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测量对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1
作者 葛晓东 王光宪 张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MRI对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IFIS患者(IFIS组)和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MRI资料。于轴位脂肪抑制T2WI测量坐骨股骨间隙(IFS)宽度、股方肌间隙(QFS)宽度,于轴位T1WI测量坐骨角,于冠状位T... 目的探讨MRI对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IFIS患者(IFIS组)和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MRI资料。于轴位脂肪抑制T2WI测量坐骨股骨间隙(IFS)宽度、股方肌间隙(QFS)宽度,于轴位T1WI测量坐骨角,于冠状位T2WI测量股骨颈干角,比较2组间的差异,分析IFS宽度与其他3个指标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其对IFIS的诊断效能。对IFIS组患者股方肌水肿和脂肪浸润程度进行分级,比较不同级别间IFS宽度的差异。结果 IFIS组患者IFS宽度、QFS宽度、坐骨角及股骨颈干角分别为(11.76±2.22)mm、(8.33±2.20)mm、(132.59±1.39)°和132.70(131.18,134.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IFS宽度、QFS宽度、坐骨角度及股骨颈干角诊断IFI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00、0.999、0.996和0.975(P均<0.001)。IFS宽度与QFS宽度呈正相关(r=0.743,P<0.001),与坐骨角度及股骨颈干角呈负相关(r=-0.273,P=0.022;r=-0.332,P=0.005)。IFIS组患者不同股方肌水肿、脂肪浸润分级间IFS宽度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FIS患者IFS、QFS均明显狭窄;股方肌水肿及脂肪浸润是IFIS常见MRI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 股方肌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黄代翔 张启川 何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24-125,共2页
患者男,33岁,主因“阵发性心悸2年”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气促,无紫绀、喜蹲踞。查体:无任何特殊表现。心脏超声检查:左心房、左心室增大,左心室后壁及侧壁可见增强回声肿块。心脏电子束CT(图1):平扫可见左心室扩大,密... 患者男,33岁,主因“阵发性心悸2年”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气促,无紫绀、喜蹲踞。查体:无任何特殊表现。心脏超声检查:左心房、左心室增大,左心室后壁及侧壁可见增强回声肿块。心脏电子束CT(图1):平扫可见左心室扩大,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见左心室壁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插空肠营养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黄其密 肖莉 +6 位作者 何伟 刘唯佳 李春花 余世勇 何佳霖 朱文艺 吕金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1-175,180,共6页
目的:评价盲插空肠营养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新桥医院消化科和西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且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全部73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评价盲插空肠营养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新桥医院消化科和西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且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全部73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予以盲插空肠营养管(盲插组)和内镜下置入空肠营养管(内镜下置入组),并收集病人一般信息、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73例SAP病人均纳入分析,其中盲插组和内镜下置入组分别为35例和38例,两组间病人的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重症胰腺炎病因、SOFA score、APACHE II score以及主要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SAP病人均参照《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盲插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4.30%(33/35),与内镜下置入组(100%)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23)。但盲插组总导管置入相关并发症(例次)发生率为显著低于内镜下置入组[22.90%(8/35)vs 47.40%(18/38),P=0.03]。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例中,盲插空肠营养管一次性成功率与内镜下置入无显著性差异,但总体置管相关并发症率较低,且盲插具有可单人操作,减少搬动病人,费用较低等优点,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评价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盲插 空肠营养管 内镜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CT及MR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枢书 张松 +1 位作者 颜小杭 刘国芳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380-1383,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CA)的CT和MR的影像特点及与病理特征的联系,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经病理学证实的8例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CT或MR资料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脾脏均... 目的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CA)的CT和MR的影像特点及与病理特征的联系,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经病理学证实的8例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CT或MR资料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脾脏均不同程度增大,其中7例病灶多发,1例病灶单发。多发病灶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增强扫描病灶由外向内或/和由内向外逐渐强化; MR平扫T1WI加权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加权呈高信号,病灶内可见点状低信号影("雀斑征"),DWI加权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强化与CT强化方式类似,病灶数目经历"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过程。病理上所有病例免疫组化同时表达血管内皮细胞与组织细胞相关抗原。结论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在CT及MR上的特征表现与其病理特点有一定联系,同时掌握其影像特点及病理特征有利于提高对脾脏窦岸细胞瘤的术前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窦岸细胞血管瘤 CT MR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成像在术前脑胶质瘤分级诊断及IDH突变状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磊 文利 +1 位作者 张冬 杨柳青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21期3779-3785,共7页
