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吕丽 栗娟 张松婷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26-32,共7页
运用AHP层次分析和问卷调查法,构建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潜力的三级指标评价体系,对各评价因子进行打分得到"非遗"项目的综合评价结果。结果显示,阜阳市花鼓灯、梆子戏、嗨子戏三项传统演艺类项目和界首彩陶制作技艺... 运用AHP层次分析和问卷调查法,构建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潜力的三级指标评价体系,对各评价因子进行打分得到"非遗"项目的综合评价结果。结果显示,阜阳市花鼓灯、梆子戏、嗨子戏三项传统演艺类项目和界首彩陶制作技艺、阜阳剪纸两项工艺美术项目的得分值较高。针对传统演艺类项目和工艺美术类两类项目,结合阜阳市的众多省级"非遗"项目提出旅游开发模式,包括博物馆等展示场馆、舞台表演、特色旅游商品、线路旅游模式、节事活动等五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潜力 旅游开发模式 阜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发展视角下皖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研究——基于皖北六市的调研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松婷 吴云 樊冬平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23-29,共7页
皖北旅游文化资源丰厚,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现代审美价值。但长期以来,皖北旅游业发展滞后,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业错位发展。通过对比分析皖北地区各市旅游发展现状,发现生态意识薄弱、基础设施不足、区域合作机制差、产品... 皖北旅游文化资源丰厚,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现代审美价值。但长期以来,皖北旅游业发展滞后,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业错位发展。通过对比分析皖北地区各市旅游发展现状,发现生态意识薄弱、基础设施不足、区域合作机制差、产品创新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的瓶颈因素,提出加大空间合作、完善基础设施、深度开发资源、加大人才培养等协同发展策略,旨在合理开发利用皖北旅游文化资源,打造皖北区域性旅游目的地,推动皖北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 旅游文化资源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皖北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松婷 李澜 樊冬平 《新乡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59-61,共3页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对阜阳乡村旅游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阜阳市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发展模式,探索出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子。然而,受到各种因素影响,阜阳乡村旅游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乡村旅...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对阜阳乡村旅游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阜阳市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发展模式,探索出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子。然而,受到各种因素影响,阜阳乡村旅游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乡村旅游经营者信息化发展意识较弱,二是乡村旅游地信息化建设滞后,三是懂得网络营销的人员短缺。促进阜阳乡村旅游发展应当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设各类网络服务平台,二是加强网络知识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乡村旅游 阜阳市 网络服务平台 信息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历史学会2015年年会暨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利用与皖北振兴学术研讨会综述
4
作者 吴云 刘家富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20-23,共4页
安徽省历史学会2015年年会暨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利用与皖北振兴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1-23日在安徽省阜阳市召开。会议从历史、区域文化、现实等3个维度,围绕"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利用与皖北振兴"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展示了... 安徽省历史学会2015年年会暨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利用与皖北振兴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1-23日在安徽省阜阳市召开。会议从历史、区域文化、现实等3个维度,围绕"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利用与皖北振兴"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拓宽了皖北振兴的路径,贡献了学界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皖北振兴 会议综述 安徽省历史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高校学生校园空间认知研究——以阜阳师范大学学生为例
5
