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胰岛素样因子6水平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发生风险及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1
作者 董旺 王颖 +3 位作者 张铭乐 高智春 尹纯 晋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2-471,共10页
目的分析血浆胰岛素样因子6(insulin-like factor 6,INSL6)水平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s,AAS)发生风险及不良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94例AAS... 目的分析血浆胰岛素样因子6(insulin-like factor 6,INSL6)水平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s,AAS)发生风险及不良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94例AAS患者,以及按性别、年龄及体质指数匹配的2021年12月至2024年1月从健康体检中心招募的194例非主动脉疾病对照受试者,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部分检验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INSL6水平;通过比较2组间的临床基线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血浆INSL6与其他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血浆INSL6水平对AAS发生的诊断效能、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血浆INSL6与AAS发病之间的关联;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急性期血浆INSL6水平与AAS不良预后的关联。结果纳入的AAS患者急性期血浆INS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受试者[704.40(481.32~1152.62)vs141.24(107.60~163.72)pg/mL,P<0.001],但血浆INSL6水平在AAS各疾病亚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间血肿、穿透性主动脉溃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AAS组患者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其血浆INSL6水平与血小板数量(r=0.325,P<0.001)、血红蛋白浓度(r=0.186,P=0.009)呈正相关,与IL-6(r=-0.182,P=0.011)、INF-γ(r=-0.283,P<0.001)、D-二聚体(r=-0.195,P=0.006)的水平呈负相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INSL6水平与AAS发生独立相关(OR=28.634,95%CI:7.267~112.820,P<0.001);ROC曲线进一步证实,血浆INSL6水平预测AAS的最佳截断值为259.425 pg/mL,在此阈值下其预测的灵敏度为95.9%,特异度为98.5%。Kaplan-Meier曲线显示,低血浆INSL6水平的AAS患者其累计生存率(P=0.020)和无事件生存率(P=0.004)均显著低于高血浆INSL6水平的AAS患者。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校正性别、年龄、收缩压、ST分型和手术治疗后,急性期血浆INSL6水平与AAS患者在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HR:0.999,95%CI:0.999~1.000,P=0.023)、AAS相关死亡(HR:0.999,95%CI:0.998~1.000,P=0.012)和复合终点事件(HR:0.999,95%CI:0.999~1.000,P=0.026)的发生风险均独立相关。结论血浆INSL6水平与AAS的发生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诊断AAS并判断其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血浆胰岛素样因子6 炎症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缩窄致大鼠左心功能不全对肺血管重构的影响及与BMP7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胡骏豪 武晓静 +3 位作者 顾文竹 靳鹏 刘嘉玲 周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385-1391,共7页
目的通过大鼠主动脉弓缩窄(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建立左心功能不全模型,观察对肺血管重构和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与肺组织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表达的关系。方法16只健康雄性SD大鼠根据建模... 目的通过大鼠主动脉弓缩窄(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建立左心功能不全模型,观察对肺血管重构和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与肺组织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表达的关系。方法16只健康雄性SD大鼠根据建模分为手术组(TAC组,n=8)和假手术组(Sham组,n=8),TAC组行主动脉弓缩窄术;Sham组仅穿丝线不结扎主动脉弓。术后9周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心结构和功能变化,通过心导管术观察肺血流动力学和右心功能的变化,采用HE、Masson染色观察心肌和肺血管变化,采用RT-q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肺组织中BMP7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术后9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发现TAC组大鼠左室后壁和室间隔增厚、左室舒张容积增加(P<0.01),左室射血分数降低(P<0.01);血流动力学检测提示TAC组平均肺动脉压升高(P<0.01),右心室收缩压升高(P<0.01);病理学观察提示TAC组左室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大(P<0.01),心肌纤维化程度增加(P<0.01),肺小动脉中层增厚程度增加(P<0.01);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TAC组肺组织中BMP7 mRNA和蛋白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左心重构和左室功能不全引起肺高压和肺血管重构时,除与血流动力学因素直接有关外,可能还与肺组织BMP7表达减少有关,提示心脏对肺的器官间调节可能参与了左心疾病相关肺高压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缩窄 肺血管重构 高血压 肺性 心功能 骨形成蛋白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被引量:3
3
