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腹壁疝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阜南县人民医院296例接受腹壁疝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36例)和未感染组(260例),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目的探究腹壁疝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阜南县人民医院296例接受腹壁疝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36例)和未感染组(260例),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腹壁疝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腹壁疝手术患者296例,其中发生术后感染患者36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12.16%(36/296)。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饮酒、吸烟、手术时长、肠坏死、腹壁疝病史、腹部手术史,术后1 d白蛋白、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切口感染、糖尿病、肠坏死、二次手术、术后1 d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等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3.224)、伤口感染(OR=3.517)、糖尿病(OR=3.187)、肠坏死(OR=4.046)、二次手术(OR=3.543)、术后1 d CRP(OR=3.701)、白细胞计数(OR=4.061)是发生腹壁疝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伤口感染、糖尿病、肠坏死、二次手术、术后1 d CRP、白细胞计数是腹壁疝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其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可有效降低腹壁疝术后感染。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腹壁疝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阜南县人民医院296例接受腹壁疝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36例)和未感染组(260例),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腹壁疝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腹壁疝手术患者296例,其中发生术后感染患者36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12.16%(36/296)。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饮酒、吸烟、手术时长、肠坏死、腹壁疝病史、腹部手术史,术后1 d白蛋白、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切口感染、糖尿病、肠坏死、二次手术、术后1 d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等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3.224)、伤口感染(OR=3.517)、糖尿病(OR=3.187)、肠坏死(OR=4.046)、二次手术(OR=3.543)、术后1 d CRP(OR=3.701)、白细胞计数(OR=4.061)是发生腹壁疝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伤口感染、糖尿病、肠坏死、二次手术、术后1 d CRP、白细胞计数是腹壁疝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其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可有效降低腹壁疝术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