作者 高鹏 陈玲玲 宋朝伟 《中国科技信息》 2020年第7期57-60,共4页
对居民空间认知差异的研究及应用,是认知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以阜阳师范大学西湖校区为研究区,采用认知地图法、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校园空间认知、空间活动数据,并利用GIS空间插值技术、空间分析技术研究阜师大学生校园认知强度... 对居民空间认知差异的研究及应用,是认知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以阜阳师范大学西湖校区为研究区,采用认知地图法、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校园空间认知、空间活动数据,并利用GIS空间插值技术、空间分析技术研究阜师大学生校园认知强度空间分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随着年级增高,学生的校园空间认知增强,但增长速度由快变慢;男女生、文理生、干部及非干部学生由于校园活动特征差异,其空间认知都存在明显对应差异;阜阳师范大学学生空间认知强度分布,整体上呈明显渐变规律,以宿舍区-主教学区为中心向外逐渐衰减;各级别认知强度区域面积呈倒金字塔形分布,学生空间认知均值达到58.38%。整体认知水平较高;空间认知与空间活动之间存在相关系数高达0.9244的二元一次函数关系;低活动强度区,学生活动效力高;高活动强度区,学生活动效力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金字塔 空间认知 整体认知 活动强度 教学区 空间分析技术 认知差异 校园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与皖北民间剪纸文化比较研究——以徽州和阜阳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罗晓雪 于文善 《文教资料》 2017年第24期63-66,共4页
安徽剪纸文化区域特征差异较大。南方以徽州为中心,剪纸作品题材丰富,造型流畅秀丽,精巧明快,生动别致。北方以阜阳为代表,剪纸作品兼有南方作品的清新隽秀和北方剪纸的粗犷,细腻中不失大气。近年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面临... 安徽剪纸文化区域特征差异较大。南方以徽州为中心,剪纸作品题材丰富,造型流畅秀丽,精巧明快,生动别致。北方以阜阳为代表,剪纸作品兼有南方作品的清新隽秀和北方剪纸的粗犷,细腻中不失大气。近年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面临一些困境,分析皖南剪纸与皖北剪纸不同的特点及当前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可以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为整个安徽的剪纸文化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提升安徽剪纸文化的民族特色和产业价值,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剪纸 皖南 皖北 徽州 阜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旅游景区可达性评价及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分析--以皖北文化生态旅游区为例
7
作者 吕丽 胡静 江进德 《宿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10期1-8,共8页
在安徽省旅游协调发展的背景下,优化皖北文化生态旅游区的旅游空间结构、推动皖北旅游振兴显得尤为必要。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皖北文化生态旅游区的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和可达性的空间布局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点——轴”系统的旅游空... 在安徽省旅游协调发展的背景下,优化皖北文化生态旅游区的旅游空间结构、推动皖北旅游振兴显得尤为必要。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皖北文化生态旅游区的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和可达性的空间布局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点——轴”系统的旅游空间发展模式。结果显示:(1)旅游景区呈现“大分散、小集聚”分布格局,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颍上—淮南—蚌埠的沿淮河地区、亳州北部地区和淮—宿地区。3A景区在县域单元的分布较为均衡,4A景区大多分布在三大集聚区内。(2)区域内景区整体可达性较差,平均通行时间为113分钟。空间分布上呈现围绕蚌埠市、淮南中心城区、蒙城县等为核心的圈层结构。蚌埠周边的资源集聚区旅游可达性较佳,其他两处资源集聚区欠佳。(3)基于中心职能指数和旅游联系量引力模型,构建了“三级旅游节点、三级旅游轴线”的旅游空间结构优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可达性 空间发展模式 皖北文化生态旅游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文化遗产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文物保护单位的视角 被引量:18
8
作者 白如山 刘恺恺 +3 位作者 张玥婷 胡森林 高雅 韦玉秀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378-384,共7页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创造的见证,研究文化遗产的空间演化及其成因对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运用ArcGIS工具对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时空分布进行分析,探讨文化遗产时空演变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发现:安徽省文...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创造的见证,研究文化遗产的空间演化及其成因对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运用ArcGIS工具对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时空分布进行分析,探讨文化遗产时空演变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发现:安徽省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类型趋于凝聚型,且聚集的程度较高;但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同的集聚形态。