作者 唐杨 刘川 +1 位作者 康华利 晋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619-1626,共8页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el)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①选用不同浓度(0、10、20、50、100μg/mL)的ox-LDL诱导VSMCs 48 ...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el)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①选用不同浓度(0、10、20、50、100μg/mL)的ox-LDL诱导VSMCs 48 h后检测细胞增殖功能,观察各浓度ox-LDL对VSMCs功能的影响。②选择最佳浓度(50μg/mL)的ox-LDL诱导VSMCs 0、6、12、24、48 h后检测细胞增殖功能,观察各时间点ox-LDL对VSMCs功能的影响。③50μg/mL的ox-LDL诱导VSMCs 24 h后,再用1、1×10^(3)、1×10^(5)、1×10^(6)nmol/L的Mel处理VSMCs 48 h,观察Mel作用不同时间对VSMCs增殖功能的影响。④使用ox-LDL联合Mel处理VSMCs。实验分4组:空白对照组(VSMCs正常培养不进行任何处理),Mel组(1×10^(5)nmol/L Mel处理VSMCs 48 h),ox-LDL组(50μg/mL ox-LDL诱导VSMCs 24 h),ox-LDL+Mel组(使用50μg/mL的ox-LDL诱导VSMCs 24 h后,接着使用1×10^(5)nmol/L的Mel处理VSMCs 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增殖标记物(PCN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细胞周期素A(Cyclin A)、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以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μg/mL ox-LDL处理VSMCs 24 h能显著诱导细胞增殖,经ox-LDL(50μg/mL)诱导24 h后,S期与G1期细胞显著增加,G2期细胞显著减少,促进细胞迁移,上调PCNA、α-SMA、Cyclin A、p-ERK1/2蛋白表达,并下调p-p21蛋白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1×10^(3)、1×10^(5)、1×10^(6)nmol/L Mel均可不同程度抑制ox-LDL诱导的VSMCs增殖,与ox-LDL组比较,ox-LDL(50μg/mL)处理VSMCs 24 h后接着使用Mel(1×10^(5)nmol/L)处理48 h,可使G1期与S期细胞显著减少,G2期细胞显著增加,降低PCNA、α-SMA、Cyclin A、p-ERK1/2蛋白表达,上调p-p21蛋白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el可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VSMCs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21、阻断ERK1/2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褪黑素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易损期死亡或再入院风险预测模型
4
作者 曾竟 何小龙 +5 位作者 胡华娟 罗晓宇 郭志念 陈运龙 王敏 王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8-745,共8页
目的应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易损期死亡或再入院的风险预测模型,并筛选出最优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651例AHF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应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易损期死亡或再入院的风险预测模型,并筛选出最优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651例AHF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院生命体征、合并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复合终点事件定义为AHF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发生全因死亡或心衰加重再入院。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研究对象按8∶2拆分为训练集(521例)和测试集(130例),基于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决策树(decision tree,DT)、轻量梯度提升(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GBM)、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和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NN)6种机器学习算法分别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和临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对模型的预测性能和临床获益进行评价,使用Shapley加性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HAP)算法评估不同临床特征对模型的影响。结果651例AHF患者中发生复合终点事件203例(31.2%)。ROC曲线分析显示,LR、RF、DT、LGBM、XGBoost和NN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依次为0.707、0.756、0.616、0.677、0.768、0.681,XGBoost模型的AUC最高,DCA曲线中XGBoost模型的临床决策净获益也更大,整体预测效能最佳。SHAP算法分析得出,影响XGBoost模型输出结果的重要临床特征分别为血清尿酸、D-二聚体、平均动脉压、B型利钠肽、左房前后径、体质量指数和NYHA分级。结论XGBoost模型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易损期死亡或再入院风险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易损期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Shapley加性解释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血红蛋白比值预测糖尿病足溃疡严重程度
5
作者 李双江 卞士柱 +3 位作者 王红迁 李恒欣 彭桂亮 郭黎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57-1062,F0003,共7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血红蛋白比值(platelet/hemoglobin, PHR)与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 DFU)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DFU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住院的345名DFU患者,收...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血红蛋白比值(platelet/hemoglobin, PHR)与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 DFU)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DFU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住院的345名DFU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采血样本送本院检验科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血生化、血常规相关指标,并依据公式计算PHR。根据Wanger分级分为轻度溃疡组(n=145)和重度溃疡组(n=200)。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DFU重度溃疡的独立预测因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以评估PHR预测DFU进展的价值。结果 重度溃疡组患者的HbA1c、FPG、血小板计数(PLT)和PHR等均显著高于轻度溃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PHR、男性比例是DFU患者进展为重度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HDL-C是其保护因素(P<0.05)。PHR预测DFU患者发生重度溃疡的曲线下面积为0.701(95%CI:0.646~0.756)。