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脊柱MRI评估骨质疏松患者椎体骨折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周佳俊 马飞 +8 位作者 冷叶波 徐世财 何宝强 李洋 廖烨晖 唐强 唐超 王清 钟德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83-1889,共7页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脊柱MRI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在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方面的灵敏度远高于X射线平片。但全脊柱MRI费用高,扫描时间长。因此,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是否都需要进行全脊柱...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脊柱MRI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在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方面的灵敏度远高于X射线平片。但全脊柱MRI费用高,扫描时间长。因此,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是否都需要进行全脊柱MRI扫描以及哪些患者需要行全脊柱MRI,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定论。目的:通过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全脊柱MRI影像学资料,分析椎体骨折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9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就诊并被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和MRI图像,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将903例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史特点(病程时间、脊柱外伤手术史、叩击痛区域、疼痛评分等);通过全脊柱MRI图像分析其椎体骨折特点。首先根据患者椎体骨折数量将患者分为单椎体骨折组(n=484)和多椎体骨折组(n=419),并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然后再根据骨折椎体间的最远间隔数是否≥5将多椎体骨折组再分为2个亚组,其中A组(骨折椎体最远间隔数<5)306例,B组(骨折椎体最远间隔数≥5)113例,分析2个亚组间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903例患者中,骨折椎体≥2个的患者有419例(46.4%);发生胸腰椎区域骨折的患者有654例(72.4%),在胸椎区域加腰椎区域和整个胸椎到腰椎区域同时发生骨折的患者有54例(6%);B组患者中96.5%的患者均存在多区域的叩击痛;②单椎体骨折组和多椎体骨折组相比,两组患者在骨密度、病史时间是否≥1个月、低能量损伤史、查体脊柱轴向叩击痛区域分布及数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是否伴基础疾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是否伴老年胸腰椎骨折史、是否伴胸腰椎手术史与骨折椎体数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与B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叩击痛区域分布及数量、低能量损伤病史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是否伴陈旧性骨折病史、目测类比评分、体质量指数、病史时间是否≥1个月、是否伴基础疾病史、是否伴胸腰椎手术史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对于有多次低能量创伤史、病史时间大于1个月伴多重叩诊痛、骨密度较低的患者,应警惕多发椎体骨折、跳跃骨折的发生,建议这些患者进行全脊柱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全脊柱MRI 骨折特点 骨密度 多椎体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队援鄂医疗队在新冠肺炎专科医院护理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7
2
作者 罗春梅 唐棠 +5 位作者 杜欣 曾伟 吴红梅 秦瑕 褚玲玲 宋彩萍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65-1369,共5页
总结军队援鄂医疗队在武汉泰康同济新冠肺炎专科医院临床护理单元中的一线护理管理工作,主要分为6个方面,一是前期筹备,包括人员抽组、培训、物资准备、病区布局改造;二是岗位管理,包括小组制排班、岗位设置;三是流程制度管理,包括预立... 总结军队援鄂医疗队在武汉泰康同济新冠肺炎专科医院临床护理单元中的一线护理管理工作,主要分为6个方面,一是前期筹备,包括人员抽组、培训、物资准备、病区布局改造;二是岗位管理,包括小组制排班、岗位设置;三是流程制度管理,包括预立规章制度、分区合作流程、日常质量控制;四是专项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五是人文关怀管理;六是感控管理,包括穿戴PPE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制定每班消毒计划、意外防范及应急处置。由于前期准备充分、流程制度合理、工作效率及临床护理质量高,护理团队实现了患者满意度高,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该一线护理管理实战经验可为日后突发传染病救治等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护理管理 传染病护理 感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椎间盘退变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
3
作者 李洋 马飞 +8 位作者 冷叶波 徐世财 何宝强 周佳俊 廖烨晖 唐强 唐超 王清 钟德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5091-5096,共6页
背景:高尿酸血症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患者以尿酸结晶形成导致痛风为主要临床表现。既往研究仅报道了尿酸结晶会导致脊柱椎间盘的退变,但关于高尿酸血症与脊柱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回顾性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脊柱... 背景:高尿酸血症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患者以尿酸结晶形成导致痛风为主要临床表现。