目的:探讨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及IDH突变状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经病理确诊脑胶质瘤71例[30例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LGG),41例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41例IDH突变型(... 目的:探讨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及IDH突变状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经病理确诊脑胶质瘤71例[30例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LGG),41例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41例IDH突变型(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mutant),30例IDH野生型(IDH wild type)]。术前均行常规MR平扫、增强、DWI及DSC-MRI,运用后处理工作站对各MR图像进行分析,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以及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并计算规范化(肿瘤实质区/对侧正常脑白质区)肿瘤实质区的各参数值。所得数据经统计软件进行组间比较,并与病理分级及IDH突变状态进行相关性以及各参数诊断效能的分析。结果:肿瘤实质区,LGG的规范化rCBF和rCBV值低于HGG(P<0.05),IDH突变型的规范化rCBF和rCBV值低于IDH野生型(P<0.05)。规范化的rCBF,rCBV值与高、低肿瘤级别间呈正相关(P<0.01),与IDH突变状态呈负相关(P<0.01)。对高、低级别胶质瘤的诊断,以rCBV值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49),诊断阈值为2.2 mL/100 g,敏感性为87.8%,特异性为76.7%。对IDH突变状态的评估,以rCBV值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741),诊断阈值为3.6 mL/100 g,敏感性为62.2%,特异性为90.9%。DSC预测高、低级别胶质瘤分级诊断的准确性为81.7%,预测IDH突变状态的准确性为80.0%。结论:DSC是脑胶质瘤术前无创分级诊断及评估IDH突变状态的有效影像学技术,可在术前检测胶质瘤灌注信息判断其级别及IDH突变状态,为患者的精确诊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 异柠檬酸脱氢酶突变 胶质瘤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化性肺细胞瘤的MSCT与18F-FDG PET/CT表现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符海杰 雷学斌 +3 位作者 张曦 秦显莉 崔光彬 左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4期1902-1906,共5页
目的探讨硬化性肺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PSP)的多层螺旋CT(MSCT)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成像(18F-FDG PET/CT)表现,以提高本病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PSP 42例,观察病灶的分布... 目的探讨硬化性肺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PSP)的多层螺旋CT(MSCT)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成像(18F-FDG PET/CT)表现,以提高本病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PSP 42例,观察病灶的分布、大小、形态、特殊征象及代谢特征,分析病灶最大直径与临床症状的关系和病灶最大直径与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相关性。结果行MSCT平扫36例,增强29例,观察到血管贴边征21例,空气新月征9例,晕征7例,钙化20例,跨裂征6例,贴胸膜23例,CT平扫的平均值(36.50±21.65)HU,增强扫描CT平均值动脉期(73.13±37.22)HU,静脉期(74.78±18.36)HU;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病灶的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3);行18F-FDG PET/CT 16例,病灶无摄取1例(6.25%),中度摄取6例(37.50%),高度摄取9例(56.25%),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高代谢3例;典型病灶大小与SUVmax无显著相关性(P=0.212);非典型病灶大小与SUVmax无显著相关性(P=0.253),典型+非典型病灶大小与SUVmax无显著相关性(P=0.066);术前正确诊断PSP 8例,准确率19.05%,误诊错构瘤2例、炎性假瘤3例、结核球3例、转移瘤3例、恶性肿瘤10例。结论PSP病灶在MSCT表现出的“血管贴边征”、“空气新月征”、“晕征”、“跨裂征”、“钙化”、“贴胸膜”以及在18F-FDG PET/CT可呈现出恶性肿瘤代谢特点,这些特点为PSP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肺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CT PET/CT 血管贴边征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造釉细胞瘤与含牙囊肿螺旋CT特点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符海杰 雷学斌 +3 位作者 张曦 崔光彬 蒋鑫 左林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比较颌骨造釉细胞瘤(AM)与含牙囊肿(DC)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颌骨AM与29例DC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报告和螺旋CT图像,并对两组的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M组上下颌骨比为1∶4.6,DC组为1.9∶1,有显著性差异(P... 目的比较颌骨造釉细胞瘤(AM)与含牙囊肿(DC)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颌骨AM与29例DC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报告和螺旋CT图像,并对两组的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M组上下颌骨比为1∶4.6,DC组为1.9∶1,有显著性差异(P<0.05);AM组病灶最大直径(37.70±12.32)mm,DC组(30.36±11.84)mm(P<0.05);AM组单房型17例,多房型16例,蜂窝型6例,DC组单房型23例,多房型6例,蜂窝型0例,两组内部分隔数有显著差异(P<0.01);AM组含一齿10例,DC组含一齿27例,含两齿2例,两组含齿数有显著差异(P<0.05);AM组颊舌侧骨壁均连续占2.56%,DC组占10.34%,AM组颊舌侧骨壁均不连续占69.23%,DC组占44.83%,AM组骨壁受累较DC组严重(P<0.05)。