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DM2基因SNP309多态性与白血病发病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
1
作者 赵雁 刘颜菊 +1 位作者 贺小峰 申徐良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MDM2基因第309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309)与白血病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英文和中文数据库获取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提取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使用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来评估... 目的:探讨MDM2基因第309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309)与白血病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英文和中文数据库获取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提取数据,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使用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来评估五种遗传模型的关联;使用假阳性报告概率(FPRP)、贝叶斯错误发现概率(BFDP)和Venice标准来评估具有统计学意义关联的可信度。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项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病例组2 900人,对照组6 876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MDM2 SNP309多态性增加了亚洲人群白血病的发病风险(GG vs TT:OR=2.57;GT vs TT:OR=1.57;GG+GT vs TT:OR=1.78;GG vs GT+TT:OR=1.98;G vs T:OR=1.5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成人组、儿童与成人混合组、健康对照、匹配研究、非匹配研究以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观察到MDM2突变增加白血病发病风险。排除低质量和HWD研究后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MDM2多态性与白血病发病显著相关。但此次Meta分析显示为“低可信度”。结论:MDM2 SNP309多态性与白血病发病风险显著相关,但其可信度分析显示为低可信度,其多态性与白血病发病的关联可能是由于假阳性结果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M2 SNP309 基因多态性 白血病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钱子碱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海丽 魏武 +4 位作者 纪爱芳 申徐良 张国香 张梅香 翟春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630-633,共4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马钱子碱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马钱子碱对K56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应用AO/EB荧光染色、Annexin-V/PI细胞凋亡检测法、DNA-ladder片段凝胶电泳法检测马钱子碱对K562细胞... 本研究旨在观察马钱子碱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马钱子碱对K562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应用AO/EB荧光染色、Annexin-V/PI细胞凋亡检测法、DNA-ladder片段凝胶电泳法检测马钱子碱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马钱子碱能有效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在一定范围内,抑制率随马钱子碱浓度的增高而增高,马钱子碱浓度为400μg/ml作用72小时后对K562细胞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抑制率达94.0%;K562细胞经浓度为400μg/ml马钱子碱作用72小时后大部分细胞核染色质被EB染成桔红色并呈固缩状或圆珠状显示为晚期凋亡的细胞形态;马钱子碱作用72小时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在马钱子碱浓度为50-400μg/ml范围内随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也逐渐上升;马钱子碱400μg/ml作用72小时后的K562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的典型梯形条带。结论 :马钱子碱能有效抑制K562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并且在50-400μg/ml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碱 白血病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海燕 魏武 申徐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63-1466,共4页
辅助性T细胞17(Thl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群以表达IL-17而命名的新型CD4+T细胞亚群,可分泌IL-17A、IL-17F、IL-21、IL-22、IL-26等多种细胞因子。TGF-β、IL-6、IL-21、IL-23等在Th17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IL-27、IL-2、IFN... 辅助性T细胞17(Thl7)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群以表达IL-17而命名的新型CD4+T细胞亚群,可分泌IL-17A、IL-17F、IL-21、IL-22、IL-26等多种细胞因子。TGF-β、IL-6、IL-21、IL-23等在Th17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IL-27、IL-2、IFN-γ等则参与Th17细胞分化发育的负向调控。Th17细胞具有促进免疫反应的效应,在以慢性炎症为损伤机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Th17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有望成为AA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的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细胞 IL-17 CD4+ T细胞亚群 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伟 魏武 +3 位作者 张国香 史文芝 刘华 申徐良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增殖、耐药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2000瞬时转染微RNA-34a,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果;CCK-8法检测转染微RNA-34a细胞培养24,48和72 h后细胞存活率。转染微RNA-34a细胞... 目的探讨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增殖、耐药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2000瞬时转染微RNA-34a,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果;CCK-8法检测转染微RNA-34a细胞培养24,48和72 h后细胞存活率。转染微RNA-34a细胞给予硼替佐米5和10 nmol·L-1或马法兰50和100μmol·L-1处理48 h后,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及药物敏感性。