既往研究仅报道了尿酸结晶会导致脊柱椎间盘的退变,但关于高尿酸血症与脊柱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回顾性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脊柱椎间盘的退变特点以及血尿酸浓度与脊柱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就诊并被诊断为脊柱椎间盘退变的所有患者,纳入97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高尿酸血症组,然后根据性别、年龄按照1∶2进行匹配,将194例非高尿酸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检验结果,并在全脊柱MRI图像上对两组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Pfirrmann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差异,分析血尿酸浓度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高尿酸血症组的椎间盘退变程度Pfirrmann评分大于对照组,且高尿酸血症组的椎间盘退变总数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高尿酸血症组内的多个节段,男性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程度与血尿酸浓度呈正相关(C_(3/4):r=0.317,C_(4/5):r=0.333,C_(5/6):r=0.309,L_(2/3):r=0.443;P<0.05);女性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程度也与血尿酸浓度呈正相关(C_(3/4):r=0.354,C_(4/5):r=0.388,C_(6/7):r=0.312,T_(7/8):r=0.282,T_(9/10):r=0.305,T_(11/12):r=0.277,L_(4/5):r=0.319,L_(5)-S_(1):r=0.367,P<0.05);③在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程度与血尿酸浓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④结果提示:在高尿酸血症患者中,血尿酸浓度越高,椎间盘退变程度越严重。因此,高尿酸血症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椎间盘退变 Pfirrmann评分 脊柱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尾酒疗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及肿胀控制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涛 裴建祥 +1 位作者 宋奇志 张峡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609-1611,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鸡尾酒疗法应用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拟进行单膝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0例骨关节炎患者,双盲随机分常规治疗组及鸡尾酒组,每组35例。鸡尾酒组患者在手术中膝关节周... 目的:探讨改良鸡尾酒疗法应用于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拟进行单膝全膝关节置换术的70例骨关节炎患者,双盲随机分常规治疗组及鸡尾酒组,每组35例。鸡尾酒组患者在手术中膝关节周围注入抗炎镇痛混合液,常规治疗组无此项操作,术后两组均进行常规膝关节的功能康复训练,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在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疼痛指数、膝关节肿胀、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的KSS评分及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鸡尾酒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肿胀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而自主最大屈曲活动度及KSS膝关节功能评分则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鸡尾酒疗法能有效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局部疼痛及肿胀,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分,增加了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治疗 @鸡尾酒疗法 手术后并发症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筋点刃针松解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许云飞 岳思阳 +1 位作者 李江 刘伟 《临床误诊误治》 2019年第2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结筋点刃针松解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jiont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KOA 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结筋点刃针松解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 目的探讨结筋点刃针松解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jiont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KOA 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结筋点刃针松解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程度、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治疗前后膝关节整体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KOA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KOA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骨性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和KOA严重程度计分标准(Lequesne MG)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WOMAC和Lequesne MG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结筋点刃针松解术较常规针刺治疗KOA可提高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中医症状程度和膝关节功能,且膝关节整体改善情况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结筋点刃针松解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并发症和早期临床结果 被引量:51
6
作者 沈俊宏 王建 +4 位作者 刘超 李长青 张超 潘勇 周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7-404,共8页
