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中国心脏大会牛津—阜外心血管病研究热点论坛
1
作者 葛蕾 蒋立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4-324,共1页
2011—08—13,在2011中国心脏大会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期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国牛津国际医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牛津一阜外心血管病研究热点论坛: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超越此目标”在国家会议中心... 2011—08—13,在2011中国心脏大会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期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国牛津国际医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牛津一阜外心血管病研究热点论坛: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超越此目标”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牛津大学临床试验和流行病研究中心(CT—SU)及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专家介绍了血脂临床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其中2011—06发表的心肾保护研究(SHARP)研究结果和即将开展的第二三项心脏保护研究(HPS3/TIM155:REVEAL)尤为引人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牛津大学 心脏保护 论坛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医学研究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17
2
作者 蒋立新 李静 +7 位作者 冯芳 李希 CHEN Yi-ping CHEN Zheng-ming LANDRAY Martin ARMITAGE Jane CHEN Fang 杨跃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4期264-268,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患者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方法借助1项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在中国实施之际,于2007年6~12月在10个城市的39家三级医院对符合标准的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CVD患者进行调查,... 目的了解中国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患者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方法借助1项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在中国实施之际,于2007年6~12月在10个城市的39家三级医院对符合标准的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CVD患者进行调查,利用电子问卷采集临床资料,对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调查4429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CVD患者,年龄50~80岁,平均(644-8)岁.66.2%为男性,3345例(75.5%)合并冠心病,2053例(46.4%)合并心肌梗死,1976例(44.6%)合并缺血性脑卒中,3181例(71.8%)合并高血压。仅1952例(44.1%)患者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其中1411例(72.3%)患者未在确诊糖尿病后立即开始服用他汀,而451例(23.1%)患者末在确诊CVD后即开始服用他汀。辛伐他汀(20mg≤且〈40mg)和阿托伐他汀(10mg≤且〈20mg)为最常用剂量,分别占63.5%(489/770)和61.0%(428/702)。结论目前中国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CVD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明显不足,应加强对医师的培训和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努力缩小临床章践与循讦医学证据和指南柞荐乡间的荠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他汀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血压控制现状调查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静 李希 +15 位作者 冯芳 刘佳敏 高岩 张海波 张丹 乌汉毕力格 魏小帅 李丽 葛蕾 庞鑫 CHEN Yi-ping CHEN Zheng-ming LANDRAY Martin ARMITAGE Jane CHEN Fang 蒋立新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97-501,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血压控制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方法对参加"第二项心脏保护研究"临床试验筛选门诊的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调查,记录病史和用药... 目的了解中国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血压控制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方法对参加"第二项心脏保护研究"临床试验筛选门诊的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调查,记录病史和用药情况,测量血压、BMI和腰围。结果 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在14个城市共调查6522例患者,平均年龄64岁。70%有高血压病史,其中12%未服任何降压药物,仅18%血压达标。缺血性脑卒中病史(OR 0.70,95%CI 0.58~0.84)和向心性肥胖(OR 0.64,95%CI 0.46~0.89)与血压达标呈负相关。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中,64%血压高于130/80 mm Hg。结论我国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距指南要求仍存在很大差距,应注意加强对此类患者的血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中国39家大医院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丹 葛蕾 +8 位作者 李静 李希 冯芳 CHEN Yi-ping CHEN Zheng-ming Landray Martin Armitage Jane CHEN Fang 蒋立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7-401,共5页
目的 了解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分析影响用药的相关因素.方法 借助一项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在中国实施之际,从10个城市的39家三级医院中筛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调查对象11 783例,利用电子... 目的 了解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分析影响用药的相关因素.方法 借助一项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在中国实施之际,从10个城市的39家三级医院中筛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调查对象11 783例,利用电子问卷采集基线资料,对其中的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接受调查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患者中,7022例(59.6%)未服用他汀类药物,即使是在4761例服药者中,仍有1120例(23.5%)的调查对象用药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其罹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病史时间.6198例冠心病调查对象(无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病史)服用他汀的有3668例(59.2%),558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调查对象应用他汀有1093例(19.6%),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应用比例是冠心病患者的33.1%.结论 目前国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严重不足,尤以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为甚,应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血管意外 降血脂药 二级预防
