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分子药物治疗骨关节炎的热点问题及应用前景
1
作者 余帅 刘家伟 +6 位作者 朱彬 潘檀 李兴龙 孙广峰 于海洋 丁亚 王宏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13-1922,共10页
背景:骨关节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存在多种蛋白、信号通路及炎症递质等的参与,开发针对这些蛋白、信号通路及炎症递质等的小分子药物,可有效延缓骨关节炎的进展并改善其临床表现。目的:基于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对小分子药物治疗骨关节炎... 背景:骨关节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存在多种蛋白、信号通路及炎症递质等的参与,开发针对这些蛋白、信号通路及炎症递质等的小分子药物,可有效延缓骨关节炎的进展并改善其临床表现。目的:基于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对小分子药物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osteoarthritis,arthritis,osteoarthrosis,degenerative,arthritides,deformans,small molecule drugs,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small molecule agents”,中文检索词为“骨关节炎,小分子药物,小分子抑制剂”,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68篇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①目前对于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明确,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与蛋白质、细胞因子及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其治疗机制较为复杂,当前通过小分子药物靶向骨关节炎相关的蛋白质、细胞因子及信号转导通路成为一大研究热点。②小分子药物通常具有明确的细胞内或细胞外靶点和疗效,包括增强软骨修复、抑制关节退化、减轻炎症和缓解疼痛,另外一些抗骨关节炎的小分子药物在促进干细胞软骨分化和软骨基质重建方面显示出前景。③目前对于小分子药物靶向骨关节炎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延缓骨关节炎的进展,还处于实验性阶段,但这些小分子药物在实验过程中大部分都表现出预期的结果,目前并无相关研究说明小分子药物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④小分子药物治疗骨关节炎在基础实验阶段已经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结果,大量研究表明,小分子药物可以靶向抑制引起骨关节炎的特定蛋白质、细胞因子及信号转导通路,从而治疗骨关节炎,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验证,这一过程需要更多的学者进行探索和研究。⑤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学者针对骨关节炎的治疗做出了贡献,比起传统治疗方式而言,小分子药物在基础实验阶段表现出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有望成为未来骨关节炎治疗的新兴方法,为骨关节炎患者摆脱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退行性骨关节病 蛋白质 细胞因子 信号转导通路 靶向治疗 炎症 软骨修复 小分子药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冰袋及冰袋套在创伤骨科的应用
2
作者 杨雪梅 李欣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1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四肢创伤早期及关节镜术后常规使用冰袋。原来的冰敷选用市售冰袋外包裹毛巾或棉布置于患处,这样冰袋融化后容易漏水,污染床单,且患肢稍动冰袋就会脱掉,极为不便。本科自2009年2月,自行设计制作了冰袋套及冰袋,临床使用260例,效... 四肢创伤早期及关节镜术后常规使用冰袋。原来的冰敷选用市售冰袋外包裹毛巾或棉布置于患处,这样冰袋融化后容易漏水,污染床单,且患肢稍动冰袋就会脱掉,极为不便。本科自2009年2月,自行设计制作了冰袋套及冰袋,临床使用260例,效果满意,既经济又实用,制作简单。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袋 创伤骨科 应用 自制 设计制作 关节镜术后 2009年 创伤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节式骨科手术架在强直性脊柱炎伴脊柱后凸畸形矫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丁亚 董磊 +4 位作者 崔西龙 吴子祥 刁文博 于海洋 王宏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94,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通常会导致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晚期常需手术治疗,以恢复矢状面平衡、脊柱力线和视野,以期获得满意的外观和临床效果[2]。脊柱截骨手术常需在俯卧位下施行[3],因部分...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通常会导致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晚期常需手术治疗,以恢复矢状面平衡、脊柱力线和视野,以期获得满意的外观和临床效果[2]。脊柱截骨手术常需在俯卧位下施行[3],因部分患者长期处于脊柱后凸畸形及下肢关节非功能位强直[4],造成手术体位摆放困难,且AS常伴有中轴骨骨质疏松及周围韧带骨化[5],在体位摆放过程中,轻微外力亦会造成医源性骨折发生[6],在脊柱截骨矫形术中,在截骨端闭合过程易造成脊髓剪切、螺钉拔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 慢性炎症性疾病 关节强直 脊柱畸形 中轴骨 下肢关节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疾病认知管理联合超前镇痛在巨大肩袖损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苗美玲 郭标 +2 位作者 毕文智 邓金伶 杨青青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疾病认知管理联合超前镇痛在巨大肩袖损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4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行关节镜修复术的巨大肩袖损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6月~2021年4月的26例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5月... 