目的:基于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围手术期和随访资料,探讨其并发症情况和早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1月~2017年2月间行OLIF手术治疗的8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基于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围手术期和随访资料,探讨其并发症情况和早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1月~2017年2月间行OLIF手术治疗的8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男38例,女48例,平均年龄52.6±6.1岁(42~70岁)。病例诊断包括:腰椎滑脱41例(47.7%)、腰椎不稳14例(16.3%),椎间盘源性腰痛14例(16.3%)、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10例(11.6%),成年腰椎侧凸7例(8.1%)。61例(70.9%)患者接受OLIF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25例(29.1%)行单纯OLIF。行单节段OLIF者79例,两节段OLIF者5例,三节段OLIF者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参数仅包括OLIF相关内容),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早期临床结果。分析骨质疏松对椎体终板骨折和融合器下沉的影响,以及单纯OLIF或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融合器下沉和椎间融合的作用。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41.7±11.3min,平均术中出血为20.5±14.3ml。并发症包括供骨区疼痛17例(19.8%)、大腿麻木/疼痛11例(12.8%)、终板骨折10例(11.6%)、髂腰肌/股四头肌乏力4例(4.7%)、交感神经损伤2例(2.3%)、麻痹性肠梗阻1例(1.2%)和椎间隙感染1例(1.2%)。无永久性神经损伤后遗症。86例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平均随访13.4±4.8个月。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由术前6.1±2.5分下降为1.3±0.8分(P=0.003)。ODI由术前(32.6±10.1)%下降为(14.2±4.5)%(P=0.004)。86例总融合率为91.9%(79/86)。重度骨质疏松显著增加椎体终板骨折风险(P=0.003),骨质疏松显著增加末次随访时融合器下沉发生率(P=0.000)。单纯OLIF或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对融合器下沉和椎间融合无显著作用(P>0.05)。结论:O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有适应证限制,可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结果,同时存在腰椎前路手术相关并发症风险,腰椎骨质疏松可显著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 并发症 微创外科 退变性腰椎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疫情下普通患者脊柱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超 郜勇 +42 位作者 李放 李危石 仉建国 朱泽章 王冰 李方财 何达 马真胜 魏欣 杨磊 高兴莲 崔赓 王圣林 赵宇 吴子祥 刘宝戈 杨强 王岩松 盛伟斌 刘宏建 马学晓 刘立岷 李长青 徐峰 陶海鹰 周许辉 陈华江 陈亮 张忠民 马维虎 王林峰 陆声 朱锋 肖宝钧 张宇坤 郑启新 方煌 李锋 邵增务 杨述华 邱海波 王征 杨操 《脊柱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目前呈世界大流行趋势,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外源性输入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二次爆发[1-2]。因疫情发展趋势尚不明朗,病毒可能长期存在,在...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目前呈世界大流行趋势,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外源性输入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二次爆发[1-2]。因疫情发展趋势尚不明朗,病毒可能长期存在,在抗疫常态化背景下,如何在全面复工、复产的形势下,安全开展医疗工作成为医疗行业当前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感染 围手术期管理 脊柱外科手术 医疗行业 专家共识 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 常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学习曲线和临床疗效 被引量:23
8
作者 吴俊龙 张超 周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13-619,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学习曲线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4例行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患者按照接受手术的时间先后顺序... 目的:探讨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学习曲线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54例行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患者按照接受手术的时间先后顺序编号为1~54号,分为A(1~27号)、B(28~54号)两组,每组27例。对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花费、术后住院天数、翻修的例数以及术后临床疗效进行组间比较。临床结果的评估采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和术后1年的颈肩部及上肢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改良Macnab标准。学习曲线采用双变量回归曲线拟合出最优的立方模型(Y=b_0+b_1X+b_2X^2+b_3X^3)。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5.1±7.8个月,其中42例(A组27例,B组15例)例接受至少1年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颈肩、上肢疼痛症状及NDI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患者经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的临床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总体优良率为90.7%。术前颈肩痛/患侧上肢痛VAS评分A组为7.1±0.9分/7.0±0.8分,B组为6.7±0.7分/7.2±1.0分;术后1个月时A组为2.1±1.5分/1.7±1.6分,B组为2.0±0.8分/1.3±0.5分;术后半年时A组为1.5±1.3分/1.2±1.2分,B组为1.1±1.0分/0.7±0.7分;术后1年时A组为0.4±0.9分/0.2±0.6分,B组为0.2±0.6分/0.1±0.3分。术前NDI A组为(55.3±13.7)%,B组为(56.9±8.4)%;术后1个月时A组为(25.5±14.9)%,B组为(17.0±7.1)%;术后半年时A组为(11.3±7.1)%,B组为(6.1±3.5)%;术后1年时A组为(4.9±8.0)%,B组为(1.8±3.9)%。A组和B组患者术前、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随访的颈肩部及上肢VAS评分及NDI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患者术后1个月随访时颈肩部、上肢疼痛评分及NDI显著大于B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共有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神经根炎,其中A组3例,B组1例,均在术后2周内恢复,无统计学差异(P=0.610)。