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志富 张玉平 王治平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393-396,共4页
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主要用于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但最近研究表明RDW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房颤、心衰、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外周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肌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及预后具有相关性[1],... 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主要用于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但最近研究表明RDW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房颤、心衰、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外周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肌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及预后具有相关性[1],且高RDW在这些疾病近期和远期愈后的预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心血管疾病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yG指数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肾脏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淑婷 马晓丹 +1 位作者 崔鹏辉 赵文化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9期1877-1881,共5页
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作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早期诊断DKD并进行有效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DKD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很多学... 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作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早期诊断DKD并进行有效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DKD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很多学者认为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参与多种途径诱导DKD发生,而国内外研究结果都表明,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 Gucose index,TyG指数)是评估IR较为理想、简便的有效工具。故本文将对TyG指数、IR、DKD进行阐述,旨在为建立DKD预测模型以及药物治疗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糖尿病肾脏病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伏蕊 窦克非 +11 位作者 宋晨曦 杨进刚 许海燕 高晓津 李卫 王杨 刘佳 张玉平 宁彬 万书平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45-849,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NSTEMI)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01至2014-09期间参加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的NSTEMI患者5 816例。352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为住院期死亡组,余住院期间生存的5 46... 目的:探讨中国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NSTEMI)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01至2014-09期间参加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的NSTEMI患者5 816例。352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为住院期死亡组,余住院期间生存的5 464例患者为住院期生存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院内结局等资料,以住院期间死亡为主要结局指标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N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05%(352/5816)的NSTEMI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每增加1岁,比值比(OR)=1.027;95%可信区间(CI):1.014~1.041;P<0.01)、体重指数(每增加1kg/m^2,OR=0.943;95%CI:0.900~0.988;P<0.01)、收缩压(每增加1 mmH g,OR=0.983;95%CI:0.978~0.988;P<0.01)、Killip心功能分级(每增加1级,OR=1.565;95%CI:1.370~1.786;P<0.01)、心跳骤停(OR=3.118;95%CI:1.339~7.262;P<0.01)、ST段压低(OR=1.571;95%CI:1.169~2.110;P<0.01)、新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OR=4.579;95%CI:1.876~11.177;P<0.01)、血肌酐(每增加1μmol/L,OR=1.004;95%CI:1.002~1.005;P<0.01)、白细胞计数(每增加1×109/L,OR=1.100;95%CI:1.071~1.130;P<0.01)、从不吸烟(OR=2.080;95%CI:1.460~2.962;P<0.01)、既往心肌梗死病史(OR=1.913;95%CI:1.298~2.820;P<0.0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OR=0.322;95%CI:0.142~0.729;P<0.01)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12个因素是N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选择最佳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死亡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改善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吕医瑞 张玉平 +1 位作者 曹荣辉 李建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7-432,共6页
传统中药小檗碱,在我国临床长期作为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腹泻。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小檗碱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从调节血浆脂质代谢、抑制动脉管壁粥样脂质斑块形成等方面对小檗碱改善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加... 传统中药小檗碱,在我国临床长期作为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腹泻。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小檗碱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从调节血浆脂质代谢、抑制动脉管壁粥样脂质斑块形成等方面对小檗碱改善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调脂作用 抗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改善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国平 曹荣辉 +3 位作者 常宜林 张建军 杜永刚 吕吉元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10期755-756,共2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4例CHF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9例)、对照组(55例)。所有患者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白藜芦醇4mg,每晚1次。治疗2个月后复查血脂常规、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4例CHF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9例)、对照组(55例)。