结论 PHR与DFU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PHR对重度糖尿病足溃疡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血红蛋白比值 糖尿病足溃疡 炎症 预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D-二聚体联合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术中慢/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婷 潘文旭 +4 位作者 何云 成小凤 何沛逊 高志春 晋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982-1988,共7页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联合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发生...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联合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发生慢/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方法 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6月间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后拟行急诊PCI的ACS患者181例,术前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APTT等指标,根据TIMI血流分级方法将患者分为慢/无复流组和正常血流组,比较两组间D-二聚体和APTT与慢/无复流发生的相关性,并根据Cutoff值分为高危组和非高危组,比较两组慢/无复流发生率.结果 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本研究总人群中术前D-二聚体(OR=2.801,95%CI=1.399-5.610,P=0.004)和APTT(OR=O.881,95%CI=0.810-0.959,P=O.003)分别与发生慢/无复流现象呈正相关和负相关,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AUC=0.612(95%CI=0.537-0.683,P=0.036),APTT AUC=0.653(95%CI=0.579-0.722,P=0.004),当D-二聚体联合APTT后AUC提高到0.697(95%CI=0.624-0.763,P<0.001).根据D-二聚体和APTT的Cutoff值分组,高危组中慢/无复流的发生率较非高危组明显升高,分别为36.17%和14.92% (P=0.002).结论 D二聚体越高,慢/无复流发生率越高,而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慢/无复流发生率呈负相关,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水平有助于预测ACS患者行急诊PCI术中慢/无复流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慢/无复流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陈运龙 刘川 +4 位作者 刘小燕 郭志念 翁显贵 王蓉 王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36-1141,共6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与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与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241例;按冠脉狭窄程度及糖尿病病史分为冠心病组(42例)、糖尿病组(34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127例)、正常对照组(38例)。按左心室射血分素(LVEF)结果分为LVEF<50%组(91例)和LVEF≥50%(150例)。检测循环Lp-PLA2和Hb A1c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Hb A1c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冠心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p-PLA2、Hb A1c与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正相关(r值:0.189、0.13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p-PLA2、Hb A1c为冠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012、0.097、P<0.05)。LVEF<50%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LVEF≥50%组(P<0.05);Hb A1c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循环Lp-PLA2和Hb A1c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预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影响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 被引量:10
8
作者 毛琦 项朝君 +1 位作者 王玉清 赵晓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4-460,共7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monocyte-to-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monocyte-to-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入院的NSTE-ACS患者435例,男性占67.4%,中位年龄62岁。按MHR三分位数将研究人群分为低水平组(0.152~0.433,145例)、中水平组(0.435~0.633,145例)和高水平组(0.636~2.904,145例),比较MHR各组间的临床资料,分析MHR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评估MHR与入院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的关系。结果在NSTE-ACS患者中,MHR与C反应蛋白(CRP)(r=0.534,P<0.01)、GRACE评分(r=0.433,P<0.01)等危险因素显著正相关。入院后12个月,NSTE-ACS患者共有78例发生MACCE(17.9%);发生MACCE患者的MHR水平高于无MACCE患者(P<0.01);MHR高、中、低水平组各有35例、25例和16例发生MACCE,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Kaplan-Meier分析表明MHR高水平组有更高的MACCE发生率(log-rank=9.786,P=0.007)。COX回归显示MHR与MACCE相关(HR=2.528,95%CI:1.500~4.261,P<0.01),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表明MHR为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HR=2.193,95%CI:1.075~4.472,P=0.031)。结论 MHR与MACCE相关,并且是NSTE-ACS的一个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可降解、无聚合物涂层支架在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周登禄 陈剑飞 +4 位作者 宋明宝 晋军 宋耀明 黄岚 赵晓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0-496,共7页