目的:探讨个体化疾病认知管理联合超前镇痛在巨大肩袖损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4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行关节镜修复术的巨大肩袖损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6月~2021年4月的26例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5月~2022年4月的26例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疾病认知管理联合超前镇痛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价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较术前升高,SAS评分、SD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术后6个月SAS评分、SDS评分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周、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有下降(P<0.05),且研究组术后3周、6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疾病认知管理联合超前镇痛有利于提高巨大肩袖损伤手术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肩关节功能,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其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管理 超前镇痛 巨大肩袖损伤 功能恢复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式治疗骨量减少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石磊 孙乐乐 +3 位作者 曹杰 王康康 万云鹏 梁成民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1016-1021,共6页
目的比较保守治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SF)治疗骨量减少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阜阳市... 目的比较保守治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SF)治疗骨量减少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骨量减少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组、PKP组、PPSF组。保守治疗组患者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64~75岁,平均(69.56±0.74)岁;伤椎:胸椎6例,腰椎20例;骨密度T值-2.4~-1.6。PKP组患者50例,男11例,女39例;年龄64~75岁,平均(70.52±0.46)岁;伤椎:胸椎19例,腰椎31例;骨密度T值-2.5~-1.0。PPSF组患者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64~75岁,平均(69.03±0.61)岁;伤椎:胸椎10例,腰椎26例;骨密度T值-2.4~-1.3。比较三组治疗前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影像学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保守治疗组随访时间11~14个月,平均(12.15±0.83)个月;PKP组随访时间11~14个月,平均(12.16±0.89)个月;PPSF组随访时间11~14个月,平均(12.25±0.69)个月。治疗后三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ODI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恢复(P<0.05)。治疗后1个月,PKP组、PPSF组的VAS、ODI、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改善程度均优于保守治疗组,PKP组的VAS、ODI、伤椎前缘高度改善程度优于PPSF组,PPSF组的Cobb角改善程度优于PKP组(P<0.05)。末次随访时,三组间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的伤椎前缘高度改善程度优于PPSF组,PPSF组的Cobb角及ODI改善程度优于PKP组(P<0.05)。结论保守治疗、PKP和PPSF治疗骨量减少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与保守治疗比,PKP和PPSF术后疼痛改善、功能恢复更优;其中PKP对伤椎前缘高度改善更优,PPSF对Cobb角及ODI指数改善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量减少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保守治疗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个体化导板辅助下胫骨高位截骨的精准度及临床疗效分析
6
作者 李一凡 孙广峰 +3 位作者 付廷 管俞君 李立 符东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66-1371,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辅助导板(PSI)辅助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MOWHTO)治疗膝关节内翻伴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精准度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1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行MOWHTO治疗的69例膝关...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辅助导板(PSI)辅助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MOWHTO)治疗膝关节内翻伴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精准度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1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行MOWHTO治疗的69例膝关节内翻伴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D组(n=37,采用3D打印PSI辅助治疗)与常规组(n=32,采用标准流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外侧合页点误差、内侧截骨点误差、截骨面角度误差、截骨深度误差、术中撑开角度、股骨胫骨角(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膝关节旋转角度(KRA)、胫骨后倾角(PTS)、术中负重线比率(WBLR)、末次随访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并采用Spearman分析精准度相关指标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3D组随访时间为19~26(21.1±3.6)个月,常规组为14~26(23.6±1.6)个月。