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转染微RNA-34a对细胞内CDK4,CDK6,CCND1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转染微RNA-34a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1),且呈时间依赖性(r=-0.952,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微RNA-34a可使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转染微RNA-34a组细胞凋亡率为(5.8±0.5)%,与阴性对照组(2.3±0.3)%比较明显升高(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微RNA-34a细胞给硼替佐米5和10 nmol·L-1或马法兰50和100μmol·L-1处理,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表明,转染微RNA-34a可下调周期相关蛋白CDK4,CCND1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结论转染微RNA-34a能够抑制RPMI-8226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周期阻滞,诱发细胞凋亡,增加药物敏感性;这可能与其下调周期相关蛋白CDK4,CCND1及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微RNAS 细胞增殖 肿瘤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合并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梁莉 苏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18-221,共4页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回顾性研究了67例住院AL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分布、感染部位及感染诱因。结果显示:在AL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真菌63株,以白色念珠菌为...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回顾性研究了67例住院AL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分布、感染部位及感染诱因。结果显示:在AL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真菌63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感染部位为口腔、下呼吸道、胃肠道、血液及泌尿道;易感因素与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有关。结论:①AL患者真菌感染菌谱分布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②侵袭性真菌感染所累及的主要部位为下呼吸道和胃肠道;③使用广谱抗生素、中性粒细胞缺乏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④使用抗生素和中性粒细胞缺乏两者对于同一真菌感染患者来说存在交互作用,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与使用抗生素之间、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与中性粒细胞缺乏之间均不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伟 张国香 +3 位作者 史文芝 董露 刘华 申徐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9-454,共6页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标本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血标本检测所有患者全血细胞,包括单核细胞绝对数(AMC)、淋巴细胞绝对数(AL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级、累及的淋巴...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标本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血标本检测所有患者全血细胞,包括单核细胞绝对数(AMC)、淋巴细胞绝对数(AL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级、累及的淋巴结数目,骨髓受累(BMI)、Ann Arbor分期,B症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使用FLIPI和FLIPI-2进行预后分层,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ACD4C)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ACD8C)。结果:Ann Arbor分期较高、Hb<120 g/L、LDH大于正常上限、累及淋巴结数目>4、累及骨髓者、高β2-MG水平、FLIPI评分和FLIPI-2评分较高者,其AMC水平亦较高(P<0.05)。不同因素分组的ACD4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MC≥0.89×10~9/L患者较AMC<0.89×10~9/L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更短(P=0.010,0.002)。ACD4C>0.16×10~9/L患者较ACD4C≤0.16×10~9/L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更长(P=0.016,0.012)。低ACD4C和高AMC与较短的PFS和OS相关(P=0.013,0.020)。单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26)、累及骨髓(P=0.017)、升高的LDH(P=0.001)、β2-MG(P=0.014)、FLIPI(P=0.004)和FLIPI-2评分(P=0.000)与较短的PFS相关。而较短时的OS与Hb(P=0.015)、升高的LDH(P=0.003)、β2-MG(P=0.045)、累及骨髓(P=0.016)和FLIPI-2评分(P=0.003)相关。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ACD4C≤0.16×10~9/L是影响FL预后(PFS和OS)的因素(P<0.05)。结论:低ACD4C水平与FL患者预后不良有关,ACD4C水平可作为判断FL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单核细胞 CD4^+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为主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申徐良 魏武 +4 位作者 张斌严 张梅香 张国香 杨建斌 梁莉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目的:进一步寻找可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案,提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高三尖杉酯碱(HHT)为主,治疗Ph^+的CGL患者16例。观察临床疗效,并与羟基脲(少数为白消安)维持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血液学... 目的:进一步寻找可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案,提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高三尖杉酯碱(HHT)为主,治疗Ph^+的CGL患者16例。观察临床疗效,并与羟基脲(少数为白消安)维持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血液学改变:维持治疗前部分血液学缓解的15例患者中,12例(80.0%)获得CHR,其中2例曾间断治疗半年以上仍可维持CHR;CHR的1例患者能维持血液学缓解。总血液学缓解13例(86.7%)。细胞遗传学改变:Ph^+ CGL16例,治疗后复查染色体13例,获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R,Ph阳性率为0%)1例(7.7%)、大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R,Ph阳性率为5%.35%)1例(7.7%),轻微细胞遗传学缓解(MCR,Ph阳性率为35%。95%)4例(25.0%),总细胞遗传学反应率为40.4%。结论:高三尖杉酯碱(HHT)为主治疗CGL有较高的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毒副作用轻微,价格低廉,为一种可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三尖酯碱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糖皮质激素方案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国香 魏武 +6 位作者 申徐良 张梅香 杨建斌 魏明霞 梁莉 郭睿鹏 翟春燕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比较三种糖皮质激素方案治疗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64例ITP患者中男29例,女35例,中位年龄32(18-71)岁。64例患者作为治疗随机分为2组:A 组(地塞米松组,32例),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 d,静脉点滴或口服,... 目的:比较三种糖皮质激素方案治疗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64例ITP患者中男29例,女35例,中位年龄32(18-71)岁。