目的比较永久、可降解及无聚合物涂层3种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3年1月-2017年6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并行支... 目的比较永久、可降解及无聚合物涂层3种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3年1月-2017年6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并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共259例,按照左主干植入支架的不同分为永久性聚合物涂层支架组(PP-DES,n=153)、可降解聚合物涂层支架组(BP-DES,n=54)和无聚合物涂层支架组(PF-DES,n=52),随访至术后12个月,比较3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12个月内靶血管失败(心源性死亡、靶血管相关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合并高危因素及病变类型、支架术式、真性分叉病变比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内靶血管失败(P=0.596)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支架类型与患者术后12个月内发生靶血管失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可降解聚合物涂层支架、无聚合物涂层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靶血管失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永久性聚合物涂层支架相当,这两种新型支架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药物洗脱支架 永久性聚合物涂层 可降解聚合物涂层 无聚合物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射血分数下降心衰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罗晓宇 陈运龙 +6 位作者 陈沿辛 郭志念 胡华娟 何小龙 翁显贵 张勇 王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122-2127,共6页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下降心衰患者(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在真实临床实践中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sacubitril/valsartan,ARNI)的治疗效果、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治疗的剂量。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9月至202...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下降心衰患者(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在真实临床实践中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sacubitril/valsartan,ARNI)的治疗效果、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治疗的剂量。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9月至2020年2月启用ARNI治疗HFrEF患者共118例,中位随访8(6~12)个月,通过对比ARNI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HFrEF患者的纽约心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改善、心肌结构改变及心力衰竭再入院率情况,并观察ARNI治疗HFrEF患者的药物副作用及用药现状。结果118例HFrEF患者经ARNI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改善≥1级占83.1%,治疗总有效率为83.1%,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明显升高,左房前后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右房横径(right atrium left-right dimension,RA)、右室横径(right ventricle left-right dimension,RV)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RNI目标维持剂量(200 mg,bid)达标率为3.4%,心力衰竭再入院率为24.6%,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症状性低血压(14例,11.9%)和皮肤瘙痒(2例,1.7%)。结论尽管ARNI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维持剂量偏低的问题,但仍可显著改善HFrEF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症状性低血压是ARNI的常见不良反应以及造成ARNI目标维持剂量达标率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下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衰患者尿酸水平对心衰易损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小龙 罗晓宇 +6 位作者 郭志念 胡华娟 陈运龙 成小凤 李平 何永铭 王江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12-817,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acute heart failure, AHF)入院后不同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水平对出院后心衰易损期心脏全因死亡以及心衰再入院(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二... 目的 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acute heart failure, AHF)入院后不同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水平对出院后心衰易损期心脏全因死亡以及心衰再入院(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收治AHF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个月,根据患者出院后易损期内是否发生MACE事件分为事件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数据之间的差异,并对可能影响易损期MACE事件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SUA与AHF患者心衰易损期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539例AHF住院患者,事件组194例(35.9%),对照组345例(64.1%)。其中事件组高SUA 175例(90.3%),正常SUA 19例(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事件组的SUA、D-二聚体、尿素氮、脑钠肽(BNP)水平和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横径水平更高(P<0.05),而体质量指数(BMI)、平均动脉压、血钠、白蛋白、总胆固醇(TC)水平更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SUA(OR:3.419,95%CI:1.805~6.477,P<0.05)是易损期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SUA的AHF患者出院后易损期内MACE事件发生率高,有助于评估AHF患者易损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尿酸 心衰易损期 急性心力衰竭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研究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晋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873-1880,共8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过去10余年介入心脏病学发展最深广的一项技术,目前已经成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且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过去10余年介入心脏病学发展最深广的一项技术,目前已经成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且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有禁忌,以及高危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器械改进、技术进步、经验累积,近几年TAVR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临床研究显示对外科手术中危的重度AS患者,TAVR组患者主要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并不高于SAVR,甚至在接受经股动脉入路的TAVR患者中,其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SAVR组。