两组外侧合页点误差、截骨深度误差、术中撑开角度,以及末次随访时FTA、MPTA、KRA、PTS、IKD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内侧截骨点误差、截骨面角度误差、术中WBLR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与外侧合页点误差、内侧截骨点误差、截骨面角度误差、截骨深度误差、术中撑开角度、术中WBLR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MOWHTO手术中应用3D打印PSI辅助可提高部分定位参数的精准度,但对于WBLR的确定仍存在一些不足,与传统的MOWHTO手术相比短期疗效并未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 关节炎 内翻 3D打印 精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健康信念的阶梯式护理干预策略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欣 杨影 +2 位作者 马娜娜 刘朝宇 于海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3期145-148,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信念的阶梯式护理干预策略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拟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 目的 探讨基于健康信念的阶梯式护理干预策略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拟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阶梯式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健康信念干预,两组均干预12周。干预后,评估两组锻炼依从性,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评分,出院前评估家属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 观察组整体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屈曲、旋前、旋后活动度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伸直活动度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疼痛、运动、稳定性、日常生活功能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健康信念的阶梯式护理干预策略可提高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且患儿家属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阶梯式护理 健康信念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力线定位方法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坤 刘元东 +1 位作者 樊宗庆 符东林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在股骨轴向位上的旋转力线直接影响膝关节的运动学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定位股骨假体旋转有多种方法,但各有优势和不足。传统的测量截骨技术和间隙平衡技术仍为主要定位方法,兼顾多个骨性解剖标志以及测...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在股骨轴向位上的旋转力线直接影响膝关节的运动学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定位股骨假体旋转有多种方法,但各有优势和不足。传统的测量截骨技术和间隙平衡技术仍为主要定位方法,兼顾多个骨性解剖标志以及测量截骨技术和间隙平衡技术联合定位成为新的定位理念,避免了单一定位方法的局限性。一些新技术如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机器人技术、3D打印技术等已开始应用但尚未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股骨假体 旋转力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病人运动恐惧的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李珍 王秀玲 张莹莹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231-1234,共4页
目的:调查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病人术后运动恐惧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LDH病人10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个人资料调查表、运动恐惧评定量表(TSK)、康复锻炼自我效能量表(SER)、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和恐惧-回避信念... 目的:调查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病人术后运动恐惧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LDH病人10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个人资料调查表、运动恐惧评定量表(TSK)、康复锻炼自我效能量表(SER)、简化McGill疼痛问卷和恐惧-回避信念量表(FABQ)进行问卷调查。结果:LDH病人术后发生运动恐惧65例,占比61.90%。不同病程、是否合并慢性病和有无术前运动恐惧病人的TSK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TSK得分与SER总分、锻炼自我效能、应对自我效能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与感觉疼痛评级指数、情感疼痛评级指数、视觉模拟评分、现有疼痛强度和FABQ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多重线性回归显示,术前运动恐惧、应对自我效能、情感疼痛评级指数、现有疼痛强度和FABQ均为LDH病人术后运动恐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共解释运动恐惧的83.10%。结论:LDH病人术后运动恐惧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影响因素关注重点人群,观察病人术后现时疼痛程度,做好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康复锻炼自我效能,降低恐惧-回避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运动恐惧 康复锻炼自我效能 恐惧-回避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跖屈及背伸康复训练计数仪的设计与实现
10
作者 马骏 曹莎莎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2期41-44,共4页
