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胚胎学实验课应重视绘图技能训练 被引量:13
1
作者 牛香兰 李凯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组织胚胎学 绘图技能 实验教学 教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旭东 贾书花 +3 位作者 李凯平 张晋平 牛香兰 田云 《医学教育探索》 2009年第9期1166-1169,共4页
目的评估200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组织胚胎学期末考试试卷的质量。方法随机抽查200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400份期末考试试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考试成绩呈负偏态分布,平均成绩为68.28±12.62分,难度为0.68,区分度为0.67,信度... 目的评估200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组织胚胎学期末考试试卷的质量。方法随机抽查200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400份期末考试试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考试成绩呈负偏态分布,平均成绩为68.28±12.62分,难度为0.68,区分度为0.67,信度为0.86。结论试卷题型分配较全面,试题总体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信度高,较全面、客观评价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但也存在难度偏易和区分度较差的试题偏多、高质量试题较少等问题,反映出在命题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与胚胎学 试卷分析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胚胎学实验课绘图技能训练 被引量:12
3
作者 牛香兰 李凯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3年第3期277-277,共1页
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是理论的深入、扩展和补充,与理论课讲授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技能的训练.而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学科,其特征就是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对于形态... 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是理论的深入、扩展和补充,与理论课讲授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技能的训练.而组织胚胎学是一门形态学学科,其特征就是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对于形态的描述最有效,其基本的技能训练之一就是绘图.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深感培养学生实验课绘图技能的重要,下面就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胚胎学 实验课 绘图技能 技能训练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导图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牛香兰 贾书花 +3 位作者 霍小蕾 张旭东 田云 王改琴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246-246,共1页
思维导图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东尼?巴赞提出,它是用图像或者关键词建立记忆连接,挖掘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能力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本研究基于思维导图工具,设计制作组织胚胎学各教学知识单元的思维导图及教学设计框架思维导... 思维导图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东尼?巴赞提出,它是用图像或者关键词建立记忆连接,挖掘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能力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本研究基于思维导图工具,设计制作组织胚胎学各教学知识单元的思维导图及教学设计框架思维导图,创新性建构组织胚胎学教学实践模式,将其应用于组织胚胎学教学实践中,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实践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分别选取我校2018级和2019级医学本科专业4个班级,分为思维导图班和传统教学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胚胎学 实践模式 思维导图 人类大脑 知识单元 设计框架 思维能力 教学中的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分类及模块化管理
5
作者 张旭东 王谊荣 《基础医学教育》 2015年第1期40-41,共2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形态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实验科学,课程的学习主要在实验室完成。通过对各种实验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分类,参照实验教学进度,按照实验内容实施模块化管理,使实验室的资源管理规范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教学质量...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形态科学,同时也是一门实验科学,课程的学习主要在实验室完成。通过对各种实验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分类,参照实验教学进度,按照实验内容实施模块化管理,使实验室的资源管理规范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与胚胎学 实验室管理 教学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气管壁组织发生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贾书花 王炯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0年第3期107-108,共2页