所有患者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白藜芦醇4mg,每晚1次。治疗2个月后复查血脂常规、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所有患者的住院次数、总日数、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2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LVEF则有明显提高。治疗组与对照组比,住院次数和总日数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明显降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藜芦醇治疗冠心病CHF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芦属 预后 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CHF) 白藜芦醇 C反应蛋白(CRP) 临床观察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CHF患者 左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研究及其血浆sFas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国平 尹常珍 吕吉元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4年第7期544-546,共3页
关键词 卡维地洛 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疗效研究 血浆sFas 干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对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大的干预作用研究
7
作者 王国平 曹荣辉 +4 位作者 杜永刚 张子彦 吕吉元 陈树兰 乔中东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70-672,共3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心肌肥厚形成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紧张素(Ang)和内皮素1(ET1)水平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β受体阻滞剂干预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复制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大大鼠模型。63只大鼠随机... 目的观察高血压心肌肥厚形成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紧张素(Ang)和内皮素1(ET1)水平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β受体阻滞剂干预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复制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大大鼠模型。63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5)、压力负荷组(n=16)、咪哒普利组(n=16)和卡维地洛组(n=16);于术后12周分别测定各组动物的心肌肥大指数、左心室心肌Ang、TNFα和ET1及血浆Ang、血清TNFα和ET1含量。心室肌与血浆Ang和ET1含量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心室肌与血清TNFα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术后12周压力负荷组左心室心肌明显肥大,心室肌TNFα、Ang、ET1含量,血清TNFα,血浆Ang以及ET1含量均比假手术组增高(P均<0.01),咪哒普利和卡维地洛均可显著抑制心肌肥大的发展,咪哒普利可使心室肌与血清TNFα含量下降(P均<0.01);卡维地洛使心室肌与血清TNFα含量下降,但均未恢复到假手术组水平;咪哒普利干预可使心室肌与血浆Ang含量下降,与压力负荷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卡维地洛干预虽可使心室肌与血浆Ang含量下降(P均<0.01),但与压力负荷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均>0.05)。咪哒普利组干预可使心室肌与血浆ET1含量下降24.4%和15.6%;卡维地洛干预可使心室肌与血浆ET1含量下降29.3%和23.5%。结论压力负荷可增加Ang含量,引起TNFα含量升高,可能是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大的主要调控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大鼠 咪哒普利 卡维地洛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申雪峰 徐正云 崔静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3期389-391,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得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急诊科最常见的心血管危急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虽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应用越...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得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急诊科最常见的心血管危急症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虽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基于溶栓治疗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在基层医院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治疗仍然是心肌再灌注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替普酶 ST段抬高 溶栓药物 溶栓时间 冠状动脉血 心肌再灌注 危急症 再灌注心律失常 再通率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B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彭鑫森 潘广梅 +2 位作者 吕磊阳 殷新 张玉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5期469-474,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病人数逐年上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作为其风险评估及降脂疗效的指标,可有效减少患病率。但部分患者LDL-C不高或降脂有效仍然发生心血管事件。目前多项研究表明载脂蛋白B(apoB)在ASCVD风险...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病人数逐年上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作为其风险评估及降脂疗效的指标,可有效减少患病率。但部分患者LDL-C不高或降脂有效仍然发生心血管事件。目前多项研究表明载脂蛋白B(apoB)在ASCVD风险预测及评估较LDL-C或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具优越性,多部指南及共识重视推荐apoB在临床上应用。此文主要讨论apoB的生理特点、参与ASCVD的过程,重点阐述国内外对apoB心血管事件风险预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脂蛋白类 LDL 载脂蛋白B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不同学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陶水英 郝军 +16 位作者 杨进刚 赵广玉 吴超 吴建华 张玉平 许海燕 吴永健 乔树宾 胡奉环 赵延延 任浩诚 王杨 李卫 金辰 高晓津 杨跃进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研究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8-164,共7页