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分析显示B组患者手术时间要显著低于A组(P=0.001)。通过两变量回归分析进行曲线拟合,建立立方模型(Y=141.85-5.592X+0.135X2-0.001X3,R2=0.939),发现随着病例数的增加,手术时间逐渐下降,且当患者例数为22例左右时,手术时间趋于平稳,平均67.76±5.15min。结论: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且具有显著的学习曲线和微创优势。随着手术患者例数的增加,手术时间逐步缩短,术后早期患者恢复更快,到22例趋于稳定,但学习曲线并不影响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后路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微创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退变髓核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蒋长青 蓝蔚仁 +2 位作者 李海音 路康 李长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55,共9页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外泌体对退变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的影响。方法:利用全骨髓法提取SD大鼠骨髓内贴壁细胞,通过成骨、成脂、成软骨三系分化及流式细胞技术鉴定所提取细胞是否为BMSCs,鉴定成功...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外泌体对退变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s)的影响。方法:利用全骨髓法提取SD大鼠骨髓内贴壁细胞,通过成骨、成脂、成软骨三系分化及流式细胞技术鉴定所提取细胞是否为BMSCs,鉴定成功后,收取细胞培养液上清,对上清液进行差速离心,Western-blot(WB)法测定离心沉淀物质CD63、CD81、TSG101、Calnexin蛋白表达情况,并对沉淀物进行透射电镜观察鉴定是否为外泌体。取SD大鼠尾NPCs,传代培养,通过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鉴定P6 NPCs是否较P2 NPCs产生退变;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BMSCs外泌体被P6 NPCs摄取情况;设置P6 NPCs为对照组,BMSCs和P6 NPCs一起培养为共培养组,直接加入BMSCs外泌体诱导P6 NPCs为实验组。培养3d、7d、10d、14d后用RT-PCR法检测3组NPCs中蛋白聚糖(ACAN)、Ⅱ型胶原(COL2)、性别决定区Y方框9(SOX-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 (MMP1)基因m RNA的相对表达量;WB法检测ACAN、COL2、SOX-9、TIMP1、MMP1对应蛋白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通过成骨、成脂、成软骨三系分化及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利用全骨髓法提取的贴壁细胞为BMSCs。BMSCs培养液上清利用差速离心法提取的沉淀物形态为直径30~100nm的圆形或椭圆形,与文献记载的经典外泌体大小吻合,沉淀物CD63、CD81、TSG101高表达,Calnexin未表达。通过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鉴定P6 NPCs较P2 NPCs产生明显退变。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外泌体能够被P6 NPCs所摄取。ACAN、COL2、SOX-9、TIMP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3d、7d、10d、14d共培养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较共培养组明显升高(P<0.05),共培养组和实验组组内7d较3d明显升高(P<0.05)、10d较7d明显升高(P<0.05)、14d较10d明显升高(P<0.05);MMP1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3d、7d、10d、14d共培养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较共培养组明显降低(P<0.05),共培养组和实验组组内7d较3d明显降低(P<0.05)、10d较7d明显降低(P<0.05)、14d较10d明显降低(P<0.05);ACAN、COL2、SOX-9、TIMP1、MMP1基因相对应蛋白质表现出同样趋势。结论:在体外实验中,大鼠BMSCs能够分泌外泌体且外泌体能够被退变NPCs摄取,外泌体能够改善退变NPCs标志基因及基因对应蛋白质的表达,可为髓核细胞退变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共培养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脊柱外科急诊手术的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华文彬 郜勇 +48 位作者 李危石 仉建国 朱泽章 王冰 李方财 何达 马真胜 魏欣 杨磊 任东平 张雪松 李利 吴继功 徐宝山 宁广智 武汉 杨群 戈朝晖 康学文 夏磊 高延征 刘新宇 刘浩 初同伟 熊伟 夏平 陈雄生 白玉树 殷国勇 王向阳 刘向阳 杨军林 万勇 董健文 丁文元 陶惠人 王迎松 吴星火 张宇坤 郑东 潘海涛 吴永超 曾宪林 李锋 邵增务 杨述华 邱海波 王征 杨操 《脊柱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361-368,共8页
自2019年12月以来,已有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报道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0年3月12日宣布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截至6月18日,全球已累计有824万余人感染,44万余人死亡,对全世界医疗、政治和经济领域影响巨大[1... 自2019年12月以来,已有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报道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20年3月12日宣布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截至6月18日,全球已累计有824万余人感染,44万余人死亡,对全世界医疗、政治和经济领域影响巨大[1-2]。WHO将其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COVID-19),病原体被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3-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COVID-19被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冠状病毒感染 肺炎 病毒性 急诊处理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罗志勇 秦舒 +1 位作者 廖宗武 徐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对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38例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6)和观察组(n=72),对照组采取三角韧带修复,观察组采取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 目的观察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对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38例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6)和观察组(n=72),对照组采取三角韧带修复,观察组采取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以及影像学测量指标水平。