同时,在低危手术风险的患者中,研究也证实TAVR显示出不劣于SAVR的治疗效果。随着TAVR的不断发展,其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衰败生物瓣膜,以及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中的应用得到了密切关注,并且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初步的证实。但是,目前TAVR带来的主要手术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如何减少诸如冠状动脉阻塞、卒中、瓣周漏、传导阻滞以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以使TAVR能够更好地造福主动脉瓣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狭窄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合并冠脉分叉病变药物洗脱球囊扩张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夏屿鸥 宋耀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260-2265,共6页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紫杉醇药物洗脱球囊(drug eluted balloon,DEB)扩张术后的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6年5月-2017年7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血管...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紫杉醇药物洗脱球囊(drug eluted balloon,DEB)扩张术后的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6年5月-2017年7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血管行DEB扩张术患者共105例。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分组,两组患者术后随访第6、9、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靶器官血运重建及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情况;术后第12个月复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经过1年随访,合并糖尿病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235)。两组患者复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出现分支血管狭窄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合并糖尿病不会增加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行紫杉醇药物洗脱球囊扩张术后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该类患者行紫杉醇药物洗脱球囊扩张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分叉病变 糖尿病 紫杉醇药物洗脱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收缩压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术后超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志念 杨杰 +7 位作者 刘川 刘小燕 成小凤 陈运龙 张勇 翁显贵 王蓉 王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0-136,共7页
目的评估术前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患者术后心功能、左心室重构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CRT的73例... 目的评估术前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患者术后心功能、左心室重构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CRT的73例患者资料,根据超声心动图估测的术前PASP分成两组:肺动脉高压组(PASP≥50 mm Hg) 27例和非肺动脉高压组(PASP<50 mm Hg) 46例。CRT术后6个月评估心功能,复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估术前PASP对CRT超反应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73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21例,年龄(60.32±9.78)岁。CRT术后肺动脉高压组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改善程度较非肺动脉高压组差(P<0.05),肺动脉高压组LVEDD较术前无改善(P>0.05)。术前PASP≤35 mm Hg对CRT超反应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0.709,95%CI:0.575~0.843,P<0.05)。肺动脉高压组复合终点事件(心衰再入院或全因死亡)发生率高于非肺动脉高压组(P<0.05),肺动脉高压(HR:3.64,95%CI:1.25~10.61,P<0.05)、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mension,LAD)(HR:1.10,95%CI:1.01~1.20,P<0.05)是影响CRT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PASP升高的患者CRT术后心功能改善、左室重构逆转的效果和临床预后较术前PASP正常的患者差,术前PASP≤35 mm Hg对CRT超反应有预测价值,肺动脉高压、LAD是CRT术后患者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肺动脉收缩压 超反应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早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美玲 王勇 +7 位作者 刘婷 李春 曾颖 胡金蓉 王颖 钱德慧 于世勇 晋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3-250,共8页