目的:探讨中国不同学历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诊疗情况及院内预后。方法:入选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中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期间全国108家医院发病7 d内的12280例... 目的:探讨中国不同学历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诊疗情况及院内预后。方法:入选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登记(CAMI)研究中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期间全国108家医院发病7 d内的12280例STEMI患者,分为低学历(包括文盲和小学)组(n=5705,46.5%)、中等学历(包括中学和中专)组(n=5161,42.0%)和高学历(大专及以上)组(n=1414,11.5%),比较各组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诊疗情况及院内预后。结果:与低学历组相比,中等学历组和高学历组患者年龄较小[(65.9±11.2)岁vs.(58.6±12.2)岁vs.(56.3±12.6)岁],≥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比例较高(46.7%vs.61.4%vs.66.4%),在省级和市级医院诊治(77.7%vs.86.4%vs.93.1%)及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者比例(36.0%vs.45.2%vs.56.4%)均较高(P均<0.001)。尽管低学历组的住院死亡率高于其他两组(9.0%vs.4.7%vs.3.5%,P<0.001),但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学历不是STEMI患者院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低学历组vs.高学历组:OR=1.082,95%CI:0.786~1.490;中等学历组vs.高学历组:OR=1.006,95%CI:0.728~1.389;P均>0.05)。结论:与低学历组患者相比,中等学历组及高学历组患者约年轻7~10岁,且合并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但接受PPCI者比例较高。学历不是STEMI患者院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学历 危险因素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依那普利对H型高血压病人的疗效差异与MTHFR基因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洁 张玉平 +1 位作者 郭建星 陈锦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541-1544,共4页
目的:分析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H型高血压后不同疗效病人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型。方法:选取180例H型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并按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2组病人MTHFR C677T基因... 目的:分析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H型高血压后不同疗效病人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型。方法:选取180例H型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并按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2组病人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不同MTHFR基因型病人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差值。结果:所有病人经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7.78%(140/180)。2组病人CC型、CT型、TT型MTHFR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均为CT型MTHFR基因占比最高。CT、TT基因型病人治疗前后SBP、DBP及Hcy差值均高于CC基因型病人(P<0.05),TT基因型病人治疗前后SBP、DBP及Hcy差值均高于CC、CT基因型病人(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H型高血压后疗效与MTHFR基因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马来酸依那普利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报道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书奎 张建伟 +2 位作者 李运飞 胡天羽 张丽芳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384-386,共3页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一种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有血栓形成的趋势。即使在没有显著危险因素的情况下,高血小板计数也易使患者出现冠状动脉血栓等并发症。本例患者62岁,仅有高血压一项心血管危险因素,表现...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是一种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有血栓形成的趋势。即使在没有显著危险因素的情况下,高血小板计数也易使患者出现冠状动脉血栓等并发症。本例患者62岁,仅有高血压一项心血管危险因素,表现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最终诊断为ET。分析其心肌梗死病因并文献复习,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I术后并发大咯血1例
13
作者 王志富 程小军 +2 位作者 朱苗霞 张玉平 王治平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29-231,共3页
中国目前每年冠状动脉支架植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人数超70万,PCI术后需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6-12个月,大咯血是其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如得不到及时有效诊治,患者常因窒息或失血性休克而死亡。目前为止,有关PC... 中国目前每年冠状动脉支架植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人数超70万,PCI术后需口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6-12个月,大咯血是其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如得不到及时有效诊治,患者常因窒息或失血性休克而死亡。目前为止,有关PCI术后并发大咯血诊治报道少见,也无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术后 大咯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并发心衰50例诊疗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跃伟 靳春梅 张玉平 《北方药学》 2013年第8期147-148,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产妇50例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45例心衰症状明显改善,5例患者在控制心衰过程中症状有所减轻,综合治疗方法有效率达90%,很大程度... 目的:分析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产妇50例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45例心衰症状明显改善,5例患者在控制心衰过程中症状有所减轻,综合治疗方法有效率达90%,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婴儿存活率,提示了综合治疗方法在妊娠期高血压并发心衰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及有效性。结论:对于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不但要积极对症治疗,针对病因和存在原发病的有效综合治疗和预防亦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 心力衰竭 综合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症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炎症机制与治疗进展
15
作者 潘广梅 彭鑫森 +4 位作者 刘强 李跃伟 孙明慧 张玉平 吕定超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1期997-1001,共5页
肥胖症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是一种独特且普遍的表型,其病理生理机制有多种假说,炎症可能是其主要机制。此外,目前对其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就肥胖症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的炎症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 肥胖 炎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16
作者 刘博 邹阳春 +4 位作者 冯翠萍 许慧 姬小飞 李晋创 王涛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9期697-698,共2页