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就诊时间以及受伤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影像学测量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对照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有1例患者因位置不佳行二次手术治疗,1例患者发生螺钉断裂。结论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采取三角韧带修复或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疗效相当,但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的复位不良率更高,存在术后断钉风险,而三角韧带修复手术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螺钉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损伤 关节功能 复位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TA4调控NF-κB信号通路促进椎间盘髓核细胞发生炎症和衰老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力文 简秀英 周跃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53-559,共7页
目的观察GATA4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并探究其促进髓核细胞发生炎症和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荧光、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GATA4在不同程度退变的椎间盘中的表达水平;Lenti-GATA4慢病毒转染髓核细胞,构建... 目的观察GATA4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并探究其促进髓核细胞发生炎症和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荧光、RT-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GATA4在不同程度退变的椎间盘中的表达水平;Lenti-GATA4慢病毒转染髓核细胞,构建稳定表达GATA4的髓核细胞;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β-Gal染色阳性计数,比较GATA4诱导髓核细胞发生炎症与叔丁基过氧化物(tert-butyl hydroperoxide,TBHP)诱导髓核细胞发生炎症的效果差异;加入NF-κB通路抑制剂,研究GATA4促进髓核细胞发生炎症和衰老的机制;构建大鼠椎间盘针刺退变模型,体内验证GATA4在促进椎间盘退变的的机制。结果严重退变的椎间盘中髓核细胞表达更多的GATA4,而且体外实验证实,过表达GATA4后,髓核细胞更易发生炎症和衰老。抑制NF-κB通路后,GATA4在促进髓核细胞发生炎症和衰老的作用被明显抑制,体内实验也证明椎间盘退变后髓细胞中GATA4和炎症因子IL-6表达都明显增加。结论GATA4可以活化NF-κB信号通路,增加促炎细胞因子IL-6和TNF-α表达,加重椎间盘退变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TA4 椎间盘退变 NF-ΚB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物理治疗方式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13
作者 易德坤 何洁 +1 位作者 李玉 张玉梅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05-409,41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胸部物理治疗措施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105例老年术前无肺部感染下肢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35例。每组在常规措施基... 目的探讨不同的胸部物理治疗措施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105例老年术前无肺部感染下肢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35例。每组在常规措施基础上给予不同的胸部物理治疗:A组为手法叩击,B组为机械排痰,C组为叩击+机械排痰。观察三组术后1~3d治疗前与治疗后10min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比较三组间术后第3天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术后1个月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最终纳入并完成观察研究的患者94例。术后第3天治疗后组间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三组分别是[(79.3±6.81)、(75.4±8.22)、(78.1±7.76)次/min(F=3.418,P=0.037)];术后第2、3天治疗后组间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术后第2天三组分别是[(16.8±1.53)、(16.2±1.26)、(16.8±1.63)次/min(F=5.649,P=0.005)];术后第3天三组分别是[(15.9±1.41)、(15.3±1.10)、(15.4±1.15)次/min(F=4.817,P=0.010)];术后第2、3天治疗后组间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天三组分别是[(96.1±2.15)、(97.0±1.84)、(96.9±2.08)%(F=5.659,P=0.005)];术后第3天分别是[(97.8±1.70)、(97.9±1.78)、(98.2±1.64)%(F=4.247,P=0.017)]。术后1个月内肺部感染各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发生率最高(9.4%),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治疗方式均能很好地改善呼吸功能和预防术后肺部感染,临床上可结合科室自身条件选择性开展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肺部感染 物理治疗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性和峡部裂性L5/S1滑脱患者L5椎弓根形态学参数比较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超 冷叶波 +5 位作者 廖烨晖 唐强 马飞 徐世财 王清 钟德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02-1009,共8页