目的 :了解气管壁的组织发生及探讨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HE及PAS反应 ,光镜观察。结果 :8周的胚胎 ,气管壁由 2 3层复层柱状上皮细胞及外周的间充质构成 ,上皮细胞的PAS反应为阳性。 10周的胚胎 ,气管壁的上皮仍为... 目的 :了解气管壁的组织发生及探讨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HE及PAS反应 ,光镜观察。结果 :8周的胚胎 ,气管壁由 2 3层复层柱状上皮细胞及外周的间充质构成 ,上皮细胞的PAS反应为阳性。 10周的胚胎 ,气管壁的上皮仍为复层柱状 ,上皮细胞的PAS反应弱阳性 ,外周间充质内出现少量点片状的透明软骨。12周时 ,在复层柱状上皮内出现纤毛细胞 ,上皮的PAS反应为阴性 ,间充质内透明软骨片增多。 14周气管壁可分出三层结构 ,粘膜上皮已变为假复层纤毛柱状 ,粘膜下层可见少量未分化的腺泡及导管 ,外膜透明软骨片继续增多并排列成“C”形 ,环缺口处的平滑肌出现。结论 :14周左右胎儿气管的三层结构初步建立 ,2 8周左右结构发育如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人胚胎 组织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阶段生精小管组织学结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贾书花 王炯 +4 位作者 安炜欣 王谊荣 田云 李凯平 李建伟 《解剖学研究》 CAS 2010年第2期117-12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人体睾丸生精小管面积、生精小管管腔面积变化和生精上皮在不同阶段的组织学特点,及其与生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常规组织制片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①生精小管平均面积变化,从胚胎睾丸形成到青春期前,随睾丸逐渐发育...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人体睾丸生精小管面积、生精小管管腔面积变化和生精上皮在不同阶段的组织学特点,及其与生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常规组织制片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①生精小管平均面积变化,从胚胎睾丸形成到青春期前,随睾丸逐渐发育增大,睾丸间质增多,但生精小管面积无明显增大;自青春期生精小管面积迅速增大,25岁左右达到峰值,45岁左右生精小管平均面积缓慢减少,55岁以后显著减少。②生精小管管腔面积变化,从胚胎睾丸形成到青春期前,生精小管几乎无管腔;青春期管腔开始出现并迅速增大,20岁左右达到峰值;于45岁左右管腔面积缓慢减少,55岁以后显著减少。③生精小管的组织学结构变化,从胚胎睾丸形成到青春期前,生精小管上皮由精原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但随睾丸发育增大,睾丸间质增多,生精小管上皮和基膜间渐出现明显的间隙;青春期开始,生精小管上皮发育,生精细胞层数增加,管壁各级生精细胞典型,腔面可见精子;55岁后睾丸纤维化明显,生精小管皱缩,随年龄增长,生精上皮细胞数量渐减少,排列紊乱,基膜增厚。结论①生精细胞增殖旺盛是生精小管平均面积迅速增大的原因之一;生精细胞增殖旺盛的阶段是20~30岁,最佳时期是25岁左右。②生精小管管腔的出现与生精细胞的凋亡、基膜扩大的速率远远大于生精细胞的增殖水平有关,而生精小管管腔的出现有利于精子的生成与运输。③衰老睾丸生殖功能的下降与其组织结构的纤维化及生精小管基膜厚度增加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精小管 睾丸 组织学结构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肾脏组织发生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贾书花 王炯 +1 位作者 张旭东 王谊荣 《解剖学研究》 CAS 2011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深入对肾脏组织学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并为丰富肾脏的组织学内容提供资料。方法收集附属医院药流或引产的4~38周人胚肾组织,进行石蜡切片,用HE染色,对不同阶段人体胚胎肾脏组织结构观察。结果①胚胎6周,中肾移至胚体下段,中肾中可见... 目的深入对肾脏组织学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并为丰富肾脏的组织学内容提供资料。方法收集附属医院药流或引产的4~38周人胚肾组织,进行石蜡切片,用HE染色,对不同阶段人体胚胎肾脏组织结构观察。结果①胚胎6周,中肾移至胚体下段,中肾中可见肾小体和肾小管样结构;中肾尾端可见后肾,后肾的皮质部可见逗号样小体和S小管,无髓质结构,髓质部位为间充质。②胚8周左右,髓旁肾小体出现,肾小管短,结构不能分辨,髓质部仍主要为间充质。③随胚龄的增加,胚胎第12周左右,肾已从由盆腔移至腰部,肾小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髓旁肾单位的各段肾小管可分辨,髓质出现少量近直小管、远直小管和细段,以及集合小管,小管间为大量的间质;胚胎37~38周,已无新的肾小体产生。结论①人的肾小体形成经过4个阶段:即逗号期小体(Ⅰ期)、S小体期(Ⅱ期)、较成熟小体期(Ⅲ期)和成熟小体期(Ⅳ期)。②胚胎12周左右,髓旁肾单位形成,肾脏可进行泌尿的功能活动。③胚胎36周肾小体数量基本不再增加,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组织结构 发生发育 人体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组织学实验课的带教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旭东 贾书花 李凯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71-273,共3页
关键词 组织学 实验教学 临床带教 备课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气管食管组织发生发育的形态结构研究
10
作者 贾书花 王东 +2 位作者 王改琴 张旭东 牛香兰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326-328,共3页
目的:探讨气管食管组织结构的发生发育过程,为丰富气管食管的胚胎学内容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收集附属医院药流及引产的不同周次人胚,取气管食管进行石蜡切片,显微镜观察不同阶段气管食管组织结构。结果:胚胎4周,气管食管壁由单层... 目的:探讨气管食管组织结构的发生发育过程,为丰富气管食管的胚胎学内容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收集附属医院药流及引产的不同周次人胚,取气管食管进行石蜡切片,显微镜观察不同阶段气管食管组织结构。结果:胚胎4周,气管食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和外周间充质构成。胚胎6周,气管食管壁由复层柱状上皮和外周的间充质构成。胚胎10-12周,气管管壁能分辨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三层结构;食管管壁能分辨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结构;气管食管的上皮均为复层纤毛柱状。胚胎16-28周,气管食管的结构逐渐成熟,28周左右与成人相似。结论:气管食管由于发生的同源性,在发生发育早期结构相同。随着胚胎发育,受到不同诱导因素作用气管和食管的结构发生分化,但它们的复层柱状纤毛上皮持续存在一个较长时期,之后逐渐演化为各自特有的上皮。说明早期的纤毛柱状上皮在上皮的演化乃至整个器官的发育分化过程中有其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食管 发生发育 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组织胚胎学教学实践 被引量:6
11
作者 牛香兰 霍小蕾 +1 位作者 李春雨 田云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2年第6期581-583,共3页
组织胚胎学是医学生首先接触的基础医学课程之一,课程内容较多而且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由于大一新生刚从公共课程的学习转入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学习方法上还不适应,因此学习起来较为困[1]难。1970年由皮亚杰创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组织胚胎学是医学生首先接触的基础医学课程之一,课程内容较多而且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由于大一新生刚从公共课程的学习转入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学习方法上还不适应,因此学习起来较为困[1]难。1970年由皮亚杰创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组织胚胎学 学习环境 教学实践 基础医学课程 以学生为中心 医学生 课程内容