目的设计一款用于足踝关节康复训练的具有跖屈、背伸及计数功能的设备,并制作出样机。方法基于市场上可购得的磁感计数器、木板、弹簧、胶带等物品,按照设计尝试制作康复训练计数仪样机。结果成功设计出样机并进行了总结讨论,该样机具... 目的设计一款用于足踝关节康复训练的具有跖屈、背伸及计数功能的设备,并制作出样机。方法基于市场上可购得的磁感计数器、木板、弹簧、胶带等物品,按照设计尝试制作康复训练计数仪样机。结果成功设计出样机并进行了总结讨论,该样机具有足踝关节康复训练及计数功能。结论该设备适用于足踝康复训练且具有计数功能,同时为类似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跖屈 背伸 康复训练 计数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解剖学特点及术式选择 被引量:17
11
作者 梁成民 崔西龙 +2 位作者 于海洋 焦伟 翟云雷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7期640-644,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节段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解剖学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评价其疗效。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26例单间隙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8~51岁,平均45.7岁;L1,2 4例,L2,3 9例,L3,4 13例。... 目的 :探讨不同节段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解剖学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评价其疗效。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26例单间隙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8~51岁,平均45.7岁;L1,2 4例,L2,3 9例,L3,4 13例。术中对下关节突外缘至棘突根部距离,峡部外缘至棘突根部的距离,椎板下缘至椎间隙上缘距离,神经根起点至上一椎间盘下缘的垂直距离及神经根起点至相应椎弓根内下缘的距离进行测量。对于L1,2、L2,3椎间盘突出症及L3,4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5例)实施改良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L3,4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例)实施后路开窗减压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29分)评分法评估手术疗效,计算改善率,测量术前、术后1年随访时椎间隙相对高度(R),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在术中进行解剖学测量。术后均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平均16个月,切口均愈合,JOA评分由术前10.13±1.49提高到25.21±2.13,改善率为79.9%。实施融合术患者无内固定失败,1例可能不融合,17例骨性融合,术前R为(0.231±0.056)mm,随访时(0.345±0.076)mm,较术前椎间隙相对高度增高(P〈0.05);实施后路开窗减压术治疗患者,术前R为(0.243±0.036)mm,随访时(0.212±0.046)mm,术前及随访时椎间隙相对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节段性腰椎不稳及椎间盘突出复发。结论:L1,2、L2,3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解剖学特点,适合行改良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L3,4椎间盘突出症其解剖学及临床特点接近于下腰椎间盘突出的特点,应根据术前对腰椎稳定性的判断来选择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解剖学特点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开窗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术后脊髓后移和膨胀变化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伟 于海洋 +2 位作者 梁成民 曹杰 李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7-322,共6页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术后脊髓后移和膨胀变化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1月在我院采用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2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在颈椎中立... 目的 :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术后脊髓后移和膨胀变化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1月在我院采用后路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2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在颈椎中立侧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前后C2~C7 Cobb角;利用photoshop cs5软件在MRI矢状位T2加权像上选择正中切面,测量获得减压的各间隙上位椎体后下缘分别与脊髓前缘、脊髓后缘的距离,并计算获得减压各间隙的脊髓膨胀距离及脊髓中点后移距离,脊髓整体后移距离和平均膨胀距离为各节段脊髓中点后移距离和膨胀距离的平均值。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JOA评分并计算JOA评分改善率。比较手术前后C2~C7 Cobb角及JOA评分变化,并对脊髓整体后移距离与术后颈椎Cobb角、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及平均膨胀距离进行相关性分析。手术前后C2~C7 Cobb角及JOA评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5.8±4.7个月(11~22.5个月)。术后2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经对症治疗后3周~3个月逐渐好转。手术前、后C2~C7 Cobb角分别为5.8°±1.2°和18.5°±5.5°,JOA评分分别为8.8±2.5分和14.5±2.0分,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改善率为(65.4±34.4)%(26%~100%)。术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为2.7±1.8mm(1.0~4.5mm),脊髓平均膨胀距离为1.9±1.4mm(0.8~3.4mm)。术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与术后C2~C7 Cobb角无明显相关性(r=0.11,P〉0.05);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呈低度相关(r=0.40,P=0.025),与脊髓平均膨胀距离中度相关(r=0.67,P=0.037)。结论:后路椎板切除钉棒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通过脊髓后移及膨胀的变化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但不能依赖重建的颈椎前凸获得脊髓的后移。JOA评分改善率与术后脊髓整体后移距离及平均膨胀距离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板切除 脊髓后移 疗效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柱切除后伸压缩中柱矫治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超 于海洋 +4 位作者 付青松 周宇 赵刚 尹稳 兰魁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00-705,共6页
