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号通路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光正 张立功 +3 位作者 宋子旭 武佳琪 李鹏飞 钱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7期108-112,共5页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现有治疗方案仍无法解决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等问题。研究发现核因子κB等信号通路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多条信号通路在乳腺癌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乳腺癌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恶性血液病发热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洪涛 邵彬 +1 位作者 麻宏亮 谢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1099-1104,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恶性血液病发热中对于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科自2006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8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105次发热病程中的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特征,根据患者临床特...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恶性血液病发热中对于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科自2006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8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105次发热病程中的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特征,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将其分为败血症组、病原学证明肺炎组、临床证明肺炎组、病原学证明感染组、临床证明感染组、非感染性发热组和不明原因发热组,将各组PCT和CRP平均浓度进行比较,并进行ROC曲线检验;对伴并发症和不伴并发症热程以及死亡和存活的热程中患者的PCT和CRP浓度进行比较,并行ROC曲线检验。结果:105例次热程中感染组84例次(80.0%),其中败血症组8例次(12.4%)。发热组PCT和CRP浓度显著高于不发热组(P<0.001)。感染组PCT浓度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和不明原因发热组(P<0.001),PCT对于感染的最佳鉴别界值为0.157μg/L;感染组CRP浓度与非感染组有显著差异(P=0.047),但对于感染与非感染发热鉴别价值不大。败血症热程中患者的PCT和CRP浓度显著高于非败血症热程(P<0.001),PCT和CRP对于败血症热程均有较好的鉴别价值,最佳鉴别界值分别为1.009μg/L和85.5mg/L。结论:PCT血清浓度与恶性血液病发热患者的感染严重程度相关,尤其对于败血症特异性高。对于该群患者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败血症发热和非败血症发热有很好鉴别价值。CRP血清浓度对于该群患者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发热无鉴别意义,但对于败血症发热与非败血症发热有较好的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恶性血液病 发热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3
作者 谢猛 马福 李洪渊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观察替吉奥(S-1)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5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组23例,予S-180mg/m2,每日分2次口服,dl~d14;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d1。21d为1个周期,共4~6个... 目的观察替吉奥(S-1)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5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组23例,予S-180mg/m2,每日分2次口服,dl~d14;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d1。21d为1个周期,共4~6个周期。对照组(FOLFOX6方案组)22例,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2h,dl;亚叶酸钙400mg/m2,静脉滴注2h,dl;5-氟尿嘧啶400mg/m2,静脉注射,d1,然后以2400mg/m2持续静脉泵注46h。2周为1个周期,共6~12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两组的客观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45例均可评价疗效。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组的有效率为47.8%,中位进展期(mTTP)为6.3个月;FOLFOX6方案组的有效率为54.5%,mTTP为6.7个月,两组近期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组的恶心呕吐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OLFOX6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低于FOLFOX6方案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与FOLFOX6方案比较,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更好,更适合体质较差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替吉奥 奥沙利铂 FOLFOX6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联合中药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和KP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46
4
作者 麻宏亮 张洪涛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5期2271-2272,共2页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卡氏评分(KPS)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6例中晚期NSCLC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药物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卡氏评分(KPS)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6例中晚期NSCLC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化疗药物联合中药扶正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免疫功能改变及KPS评分变化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25.6%(11/43),高于对照组的11.6%(5/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P>0.05);观察组治疗后NK细胞为(24.4±6.2)%和CD3+/HLADR+(8.6±3.1)%,均高于对照组的(18.6±5.2)%和(7.5±2.6)%,KPS评分为(69.5±6.0)分,也高于对照组的(61.9±6.6)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NSCLC有助于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中药 免疫功能 KP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脾多肽对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谢猛 马福 李洪渊 《安徽医学》 2013年第6期761-763,共3页