目的 探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 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后早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变化及该变化对TAVR预后的... 目的 探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 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后早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变化及该变化对TAVR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TAVR治疗的重度AS患者113例。依据术后超声心动图结果将术后LVEDD较术前改善≥1.8 mm定义为早期LVEDD改善,将患者分为有改善组和无改善组。患者通过门诊或电话完成术后1年随访并收集患者心脏超声、心电图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数据。研究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包括1年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心绞痛、心力衰竭再入院的复合终点。结果 患者年龄54~87(71.2±6.5)岁,其中女性59例(52.2%)。患者术后(平均术后4 d)LVEDD为(48.9±6.5)mm,较术前明显缩短[(50.7±7.3)mm,P<0.001];术后LVEDD早期改善患者53例(46.9%)。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合并糖尿病(HR:2.635,95%CI:1.013~6.858,P=0.047)、术后起搏器植入(HR:3.518,95%CI:1.336~9.263,P=0.011)是1年时MACE的危险因素;而早期LVEDD改善是其保护因素(HR:0.176,95%CI:0.052~0.601,P=0.006)。多因素Cox分析发现早期LVEDD改善仍是1年时MACE的独立保护因素(HR:0.231,95%CI:0.062~0.857,P=0.029)。结论 TAVR术后早期患者LVEDD出现不同程度好转,早期出现LVEDD改善的患者1年时发生MACE的累计风险较无改善患者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早期左室舒张末内径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TEVAR术后发生植入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高山 潘文旭 +4 位作者 高智春 尹纯 胡美玲 王颖 晋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149-2158,共10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患者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后发生植入后综合征(post-implantation syndrome,PIS)的危险因素以及PIS与短期预后的关联。...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患者接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后发生植入后综合征(post-implantation syndrome,PIS)的危险因素以及PIS与短期预后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筛选2013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我科接受TEVAR治疗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PIS分为两组,探索影响PIS的独立相关因素。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0天内全因死亡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两组患者的术后30天生存情况,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PIS与TEVAR术后30天全因死亡的关联。结果研究纳入373名TBAD患者,年龄(57.9±12.1)岁,其中男性289例(77.5%)。TEVAR术后发生PIS 106例(28.4%)。PIS组患者植入支架数量≥2个、手术时长≥2 h和植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覆膜材料支架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非PIS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植入支架数≥2个(OR=1.886,95%CI:1.049~3.389,P=0.034)、手术时长≥2 h(OR=1.938,95%CI:1.147~3.275,P=0.013)和植入PET覆膜材料支架(OR=2.131,95%CI:1.263~3.597,P=0.005)是TEVAR术后发生PIS的独立危险因素。TEVAR术后30天内共发生死亡15例(4.0%),其中PIS组10例(9.4%),非PIS组5例(1.9%)。Kaplan-Meier曲线显示PIS组术后30天的生存曲线显著低于非PIS组(Log-rank P=0.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胱抑素C(OR=1.486,95%CI:1.053~2.097,P=0.024)和PIS(OR=5.628,95%CI:1.836~17.248,P=0.002)是TBAD患者TEAVR术后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植入支架数≥2、手术时长≥2 h和植入PET覆膜材料支架与TEVAR术后发生PIS密切相关;而胱抑素C和术后发生PIS是TEVAR术后30天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植入后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酒精消融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下降幅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勇 刘小燕 +6 位作者 成小凤 李平 何永铭 陈佳 夏红梅 徐亚丽 王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9-503,共5页
目的观察室间隔酒精消融术(alcohol septal ablation,AS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gradient,LVOTG)的下降幅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目的观察室间隔酒精消融术(alcohol septal ablation,AS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gradient,LVOTG)的下降幅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8月至2019年8月行ASA治疗的HOCM患者58例,比较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的变化(中位随访34 d),评估术后LVOTG的下降幅度。根据LVOTG是否降低50%分为LVOTG下降显著组(LVOTG下降≥50%)及不显著组(LVOTG下降<50%),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LVOTG下降显著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作ROC曲线分析。结果58例患者ASA术后LVOTG为(46.13±39.31)mmHg,较术前(90.77±33.38)mmHg显著下降(P<0.05),术后室间隔厚度、左房内径、二尖瓣反流面积、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征均显著减少(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酒精剂量(OR 3.222,95%CI:1.345~7.717,P=0.009)是短期LVOTG下降显著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07(95%CI:0.573~0.841,P=0.009)。结论ASA可有效降低HOCM患者的LVOTG,接受高剂量酒精消融的患者LVOTG下降的幅度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室间隔酒精消融术 左心室流出道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X回归模型分析2651例COVID-19患者低血钙与不良预后的关系
18
作者 向和东 刘川 +7 位作者 柯景彬 谭虎 张丽敏 丁小涵 李平 高旭滨 杨杰 黄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22-729,共8页