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文化遗产演化特征各异。文化遗产分布重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西北—西北—东南—东南迂回向南推移的态势,文化遗产演化格局经历了先分散后极化的空间过程。随后,进一步从地形地貌、水系河流、交通基础、历史积淀等4个方面探究文化遗产分布形态与地理环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平原指向性特征;与河流水系和主要交通线的距离远近关系呈幂指数递减趋势,且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 98和0. 99,说明文化遗产整体上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河流和交通"指向性"规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时空演化 文物保护单位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白如山 陈鹏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26-32,共7页
运用Excel和Arc GIS10.2空间分析工具对列入国家级和省级名录的364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结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探究,结果发现: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结构类型上主要以技艺、舞蹈、戏剧等传统技艺为主;空间上呈现由早期的分散式... 运用Excel和Arc GIS10.2空间分析工具对列入国家级和省级名录的364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结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探究,结果发现: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结构类型上主要以技艺、舞蹈、戏剧等传统技艺为主;空间上呈现由早期的分散式团状集中向团带式非均衡扩散方向演化,其中团状主要分布在皖南的黄山地区,南北轴线式带状分布增长态势显著。影响其时空演变特征的因素既有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本底因素,也包括旅游开发程度、交通状况、历史文化等人文地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遗产 类型结构 时空演变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山市国内旅游者对高铁旅游响应程度研究——以京福高铁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穆成林 张松婷 +1 位作者 韩平 吕丽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42-48,共7页
以京福高铁为例,以黄山市国内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京福高铁开通前后黄山市国内旅游者社会属性和出游行为数据,分析黄山市国内旅游者对高铁旅游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京福高铁的开通给黄山市带来较多的首次客流,高铁沿线... 以京福高铁为例,以黄山市国内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京福高铁开通前后黄山市国内旅游者社会属性和出游行为数据,分析黄山市国内旅游者对高铁旅游响应程度.结果表明:(1)京福高铁的开通给黄山市带来较多的首次客流,高铁沿线省市旅游者数量均有所上升.京福高铁开通之前,黄山市主要客源市场对其认知度较高,一般客源市场甚至较多京福高铁沿线城市的旅游者对其认知度较弱.(2)旅游者对高铁游的可进入性、时效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四个特性感知态度较积极,较愿意选择高铁作为出游工具.旅游者关于京福高铁的开通给黄山市旅游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认知较清晰.(3)高铁影响下,旅游者逐渐改变"走马观花"观光模式,从自然观光逐渐趋向以度假休闲体验为主,在黄山市景区逗留的时间增加,旅游消费能级提高,且较多旅游者愿意选择使用高铁再次来到黄山市游玩.总体上,京福高铁开通后,黄山市国内旅游者对高铁旅游的响应较积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市 京福高铁 高铁旅游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猛将军庙与阜阳“刘公祠”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龚光明 刘杏梅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22-25,共4页
虽然刘猛将军庙庙主和阜阳"刘公祠"祠主所指都是宋末的刘锜,但前者是作为神灵祭祀,而后者则是顺昌(今阜阳)人民的恩人受到祭拜,且刘猛将军庙的建造时间远晚于刘公祠。同时,宋理宗敕封刘猛将军的初始目的到明清时发生变化,刘... 虽然刘猛将军庙庙主和阜阳"刘公祠"祠主所指都是宋末的刘锜,但前者是作为神灵祭祀,而后者则是顺昌(今阜阳)人民的恩人受到祭拜,且刘猛将军庙的建造时间远晚于刘公祠。同时,宋理宗敕封刘猛将军的初始目的到明清时发生变化,刘猛将军已不再是刘锜,此时仅具驱蝗功能。随着人类对蝗虫认识的提高及除蝗技术的进步,刘猛将军逐渐失去存在的依据;但"刘公祠"则因刘锜卫国保家之功世代受到怀念,永享香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猛将军庙 阜阳 刘公祠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淮河流域文物旅游资源时空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7
12
作者 白如山 刘恺恺 刘岩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9-16,共8页