目的观察脾多肽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化疗结束后隔天复查血常规,将血小板数低于75×109/L的病例58例随机分到2组。治疗组应用脾多肽2 ml+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血小板计数>100×10... 目的观察脾多肽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化疗结束后隔天复查血常规,将血小板数低于75×109/L的病例58例随机分到2组。治疗组应用脾多肽2 ml+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血小板计数>100×109/L后停药。对照组不用脾多肽,不用其他任何升血小板药物,观察等待血小板数自行恢复。结果治疗组血小板恢复至≥75×109/L和≥100×109/L的平均时间为(4.73±1.46)d与(6.27±1.5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64±2.67)d与(14.64±2.38)d(P<0.05)。治疗后(PLT<75×109/L后)的血小板计数第3、7、15 d分别为(64.1±21.83)×l09/L、(105.77±18.36)×l09/L和(179.27±75.35)×l09/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6±16.17)×l09/L、(72.75±12.36)×l09/L和(106.07±16.73)×l09/L。治疗组中不良反应为:发热(发生率6.7%)。结论应用小剂量脾多肽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有效缩短了血小板恢复的时间,提高了化疗后血小板的最低值,减少了需输注血小板的量,不良反应可耐受。为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的防治增加了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多肽 化疗 血小板减少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治疗对晚期食管鳞癌患者SCC-Ag、CYFRA21-1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洪涛 谢猛 +3 位作者 黄思宇 王娟娟 王彪 聂文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4期1473-1478,共6页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治疗对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80例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选择...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治疗对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因子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80例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选择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第1至8天,1000 mg/m^(2),静脉滴注)联合顺铂(第1~3天,25 mg/m^(2),静脉滴注)治疗,21 d为一个周期。研究组应用阿帕替尼(第1~18天,250 mg,口服)联合卡瑞利珠(第18天后,200 mg,静脉滴注,1次/2周)进行治疗,直至患者不可耐受或退出研究。分析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及SCC-Ag、CYFRA21-1水平变化,统计生活质量、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远期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客观缓解率(35.90%)、疾病控制率(87.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26%、53.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CEA、CA125、SCC-Ag、CYFRA21-1水平分别为(14.49±3.43)ng/mL、(70.23±13.41)U/mL、(6.28±1.63)μg/mL、(29.58±9.12)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23.57±4.73)ng/mL、(90.73±16.54)U/mL、(8.92±1.77)μg/mL、(36.22±8.1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Ⅰ~Ⅱ级腹泻、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及血小板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28.21%、2.56%、20.51%、7.6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1.54%、20.51%、38.46%、28.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肝功能异常和红细胞下降方面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5.13%)显著低于对照组(2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度红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为5.13%和2.56%,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KPS评分提升率(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7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无进展生存期(8.43个月)较对照组(6.73个月)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相比,阿帕替尼联合卡瑞利珠治疗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疗效更佳,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SCC-Ag、CYFRA21-1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食管鳞癌 阿帕替尼 卡瑞利珠 鳞状细胞癌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需求调查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1
7
作者 叶莲侠 《安徽医学》 2012年第4期501-502,共2页
目的减轻住院晚期癌症患者痛苦,满足患者临终需求。方法对41例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需求采取访视、问卷调查及收集信息,将临终关怀前后临终需求进行满意度对比。结果临终需求最重要的是舒适感的需求;经对本组患者实施临终护理后调查患者舒... 目的减轻住院晚期癌症患者痛苦,满足患者临终需求。方法对41例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需求采取访视、问卷调查及收集信息,将临终关怀前后临终需求进行满意度对比。结果临终需求最重要的是舒适感的需求;经对本组患者实施临终护理后调查患者舒适感满意度提高到90.2%、对亲人需求的满意度达95.1%、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到63.4%、病房环境设置满意度达87.8%。结论实施临终关怀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命,给患者及家属心理上抚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症 临终关怀 临终需求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丹西酮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化疗不良反应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蒿艳蓉 袁钦 《淮海医药》 2001年第4期342-343,共2页