结论AM多发生于下颌骨,病灶直径大,可出现蜂窝型,少含齿,会出现牙根吸收、骨壁受累重的影像表现,为与DC鉴别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釉细胞瘤 含牙囊肿 螺旋CT 影像学特征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肠道造影在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云 张曦 +1 位作者 杨燕 龚明福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MSCT肠道造影(MSCTE)在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经临床、肠镜、病理及影像确诊的活动性UC的MSCTE资料,根据改良Truelove和Witts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16例)、中度组(21例)... 目的:探讨MSCT肠道造影(MSCTE)在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经临床、肠镜、病理及影像确诊的活动性UC的MSCTE资料,根据改良Truelove和Witts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16例)、中度组(21例)、重度组(29例),比较3组的MSCTE表现。结果:轻度组与中度组黏膜下气泡、结肠袋消失、肠管狭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肠壁分层、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系膜小血管增生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壁增厚、黏膜强化程度及直肠周围脂肪沉积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MSCTE能较好显示结肠病变部位形态改变及肠外并发症,在活动性UC诊断及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结肠镜检查的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 结肠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肠道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曦 张静娜 +4 位作者 秦显莉 李涛 陈佳 贺桂琼 骆世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39-1643,共5页
目的:采用基于白质纤维束空间统计分析(tract 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的方法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全脑白质纤维束微观结构变化。方法:选取30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30例性别、年... 目的:采用基于白质纤维束空间统计分析(tract 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的方法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全脑白质纤维束微观结构变化。方法:选取30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30例性别、年龄及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3.0 T磁共振进行全脑DTI(diffusion tensor imaging)序列扫描。采用TBSS方法对2组被试全脑白质纤维束的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MD)进行基于体素的全脑非参数统计学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PD组的胼胝体、双侧丘脑前辐射、皮质脊髓束、左侧额枕下束、左侧上纵束FA值明显下降(P<0.05,TFCE校正);胼胝体、双侧额枕下束、右侧丘脑前辐射、左侧钩束MD值明显升高(P<0.05,TFCE校正)。结论:相对于正常对照组,COPD患者大脑白质纤维束出现多发微观损伤,其DTI多参数改变提示与认知损伤、情绪调节相关的脑白质纤维髓鞘结构完整性发生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脑白质 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KI术前预测脑胶质瘤IDH突变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柳青 文利 +1 位作者 张冬 张磊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7期124-129,135,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对评估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突变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行DKI及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及增强...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对评估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突变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行DKI及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71例(其中IDH突变型41例,IDH野生型30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测的脑胶质瘤患者。运用后处理工作站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轴向峰度(axial kurtosis,Ka)、径向峰度(radial kurtosis,Kr)、峰度各向异性(kurtosis anisotropy,FAK)、平均扩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轴向扩散系数(axial diffusivity,Da)和径向扩散系数(radial diffusivity,Dr),并规范化肿瘤实质区(肿瘤实质区/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各参数值。运用统计学软件对所得参数进行各组间比较,并和脑胶质瘤IDH突变状态进行相关性以及各参数的诊断效能分析。结果在肿瘤实质区,IDH突变型规范化FA、MK、Ka和Kr值低于IDH野生型,而规范化Dr值则高于IDH野生型(P<0.05)。规范化FA、MK、Ka和Kr值与IDH突变状态呈负相关(P<0.01),而规范化Dr值与其呈正相关(P<0.05)。对IDH突变状态的评估,各参数中均以MK值诊断效能最好,其曲线下面积、诊断阈值、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0.794、0.518、81.1%、75.8%。DKI预测IDH突变状态的准确性为77.1%。结论DKI是术前无创评估脑胶质瘤IDH突变状态的有效影像学方法,通过肿瘤弥散峰度等信息的检测,判断其IDH突变状态,为患者精准诊治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异柠檬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准确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春艳 王智平 +1 位作者 雷盛 邓颖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23期124-126,共3页