运用ArcGIS软件对安徽淮河流域文物旅游资源时空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从史前-先秦到明清-近现代6个时段中,文物旅游资源数量及在总数中的比重呈现倒倾斜式"N"形变化,主要集中在史前至先... 运用ArcGIS软件对安徽淮河流域文物旅游资源时空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从史前-先秦到明清-近现代6个时段中,文物旅游资源数量及在总数中的比重呈现倒倾斜式"N"形变化,主要集中在史前至先秦、明清至近代以来两个时段。(2)不同时期,安徽淮河流域文物旅游资源类型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均属于集聚型。(3)总体上呈现"一轴三极"空间分布形态,但类型不同的文物旅游资源具有不同的空间集聚特征。(4)安徽淮河流域文物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经历了"多中心-单中心-多中心-双中心-双中心-单中心"的演化过程,整体上呈现由"多核聚散"演化为"一枝独秀"的发展模式,从以亳州、淮南、宿州为核心的聚散格局发展到以金寨为中心的分布格局。其空间分布重心移动距离呈波动变化的特征,移动方向呈现出向南、向东和再向西迂回移动态势。进一步分析影响文物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成因,发现:安徽省淮河流域文物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受河流水系、交通线路等"指向性"规律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淮河流域 文物资源 时空格局 核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云 朱宗友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105-112,共8页
中华传统文化跨越时空具有恒久价值,至今依然熠熠生辉,持续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其中蕴含着"养心致诚"的修身方法、"孝悌为本"的仁爱情怀、"忠恕为怀"的为人之道、"上德若谷"... 中华传统文化跨越时空具有恒久价值,至今依然熠熠生辉,持续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散发着智慧的光芒。其中蕴含着"养心致诚"的修身方法、"孝悌为本"的仁爱情怀、"忠恕为怀"的为人之道、"上德若谷"的人生境界、"义以为上"的价值取向、"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仁以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可为公民德性养成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宝贵的借鉴资源。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引领,增强公民个体自觉,注重道德楷模的示范引领和道德建设的经验推广,通过差异化教育渗透,提振国民精神,提升国民素养,形成价值共识,展示大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公民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阳市农业龙头企业空间分布特征挖掘 被引量:6
14
作者 白如山 章君吉 +1 位作者 韦玉秀 吕丽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2期95-100,共6页
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塑造农业现代化空间格局的重要力量,其区位选择的外部特征及内在机理亟需深入研究。对阜阳市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行业细分与空间建库,运用最邻近点距离指数、核密度估计等现代地学方法,从类型-空间二维度研究阜阳市农业龙... 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塑造农业现代化空间格局的重要力量,其区位选择的外部特征及内在机理亟需深入研究。对阜阳市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行业细分与空间建库,运用最邻近点距离指数、核密度估计等现代地学方法,从类型-空间二维度研究阜阳市农业龙头企业空间集聚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业龙头企业空间分布总体上趋于凝聚型;空间上,农业龙头企业空间分布呈沿核心城市、沿颍河经济增长带多点集聚分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企业 空间格局 核密度估计 阜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地区旅游资源与品牌塑造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文善 张光全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45-50,共6页
旅游品牌的塑造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关系重大。皖北地区旅游资源的种类相对比较丰富,但因缺少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行业品牌,严重地影响了皖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基于皖北地区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特点,结合其他地区旅游品牌塑造的具体做... 旅游品牌的塑造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关系重大。皖北地区旅游资源的种类相对比较丰富,但因缺少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行业品牌,严重地影响了皖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基于皖北地区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特点,结合其他地区旅游品牌塑造的具体做法,着力提出皖北地区旅游品牌塑造及资源开发的对策,以期对皖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品牌塑造 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松婷 张玉玲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31-36,共6页