目的探讨低血钙与COVID-19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4日至4月11日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就诊的2651例COVID-19患者资料,对比分析低血钙组患者(n=773)与正常血钙组患者(n=1878)的人口学基本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并发... 目的探讨低血钙与COVID-19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4日至4月11日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就诊的2651例COVID-19患者资料,对比分析低血钙组患者(n=773)与正常血钙组患者(n=1878)的人口学基本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并发症和预后结果,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低血钙是否为COVID-19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正常血钙组比较,低血钙组患者机械通气使用率、体外膜肺氧合使用率和重症监护室入住率显著升高(P<0.05),脓毒血症、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急性心肌损伤、急性肾脏损伤、凝血障碍发生率和死亡率也显著增加(P<0.05),住院时间显著延长(P<0.001);轻型及普通型、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中血钙水平分别为2.17(2.11,2.24)、2.13(2.04,2.21)、2.03(1.89,2.18)mmol/L,不同类型间患者血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COVID-19的临床类型加重血钙值越低(P<0.05),死亡患者血钙值显著低于非死亡患者[1.97(1.87,2.03)vs 2.17(2.09,2.23)mmol/L,P<0.001];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钙<2.11 mmol/L是COVID-19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5.695,95%CI:2.363~13.725,P<0.001)。结论低血钙是影响COVID-19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纠正低血钙可能是改善COVID-19患者预后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钙 COVID-19 预后 COX回归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性充血指数预测非阻塞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中远期预后
19
作者 范华平 成小凤 +3 位作者 何云 刘婷 潘文旭 晋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36-840,共5页
目的探讨反应性充血指数(reactive hyperemia index,RHI)与非阻塞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on-obstructiv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ob ACS)患者中远期心脏不良事件(cardiac adverse events,AEs)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收... 目的探讨反应性充血指数(reactive hyperemia index,RHI)与非阻塞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on-obstructive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ob ACS)患者中远期心脏不良事件(cardiac adverse events,AEs)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NobACS住院患者290例,依据RHI是否<1.67分为内皮功能障碍(abnormal endothelial function,AEF)组166例,内皮功能正常(normal endothelial function,NEF)组124例,随访(14.0±4.5)个月,记录AEs,包括全因死亡、缺血性卒中、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因心血管事件再次住院,通过生存分析比较两组AEs事件的差异。结果 AEF组、NEF组分别失访10例、7例。共有59例AEs事件发生。与NEF组比较,AEF组因心血管事件再次住院率显著升高(P<0.05),全因死亡、缺血性卒中、非致命性心肌梗死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AEs事件率显著升高(P<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提示RHI<1.67(校正后HR=2.20,95%CI=1.24~3.92,P<0.01)是AEs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RHI可用于Nob ACS患者的中远期预后判断,RHI<1.67是NobACS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阻塞性急性冠脉综合征 反应性充血指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膨胀瓣膜植入深度的解剖学影响因素及临床结局分析: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20
作者 王勇 张辰 +6 位作者 刘婷 饶荣生 赵刚 钟河江 钱德慧 于世勇 晋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9-334,共6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中自膨胀瓣膜植入深度的解剖形态影响因素,并分析瓣膜植入深度对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行TAVR术的主动脉瓣重度...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中自膨胀瓣膜植入深度的解剖形态影响因素,并分析瓣膜植入深度对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行TAVR术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病历资料。测算主动脉根部解剖径线及其与植入瓣膜支架尺寸的比例,并测定瓣膜植入深度。比较瓣膜植入过深组[植入深度超过最高四分位数(>14.8 mm)]与瓣膜位置合适组(植入深度≤14.8 mm)的解剖结构差异,分析瓣膜植入深度对血流动力学、传导阻滞等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 54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二叶瓣21例,三叶瓣33例,瓣膜植入深度0~21 mm,中位数为11.6 mm。二叶瓣人群中植入过深组的窦管结合部平均直径大于位置合适组[(36.06±2.29) mm vs(29.69±2.55) mm,P=0.001];在三叶瓣人群中植入过深组的29号瓣膜的植入比例更高(100.0%vs 26.9%,P=0.025),流出道长径与植入瓣膜底径的比值更小(0.99±0.03 vs 1.12±0.15,P=0.021)。位置合适组和植入过深组的术后死亡率相当(4.88%vs 15.38%,P=0.242),但植入过深组转外科开胸手术的比例有高于位置合适组的趋势(15.4%vs 0%,P=0.055)。术后1周,两组的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峰值流速、起搏器植入率、主动脉瓣周中度以上反流、新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植入过深组新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0.0%vs 13.3%,P=0.044)及主动脉瓣周中度以上反流(33.3%vs 0%,P=0.009)的发生率均高于位置合适组。植入过深组的早期安全性低于位置合适组(69.2%vs 95.1%,P=0.025)。结论主动脉根部解剖结构及其与植入瓣膜的尺寸比例对自膨胀瓣膜的植入深度有一定影响,窦管结合部直径较大的二叶瓣患者或植入大号瓣膜的三叶瓣患者中容易植入过深。瓣膜植入过深会增加术后1个月新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及瓣周反流的风险,并影响早期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植入深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