目的:评价后柱切除后伸压缩中柱矫治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月-2012年1月经后人路行后柱切除后伸压缩中柱矫治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14例,男2例,女1... 目的:评价后柱切除后伸压缩中柱矫治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月-2012年1月经后人路行后柱切除后伸压缩中柱矫治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14例,男2例,女12例;年龄62-81岁,平均68岁。骨折均位于T11-L2,其中单椎体骨折12例,两个椎体骨折2例;椎体高度压缩78.5%-92.4%,平均82.5%。后凸畸形的顶椎均位于胸腰段,其中L17例,T125例,L22例。后凸畸形Cobb角39°-59°,平均45°;脊柱矢状位C7铅垂线偏移距离为0.4-2.8cm,平均1.6cm;腰椎前凸41°-62°,平均58.4°,9例出现腰椎前凸代偿性加大。均有腰背部疼痛及疲劳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8,5分(7.5-9分)。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E级12例,D级2例。其中10例采用注射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强化钉道。结果:手术时间187-221min,平均190min;术中出血量372-463ml,平均420ml。1例术中硬脊膜破裂,予以修补,术后未发生脑脊液漏。术后胸腰椎后凸Cobb角0°-9°,平均5°,平均矫正率达88.9%;矢状位C7铅垂线偏移距离0-0.8cm,平均0.3cm;腰椎前凸角28°-43°,平均37°。随访12~33个月,平均21个月。末次随访时,胸腰椎后凸Cobb角0-11°,平均7°;矢状位C7铅垂线偏移距离为0-1.2cm,平均0.4cm;腰椎前凸29°-45°,平均39。;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均为E级;腰背疼痛消失11例,明显缓解3例,VAS为1.9(0-3.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植骨融合及骨折愈合良好,内固定无松动及拔出,固定邻近节段无继发骨折。结论:后柱切除后伸压缩中柱矫治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与经椎弓根截骨术比较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当骨质疏松性重度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难以施行椎体成形术时,此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椎体压缩骨折 后凸畸形 骨质疏松 后柱切除 中柱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脊椎楔形截骨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超 周宇 +2 位作者 付青松 于海洋 赵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2-187,共6页
目的:评价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脊椎楔形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5月-2007年10月采用经后路胸膜外松解凸侧胸椎间隙、顶椎区楔形截骨、凹侧肋椎关节松解及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正治疗重度僵硬性... 目的:评价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脊椎楔形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5月-2007年10月采用经后路胸膜外松解凸侧胸椎间隙、顶椎区楔形截骨、凹侧肋椎关节松解及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正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4-39岁,平均18.9岁。术前侧凸Cobb角89°-132°,平均107°;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3-5.7cm,平均4.1cm;侧凸柔韧性为16.1%-29.6%.平均24.2%:12例合并后凸畸形,后凸Cobb角56°-89°,平均67°。结果:平均松解椎间隙5.2个,楔形截骨平均2.1个椎体。手术时间平均8.9h,术中出血量1200-4700ml,平均3100ml。无脊髓损伤。1例术中发生血气胸,术毕行胸腔闭式引流,2周后痊愈;1例术后第4d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采取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左侧卧位,术后2周痊愈。术后侧凸Cobb角矫正至12°-59°,平均24.1°,矫正率为77.5%;12例后凸Cobb角22°-46°,平均35.6°,矫正率为46.9%;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0.3-1.3cm,平均0.7cm。随访8-41个月,平均17.2个月,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15°-67°,平均27.9°,丢失3.6%;12例后凸Cobb角25°-51°,平均39.4°,丢失5.7%: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0.4-1.6cm,平均为0.9cm。所有患者植骨愈合良好,内固定无断裂及松动。结论: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脊椎楔形截骨与胸廓成形及后路脊柱矫形使用同一个手术切口,创伤小,节省了前路经胸的手术时间,对心肺干扰小,降低了手术风险。应用此方法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安全性好,能获得较好的脊柱三维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后路胸膜外松解 楔形截骨 重度 僵硬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麻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被引量:20
15