目的:测量退变性和峡部裂性L5/S1滑脱患者的L5椎弓根形态学参数,比较两者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L5/S1滑脱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峡部裂性L5/S1滑脱119例(IS组),退变... 目的:测量退变性和峡部裂性L5/S1滑脱患者的L5椎弓根形态学参数,比较两者的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L5/S1滑脱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峡部裂性L5/S1滑脱119例(IS组),退变性L5/S1滑脱45例(DS组),同时选取164例无腰椎滑脱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对照组(NS组)。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图像上测量三组患者L5椎弓根的形态学参数,包括椎弓根长度(PL)、椎弓根螺钉轨迹长度(PSTL)、椎弓根宽度(PW)、椎弓根高度(PH)和椎弓根内倾角度(PCA);在腰椎站立中立侧位X线片上测量L5椎体的滑移距离,并计算滑移百分比。比较三组患者L5椎弓根形态学参数的差异,分析形态学参数与滑移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性别比、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BMI)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各参数左右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合并统计。IS组的PL、PSTL、PW、PH和PCA分别为14.4±2.1mm、48.3±4.2mm、13.6±2.1mm、9.6±1.5mm和29.7°±5.3°;DS组分别为16.2±1.6mm、49.8±3.3mm、11.3±1.9mm、9.7±1.7mm和23.3°±6.5°;NS组分别为15.1±1.7mm、48.5±3.5mm、12.7±1.9mm、10.8±1.3mm和27.3°±4.7°。DS组的PL、PSTL显著性大于IS组(P<0.05),PW和PCA显著性小于IS组(P<0.05),PH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IS组PL、PW、PH、PCA与NS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STL与NS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S组的PL、PSTL、PW、PH和PCA与NS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S组的滑移距离(11.2±2.7mm)和滑移百分比[(29.1±10.9)%]大于DS组[8.8±2.4mm、(24.4±8.4)%](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S组患者L5椎体滑移百分比和L5椎弓根各参数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DS组患者L5椎体的滑移百分比与PL呈正相关(r=0.640,P=0.0001),与PW(r=-0.510、P=0.0001)和PCA(r=-0.405、P=0.006)呈负相关,与PSTL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两类滑脱患者滑移椎体椎弓根形态学存在差异,峡部裂性L5/S1滑脱患者的L5椎弓根形态呈“展、短、粗”,退变性L5/S1滑脱患者的L5椎弓根形态呈“收、长、细”。提示两类滑脱患者在椎体滑移发展中椎弓根存在差异性应力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 退变性腰椎滑脱 椎弓根形态 影像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急救化妆模拟伤员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小林 杜文琼 +4 位作者 吕明锐 钟鑫 蒋仁庆 秦昊 宗兆文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216-218,224,共4页
目的探讨化妆模拟伤员在创伤急救培训及演习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资料学习,整理出伤情模拟产品,主要是伤情化妆产品和各种伤情模拟成品如可穿戴式和可粘贴式产品的更新与研究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对比各种模拟伤员的模拟效果,同时从分析... 目的探讨化妆模拟伤员在创伤急救培训及演习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资料学习,整理出伤情模拟产品,主要是伤情化妆产品和各种伤情模拟成品如可穿戴式和可粘贴式产品的更新与研究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对比各种模拟伤员的模拟效果,同时从分析伤情库的建设现状出发,分析伤情库建设的现实意义。结果各类化妆产品被不断研发,其制作工艺也随着应用的需求不断升级。新型可穿戴式和可粘贴式产品在伤情模拟中逐步得到应用。将化妆技术叠加于各类新型的模拟装备或混合多种模拟技术可取得更逼真的效果。伤员伤情库的建设应用是伤情模拟理论和实践体系中很重要的一环,为伤情模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结论化妆模拟伤员在创伤急救培训及演练中应用广泛,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关注,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深入研究。伤员伤情库的建设需要集合众人智慧,以促进伤情模拟系统化和标准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情模拟 实战 化妆 可穿戴式 可粘贴式 模拟产品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领导下的突发公共事件护理管理能力提升历程及展望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彩萍 罗春梅 王蕾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12期1814-1818,共5页
回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突发公共事件护理管理的发展和能力提升历程,对有效开展突发公共事件护理管理工作的要点进行了探讨,为培养高素质的护理应急队伍和提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护理管理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 突发公共事件 护理管理 护理人员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治疗的争论述评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正丰 刘科 《西部医学》 2022年第8期1097-1101,共5页