目的 评价恩丹西酮联合地塞米松对以顺铂为主联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 对6 0例恶性肿瘤患者 ,应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 ,并随机分为三组 , 组 :恩丹西酮组 ; 组 :胃复安组 ; 组 :恩丹西酮联合地塞米松组。结果  ... 目的 评价恩丹西酮联合地塞米松对以顺铂为主联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 对6 0例恶性肿瘤患者 ,应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 ,并随机分为三组 , 组 :恩丹西酮组 ; 组 :胃复安组 ; 组 :恩丹西酮联合地塞米松组。结果  组、 组对恶心呕吐 (尤其是急性呕吐 )控制效果明显优于 组。结论 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联合使用 ,止吐效果明显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疗法 恩丹西酮 地塞米松 恶心 呕吐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骨转移病人的放化疗护理要点
9
作者 叶莲侠 祖大玲 康复平 《临床肺科杂志》 2008年第9期1244-1244,共1页
关键词 肺癌骨转移 化疗护理 放化疗综合治疗 病理性骨折 放疗护理 精心护理 护理人员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明 张洪涛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7期1733-1735,1809,共4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所下降,但胃癌治疗的现状依然严峻。基于胃癌的病理特点和筛查手段的局限性,致使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且中晚期胃癌化疗的疗效极有限。而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所下降,但胃癌治疗的现状依然严峻。基于胃癌的病理特点和筛查手段的局限性,致使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且中晚期胃癌化疗的疗效极有限。而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的问世使进展期胃癌患者看到了新的希望。本文就进展期胃癌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CD4^(+)CD25^(+)Treg比例与胃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对患者生存时间的预测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强 黄思宇 +2 位作者 闵倩 张洪涛 谢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467-1470,共4页
目的探讨B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与胃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对患者生存时间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胃癌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B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与胃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对患者生存时间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胃癌组,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B细胞、CD4^(+)CD25^(+)Treg比例,以及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B细胞、CD4^(+)CD25^(+)Treg比例的差异,分析B细胞、CD4^(+)CD25^(+)Treg比例与胃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记录所有胃癌患者随访的生存情况。通过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且行Log-rank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胃癌组外周血B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D4^(+)CD25^(+)Treg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胃癌患者B细胞、CD4^(+)CD25^(+)Treg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外周血B细胞、CD4^(+)CD25^(+)Treg比例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存在相关性(P<0.05);随访半年,B细胞低表达患者有62例,平均生存时间为(24.06±5.13)个月;高表达患者17例,平均生存时间为(34.09±5.2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Treg比例高表达患者60例,平均生存时间为(23.17±5.09)个月;低表达患者19例,平均生存时间为(35.12±5.0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的外周血B细胞水平降低,CD4^(+)CD25^(+)Treg比例升高,胃癌患者外周血B细胞、CD4^(+)CD25^(+)Treg比例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存在相关性,外周血B细胞、CD4^(+)CD25^(+)Treg比例可作为预测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胃癌 TNM分期 淋巴结转移 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口服溶液与吗啡片治疗食管癌相关爆发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猛 李明 侯悦悦 《安徽医学》 2020年第6期699-701,共3页
目的比较吗啡口服溶液与吗啡片治疗食管癌相关爆发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别。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晚期食管癌伴癌痛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服用吗啡口服... 目的比较吗啡口服溶液与吗啡片治疗食管癌相关爆发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别。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晚期食管癌伴癌痛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服用吗啡口服溶液,对照组服用吗啡片,观察首次爆发痛处理1 h后缓解率、处理爆发痛所用药物的累计剂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爆发痛处理1 h后缓解率为76.47%,对照组为70.5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处理爆发痛所用药物累计剂量为(23.36±4.63)mg,对照组为(25.27±5.24)mg,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啡口服溶液治疗食管癌相关爆发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与吗啡片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痛 爆发痛 吗啡口服溶液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特殊部位转移68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如艳 黄思宇 +2 位作者 李惠平 宋国红 邸立军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 :分析特殊部位转移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5年68例伴特殊部位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特殊转移部位的定义:除淋巴结、胸壁、乳腺、骨、肝、肺、脑、腹膜和胸膜转移以外的少见转移部位。结果... 