作者 于海洋 符东林 +6 位作者 陈坚 李超 干阜生 郭标 梁成民 王洪亮 焦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初步观察局麻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06年7月采用局麻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共63例,77个膝关节的短期临床治疗结果。男11例,女52例;年龄38~71岁,平... [目的]初步观察局麻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06年7月采用局麻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共63例,77个膝关节的短期临床治疗结果。男11例,女52例;年龄38~71岁,平均56.5岁。选择性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包括刨削增生肥厚的滑膜组织、修平退变剥脱的软骨创面,切除或修整破裂的半月板、取出游离体和磨削骨性阻挡。63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1年,随访内容包括JOA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患者对手术满意度。[结果]JOA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手术前41分增加到术后78分。患者主观评定优40.2%,良36.3%,可15.6%,差7.8%,优良率为76.6%。[结论]局麻关节镜下选择性有限关节清理术创伤小,可有效解除临床症状,改善功能,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 关节镜 关节清理术 局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椎管三维同心闭合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超 付青松 +2 位作者 周宇 于海洋 赵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87-893,共7页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5月,收治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1例。男4例,女8例,年龄16~42岁,平均27.9岁;其中先天性椎体形成不良6例,胸腰椎结核3例,... 目的:评价后路全脊椎切除折顶矫形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5月,收治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1例。男4例,女8例,年龄16~42岁,平均27.9岁;其中先天性椎体形成不良6例,胸腰椎结核3例,陈旧性脊柱骨折2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术前矢状面角状后凸Cobb角82°~150°,平均107.0°;10例合并侧凸畸形,冠状面侧凸Cobb角11°~128°,平均52.7°;6例先天性椎体发育不良中有1例合并神经损害,3例结核中有1例合并神经损害,根据Frankel分级均为D级。均采用顶椎全脊椎切除折顶椎管三维同心闭合矫形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为7.9~14.7h,平均11.1h。术中出血2400~5100ml,平均3866ml。脊髓短缩1.6~2.7cm,平均2.1cm。融合固定节段为8~14节椎体,平均12.5节。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107.0°矫正至26.1°,矫正率75.6%。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52.7°矫正至12.3°,矫正率76.7%。躯干矢状偏移距离平均矫正率76.4%。术前2例神经损害者,术后Frankl分级恢复到E级。随访9~61个月,平均25.9个月。所有患者获得良好的骨质愈合,无脊髓损伤,也无矫正度的丢失。结论:全脊椎切除折顶复位术矫正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疗效满意,椎管三维同心闭合技术保证了截骨面椎管在矢状面、冠状面及水平面的安全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角状后凸 后路全脊椎切除 折顶矫形 椎管三维同心闭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下经椎弓根肩上入路治疗重度远端脱垂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1
17
作者 焦伟 申才良 +5 位作者 崔西龙 吴昊 张伟 梁成民 于海洋 董福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41-445,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肩上入路结合内窥镜技术治疗向远端重度脱垂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 2012年11月~2015年8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向远端高度脱垂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突出节段L_(2/3)1例,L_(3/4)1例,L_(4/5)8例,L_5/S_14例。复发性突...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肩上入路结合内窥镜技术治疗向远端重度脱垂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 2012年11月~2015年8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向远端高度脱垂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突出节段L_(2/3)1例,L_(3/4)1例,L_(4/5)8例,L_5/S_14例。复发性突出1例。采用内窥镜下经椎弓根肩上入路,磨钻磨除部分椎弓根肩部,直视下摘除脱垂的髓核。统计术前、术后2日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用MacNab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65~210 min,平均105 min。术后右下肢麻木1例,经保守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左侧背伸无力1例,1个月后症状消失,余12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14例随访时间11~43个月,平均27.3月,术前腰、腿痛VAS分别为(6.0±2.1)、(7.4±1.9)分,术后第2日(2.1±0.8)、(1.8±1.1)分,末次随访时为(1.9±0.8)、(1.7±0.9)分,术前、术后2日及末次随访时ODI分别为(19.3±7.4)%、(10.5±4.1)%、(6.5±2.3)%。根据Mac Nab标准,术后2日优12例,良2例,末次随访时优13例,良1例。