64例患者作为治疗随机分为2组:A 组(地塞米松组,32例),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 d,静脉点滴或口服,14 d 重复,共4次;B组(地塞米松加达那唑组,32例),地塞米松使用方法同上,同时持续服用达那唑0.2 g,2次/d。对照组(C 组)为历史对照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中位年龄30(18-70)岁,泼尼松1 mg/(kg·d)口服,血小板升至正常后逐渐减量,服用4周无效者停用。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周,出血症状明显改善,A组和B组有效率显著高于C组(P〈0.05),A组和B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2周,A组和B组患者有效者中血小板多数下降,C组持续服用强的松,有效者中血小板继续升高;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B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A组较B组复发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在强的松减量后出现了较高的复发率;A 组和 B组患者对治疗耐受性良好,C 组副作用明显。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加达那唑治疗ITP,早期缓解率高,持续完全缓解率高,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在辛伐他汀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功能中的作用研究
9
作者 王庸晋 魏武 +4 位作者 王治平 公慧萍 韩晓云 李启富 程晋芳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辛伐他汀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实验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血症组和治疗组。观察不同组离体大鼠主动脉环对不同浓度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舒张反应...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辛伐他汀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实验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血症组和治疗组。观察不同组离体大鼠主动脉环对不同浓度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舒张反应。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主动脉组织bFGFmRNA和蛋白含量表达;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bFGF含量;应用硝酸酶还原法检测血清和主动脉组织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给予高脂血症SD大鼠辛伐他汀20mg/(kg·d),持续治疗16W后,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升高(P<0.01),其主动脉环对不同浓度Ach舒张反应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主动脉组织中bFGFmRNA、蛋白和NO含量以及血清bFGF和NO含量均升高(P<0.05)。结论:bFGF可能参与辛伐他汀保护血管内皮,提高NO含量,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大鼠 血管内皮功能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坏死18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史文芝 申徐良 张斌严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60-261,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原发病骨髓髓坏死(BMN)愈后与原发病的关系。方法:观察我院1995年12月-2005年1月治疗的18例骨髓坏死患者骨髓象动态变化的情况以及愈后。结果:12例恶性实体肿瘤BMN生存期〉9个月2例,〈6个月10例;急性白血病和恶性... 目的:分析不同原发病骨髓髓坏死(BMN)愈后与原发病的关系。方法:观察我院1995年12月-2005年1月治疗的18例骨髓坏死患者骨髓象动态变化的情况以及愈后。结果:12例恶性实体肿瘤BMN生存期〉9个月2例,〈6个月10例;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患者中骨髓缓解时间在1个。2个月之间,生存期达2年以上者1例,6个。12个月3例,1例1月内死亡。1例高雪病失访。结论:恶性实体肿瘤BMN生存期短,急性白血病缓解时间相对较短生存期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实体瘤 白血病 骨髓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白血病患儿化疗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李静 欧玉英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研究颈外静脉留置针术在白血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白血病患儿68例,年龄2岁~12岁,其中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儿38例,作为对照组;使用颈外静脉留置针患儿30例,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首次置管成功率、5d留置针保留成... 目的:研究颈外静脉留置针术在白血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白血病患儿68例,年龄2岁~12岁,其中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儿38例,作为对照组;使用颈外静脉留置针患儿30例,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首次置管成功率、5d留置针保留成功率、患儿或家属满意度及化疗药的外渗的差异。结果:实验组首次置管成功率、5d留置针保留成功率及患儿或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化疗药外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应用于白血病患儿长期、反复化疗中可以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5d留置针保留成功率及患儿或家属满意度,降低化疗药外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外静脉留置针 白血病患儿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钱子碱诱导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凋亡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辛菲 魏武 +5 位作者 纪爱芳 申徐良 张国香 张梅香 李仙仙 张海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81-686,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马钱子碱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应用CCK-8法检测马钱子碱对THP-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AO/EB荧光染色法、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马钱子碱对THP-1细胞凋亡的影响;PI单染法检... 本研究旨在探讨马钱子碱对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应用CCK-8法检测马钱子碱对THP-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AO/EB荧光染色法、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马钱子碱对THP-1细胞凋亡的影响;PI单染法检测马钱子碱对THP-1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检测BCL-2、BAX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马钱子碱能有效地抑制THP-1细胞的生长,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THP-1细胞经浓度为400μg/ml马钱子碱作用48 h后,大部分细胞核染色质被EB染成橘红色并呈固缩状,显示为晚期凋亡的细胞形态;0-400μg/ml范围内的马钱子碱作用THP-1细胞48 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细胞凋亡率逐渐上升;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期,并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峰;RT-PCR结果显示,BCL-2基因表达明显下降,BAX基因表达上调。结论:马钱子碱能抑制THP-1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并对细胞周期起阻滞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CL-2基因表达抑制及BAX基因表达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白血病 THP-1细胞 马钱子碱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BCL-2基因 BAX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TK/ACV治疗小鼠肺腺癌LA795及其与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