原文传递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6
12
作者 霍小蕾 贾书花 李凯平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1年第5期510-511,共2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然而大一的学生刚从中学毕业,没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没有完善的空间思维和立体概念,加之本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专业性强,授课学时少,对于刚踏入医学院校的这些初学者接受...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然而大一的学生刚从中学毕业,没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没有完善的空间思维和立体概念,加之本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专业性强,授课学时少,对于刚踏入医学院校的这些初学者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学 组织学 实验课教学 医学基础课程 专业知识 相关学科 课程内容 医学院校
原文传递
耳针与表皮生长因子及ACTH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晋平 吴景兰 +3 位作者 王育文 魏铜有 李凯平 贾书花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40-42,共3页
将24只Wistar大鼠分为针刺“对屏尖”组、针刺“缘中”组和不施加针刺的对照组,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颌下腺颗粒曲管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mRNA(EGF-mRNA)、EGF与EGF受体(EGFR)的免疫反应性... 将24只Wistar大鼠分为针刺“对屏尖”组、针刺“缘中”组和不施加针刺的对照组,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颌下腺颗粒曲管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mRNA(EGF-mRNA)、EGF与EGF受体(EGFR)的免疫反应性(IR),检测垂体前叶细胞的ACTH-IR。结果显示针刺后EGFmRNA及EGFR-IR提高,EGF-IR在两个耳针组变化不显著。垂体ACTH-IR仅在“缘中”组明显减弱,且ACTH变化与镇痛效应呈相关性。本文对穴位的“表”与激素、生长因子的“里”的相关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针 表皮生长因子 促肾上腺皮质素 AC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MIAT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裴振 霍小蕾 +3 位作者 田向阳 张毅强 贾建桃 韩玲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2-598,共7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MIA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NSCLC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提取GSE19804和GSE30219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资料和临床预后资...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MIA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NSCLC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提取GSE19804和GSE30219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资料和临床预后资料,分析MIAT在NSCLC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MIAT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用q PCR检测25对NSCLC肿瘤组织和其癌旁组织,以及NSCLC细胞系A549、NCI-H266和NCI-H1299及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系HBE中MIAT的表达情况;将MIAT si RNA(si-MIAT)和对照序列(si-NC)分别转染NSCLC细胞系A549,采用流式细胞术、CCK-8实验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2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并且用q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2组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CDKN1A)的表达情况。结果:GSE19804数据集分析显示MIAT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GSE30219数据集分析显示MIAT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期显著短于低表达患者(P<0.01)。此外,与癌旁正常组织和HBE细胞相比较,NSCLC组织和细胞系中MIAT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si-MIAT组A549细胞中MIAT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i-NC组(P<0.01),且细胞活力和细胞集落数均低于si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相较于si-NC组,si-MIAT组cyclin D1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5),而CDKN1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NSCLC组织及细胞系中MIAT呈高表达,沉默MIAT表达可明显抑制NSCLC恶性增殖的表型。MIAT可作为NSCLC靶向治疗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增殖 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467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5
15