原文传递
依折麦布临床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33
5
作者 何培源 李静 蒋立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2期168-171,共4页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的水平,预防主要血管事件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证实。依折麦布是一种新型降LDL-C药物,其机制是选择性抑制肠胆固醇吸收。其降脂效能已被明确证实,但其...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的水平,预防主要血管事件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证实。依折麦布是一种新型降LDL-C药物,其机制是选择性抑制肠胆固醇吸收。其降脂效能已被明确证实,但其对心血管事件的作用尚不明确。近期几项关于依折麦布的临床试验结果陆续发表。现就对于依折麦布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最新进展做一系统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折麦布 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降脂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男性高危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吸烟状况及戒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静 葛蕾 +15 位作者 李希 冯芳 刘佳敏 高岩 张海波 乌汉毕力格 魏小帅 李丽 张丹 庞鑫 CHEN Yi-ping CHEN Zheng-ming LANDRAY Martin ARMITAGE Jane CHEN Fang 蒋立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5期383-386,401,共5页
目的调查中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和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患者吸烟现状,分析影响其戒烟的因素。方法借助一项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在中国实施之际,在14座城市的51家医院中对病史超过3... 目的调查中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和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患者吸烟现状,分析影响其戒烟的因素。方法借助一项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在中国实施之际,在14座城市的51家医院中对病史超过3个月的男性CHD或IS患者进行调查。利用电子问卷采集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于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期间,调查男性CHD或IS患者12 473例,调查对象年龄(63±8)岁,调查距发病的中位时间为18个月。吸烟率与目前吸烟率分别为72.7%和26.5%。接受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的患者戒烟率明显高于其他CHD或IS患者(OR=1.90,95%CI:1.71~2.11),合并糖尿病(OR=1.20,95%CI:1.10~1.32)或原发性高血压(OR=1.27,95%CI:1.17~1.39)的患者戒烟率高于其他CHD或IS患者。目前吸烟患者平均吸烟量为12支/d,平均吸烟量和重度吸烟者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而下降(P<0.001)。结论对中国男性CHD或IS患者戒烟的干预措施仍然不足。对这些高危患者,尤其是中年患者加强控烟力度,将极大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缺血性脑卒中 吸烟 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菊提取物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安全性致突变作用的研究
7
作者 陈超杰 史蕤 +4 位作者 展丽娟 魏金锋 靳洪涛 秦海林 王爱平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考察苦菊提取物对肝损伤的影响及其致突变作用。方法通过噻唑蓝(MTT)法和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DCFH-DA)荧光染色,检测苦菊提取物对2,2’-偶氮-双-(2-脒基丙烷)氯化二氢(AAPH)致HepG2细胞损伤的存活率以及胞内活性氧(ROS)水... 目的考察苦菊提取物对肝损伤的影响及其致突变作用。方法通过噻唑蓝(MTT)法和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DCFH-DA)荧光染色,检测苦菊提取物对2,2’-偶氮-双-(2-脒基丙烷)氯化二氢(AAPH)致HepG2细胞损伤的存活率以及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建立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肝急性损伤模型,以观察苦菊提取物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肝组织病理变化和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的影响;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检测苦菊提取物的致突变作用。结果 AAPH处理HepG2细胞后,细胞存活率下降,胞内ROS水平上升,而加入不同浓度的苦菊提取物则可明显改善上述结果;苦菊提取物能改善CCl4致小鼠肝急性损伤的肝细胞坏死和炎症病变,并可降低血清中ALT和AST水平,呈剂量依赖趋势,提示苦菊提取物具有肝保护的作用;苦菊提取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株无致基因突变作用。结论苦菊提取物具有良好的肝保护作用,并初步判断其毒性不明显,且无致突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植物提取物 乙酸盐类 细胞 培养的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在中国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48
8