目的研究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准确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将患者手术后的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I检查的准确率,CT和MRI检查... 目的研究CT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准确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将患者手术后的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I检查的准确率,CT和MRI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相关征象的检查准确率。结果 CT诊断的准确率84.17%,低于MRI的诊断准确率94.17(P <0.05);CT诊断的漏诊率为15.83%,高于MRI的诊断漏诊率5.83%(P <0.05)。CT检查对钙化、椎间盘积气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31%、91.57%,高于MRI的诊断准确率50.65%、45.78%;CT检查对神经根受压、硬膜囊受压、脊髓变形、椎间盘变性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67%、76.00%、45.16%、43.75%,低于MRI检查的准确率95.00%、90.67%、98.39%、92.19%(P <0.05)。结论 CT和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各具优势,与MRI检查相比,CT检查可较为清晰直观地显示钙化以及椎间盘积气征象,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 准确性 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成像技术在痛风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春艳 唐小祥 冯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4期101-102,共2页
目的:分析双能CT成像技术在痛风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院自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接收的12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0例患者均采用双能CT成像技术诊断,评估其诊断结果。结果:关节炎类型检出率:120例... 目的:分析双能CT成像技术在痛风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本院自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接收的12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0例患者均采用双能CT成像技术诊断,评估其诊断结果。结果:关节炎类型检出率:120例患者中,被诊断为急性发作期关节炎46例,慢性关节炎41例,非痛风性关节炎26例,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94例;其中94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有85例被检出尿酸盐沉积,非痛风性关节炎26例患者均为检出尿酸盐沉积,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双能CT成像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既能有效诊断出关节炎类型,又能确保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成像技术 痛风性关节炎 早期诊断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脏原发性神经纤维瘤1例
13
作者 刘莉 刘云 +1 位作者 宋汉香 赵敏 《疑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91-292,共2页
患者,女,39岁,主诉反复胸闷2个月,加重10 d,于2018年12月28日入院。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活动后明显,休息后缓解,伴明显咳嗽,可感乏力不适,偶发大汗淋漓,无咯血、心前区疼痛,外院考虑“感冒”,治疗后病情可明显缓解,但反复发... 患者,女,39岁,主诉反复胸闷2个月,加重10 d,于2018年12月28日入院。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活动后明显,休息后缓解,伴明显咳嗽,可感乏力不适,偶发大汗淋漓,无咯血、心前区疼痛,外院考虑“感冒”,治疗后病情可明显缓解,但反复发作。入院前约10 d患者症状加重,夜间需半卧位,并逐渐出现小便发黄、量少及双下肢水肿。入院查体:心率73次/min,心律齐,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 神经纤维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CNLCⅠ~Ⅱ期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泽勇 于佳琳 +5 位作者 李烨晗 刘颖 张曼菁 魏梅 杨汉丰 杜勇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90-1596,共7页
目的建立术前CT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对中国肝癌分期(CNLC)Ⅰ~Ⅱ期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后早期复发进行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切除的CNLCⅠ~Ⅱ期HCC患者153例的资料。用3D slicer软件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OI),用pyradiomics包提取影像... 目的建立术前CT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对中国肝癌分期(CNLC)Ⅰ~Ⅱ期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后早期复发进行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切除的CNLCⅠ~Ⅱ期HCC患者153例的资料。用3D slicer软件勾画肿瘤感兴趣区(ROI),用pyradiomics包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基于LASSO算法进行特征筛选、并建立影像组学标签(Rad-score)。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法确立独立预测因子,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和临床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来比较模型的区分度,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用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Rad-score、瘤内供血动脉、肝功能白蛋白-胆红素分级(ALBI分级)、性别是独立预测因子。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AUC:训练组0.900,验证组0.853),优于临床模型(AUC:训练组0.823,验证组0.741)。校准曲线显示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DCA显示阈值概率在0.1~1.0时,影像组学模型的净获益要高于临床模型。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的预测模型对CNLCⅠ~Ⅱ期HCC患者手术切除后早期复发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为临床医师筛选高复发风险人群、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肿瘤复发 影像组学 列线图
原文传递
1例心肌浸润性肌内脂肪瘤合并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报道
15
作者 刘莉 刘云 汤钰霞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918-1920,共3页
肌内脂肪瘤(intramuscular lipoma)是一种生长于肌肉组织内少见的间叶细胞源性良性病变,为脂肪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在脂肪瘤中的占比不足1%[1]。组织学上,肌内脂肪瘤可分为有完整包膜型(占17%)和无包膜的浸润型(占83%)[2]。目前浸润性肌... 肌内脂肪瘤(intramuscular lipoma)是一种生长于肌肉组织内少见的间叶细胞源性良性病变,为脂肪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在脂肪瘤中的占比不足1%[1]。组织学上,肌内脂肪瘤可分为有完整包膜型(占17%)和无包膜的浸润型(占83%)[2]。目前浸润性肌内脂肪瘤国内鲜有报道,本院成功诊治1例罕见的心肌浸润性肌内脂肪瘤病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肌内脂肪瘤 冠状动脉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