以安徽省37个旅游模范村为例,通过德尔菲法进行模范村优势资源禀赋的确定和分类;基于GIS技术,通过核密度估算分析,找出安徽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差异;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旅游模范村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 以安徽省37个旅游模范村为例,通过德尔菲法进行模范村优势资源禀赋的确定和分类;基于GIS技术,通过核密度估算分析,找出安徽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差异;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旅游模范村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的空间分布在合肥都市圈范围内相对稀少,呈现"远城、近水、傍路、依景"的特点;宏观上表现为"皖西北分散、皖东南聚集"的半包围特征;资源特色、农业基础、交通网络与旅游发展规模是影响安徽省乡村旅游模范村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乡村旅游 模范村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阳市果蔬产品来源地地域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如山 刘亚娟 +1 位作者 管伦国 江进德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综合运用数理统计、要素集中指数、吸引力指数、季节变动预测等方法,从地理空间视角对阜阳市2011-2013年果蔬产品来源地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阜阳市果蔬产品来源地地域范围广泛,且分布密度空间差异明显;阜阳本地和山东省是果蔬产... 综合运用数理统计、要素集中指数、吸引力指数、季节变动预测等方法,从地理空间视角对阜阳市2011-2013年果蔬产品来源地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阜阳市果蔬产品来源地地域范围广泛,且分布密度空间差异明显;阜阳本地和山东省是果蔬产品来源地的主体聚集区,其他来源地呈现以阜阳为中心向周边跳跃式递减且来源地连续的半环状分布特征;来源地主要分布在距阜阳市700 km范围内,而在10-381 km半径范围内分布较为集中切比重较大,在381-568km范围内分布更为密集且比重更大,而在568 km半径以外的区域来源地分布比重较少,其中,空间距离与数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且呈现较明显的双对数距离衰减趋势;来源地产品供应随着季节发生周期性变化,夏季数量较少,冬季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产品 空间距离 地域结构 阜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以来凤阳城市地位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强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24-29,共6页
明朝初年,凤阳因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一跃而成为皖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淮河流域的首府,城市地位明显提高。成化元年,在凤阳设立钞关,包括正阳、临淮二关。因居于水陆交通要道,二关迅速成为皖北地区的交通与商业中心,其在交通与商... 明朝初年,凤阳因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一跃而成为皖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淮河流域的首府,城市地位明显提高。成化元年,在凤阳设立钞关,包括正阳、临淮二关。因居于水陆交通要道,二关迅速成为皖北地区的交通与商业中心,其在交通与商业上的地位超过当时的凤阳城。清代,颍州设府,打破了凤阳府"独霸"皖北的格局,给凤阳城市的政治地位带来挑战。入民国,津浦铁路通车,蚌埠城市崛起,成为皖北地区最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和商贸中心。这致使凤阳城市地位进一步下降,逐渐成为一个普通的县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阳 城市地位 蚌埠 颍州 正阳关 临淮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城市智慧旅游发展桎梏及解决方案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颖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8年第12期25-26,共2页
智慧旅游伴随"互联网+"热在我国迅速发展,而中小城市在互联网建设实施过程中发展仍不成熟,吸引力远不如大城市。中小城市旅游行业内部存在的智慧应用缺陷包括:智慧酒店建设中的技术缺乏、智慧景区融合中的分散化、智慧商家推... 智慧旅游伴随"互联网+"热在我国迅速发展,而中小城市在互联网建设实施过程中发展仍不成熟,吸引力远不如大城市。中小城市旅游行业内部存在的智慧应用缺陷包括:智慧酒店建设中的技术缺乏、智慧景区融合中的分散化、智慧商家推广渠道的平面化、智慧管理部门信息不通。智慧旅游营造方案有:加强内外联动、寻求技术支持、整合诸部门、提高从业人员互联网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城市 智慧旅游 营造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现状与展望:沙颍河航运的变迁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强 董梦雷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7-24,共8页
沙颍河自古就是中原地区军事活动、漕粮运输、商品流通的水上通道。近代以来,沙颍河航运出现轮船运输,开辟了蚌埠—正阳关—颍州的航线,沙颍河航运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存在着新式轮船和木帆船新旧并存的局面。建国初期,沙颍河航运有较快... 沙颍河自古就是中原地区军事活动、漕粮运输、商品流通的水上通道。近代以来,沙颍河航运出现轮船运输,开辟了蚌埠—正阳关—颍州的航线,沙颍河航运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存在着新式轮船和木帆船新旧并存的局面。建国初期,沙颍河航运有较快发展。但当时政府对水资源综合利用认识不足,在沙颍河上修建闸坝等水利工程时,极少配套通航设施,致使沙颍河航运断航。进入20世纪80年代,沙颍河复航工程启动。经过30多年的努力,实现周口以下沙颍河全年通航。在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在河南、安徽两省合作努力下,沙颍河必将成为豫东南、皖北地区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颍河 航运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