作者 李静 蒋立新 +6 位作者 李希 冯芳 CHEN Yi-ping CHEN Zheng-ming LANDRAY Martin ARMITAGE Jane CHEN Fang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了解国内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分析与用药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借助一项关于调脂治疗的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在中国实施之际,于2007-06至2007-12在10座城市的39家三级医院中对符合条件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利用... 目的:了解国内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分析与用药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借助一项关于调脂治疗的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在中国实施之际,于2007-06至2007-12在10座城市的39家三级医院中对符合条件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利用电子问卷采集临床资料,对其中的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共计8161例,其中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比例仅为54.1%(4416/8161),服药患者中19.8%(877/4416)持续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其罹患冠心病的病史时间。患心肌梗死(56.8%对43.1%)、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9.3%对53.3%)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70.5%对38.1%)的患者较之否者服用他汀类药比例高,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冠心病患者他汀使用率低于非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38.1%对5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种他汀类药物中,辛伐他汀20~39mg和阿托伐他汀10~19mg使用最为广泛,分别占服用他汀类药物总数的23.9%(1056/4416)和23.3%(1031/4416)。结论:国内冠心病患者目前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状况存在明显不足,说明这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还亟待转化为科学规范的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冠心病 二级预防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现状调查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静 李希 +15 位作者 冯芳 刘佳敏 高岩 张海波 张丹 乌汉毕力格 魏小帅 李丽 葛蕾 庞鑫 Chen Yi-ping Chen Zheng-ming Landray Martin Armitage Jane Chen Fang 蒋立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了解中国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方法借助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HPS2-THRIVE在中国实施之际,在14座城市的51家医院中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利用电子问卷,收集基本情况、病史、吸烟、饮... 目的了解中国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方法借助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HPS2-THRIVE在中国实施之际,在14座城市的51家医院中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利用电子问卷,收集基本情况、病史、吸烟、饮酒和用药资料,测量血压及身高、体质量和腰围,计算达标率。结果 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共调查冠心病患者13 015例,年龄50~80岁,平均(63±8)岁。8033例患者(61.7%)已知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其中90.6%服用降压药物,仅30.1%血压控制达标。50~59岁、60~69岁和70~80岁年龄组达标率分别为35.8%、29.3%和25.0%。未服药组、服用1种药物组、服用2种药物组和服用3种及以上组的血压达标率分别为21.1%、26.8%、32.3%和34.9%。大量饮酒者、合并糖尿病或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血压达标率(分别为23.8%、19.8%和24.4%)明显低于无此情况者(分别为29.8%、39.5%和32.2%)。相反,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服用他汀类药物者血压达标率(分别为35.2%、32.0%和35.2%)均高于无此情况者(分别为25.1%、29.8%和23.2%)。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中,仅58.9%血压正常。结论中国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距指南要求仍存在很大差距,在大量饮酒以及合并糖尿病或脑卒中的患者中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高血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路甲鹏 郭青青 +1 位作者 赵玉凤 王斌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6期91-95,共5页
目的综合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数据库1991年1月—2014年1月发表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AMI... 目的综合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数据库1991年1月—2014年1月发表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AMI的文献,并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5项共998例AMI。meta分析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临床效果[合并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1.1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1-1.21,P=0.03]及血管再通率(合并RR=1.11,95%CI:1.01-1.21,P=0.03)均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心排血量、左室射血分数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合并RR=0.66,95%CI:0.47-0.93,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AMI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中西医结合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拓扑替康、柔红霉素和羟基脲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静 罗嘉慧 +1 位作者 刘宇隆 陈志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991-996,共6页
我们曾研究一些白血病常用的化疗药物对人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影响,并发现其独特的耐药性。本研究评估一些实体瘤常用的化疗药物如顺铂、拓扑替康、柔红霉素和可长期使用的口服化疗药物如羟基脲等对人MSC的作用。在体外培养系统中,比较... 我们曾研究一些白血病常用的化疗药物对人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影响,并发现其独特的耐药性。本研究评估一些实体瘤常用的化疗药物如顺铂、拓扑替康、柔红霉素和可长期使用的口服化疗药物如羟基脲等对人MSC的作用。在体外培养系统中,比较人MSC与NB-4细胞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这些单一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单一化疗药物作用72小时后,继续将人MSC在正常培养液培养9天,用XTT方法测定细胞增殖恢复情况。AnnexinV/PI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4种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结果表明:人MSC对4种化疗药物均较NB-4细胞耐药,拓扑替康、顺铂、羟基脲和柔红霉素对人MSC的IC50分别是其对NB-4细胞的IC50的636倍、24.8倍、20倍以上和2.4倍,但人MSC对拓扑替康、顺铂和柔红霉素较人PBMNC更敏感,拓扑替康、顺铂和柔红霉素对人PBMNC的IC50分别是其对人MSC的IC50的27倍以上、1.9倍和1.4倍。4种药物在临床浓度都明显抑制人MSC增殖,去除药物作用后,这种抑制作用持续存在。上述单一药物临床浓度作用于人MSC后48-72小时凋亡细胞增加。结论:顺铂、羟基脲、拓扑替康和柔红霉素单一药物均可造成人MSC持续损伤,其机制与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顺铂 拓扑替康 柔红霉素 羟基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疾病的最新调脂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丽华 徐凌一 +1 位作者 李静 蒋立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2期175-178,共4页