13
作者 姚中强 张梅香 文金序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 :探讨HSV -TK/ACV(GCV)系统对小鼠肺腺癌细胞LA795治疗作用及其与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方法 :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上清感染体外培养的小鼠肺腺癌细胞LA795 ,然后用新霉素类似物G41 8进行筛选 ,得到转染HSV -TK基因的LAtk细胞 ,分... 目的 :探讨HSV -TK/ACV(GCV)系统对小鼠肺腺癌细胞LA795治疗作用及其与机体免疫系统的关系。方法 :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上清感染体外培养的小鼠肺腺癌细胞LA795 ,然后用新霉素类似物G41 8进行筛选 ,得到转染HSV -TK基因的LAtk细胞 ,分别将LA795细胞和LAtk细胞接种于小鼠皮下 ,观察ACV治疗后肿瘤生长情况、抗免疫功能以及对动物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体外转染HSV -TK基因的LAtk细胞获得了对ACV的敏感性 ,接种LAtk细胞的治疗组动物在ACV治疗后出现了肿瘤体积缩小 ,而对照组接种LA795细胞的动物在ACV治疗后肿瘤体积逐渐增大 ,两者具有显著差异 (P<0 .0 1 )。治疗组动物生存期为 5 1 .8d ,对照组动物生存期平均为 1 5 .9d ,两者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光镜下观察治疗组肿瘤组织及血管周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 ,计数 75个高倍视野中的淋巴细胞为 1 1 6.0 3± 5 2 .95 ,而对照组为 1 0 .41± 5 .5 2 ,二者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超微结构观察显示淋巴细胞群攻击癌细胞现象 ,癌细胞出现凋亡征象。结论 :①HSV -TK/ACV系统可以显著杀伤小鼠肺腺癌细胞LA795 ,使肿瘤消退 ,动物生存期延长 ,提示该系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应用前景。②HSV -TK/ACV系统治疗肿瘤除了其直接杀伤作用外 ,尚有机体免疫系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V-TK基因 基因治疗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免疫 T739小鼠腺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丹西酮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镇吐作用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方宁 魏明霞 韩献东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恩丹西酮 镇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引发严重不良反应1例临床报道
15
作者 彭香红 黎杰 +1 位作者 张国香 李婵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471-473,共3页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是一种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主要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而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成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从而导致DNA的生物合成受到抑制。因此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急性白血病、淋巴瘤、侵袭性葡萄胎等疾病,...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是一种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主要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而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成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从而导致DNA的生物合成受到抑制。因此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急性白血病、淋巴瘤、侵袭性葡萄胎等疾病,常用低剂量(每日15~20 mg,肌注5 d)治疗滋养细胞疾病,此时甲氨蝶呤的用量远低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化疗剂量,属于小剂量用药,具有一定安全性,无需监测血药浓度和使用四氢叶酸钙解救[1],但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则应警惕是否为MTX毒副反应,尤其是药物代谢遗传学异常,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化疗 甲氨蝶呤 严重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表观遗传调控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晓慧(综述) 师梦颖 申徐良(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20期3487-3491,共5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为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近年来,AML患者完全缓解率虽有了明显提高,但复发、难治及老年AML仍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题。表观遗传学带来的靶向治疗有望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该文对表观遗传学的甲基...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为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近年来,AML患者完全缓解率虽有了明显提高,但复发、难治及老年AML仍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题。表观遗传学带来的靶向治疗有望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该文对表观遗传学的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药物治疗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甲基化 组蛋白密码 分子靶向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钱子碱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仙仙 魏武 +3 位作者 纪爱芳 申徐良 张国香 王海丽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3年第10期593-596,共4页