结论内窥镜下经椎弓根肩上入路治疗向远端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重度 远端脱垂 腰椎间盘突出 经椎弓根肩上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治疗自发性椎间盘炎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超 周宇 +3 位作者 付青松 于海洋 赵刚 干阜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腰椎间盘炎的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1月~2007年9月对11例自发性椎间盘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实行后路椎间病灶清除,椎间颗粒状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结果]术后1~2 d腰背肌痉挛性疼痛立即缓解,11例随诊... [目的]探讨自发性腰椎间盘炎的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1月~2007年9月对11例自发性椎间盘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实行后路椎间病灶清除,椎间颗粒状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结果]术后1~2 d腰背肌痉挛性疼痛立即缓解,11例随诊9~31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病人腰腿痛消失,椎间隙均达骨性融合。[结论]经后路椎间病灶清除,椎间颗粒状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自发性椎间盘炎能清除感染源及炎性介质,椎间融合率高,重建了脊柱稳定性,具有迅速解除腰腿痛、缩短疗程、早期活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椎间盘炎 后路椎间病灶清除 椎间融合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lman Ⅲ级肩袖滑囊侧部分撕裂关节镜下修复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标 于海洋 +4 位作者 许健 马炜 杨东强 崔红林 付鹏飞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7-372,共6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关节侧肩袖组织通过单排技术修复EllmanⅢ级肩袖滑囊侧部分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31例EllmanⅢ级肩袖滑囊侧撕裂,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单排缝合,其中17例保留关节侧肩袖...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关节侧肩袖组织通过单排技术修复EllmanⅢ级肩袖滑囊侧部分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31例EllmanⅢ级肩袖滑囊侧撕裂,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单排缝合,其中17例保留关节侧肩袖组织进行修复(A组),14例将部分撕裂转为全层后进行修复(B组)。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病例的患肩VAS疼痛评分、主动活动度、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MRI结果的差异。结果:31例患者中,25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A组14人,平均随访16.29(12~25)个月,B组11人,平均随访15.37(12~27)个月。两组患者间术前基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各方向主动活动度均有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其中A组和B组的VA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6.50±1.16分和6.63±1.80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0.86±0.57分(P<0.05)和0.91±0.63分(P<0.05)。A组和B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5.21±6.40分和54.37±6.30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6.58±4.85分(P<0.05)和85.73±5.36分(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间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MRI检查均无再撕裂发生。结论:对于EllmanⅢ级肩袖滑囊侧部分撕裂,保留关节侧肩袖组织或转为全层后单排缝合修复均可显著改善患肩各项指标,两种术式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肩袖滑囊侧部分撕裂 单排缝合 锚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并脊髓拴系综合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超 付青松 +2 位作者 周宇 于海洋 赵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评价经后路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09年2月,采用经后路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短缩脊柱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 目的:评价经后路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09年2月,采用经后路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短缩脊柱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5岁、17岁和17岁,术前冠状位侧凸Cobb角81°、123°、141°,侧凸柔切性23.5%、18.7%、0.7%冠状f矗偏移距离6.9cm、1.6cm、1.8cm-2例合并矢状位畸形,骨凸Cobb角52°、46°椎体分节不全2例,半椎体畸形1例;2例合并脊髓纵裂。3例均有下肢无力、步态异常及膀胱功能障碍.2例有腰痛,1例双足疼痛。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1h,术中出血量3200~4200ml,平均3733ml。术后侧凸Cobb角分别为7°、27°、37°.矫正率91.4%、78%、73.7%;冠状位偏移距离0.2cm、0.8cm、0.3cm.矫正率97.1%、50%、83.3%2例骨凸Cobb角22°、25°,矫止率57.7%、45.7%分别随访19、15、13个月,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分别为10°、28°、39°,矫正率为88.7%、77.2%、72.3%;冠状化偏移距离0.3cm、0.9cm、0.4cm,矫正率为95.6%、43.7%、77.7%.2例后凸Cobb角24°、26°所有患者植骨愈合良好,内固定无断裂及松动。术后所有患者脊髓拴系症状逐渐改善,禾次随访时2例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后路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不仅能较好矫正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并可同时减轻脊髓拴系张力,缓解拴系综合征,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 脊髓拴系综合征 椎体截骨术 脊柱短缩 后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