作者 裴振 霍小蕾 +3 位作者 田向阳 张毅强 贾建桃 韩玲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2-408,共7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LINC00467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NSCLC细胞系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高通量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s(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LINC00467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NSCLC细胞系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高通量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提取GSE19804和GSE18842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资料,分析LINC00467在NSCLC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收集的25对NSCLC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以及NSCLC细胞系(A549、NCI-H266、NCI-H1299)和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系HBE中LINC00467的表达;然后将NSCLC细胞系A549分别转染LINC00467siRNA(si-LINC00467组)和对照序列(si-NC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CCK8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细胞周期相关分子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细胞周期分子细胞周期素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的表达。结果 GEO公共数据库分析显示,LINC00467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与癌旁组织和上皮正常细胞相比较,NSCLC癌组织和细胞系中LINC00467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A549细胞中si-LINC00467组中LINC00467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i-NC组(P<0.01),且细胞活力和细胞克隆数均低于si-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si-NC组,si-LINC00467组CyclinD1和CDK6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NSCLC组织及细胞系中LINC00467呈高表达,沉默LINC00467表达可明显抑制NSCLC恶性增殖的表型,可为NSCLC的靶向治疗提供潜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s 非小细胞肺癌 基因表达数据库 细胞周期蛋白-D1 细胞周期素蛋白依赖性激酶6 细胞增殖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BLACAT1调节CyclinD1/CDKN2B轴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6
16
作者 霍小蕾 裴振 +3 位作者 杨浩 张毅强 贾建桃 韩玲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9-765,I0001,共8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和癌细胞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BLACAT1的表达特征及其调控机制,阐明BLACAT1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数据库)分析BLACAT1在NSCLC组织的表达特征,Km...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和癌细胞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BLACAT1的表达特征及其调控机制,阐明BLACAT1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数据库)分析BLACAT1在NSCLC组织的表达特征,Kmplot网站分析BLACAT1表达与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联系。 qRT-PCR法检测BLACAT1在25例NSCL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NSCLC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将si-NC(阴性对照)和si-BLACAT1(抑制物)转染入NSCLC A549细胞作为si-NC组和si-BLACAT1组,q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BLACAT1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不同细胞周期细胞百分率,细胞集落生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克隆形成能力,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qRT-PCR和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B(CDKN2B)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GEO数据库的NSCLC数据集GSE18842和GSE19804、qRT-PCR法检测以及Kmplot分析,与癌旁组织比较,NSCLC患者癌组织中BLACAT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1);NSCLC患者癌组织中BLACAT1低表达患者的存活时间明显高于BLACAT1高表达患者(P= 0.011)。与si-NC组比较,si-BLACAT1组 A549细胞中BLACAT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5);与si-NC组比较,si-BLACAT1组A549细胞周期G 1期细胞百分率增加(P< 0.05),S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 0.05),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和细胞增殖活性均降低(P< 0.05或 P<0.01);与si-NC组比较,si-BLACAT1组 A549细胞中Cyclin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5),而CDKN2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5或 P<0.01)。结论: LncRNA-BLACAT1在NSCLC患者癌组织和癌细胞中表达升高,下调BLACAT1表达可通过调节CyclinD1/CDKN2B轴从而抑制NSCLC A549细胞增殖,BLACAT1可作为NSCLC患者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长链非编码RNA 细胞增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多糖对小鼠酒精性肝细胞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贾书花 王东 +1 位作者 张旭东 王改琴 《解剖学研究》 CAS 2015年第6期468-471,共4页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对小鼠酒精性肝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①通过一次性高浓度酒精灌胃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之后将小鼠随机分为当归多糖组、酒精模型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当归多糖组连续腹腔注射当归多糖6d,酒精模型组及...