血脂异常是慢性肾脏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增加。尽管许多研究证实他汀降脂药物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但是对于慢性肾脏... 血脂异常是慢性肾脏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增加。尽管许多研究证实他汀降脂药物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但是对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调脂治疗能否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存在争议。现主要针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采取药物调脂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及保护肾脏的有效性及药物的安全性等问题的最新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疾病 心血管疾病 血脂异常 调脂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在糖尿病血管病变应用的新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田娜 《慢性病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840-842,共3页
他汀类药物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一级、二级预防的关键治疗药物,能够有效降低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旨在总结他汀类药物在糖尿病血管病变,包括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 他汀类药物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一级、二级预防的关键治疗药物,能够有效降低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旨在总结他汀类药物在糖尿病血管病变,包括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中的应用新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体定向吸引术 依达拉奉 高血压脑出血
原文传递
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吴学坤 郑昕 蒋立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期7-10,共4页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因病变复杂,诊断困难,一直都是冠心病领域的治疗难题。既往心脏科医生依据冠状动脉造影识别多支病变和选择治疗方案,但近年来多项试验提示,冠状动脉造影并不能精确地判断狭窄病变诱导的缺血程度,相比之下,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因病变复杂,诊断困难,一直都是冠心病领域的治疗难题。既往心脏科医生依据冠状动脉造影识别多支病变和选择治疗方案,但近年来多项试验提示,冠状动脉造影并不能精确地判断狭窄病变诱导的缺血程度,相比之下,血流储备分数能更好地评价病变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成为诊断多支病变和指导其治疗方案抉择的新的理想指标;另外,有学者致力于改进血流储备分数,并已取得一些成果。现结合近期研究,阐述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催乳素血症临床效果meta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辛宇 路甲鹏 +1 位作者 陈迪 王斌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5期89-93,共5页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催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HPRL)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1991年1月—2013年12月PubMed、EMbase、Medline和循证医学数据库(EBM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有...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催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HPRL)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1991年1月—2013年12月PubMed、EMbase、Medline和循证医学数据库(EBM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HPRL的文献。运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法对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的HPRL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后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HPRL 816例,治疗组423例,对照组3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06,95%CI 1.01~1.11,Z=2.32,P=0.02);停药时及停药后6个月血清PR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MD-1.82,95%CI-3.49^-0.16,Z=2.14,P=0.03;SMD-14.06,95%CI-19.24^-8.88,Z=5.32,P<0.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RR=0.20,95%CI 0.10~0.42,Z=4.30,P<0.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RL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催乳素血症 中西医结合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效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的临床治疗优势及其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使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志鸿 蒋立新 《北方药学》 2013年第6期63-64,共2页
有机硝酸酯类药物在临床使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长效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的出现,以其突出的治疗效果得到广泛的使用。本文重点从其工艺学特点、药代动力学特性等角度阐述其临床治疗的优势,同时就其近年来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使用情... 有机硝酸酯类药物在临床使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长效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的出现,以其突出的治疗效果得到广泛的使用。本文重点从其工艺学特点、药代动力学特性等角度阐述其临床治疗的优势,同时就其近年来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效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 临床治疗优势 无症状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疗模式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10
17