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由屈曲牵张及旋转暴力引起的脊柱创伤,通常带来毁灭性的后果,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众多,但目前对于最佳治疗策略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就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治疗的关键... 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由屈曲牵张及旋转暴力引起的脊柱创伤,通常带来毁灭性的后果,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众多,但目前对于最佳治疗策略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就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治疗的关键内容进行述评,以期提高其临床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小关节脱位 复位时机 手术入路 固定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骨基质表面培养板检测RANKL诱导破骨细胞骨侵蚀能力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武桂 孙靖 +5 位作者 李松涛 杨思振 张莹 胡旭 廖通权 初同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以骨基质表面培养板替代骨磨片鉴定破骨细胞骨侵蚀能力的应用方法。方法通过RANKL诱导破骨前体细胞RAW264. 7建立破骨细胞分化模型,运用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分化程度,并以骨基质表面培养板替代骨磨片行骨陷窝试验检测破骨细胞... 目的探讨以骨基质表面培养板替代骨磨片鉴定破骨细胞骨侵蚀能力的应用方法。方法通过RANKL诱导破骨前体细胞RAW264. 7建立破骨细胞分化模型,运用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分化程度,并以骨基质表面培养板替代骨磨片行骨陷窝试验检测破骨细胞骨侵蚀能力,以侵蚀面积反映骨侵蚀能力。结果不同浓度的RANKL因子可有效诱导破骨前体细胞RAW264. 7分化为成熟多核破骨细胞,呈浓度依赖性。成熟破骨细胞在骨基质表面培养板上形成不同面积的不规则侵蚀圆环,趋势与破骨细胞分化程度一致。结论使用骨基质表面培养板可有效反映破骨细胞形成及骨侵蚀能力,与TRAP染色结果一致,并且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便于统计分析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KL 破骨细胞 分化 骨基质表面培养板 骨侵蚀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分离手术治疗伴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胸腰椎转移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邱奕云 杨思振 +6 位作者 张莹 蔡晨晖 陈武桂 温轩 胡旭 邱浩 初同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0-126,共7页
目的:评估杂交分离手术治疗伴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8例因伴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胸腰椎转移瘤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57.0±10.8岁(41~77... 目的:评估杂交分离手术治疗伴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8例因伴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胸腰椎转移瘤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57.0±10.8岁(41~77岁)。原发肿瘤类型:肺腺癌12例,肺鳞癌2例,肺神经内分泌癌1例,直肠腺癌6例,肾透明细胞癌3例,乳腺癌2例,肝细胞癌1例,前列腺癌1例。肿瘤侵犯脊柱部位:单发胸椎转移13例、腰椎转移11例,多发胸椎转移2例、腰椎转移1例,胸腰椎转移1例。术前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5例,C级6例,D级16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7.3±0.8分;Tomita评分5.9±0.9分(4~7分);硬膜外脊髓压迫(epidu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ESCC)评分1b级3例,1c级9例,2级8例,3级8例。均行杂交分离手术,具体方法包括后入路椎体肿瘤部分切除减压、骨水泥钛网支撑、骨水泥填充封闭、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时的Frankel分级,术后7d及术后3个月时的VAS评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力状况评分,术中和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生存期。结果:手术时间为202.0±34.7min(140~285min),术中出血量为819.6±150.0ml(500~1100ml),术后住院日为13.2±3.9d(7~22d)。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脑脊液漏3例,切口感染3例,尿路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急性神经根刺激症状3例,随访至12个月时发生钛网移位1例。术后7d、3个月VAS评分及ECOG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20.5个月(6~4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1.3±10.0个月,至末次随访有6例存活,其中1例于术后30个月时出现椎体新发转移,行二次手术后仍带瘤生存,至末次随访时存活时间为38个月。结论:杂交分离手术治疗伴有脊髓压迫症状的胸腰椎转移瘤能够明显减轻脊髓压迫,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性肿瘤 杂交分离手术 脊髓压迫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舒适护理在高龄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探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易鑫 张玉梅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1期0159-0159,共1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综合舒适护理应用于高龄膝关节置换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90例高龄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快速康复外科舒适护理模式...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综合舒适护理应用于高龄膝关节置换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90例高龄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快速康复外科舒适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组术后勾脚开始时间、开始下地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h、术后1d、术后2d及术后3dVAS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满意度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结论:ERAS理念综合舒适护理措施应用于高龄膝关节置换者围术期护理中,能有效缩短术后开始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缓解患者疼痛和心理负担,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提升患者舒适感和住院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舒适护理 膝关节置换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