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对小鼠酒精性肝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①通过一次性高浓度酒精灌胃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之后将小鼠随机分为当归多糖组、酒精模型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当归多糖组连续腹腔注射当归多糖6d,酒精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动态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肝组织形态学结构变化。②对各组血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进行生化检测。结果①小鼠酒精性肝损伤腹腔注射当归多糖组,肝组织逐渐得到明显修复,约11d肝小叶完全修复正常;而酒精性肝损伤未注射当归多糖组,肝组织修复差;正常对照组,肝组织结构无变化。②血清生化检测显示,比较当归多糖组与酒精模型组血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生化检测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归多糖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膜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继而使肝细胞的生物膜结构恢复,从而对肝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肝细胞损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结构的光镜和电镜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旭东 张雷 赵春芳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8年第3期256-259,262,共5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胰岛β细胞的超微结构、胰岛素表达及数量变化,探讨β细胞的病理改变与2型糖尿病病因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3、5、8月龄尾静脉空腹血糖高于10.1mmol/L,且肥胖的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每组8只,作为糖尿病...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胰岛β细胞的超微结构、胰岛素表达及数量变化,探讨β细胞的病理改变与2型糖尿病病因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3、5、8月龄尾静脉空腹血糖高于10.1mmol/L,且肥胖的db/db自发性糖尿病小鼠,每组8只,作为糖尿病组;选取相应年龄段尾静脉空腹血糖低于6.0mmol/L,体重正常的db/+m表型正常小鼠,每组8只,作为对照组。于相应年龄段取胰尾,用于透射电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电镜下随病情进展,db/db小鼠胰岛β细胞内的分泌颗粒数量明显减少,有的细胞甚至缺如,致密芯电子密度降低,β细胞可见凋亡的早期改变以及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病理改变,细胞间髓样小体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同月龄糖尿病组小鼠胰岛β细胞阳性率和胰岛素蛋白平均光密度值(OD值)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程的进展,db/db小鼠胰岛β细胞阳性率和胰岛素表达呈现递减趋势(p<0.05)。结论2型糖尿病β细胞的超微结构遭到破坏,引起β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障碍和数量减少,与2型糖尿病病情的轻重有关,反映了2型糖尿病病程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Β细胞 胰岛 超微结构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旭东 张雷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92-95,共4页
2型糖尿病(T2DM)发病机制多认为由胰岛素抵抗(IR)和B细胞功能缺陷引起,而IR又是T2DM发生的基础,并贯穿于T2DM发生发展的全过程。IR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不仅与遗传因素高度相关,而且与胰岛素信号传导缺陷、多种脂肪源性细胞因子表达异常... 2型糖尿病(T2DM)发病机制多认为由胰岛素抵抗(IR)和B细胞功能缺陷引起,而IR又是T2DM发生的基础,并贯穿于T2DM发生发展的全过程。IR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不仅与遗传因素高度相关,而且与胰岛素信号传导缺陷、多种脂肪源性细胞因子表达异常、物质代谢异常、炎症介质和氧化应激等诸多因素有关。但目前已发现的多种基因突变和诸多因素尚不能完全解释IR现象,各种因素致IR的确切机制和产生IR的许多环节还不十分清楚,IR不仅存在于外周组织中,B细胞自身也存在IR,并与T2DM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脂肪源性细胞因子 T2DM 信号传导缺陷 物质代谢异常 功能缺陷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旭东 李旭炯 +4 位作者 何玉婷 刘斌 程立超 张毅 张文静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SO+NS组、BDL+NS组和BDL+Res组,每组10只。BDL+NS组和BDL+Res组均结扎胆总管建立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SO+NS组不结扎胆总管。BDL+Res组给予白藜芦...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SO+NS组、BDL+NS组和BDL+Res组,每组10只。BDL+NS组和BDL+Res组均结扎胆总管建立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SO+NS组不结扎胆总管。BDL+Res组给予白藜芦醇(100mg/kg)灌胃,SO+NS组和BDL+NS组以生理盐水(10.0mL/kg)灌胃,1次/d。4周后取材,应用比色法检测回肠组织的MDA含量和SOD活性,HE染色法观察回肠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测定大鼠回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长度。结果:BDL+NS组的肠黏膜明显变薄,绒毛萎缩变矮,其黏膜厚度和绒毛长度与SO+NS组和BDL+Re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DL+Res组的回肠组织病理性损伤明显减轻,其黏膜厚度和绒毛长度介于SO+NS组和BDL+NS组之间,与SO+NS组和BDL+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DL+NS组肠黏膜组织MDA含量明显高于SO+NS组,而SOD活性低于SO+NS组,与SO+N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Res治疗4周后大鼠肠道黏膜组织的MDA含量明显低于BDL+NS组(P<0.01),而SOD活性高于BDL+NS组(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减轻肠黏膜的损伤程度,使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长度得到修复,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黏膜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白藜芦醇 肠黏膜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