作者 庞鑫 李静 +12 位作者 李希 魏小帅 张海波 张丹 冯芳 刘佳敏 高岩 乌汉毕力格 李丽 葛蕾 陈怡平 陈铮鸣 蒋立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03-506,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心血管病医生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疗的观点,评估目前中国ACS急性期诊治及二级预防治疗的模式。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代表性医院,于2010-04-2010-08期间向各医院负责ACS诊疗的科室的负责医生邮寄统一的调查问卷,... 目的:了解中国心血管病医生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疗的观点,评估目前中国ACS急性期诊治及二级预防治疗的模式。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代表性医院,于2010-04-2010-08期间向各医院负责ACS诊疗的科室的负责医生邮寄统一的调查问卷,了解其对ACS急性期及二级预防诊疗的观点,并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 389份,回收1 009份(73%)。调查显示,肌酸激酶同工酶和(或)肌钙蛋白是绝大多数被调查医生选用的急性期心肌损伤标记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三级医院中51%首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而二级医院中82%首选静脉溶栓治疗。87%以上的医生认为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硝酸酯类药物是ACS急性期的常规治疗药物。一些指南不推荐的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硫酸镁制剂及极化液)仍被部分医生常规使用。在二级预防方面,85%以上的医生认为应给予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结论:目前中国大中型医院的心血管病医生对于ACS急性期诊治及二级预防治疗模式的观点与指南基本吻合,但仍有待改进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诊疗观点 现状调查
原文传递
苦菊提取物对HepG2细胞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超杰 展丽娟 +3 位作者 魏金锋 靳洪涛 秦海林 王爱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716-2720,共5页
目的:考察苦菊提取物(CEE)对H2O2致HepG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苦菊提取物在HepG2细胞中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T法和DCFH-DA荧光染色,检测H2O2处理HepG2细胞的活性和胞内ROS水平;在抗氧化反应元件(ARE)报告基因转染... 目的:考察苦菊提取物(CEE)对H2O2致HepG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苦菊提取物在HepG2细胞中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T法和DCFH-DA荧光染色,检测H2O2处理HepG2细胞的活性和胞内ROS水平;在抗氧化反应元件(ARE)报告基因转染稳定的HepG2细胞内检测ARE-Luciferase活性;并通过荧光定量RT-PCR测定HepG2细胞内含有ARE序列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H2O2处理HepG2细胞后,细胞存活率下降,胞内ROS水平上升,而加入不同浓度的CEE则可明显改善上述结果。不同浓度的CEE处理转染ARE报告基因的HepG2细胞,可使细胞内的ARE活性呈浓度依赖性增强。此外,CEE可使HepG2细胞中含ARE序列的调控基因GCLC,GCLM和HMOX-1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CEE通过降低ROS水平,抑制H2O2诱导的HepG2细胞损伤,而CEE对HepG2细胞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HepG2细胞内Nrf2-ARE通路相关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菊 活性氧 抗氧化反应元件 肝保护
原文传递
血小板P2Y_(12)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思铭 张丽华 张海波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22期184-189,共6页
血小板聚集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抗血小板药物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基石。P2Y12受体拮抗剂是一类重要的抗血小板药物,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P... 血小板聚集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抗血小板药物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患者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基石。P2Y12受体拮抗剂是一类重要的抗血小板药物,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P2Y12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药理学特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P2Y12受体拮抗剂
原文传递
β受体阻滞剂在中国高危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25
20
作者 张海波 张丹 +13 位作者 李静 李希 冯芳 刘佳敏 高岩 乌汉毕力格 葛蕾 庞鑫 CHEN Yiping CHEN Zhengming LANDRAY Martin ARMITAGEJane CHEN Fang 蒋立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22-425,共4页
目的:了解国内高危冠心病(CHD)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现状,分析与用药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借助一项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在中国实施之际,分别于2007年及2009年在14个城市的51家医院进行调查,对符合条件的CHD患者,利用电子问卷采... 目的:了解国内高危冠心病(CHD)患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现状,分析与用药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借助一项国际多中心大规模临床试验在中国实施之际,分别于2007年及2009年在14个城市的51家医院进行调查,对符合条件的CHD患者,利用电子问卷采集临床资料,对经临床试验证实且明确推荐用于二级预防的几种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本文将重点分析其中的β受体阻滞剂使用情况。结果:本调查共纳入13 078例CHD患者,均有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适应证,但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比例仅为60%,心肌梗死后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比例也仅为61.9%。曾接受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的患者及伴有高血压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用药比例较高。各种β受体阻滞剂中,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使用最为广泛。结论:国内CHD患者目前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状况与指南要求存在差距,如何将循证医学证据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让尽可能多的患者从中受益,仍是临床工作者及卫生决策部门面临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Β受体阻滞剂 二级预防 现状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