-1026,共2页
目的探讨三七皂甙Rg1、Rb1抗大鼠纤维化的作用以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四氯化碳复制肝纤维化模型,给药结束后,比较各组的血清学指标、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情况差异。结果三七皂甙Rg1、... 目的探讨三七皂甙Rg1、Rb1抗大鼠纤维化的作用以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五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四氯化碳复制肝纤维化模型,给药结束后,比较各组的血清学指标、肝功能及肝组织病理情况差异。结果三七皂甙Rg1、Rb1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PC-III、HA、LN的含量,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转氨酶的升高,减轻肝纤维化程度。结论三七皂甙Rg1、Rb1具有明显的抗大鼠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 大鼠 纤维化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化学多样化教学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军 张春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7期868-869,共2页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不断更新成为实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将生物化学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加轻松牢固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进而产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教学方法 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 创新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高校实验技术人员未来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俊生 张娜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3年第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医学教育 高校 实验技术人员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6a对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17
作者 裴振 霍小蕾 +1 位作者 张毅强 王金胜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05-408,共4页
目的:研究microRNA-106a(miR-106a)对低转移性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增殖和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20对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miR-106a的表达,将miR-106amim... 目的:研究microRNA-106a(miR-106a)对低转移性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增殖和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20对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miR-106a的表达,将miR-106amimics转染到SW480细胞中,用qRTPCR法检测miR-106a的表达水平,并用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划痕法检测SW480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以及体外迁移能力。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较,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06a的表达水平升高(t=2.05,P=0.047);与mimics control转染组相比,miR-106amimcs转染组miR-106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13.25,P=0.000),且细胞活力(72h,t=4.52,P=0.000;96h,t=6.17,P=0.000)和细胞克隆数明显升高(t=5.69,P=0.005),以及伤口愈合能力升高(48h,t=5.44,P=0.032)。结论:过表达miR-106a可显著促进低转移的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为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06a 人结直肠癌 SW480细胞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植物多糖对小鼠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细胞核酪氨酸蛋白激酶活力的影响
18
作者 杨江苏 彦卉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68-69,共2页
酪氨酸蛋白激酶(tyrosine protein kinase,TPK)能专一地催化蛋白质底物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并与肿瘤的生长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许多逆转录病毒转化的细胞中,磷酸酪氨酸水平较未感染... 酪氨酸蛋白激酶(tyrosine protein kinase,TPK)能专一地催化蛋白质底物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并与肿瘤的生长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许多逆转录病毒转化的细胞中,磷酸酪氨酸水平较未感染的细胞高出许多倍。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发现 TPK 活力较健康人高70%~200%。可见,TPK 活力的增高可加强细胞蛋白质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从而引起细胞一系列变化,最后导致细胞的癌变。本实验体外观察猪苓多糖、茯苓多糖和香菇多糖对小鼠正常肝细胞及 H<sub>22</sub>。腹水肝癌细胞细胞核 TPK 活力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这些植物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型肝癌细胞 酪氨酸蛋白激酶 植物多糖 肝细胞核 抗肿瘤作用 香菇多糖 酪氨酸残基 恶性肿瘤患者 小鼠 逆转录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时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与功能变化研究
19
作者 李伟文 陆松敏 +6 位作者 武凡 柏千荣 刘建仓 李萍 郭素清 程凤 王正国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定量分析大鼠失血性休克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与功能的改变 ,探讨失血性休克缺血缺氧时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失血性休克 2h和 5h组 ,采用电镜观察、生物体视学测量线粒体形态 ,用C... 目的 :定量分析大鼠失血性休克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与功能的改变 ,探讨失血性休克缺血缺氧时肠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失血性休克 2h和 5h组 ,采用电镜观察、生物体视学测量线粒体形态 ,用Clark氧电极测线粒体呼吸功能。结果 :失血性休克 2h组线粒体平均截面周长、长径、平均直径及其面密度、体密度分别较对照组增加 2 4 %、 2 7%、 2 5 %、 2 6 %、 4 4 % ,失血性休克 5h组则分别较对照组增加 4 5 %、 4 5 %、4 5 %、 4 7%、 12 2 %。休克 5h组与对照组比较 ,平均截面积增加 10 0 % ,比表面和数密度分别下降 32 %、 2 4 % ,嵴和基质破坏明显。休克 2h线粒体呼吸控制率 (RCR)已下降 ,休克 5h组线粒体呼吸控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减少 2 6 9%。P/O值三组无改变。结论 :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形态发生显著改变 :表现为肿胀 ,嵴和基质破坏 ,数量减少。RCR值失血性休克 2h开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肠上皮细胞 线粒体 RCR P/O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eIF-4E和p-4EBP-1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军 张春燕 +2 位作者 张毅强 马丽莉 裴晋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78-1081,共4页
目的探讨eIF-4E和p-4EB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IF-4E和p-4EBP-1蛋白在168例胃癌和52例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eIF-4E和p-4EB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胃组织(P=... 目的探讨eIF-4E和p-4EB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IF-4E和p-4EBP-1蛋白在168例胃癌和52例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eIF-4E和p-4EB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胃组织(P=0.001,P=0.000);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eIF-4E和p-4EBP-1蛋白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P=0.025,P=0.001);临床Ⅲ+Ⅳ期胃癌eIF-4E和p-4EBP-1蛋白阳性率高于临床Ⅰ+Ⅱ期胃癌(P=0.001,P=0.049);胃癌组织中eIF-4E和p-4EBP-1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32,P<0.01);eIF-4E蛋白阴性胃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阳性患者(P=0.012)。结论 eIF-4E和p-4EBP-1蛋白共阳性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胃癌判断预后及诊治的新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EIF-4E p-4EB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