目的 研究马钱子碱对人类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增殖抑制作用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分别用0、40、80、160、320、640 μg/ml的马钱子碱培养HL-60细胞,24、48、72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计算IC50值;用AO... 目的 研究马钱子碱对人类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增殖抑制作用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分别用0、40、80、160、320、640 μg/ml的马钱子碱培养HL-60细胞,24、48、72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计算IC50值;用AO/EB染色法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及凋亡率;用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马钱子碱可明显抑制HL-60细胞增殖,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马钱子碱作用24、48、72 h后的IC50值分别为211.82、107、83μg/ml.320μg/ml马钱子碱作用48 h后观察到典型细胞凋亡形态,大部分细胞核染色质被EB染成桔红色并呈固缩状或圆珠状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各浓度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1±1.1)%、(21.3±1.2)%、(38.6±1.3)%、(58.5±4.1)%、(75.3±0.87)%、(66.2±0.75)%,在0~ 320 μg/ml范围内随马钱子碱作用浓度的增加凋亡率逐渐升高,640 μg/ml浓度组细胞已无早期凋亡与活细胞.细胞周期检测显示明显的凋亡峰,与对照组相比G0/G1期细胞明显减少,G2/M期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马钱子碱可明显抑制人类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和阻滞细胞于G2/M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细胞凋亡 马钱子碱 细胞 HL-60
原文传递
自噬调控对JAK2V617F阳性HEL细胞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露 申徐良 +4 位作者 魏武 史文芝 张国香 曹文君 李丹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0-525,共6页
目的 通过检测JAK2 V617F阳性HEL细胞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造血细胞自噬水平,探索自噬调控对HEL细胞及PV患者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吖啶橙染色法、Western blot法检测JAK2 V617F阳性HEL细胞和12例PV患者造... 目的 通过检测JAK2 V617F阳性HEL细胞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造血细胞自噬水平,探索自噬调控对HEL细胞及PV患者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吖啶橙染色法、Western blot法检测JAK2 V617F阳性HEL细胞和12例PV患者造血细胞中LC3-Ⅱ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雷帕霉素和3-甲基腺嘌呤(3-MA)分别诱导和抑制HEL细胞及3例PV患者骨髓细胞自噬水平,应用上述方法检测细胞中LC3-Ⅱ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并采用CellTiter-Glo(R)发光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结果 HEL细胞内LC3-Ⅱ蛋白的平均荧光强度(159 389±29 001)及自噬体水平明显高于JAK2 V617F阴性K562细胞(96 047±24 134)(P=0.044),PV患者外周血中髓系细胞内LC3-Ⅱ蛋白平均荧光强度(92 842±4 250)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86 633±2 504)(P=0.001);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作用于HEL细胞和PV患者骨髓细胞12、24、48 h后,各时间点细胞增殖活力与常规培养组相比明显增强,48 h时HEL细胞和PV患者骨髓细胞增殖活力分别为101 413±3 720和18 744±1 015;自噬抑制剂3-MA作用于HEL细胞和PV患者骨髓细胞12、24、48 h后,各时间点细胞增殖活力与常规培养组相比明显减弱,48 h时HEL细胞和PV患者骨髓细胞增殖活力分别为5 732±166和5 371±56.结论 JAK2V617F阳性HEL细胞和PV患者造血细胞存在较高的基础自噬水平,上调自噬活性可促进其增殖;下调自噬活性对其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基因 JAK2V617F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实行序贯个体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静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9期977-979,共3页
目的探讨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实行序贯个体人性化护理的意义。方法将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期间收治的复诊病人共107例,设定为对照组,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复诊病人共274例,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实行序贯个体人性化护理的意义。方法将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期间收治的复诊病人共107例,设定为对照组,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复诊病人共274例,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患者档案管理,根据档案资料对再次入院患者进行针对性个体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化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名患者出现两种以下并发症(包括两种)降低了97.3%,出现两种以上并发症降低了70.2%。药物外渗至局部皮肤、组织坏死下降了3.3%;恶心降低了27.1%;呕吐降低了21.8%;口腔溃疡降低了25.1%;鼻出血降低了15.3%;牙龈出血降低了11%;口腔感染降低了19.2%;肛周感染降低了18.5%;肺部感染降低了6.8%。胃肠道出血、颅内出血下降不明显。结论对急性自血病化疗患者实行序贯个体人性化护理,可以更好的体现个体人性化护理,并对减轻并发症症状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均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化疗 个体人性化护理
原文传递
以病情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供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郭睿鹏 申徐良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9年第9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以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造血干细胞供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行性及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氯氮平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以精神分裂症病情稳定患者为造血干细胞... 目的探讨以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造血干细胞供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可行性及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氯氮平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以精神分裂症病情稳定患者为造血干细胞供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28岁,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给予规范化疗后疾病虽完全缓解但不能维持,与患有精神分裂症但病情稳定的胞姐配型成功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顺利。随访12年,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原发病得到了治愈,供者精神分裂症病情稳定。结论病情稳定的轻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造血干细胞供者及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氯氮平不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在供者有限的情况下进行尝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样 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选择 精神分裂症 氯氮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