替罗非班是一种可逆性糖蛋白Ⅱb/Ⅲa(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形成等作用。替罗非班半衰期短、起效快,给药5 min后血小板抑制率可达96%,且此过程可逆,停药2~4h后,血小板功能可恢复至基础值... 替罗非班是一种可逆性糖蛋白Ⅱb/Ⅲa(glycoprotein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与抗血栓形成等作用。替罗非班半衰期短、起效快,给药5 min后血小板抑制率可达96%,且此过程可逆,停药2~4h后,血小板功能可恢复至基础值的89%,出血时间恢复正常,安全性好,但存在各种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症等不良反应。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标准治疗方案是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基础上联合抗凝药物,对于一些高危患者还需适当加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1],但须在用药后定期随访血小板计数,确保用药安全。本文报道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应用替罗非班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临床医师,特别是心血管内科医师,对替罗非班致血小板减少症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17
作者 张红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5期96-96,98,共2页
研究预见性护理应用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之间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 研究预见性护理应用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之间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之后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且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的有效率。结果:在生活指标评分、心绞痛发生概率、患者住院时间等数据的对比中能够看出,研究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的各项指标好转趋势明显,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的有效率,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60%且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诊疗依从性、生存质量以及预后质量,应当在日后心脑血管诊疗中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预见性护理 护理效果 患者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性别与血清双酚A和脂联素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国平 吕吉元 +4 位作者 杨国庆 安琴 栾静 乔中东 冯翠萍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2-296,共5页
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EISH)患者性别与血清双酚A、脂联素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在诊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与老年病科及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心血... 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EISH)患者性别与血清双酚A、脂联素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在诊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与老年病科及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心血管内科EISH患者540例,依据性别的不同分为女性组和男性组各270例。另设56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健康对照组),女性300例,男性260例。分别测定血清双酚A、脂联素水平变化。常规检测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压、体质指数、心率变异性、心脏和血管超声变化。结果EISH男性组、EISH女性组血清双酚A浓度为(0.89±0.10)ng/L、(0.64±0.10)ng/L,均较对照男性组、女性组(0.57±0.04)ng/L、(0.55±0.08)ng/L增加(F值分别为23.76、23.86,均P〈0.01);脂联素水平降低,(4.9±1.4)ng/L,比(10.5±2.7)ng/L、(6.0±1.3)ng/L比(11.5±3.3)ng/L(F值分别为13.10、16.20,均P〈0.01);RR间期的均方根减低(F值分别为13.10、13.70,均P〈0.01)。血清双酚A与体质指数和收缩期血压呈正相关(r=0.38,0.54,P〈0.01);与血清脂联素及RR间期的均方根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0.42,均P〈0.01)。结论EISH患者血清双酚A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网络细胞因子可能芪同参与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脂联素 代谢综合征X
原文传递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跃伟 张玉平 +1 位作者 吕定超 孟晓青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21期109-112,共4页
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缺血性心肌病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长治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缺血性心肌病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长治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持续用药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肾功能指标变化及住院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肌酐(SCr)及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SCr、及NT-proBNP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沙库巴曲额缬沙坦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缺血性心肌病 射血分数中间值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短期疗效
原文传递
芪苈强心胶囊不同联用方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比较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崇会 王翼凤 王少鸿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24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不同联用方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长治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5例,依据掷硬币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55例采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照组150例采...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不同联用方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长治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5例,依据掷硬币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55例采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照组150例采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连续治疗10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10周,观察组总有效率(91.61%,142/155)高于对照组(79.33%,119/150)。治疗10周,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8.100、12.362,P=0.001、0.001);两组血清脑钠肽、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13.574、4.904,P=0.001、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81%,9/155)与对照组(6.67%,10/15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更佳,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实验室指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芪苈强心胶囊 缬沙坦 沙库巴曲缬沙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