目的 :分析特殊部位转移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5年68例伴特殊部位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特殊转移部位的定义:除淋巴结、胸壁、乳腺、骨、肝、肺、脑、腹膜和胸膜转移以外的少见转移部位。结果:68例患者中,最常见的特殊转移部位依次为肾上腺(44.1%,30/68)、卵巢(41.2%,28/68)和胰腺(11.8%,8/68),其余包括眼、子宫、脾、直肠、膀胱、肾、甲状腺和腮腺等。75.0%(51/68)的患者伴有其他常见部位的转移。特殊部位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3.5个月(范围:1.4~116.0个月),不伴有常见部位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与伴有常见部位转移患者相比,前者显示出生存优势(分别为36.0和18.0个月,P=0.007)。结论 :乳腺癌转移部位广泛,除常见转移部位以外,还可以转移至许多少见部位;不伴有常见部位转移的特殊部位转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好,因此有选择性地进行局部治疗可能会改善生存;卵巢转移大多于去势手术时发现,临床上在选择卵巢去势方式时,应考虑卵巢转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转移性乳腺癌 卵巢转移 肾上腺转移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原文传递
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培美曲塞和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玲玲 张洪涛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8期1560-1564,共5页
目的研究消癌平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和注射用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的肺腺癌患者130例,所有患者按照入组顺序编号,采用序列号随机法分为... 目的研究消癌平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和注射用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的肺腺癌患者130例,所有患者按照入组顺序编号,采用序列号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第1天静脉滴注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滴注时间大于10 min;且第1天还静脉滴注注射用奥沙利铂,500 mg/m2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滴注时间2~6 h。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消癌平注射液,40 mL加入到5%葡萄糖250 mL中,1次/d,治疗14 d。两组患者均以21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缓解率分别为46.15%、6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糖类抗原125(CA125)和癌胚抗原(CEA)水平下降,治疗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A125和CEA水平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SE和CA12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CD^(4+)和CD^(4+)/CD^(8+)明显降低,而治疗组CD^(3+)和CD^(4+)/CD^(8+)明显提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联合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和注射用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肺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调节肿瘤标志物,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具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癌平注射液 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 注射用奥沙利铂 晚期肺腺癌 肿瘤标志物 T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武春秋 张允清 +1 位作者 张洪涛 刘文强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8-374,共7页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01-01-2022-03-31阜阳市人民医院(40例)、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37例)和太和县中医院(40例)收治的经一线E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或EP方案联...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01-01-2022-03-31阜阳市人民医院(40例)、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37例)和太和县中医院(40例)收治的经一线E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或EP方案联合免疫治疗后进展或复发的ES-SCLC患者117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给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12 mg,口服,1次/d,用药2周停1周,每21 d为1个周期)联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入1 h,d1,每21 d为1个周期);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入1 h,d1,每21 d为1个周期)。观察2组的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不良反应,评价不同预后因素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随访至2022-11-01,中位随访时间12.5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61.0%(36/59)和25.9%(15/58),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1.5%(54/59)和77.6%(45/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700,P<0.001;χ^(2)=4.366,P=0.037)。中位PFS分别为6.1和4.2个月,中位OS分别为9.2和6.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331,P<0.001;χ^(2)=31.101,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中一线应用免疫药物可延长PFS和OS(P<0.001),ECOG评分=1和脑转移与较短的PFS和OS相关联,P<0.001;亚组生存分析显示,在脑转移患者中,观察组行全脑放疗的中位PFS(4.9 vs 3.0个月,P=0.002)和中位OS(8.2 vs 3.7个月,P<0.001)均长于对照组。2组常见不良反应为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等;观察组手足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多见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多以1~2级为主,3级发生率低,无4级不良反应,无治疗相关性死亡,通过对症处理或安罗替尼减量后均可控制。结论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可作为ES-SCLC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二线治疗方案,并有改善预后的趋势,值得扩大样本量继续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安罗替尼 多西他赛 二线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